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雖然沒有發明電,但有閃電。閃電是自然界一種常見的現象。
現在我們知道它是雲與雲之間、雲與地之間或者雲體內各部位之間的強烈放電現象。但我國古人那時並不明白 。他們懷著對大自然的敬畏,認為閃電和雷就是神(《西遊記》中的電公、雷母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國古代對閃電的認識
實際上,神仙的「神」字最早是個「申」字,這個象形字「申」就是從閃電的形狀發展而來的。
後來人們把「申」字加上「示」字旁,才變成了今天的「神」字。「示」 就是古代祭祀的禮賓的形象,示字旁的字一般都和祭祀、鬼神有關。除了「神」之外,比如祀、祈、禳、社、福、禍、祗、祖等等都在此列。
人們把「申」字中的「豎」加上彎勾變成「電」字,用來表示神仙的形象和本領。可見「電」字最早與神有關,因為「神」很早就出現了,所以「電」字在古代出現了。當然這裡說的是中國古代的情況,外國古代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外國古代對電的認識
據研究,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750年撰寫的書籍中就有關於「發電魚」的記載,古埃及人很早就知道它們能發出電擊,自然就有語言文字來描述這些魚和電擊本領。他們稱這些魚為「尼羅河的雷使者」,認為它們是所有其他魚的保護者。現在我們知道世界上共有大約500多種發電魚,有電鰻、象鼻魚、電鯰、電鱷和電鰩等,

它們能放出很強的電流和電壓,比如太平洋北部生活的一種大電鰩可發出50A電流,生活在中美洲的電鰻可放出最高886伏電壓,可以擊斃水中任何動物。
實際上,阿拉伯人可能是最先了解閃電本質的族群。他們比其它族群都先認出電的其它來源。早於15世紀以前,阿拉伯人就創建了「閃電」的阿拉伯字 「raad」,並將這字用來稱呼電鰩。
還有在地中海區域的古老文化裡,很早就有文字記載,將琥珀棒與貓毛摩擦後,會吸引羽毛一類的物質……
小結
由此看出,外國人對電的認識更接近科學。總而言之,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在古代時就對電有了「認識」,「電」這個字早就出現了,「閃電」(raad)、「神」、「發電魚」、「雷使者」、「電鰩」等雖然與現代「電」的概念不盡相同,但都還是有所關聯的。因此當人類搞明白「電」的本質後,就直接借用了古代的有關語言――「電」。雖然古時候沒有電,但卻早就存在這個「電」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