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電,古人真的一到天黑就睡覺了嗎?並非你想的那樣

2020-12-06 騰訊網

自1875年世界上第一座火電站在巴黎建設成功,電力的出現改變了整個人類社會。「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60年代左右大多數的中國人夢中才會出現的場景,現代人類可以擁有這麼好的生活,與電力的出現不無關係。所以如今的我們很難想像,在失去了電力之後,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可我們依舊可以自史書中窺見一角,沒有電力的古人的生活,也許能讓我們代入。

我們都有聽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大多數都清楚古人是有宵禁的。所以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之中,古人應該都是天一黑就睡覺的吧。可事實並不是如此,古人可是比我們想像之中的,要會玩多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社會階級分割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一直存在的。公元前700年齊相管仲的《管子》中就有關於「四民」這個概念的記載,主要就是分為士,農,工,商四等,社會地位依次遞減。但在實際社會之中,真正背後有錢有關係做到豪商的基本上可以排在第二等。

真的受日出日落影響的基本上都是社會底層農民,這種普通的耕種家庭一般白天都在地裡汗流浹背。勞累了一天之後基本上都只想上床休息,哪來的時間想著玩樂。況且,耕種之地一般在農村,古代的農村晚上出去逛的話,是十分危險的。

而生在農家,卻立志科考的學子們卻又不一樣了。對於讀書人來說,晚上正是需要勤奮苦讀的時候,唐代詩人就有作詩《勸學》中寫道:「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所以說古人也是十分刻苦的。

而古代的貴族階級,亦或者商家有錢的子女們。對他們來說,暗夜降至,他們的一天也就是剛剛開始。雖說沒有電,但是在古代,燈籠,油燈,燃燈等等的照明工具也是不缺的。而說是宵禁,但實際上只要不是戰時,也不會管的過多嚴格。

城中幾乎每個城池都開有酒肆,門前一排大燈籠,就是為了接待晚上的夜客。青樓花船中也是一直都缺不了客人,不停的有人進進出出,來來往往。唐代世人白居易的代表作《琵琶行》就是晚上的時候白居易前往潯陽江頭尋歡,見到身世悽苦的琵琶女有感而做的。

而著名通俗小說《金瓶梅》中也沒有缺少過這樣的記載:

比如說:「逞豪華門前放煙火 賞元宵樓上醉花燈」又或者是「盛金錢於腰間,微行夜中買酒,呼秦女,置宴。」

可見當時的古代的貴族階級,他們的夜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一點也不會遜色於現代。

再有就是士族階級,他們的日子就沒有這麼好過了。晚上,正是他們處理政務的時間,俱都要為了第二日的早朝議政提前做好準備。而皇帝則更是如此,他們即使是通宵批閱奏摺也是經常的事情。而其實其他的也差不多,比如商人晚上就會利用這個時間算帳盤底,大夫也會趁此練習醫術等等。

