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75年世界上第一座火電站在巴黎建設成功,電力的出現改變了整個人類社會。「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60年代左右大多數的中國人夢中才會出現的場景,現代人類可以擁有這麼好的生活,與電力的出現不無關係。所以如今的我們很難想像,在失去了電力之後,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可我們依舊可以自史書中窺見一角,沒有電力的古人的生活,也許能讓我們代入。
我們都有聽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大多數都清楚古人是有宵禁的。所以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之中,古人應該都是天一黑就睡覺的吧。可事實並不是如此,古人可是比我們想像之中的,要會玩多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社會階級分割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一直存在的。公元前700年齊相管仲的《管子》中就有關於「四民」這個概念的記載,主要就是分為士,農,工,商四等,社會地位依次遞減。但在實際社會之中,真正背後有錢有關係做到豪商的基本上可以排在第二等。
真的受日出日落影響的基本上都是社會底層農民,這種普通的耕種家庭一般白天都在地裡汗流浹背。勞累了一天之後基本上都只想上床休息,哪來的時間想著玩樂。況且,耕種之地一般在農村,古代的農村晚上出去逛的話,是十分危險的。
而生在農家,卻立志科考的學子們卻又不一樣了。對於讀書人來說,晚上正是需要勤奮苦讀的時候,唐代詩人就有作詩《勸學》中寫道:「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所以說古人也是十分刻苦的。
而古代的貴族階級,亦或者商家有錢的子女們。對他們來說,暗夜降至,他們的一天也就是剛剛開始。雖說沒有電,但是在古代,燈籠,油燈,燃燈等等的照明工具也是不缺的。而說是宵禁,但實際上只要不是戰時,也不會管的過多嚴格。
城中幾乎每個城池都開有酒肆,門前一排大燈籠,就是為了接待晚上的夜客。青樓花船中也是一直都缺不了客人,不停的有人進進出出,來來往往。唐代世人白居易的代表作《琵琶行》就是晚上的時候白居易前往潯陽江頭尋歡,見到身世悽苦的琵琶女有感而做的。
而著名通俗小說《金瓶梅》中也沒有缺少過這樣的記載:
比如說:「逞豪華門前放煙火 賞元宵樓上醉花燈」又或者是「盛金錢於腰間,微行夜中買酒,呼秦女,置宴。」
可見當時的古代的貴族階級,他們的夜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一點也不會遜色於現代。
再有就是士族階級,他們的日子就沒有這麼好過了。晚上,正是他們處理政務的時間,俱都要為了第二日的早朝議政提前做好準備。而皇帝則更是如此,他們即使是通宵批閱奏摺也是經常的事情。而其實其他的也差不多,比如商人晚上就會利用這個時間算帳盤底,大夫也會趁此練習醫術等等。
所以實際上,即使是科技發展並不先進的古代, 他們的夜生活也和現代沒有什麼兩樣。只不是由於今天的科技發達,我們的娛樂方式較之古代人更多而已。但是沒有手機與網絡的古代,他們精神上的愉悅與今天的我們也不遑多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