古代沒有發明電,為什麼我們古人卻創造了「電」字?

2020-12-07 宇宙新思維

古時候雖然沒有發明電,但有閃電。閃電是自然界一種常見的現象。

現在我們知道它是雲與雲之間、雲與地之間或者雲體內各部位之間的強烈放電現象。但我國古人那時並不明白 。他們懷著對大自然的敬畏,認為閃電和雷就是神(《西遊記》中的電公、雷母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國古代對閃電的認識

實際上,神仙的「神」字最早是個「申」字,這個象形字「申」就是從閃電的形狀發展而來的。

後來人們把「申」字加上「示」字旁,才變成了今天的「神」字。「示」 就是古代祭祀的禮賓的形象,示字旁的字一般都和祭祀、鬼神有關。除了「神」之外,比如祀、祈、禳、社、福、禍、祗、祖等等都在此列。

人們把「申」字中的「豎」加上彎勾變成「電」字,用來表示神仙的形象和本領。可見「電」字最早與神有關,因為「神」很早就出現了,所以「電」字在古代出現了。當然這裡說的是中國古代的情況,外國古代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外國古代對電的認識

據研究,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750年撰寫的書籍中就有關於「發電魚」的記載,古埃及人很早就知道它們能發出電擊,自然就有語言文字來描述這些魚和電擊本領。他們稱這些魚為「尼羅河的雷使者」,認為它們是所有其他魚的保護者。現在我們知道世界上共有大約500多種發電魚,有電鰻、象鼻魚、電鯰、電鱷和電鰩等,

電鰩

它們能放出很強的電流和電壓,比如太平洋北部生活的一種大電鰩可發出50A電流,生活在中美洲的電鰻可放出最高886伏電壓,可以擊斃水中任何動物。

實際上,阿拉伯人可能是最先了解閃電本質的族群。他們比其它族群都先認出電的其它來源。早於15世紀以前,阿拉伯人就創建了「閃電」的阿拉伯字 「raad」,並將這字用來稱呼電鰩。

還有在地中海區域的古老文化裡,很早就有文字記載,將琥珀棒與貓毛摩擦後,會吸引羽毛一類的物質……

小結

由此看出,外國人對電的認識更接近科學。總而言之,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在古代時就對電有了「認識」,「電」這個字早就出現了,「閃電」(raad)、「神」、「發電魚」、「雷使者」、「電鰩」等雖然與現代「電」的概念不盡相同,但都還是有所關聯的。因此當人類搞明白「電」的本質後,就直接借用了古代的有關語言――「電」。雖然古時候沒有電,但卻早就存在這個「電」字了。