所以實際上,即使是科技發展並不先進的古代, 他們的夜生活也和現代沒有什麼兩樣。只不是由於今天的科技發達,我們的娛樂方式較之古代人更多而已。但是沒有手機與網絡的古代,他們精神上的愉悅與今天的我們也不遑多讓。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電,古人晚上都做些什麼?難道一天黑就睡覺?
    然而在古代時期,人們的照明方式多半都是用火光照明,畢竟古代時期沒有電。那麼這時候也就引發出了另一個思考,古代人夜晚沒有電,那麼古人難道是一到天黑時,就必須要睡覺嗎?其實古人也有古人的智慧,他們可以從眾人的智慧當中,提取一些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生活的亮點出來,也就形成了「古人要比現代人所想像的更快活」的現象。
  • 古代沒電,深閨中的女子如何度過漫漫長夜?並非你想的那樣
    ,人們也不斷的從中受益,因為有了「電」這種神奇的能源,才有了現在的諸多電器,使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起來,而「電」如果放在古代,在人類不知情的情況下,這不就是像神話傳說中的法術一般麼! 言歸正傳,古代是沒電的,古人不會享受到「電能」帶來的任何愉悅。
  • 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你都無法想像
    在此之前,人們正處於沒有電力的時期。那麼在沒有電的古代,太陽下山後,古人們一般都幹啥呢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你都無法想像古代太陽落山的時候,整個世界都黑了。人們不得不回家自己睡覺。所以當人們注意日出和日落時,雖然可以用燃油蠟燭照亮,但是當時這些東西都是稀有的東西。黑夜之後,窮人早睡,富人蠟燭照明,古人還有夜生活。
  • 古人為何天不亮就要起床?聊聊古人晚上睡覺的歷史冷知識
    看了如此多的穿越劇,想必也被很多古代的習慣所吸引,你最喜歡哪個朝代呢?今天咱們來聊聊古代人們的生活日常,看看是否和你想像的一樣呢?一.古代的床是什麼樣的?唐朝對於外來文化是十分包容的,尤其是胡人的文化,《妖貓傳》中,張天愛跳的舞蹈就是胡人的舞種,除了藝術,胡人的床也被中原人所接受,流傳到中原的胡床是極小的那種,後來的太師椅就是從這種床演變過來的,與其說是床,還不如說是椅子,這種所謂的床就是供一個人暫時休息一下,就像現在的小沙發一樣,要想睡覺那指定是不舒服的。二.古人床上一般都有些什麼?
  • 古時候沒有電,古人是不是天一黑就睡覺?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天一黑就上床睡覺,是傳統農耕社會的常見現象。首先,古時的鄉村,在平時,沒有豐富多彩的夜生活;其次,老百姓不富裕,不捨得長時間地點燈;再次,白天勞作辛苦,早早就寢不也很正常嗎?至於說,有利於多生孩子,只是附帶的事兒了。
  • 古代晚上沒有電,還有宵禁,古人是怎麼度過長夜的,其實並不無聊
    電力的發明可以說是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了,為我們現代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現如今的社會,誰回到家不是看看電視,玩玩手機或者電腦,開著電燈,享受著電力的來的便利,是在無聊了可以上街走走,但是在古代, 沒有電,而且一般城市裡面都會實行宵禁,那些古代人又是怎麼度過漫漫長夜的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
  • 睡覺為什麼要選擇朝向?這還真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睡覺秘訣
    佛教中稱睡覺右臥為獅子臥。是因為獅子喜歡右側臥的睡覺嗎?但是我們的印象中獅子是四條腿,該如何右側臥呢?難不成像小貓咪一樣躺著睡覺嗎?其實這個說法是因為釋迦牟尼在圓寂的時候安慰弟子說:「右脅臥獅子床。」現在也有很多根據這個說法而建造的臥佛形象,面容安詳慈悲。
  • 科普:電是怎麼產生的?沒有電的生活會怎樣?
    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很好奇:電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來看一組短片吧:當然了,習慣了有電的生活,大家有沒有想過,沒有電的生活會怎樣?我猜啊,大部分年輕同志對沒有電的生活描述應該都是下面這樣子的:男:好煩啊,我們這棟樓停電了。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經濟水平的提高,古人的夜生活有什麼變化?
    在描寫古代農民生活時,我們習慣性地用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樣的字眼來形容,但是這樣沉寂又頗感單調的生活真的一直主宰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嗎?並不是,起碼在某些特定的朝代不是。如果是出生在勳貴之家,想想也知道當夜晚來臨的時候,他們不可能就馬上洗漱完畢上床睡覺的,在睡覺之前有一番娛樂活動,這是必須的。
  • 地球事實上是圓的嗎?NASA公布勘測結果,形狀並非人們所想那樣!
    地球事實上是「圓」的嗎?NASA公布勘測結果,形狀並非人們所想那樣!對於我們來說,地球是什麼形狀,這還用問嗎?相信大家都會說,地球可不就是圓的嗎?可是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可有不少人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地球是方的。聽到這種言論,讓我們不禁懷疑,地球真的是圓的嗎?
  • 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
    古人會玩兒在沒有電的古代,太陽下山後,天地間一片漆黑,古人們一般都幹啥呢?若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那古人無心睡眠的漫漫長夜,他們是怎麼打發的呢?入夜之後,窮人早睡,富人還可以用蠟燭油燈照明,許多古人也有夜生活。
  • 古代沒有發明電,為什麼我們古人卻創造了「電」字?
    古時候雖然沒有發明電,但有閃電。閃電是自然界一種常見的現象。現在我們知道它是雲與雲之間、雲與地之間或者雲體內各部位之間的強烈放電現象。但我國古人那時並不明白 。我國古代對閃電的認識實際上,神仙的「神」字最早是個「申」字,這個象形字「申」就是從閃電的形狀發展而來的。後來人們把「申」字加上「示」字旁,才變成了今天的「神」字。「示」 就是古代祭祀的禮賓的形象,示字旁的字一般都和祭祀、鬼神有關。
  • 古人沒有電的生活,晚上都在做什麼?
    古人沒有電的生活,晚上都在做什麼?現如今燈紅酒綠的生活,讓我們經常沉醉在智能多元化的社會當中無法自拔。電的發明為我們創造了很多可使用性的科技產品,現如今的人們都習慣性地用各種智能產品來充實自己的業餘生活,日常生活工作,我們也常常離不開這些智能產品的加持。這些產品的使用往往離不開電的動力。在封建古代人們無從知曉電的使用方式,但他們的業餘生活卻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般枯燥。沒電的古代也可以看出貧富的差距。
  • 古代真的是一夫多妻制嗎,看完發現我們都想多了
    說起古代的夫妻制度,我們一般都說是一夫多妻制。都很羨慕古代的男人,只要雙方願意自己想娶多少老婆就可以娶多少老婆。尤其是金庸先生的《鹿鼎記》裡面的韋小寶娶了七個老婆,可以說真的是羨煞旁人。但是事實上古代真的是可以一夫多妻制,真的是我們想多了?
  • 睡覺為何要選擇朝向,來看看古人的睡覺秘訣,其中有何道理?
    相比如今各色的助眠產品,古代的環境是比較落後的,那麼古人睡覺失眠的時候又是怎麼解決的呢?他們睡覺時會做什麼準備工作來助眠呢?古人提倡「臥如弓」,意思是躺臥的時候身體要稍微彎曲,提倡在睡覺時要側臥,不建議躺著睡覺。相比平躺著睡覺,側臥的姿勢更有益於入睡,在側臥時脊柱多向前完成S型,四肢容易放在最舒服的地方,全身都可以得到放鬆。
  •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古人這麼說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如今還適用嗎?在中國古代,俗語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當時使用俗語的人非常多,俗語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易懂。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不貪一更食,不戀三更色",那麼古人想通過這則俗語傳達什麼樣的意思呢?要知道在古代鐘錶還沒有問世,所以人們對時間的判斷能力還相對較弱,當時時間的計量單位還不是小時,而是"更"。
  • 想穿越到古代嗎?有個人在那裡等你做伴
    穿越是一個令人心動而美好的話題,古代美女俊男那麼多,現在自己有事博士級水平的帥男大美女,穿越到古代,還不得把古人們給驚豔死,弄個王妃做做,搞個皇帝噹噹,那可不是一般的過把癮。真是想想吧,嘴上就流口水了,這可比做美夢現實的多了享受的多了。
  • 古人的銀子到底值多少錢?這些古代錢財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明代萬曆年間國庫收入為200萬兩白銀,當時的一兩白銀相當於600到800元人民幣,而一個普通人一年的生活只需要花費一兩半,所以當時普通百姓嘴裡根本聽不到銀子這個詞,因為這可能是他們一輩子都見不到的東西,在那時,人們說自己沒錢,都是說自己沒有銅錢,而不是沒有銀子,可見古代銀子多值錢。
  • 古代的電池?電燈?飛機?古人可能真的沒那麼落後
    但這些很可能只是我們自以為是得出的結論,因為近年來考古學界的一些發現,似乎正在一步一步地推翻我們對古代文明的認知。巴格達電池1939年出土於伊拉克巴格達城附近一處遺蹟的巴格達電池,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248年到246年之間的兩河文明時期。要知道這是數千年前的古文明,但是卻出土了這樣一個神奇的工藝品。
  • 睡覺時,頭朝哪邊好?古人可能早有了答案,我們來了解一下
    睡覺時,頭朝哪邊好?古人可能早有了答案,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們每天每天睡覺得時間就佔三分之一,所以我們擁有好的睡眠質量是非常關鍵的,好的睡眠不僅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許多幫助,還會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但是我們古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叫做「睡覺不能頭朝西」,就是說睡覺的時候頭是不能朝著西睡的,應該朝其他的方向睡,古人的這句話該如何解釋呢?諺語「睡覺不能頭朝西」該怎麼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