相關焦點

  • 古人沒發明電,為啥知道打雷閃的是「電」,雷電到底是什麼?
    不管發明電之前還是之後,閃電都是叫閃電。古代人雖然沒有人造電,但電的概念還是有的。其實古人早就把快捷、發光、發熱的現象稱為電,並且有許多帶電字的成語,如風馳電掣,就出自於《六韜·龍韜·王翼》:「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
  • 古人沒有電的生活,晚上都在做什麼?
    古人沒有電的生活,晚上都在做什麼?現如今燈紅酒綠的生活,讓我們經常沉醉在智能多元化的社會當中無法自拔。電的發明為我們創造了很多可使用性的科技產品,現如今的人們都習慣性地用各種智能產品來充實自己的業餘生活,日常生活工作,我們也常常離不開這些智能產品的加持。這些產品的使用往往離不開電的動力。在封建古代人們無從知曉電的使用方式,但他們的業餘生活卻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般枯燥。沒電的古代也可以看出貧富的差距。
  • 古代晚上沒有電,還有宵禁,古人是怎麼度過長夜的,其實並不無聊
    電力的發明可以說是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了,為我們現代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現如今的社會,誰回到家不是看看電視,玩玩手機或者電腦,開著電燈,享受著電力的來的便利,是在無聊了可以上街走走,但是在古代, 沒有電,而且一般城市裡面都會實行宵禁,那些古代人又是怎麼度過漫漫長夜的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
  • 古代沒有電,古人晚上都做些什麼?難道一天黑就睡覺?
    然而在古代時期,人們的照明方式多半都是用火光照明,畢竟古代時期沒有電。那麼這時候也就引發出了另一個思考,古代人夜晚沒有電,那麼古人難道是一到天黑時,就必須要睡覺嗎?其實古人也有古人的智慧,他們可以從眾人的智慧當中,提取一些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生活的亮點出來,也就形成了「古人要比現代人所想像的更快活」的現象。
  • 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你都無法想像
    在此之前,人們正處於沒有電力的時期。那麼在沒有電的古代,太陽下山後,古人們一般都幹啥呢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你都無法想像古代太陽落山的時候,整個世界都黑了。人們不得不回家自己睡覺。所以當人們注意日出和日落時,雖然可以用燃油蠟燭照亮,但是當時這些東西都是稀有的東西。黑夜之後,窮人早睡,富人蠟燭照明,古人還有夜生活。
  • 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
    古人會玩兒在沒有電的古代,太陽下山後,天地間一片漆黑,古人們一般都幹啥呢?若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那古人無心睡眠的漫漫長夜,他們是怎麼打發的呢?入夜之後,窮人早睡,富人還可以用蠟燭油燈照明,許多古人也有夜生活。
  • 古代沒電,深閨中的女子如何度過漫漫長夜?並非你想的那樣
    「發明」二字該如何理解呢?筆者認為很多物質本就存在自然界中,就像富蘭克林發明了「電」,他用風箏實驗,冒著生命的危險,不僅發明了避雷針,還發明了「電」這種神奇的東西,電本身就存在於自然界中,但是富蘭克林能發現並且利用,他的冒險和探索精神,讓他發現並使得「電」這種東西聞名於世,直到今天讓千家萬戶都用的上,這就是偉大的發明,同樣也造就了偉人。
  • 古代沒有電,古人夏天用的冰是怎麼來的?唐朝有個發明,沿用千年
    酷熱的夏天即將來臨,而冰棍冰淇淋等物品又會慢慢的重新進入公眾的視野,有意思的是,在古代炎熱的夏天,人們已經會使用冰塊進行降溫或者是招待客人了。在《周禮》中就記載:「有冰人,掌斬冰,淇凌。注云:凌,冰室也。其事始於此。」
  • 電是誰發明的 誰發明了電
    在現在高科技的時代,電是我們絕對離不開的東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用到點,那麼我們生活中使用的電是誰發明的呢?  最早提出電這個概念的是公元左右時期,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拿家裡的琥珀棒蹭小貓,發現琥珀棒把小貓的毛吸起來了,還能吸起來羽毛。
  • 交流電是怎麼發明的?有了直流電,為什麼還要發明交流電?
    電的發明使人們的生活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而我們都知道,電可以分為直流電和交流電,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眾所周知,直流電的發明者是愛迪生,但其實這麼說並不是準確,準確一點來說,愛迪生的發明主要是電的應用,而早在愛迪生之前,物理學家伏特就已經發明了可以產生直流電的原電池。
  • 古代沒有電,古人真的一到天黑就睡覺了嗎?並非你想的那樣
    所以如今的我們很難想像,在失去了電力之後,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可我們依舊可以自史書中窺見一角,沒有電力的古人的生活,也許能讓我們代入。 我們都有聽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大多數都清楚古人是有宵禁的。所以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之中,古人應該都是天一黑就睡覺的吧。可事實並不是如此,古人可是比我們想像之中的,要會玩多了。
  • 沒有電的古代,夏天用的冰來自哪裡?真相令人感嘆:天才的發明
    酷熱的夏天到了,冰棍冰淇淋等物品再次重新進入公眾的視野,打開電視,發現古人竟在用冰塊招待客人,不禁要想一下,古代都沒有冰箱,怎麼電視劇裡面老是能看到古人吃冰呢?
  • 交流電和直流電居然是這樣發明的,漲知識了!
    現在我們已經完全離不開電了,工作、生活、旅行……如果沒有電,能否生存下去都是疑問?要知道,在古代是沒有電,只能依賴於太陽,充分演繹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但是對於社會發展而言沒有任何推動作用,所以一位英國的化學家發明了一種簡易點燈,但是很快都不能用了。
  • 在沒有漢語拼音的古代,古人這麼學習漢字,網友驚呼古人智慧
    漢語拼音的發明直接促進了中國漢字的發展進程,但是在中國的古代沒有漢語拼音的時候,古人是怎麼通過學習認識漢字的呢?而且老師是怎麼教學生識字?難道僅僅是憑藉直接看嗎?其實古人在就發明了一套完整的方法來傳播文化,真是敬佩古人的智慧直接上個最簡單的,保證一看就懂:1、當:都郎切——d(u)+(l)ang=dang;2、東:德紅切——d(e)+(h)ong=dong;3、公:古紅切——G(u)+(h)ong=hong;以上的三個例子都是取第一個字A的聲母,取第二個字B的韻母,把這幾個字重複快讀,你就會發現它能產生拼音的效果
  • 為什麼愛因斯坦說中國沒有科學?
    據英國的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博士統計,在宋代以前,我們曾經一度佔有全世界發明總量的70%以上。四大發明更是把我們推上了四大文明古國的寶座。中華文明在愛因斯坦看來卻沒有科學,這是為什麼?舉個例子,蘋果為什麼會從樹上掉下來,這是科學,不研究它日子照過。原來點蠟燭,現在用電燈,這是科技,現在點蠟燭日子肯定不好過。不過,電燈需要電,電要怎麼用?電是什麼?電從哪來?如何生電?這些都源於科學。換而言之,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科學指導技術。
  • 科普:電是怎麼產生的?沒有電的生活會怎樣?
    當然了,我們用到的電可不是憑空產生的,目前常見的發電形式,主要有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和光電等。其中,火電汙染最大,核電相對汙染小,水電、風電、光電無汙染。所以為了實現「綠水青山」的小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間,我們國家會大力發展新能源,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系統中的佔比。
  • 為什麼電還要分直流電和交流電?到底有什麼差別?可算是知道了
    小編給大家說電的時候,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電是什麼?但是後來為什麼又會出現交流電吶?這是因為直流電運動的時候大小方向都不變化,就例如說人一直在走路,人會累,人的能量也會不斷的降低,沒有能量,最後走不動路了。我們再來說說交流電,交流電跟直流電是完全不一樣的,交流電運動的時候大小和方向都在不停的變化,但是它又很神奇,它的變化是一種有規律的變化,這樣子來說,就算人不停的走了,它的能量也會不斷的支撐著身體,並不會倒下來。
  • 在沒有電的古代,人們都在做什麼,又是怎樣度過這漫漫長夜?
    每當我看到華燈初上,燈火通明的街道,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行人時在晚上我看著電視裡的精彩節目,在被窩裡刷著豐富多彩的網頁,使我不僅想到,在沒有電的古代,那些我們的祖先們,他們在這慢慢長夜了又在做什麼?
  • 特斯拉:我就是一個工程師,並沒有發明交流電
    「交流電」是自然現象,根本無需「發明」,只能被發現,即使是發現,也與特拉斯八竿子打不著邊。第一個發現交流電效應的是英國著名科學家麥可·法拉第。法拉第也被科學界公認為「交流電之父」。依據百度上的資料,通古斯大爆炸的當量規模相當於1000個廣島原子彈,並且是特斯拉試驗交流電引起。如果威力真有那麼大,那麼當時1908年,全世界的電力加起來也沒有這麼多。 特斯拉總不可能在實驗室裡創造出比全世界更多的電力吧。
  • 從蒲扇開始,看古人是怎麼在沒有電的環境,度過炎炎夏日
    不禁好奇古代沒有空調的時候,他們是怎麼度過這炎炎夏日的呢?要說能改變人生活狀態的東西無非就是那麼幾樣,"吃喝住行"。既然是避暑納涼,那"行"就算了,只從"吃""喝""住"三方面來說一說。這三方面,"住"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就先從"住"來說吧。1、 住---住得怎麼樣還要看你在哪住 地域轉移 皇家貴族的避暑高招眼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