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天不亮就要起床?聊聊古人晚上睡覺的歷史冷知識

2020-12-05 老李的自留地

看了如此多的穿越劇,想必也被很多古代的習慣所吸引,你最喜歡哪個朝代呢?今天咱們來聊聊古代人們的生活日常,看看是否和你想像的一樣呢?

一.古代的床是什麼樣的?

其實在母系社會的時候就已經有床這個東西了,但當時的床叫土臺,類似於現在的炕,這也是床最基本的形制,這種床延續到了現在,改動不大,古裝劇裡的床完全可以滿足我們對古代床的一切幻想。古人白天休息用的是蓆子,現在說的酒席、宴席什麼的就來自於「席」,我們經常聽到「席地而坐」這個詞,這佐證了古代人們白天躺臥都是在地下,北方一般是草蓆,南方是竹蓆,後來咱們這種習慣傳到了日本,就有了榻榻米,但是在中國,由於人們覺得直接在地下不太好,就對它進行了改良,那就是比床稍微低一點的「榻」,古代的榻一般放在客廳,咱們現在白天累了就睡在沙發上,而古代白天是在榻上休息的。唐朝對於外來文化是十分包容的,尤其是胡人的文化,《妖貓傳》中,張天愛跳的舞蹈就是胡人的舞種,除了藝術,胡人的床也被中原人所接受,流傳到中原的胡床是極小的那種,後來的太師椅就是從這種床演變過來的,與其說是床,還不如說是椅子,這種所謂的床就是供一個人暫時休息一下,就像現在的小沙發一樣,要想睡覺那指定是不舒服的。

二.古人床上一般都有些什麼?

古人床上的東西比現在的多,首先是被子,在唐朝的時候,大一點的被子稱為「衾」,有一句詞是「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這裡說到的「衾」就是古人的被子,我們現在有一個詞叫枕席,其實在古代就有這個說法了,枕頭和蓆子往往是一起連著放到床上的,所以叫枕席,古代的枕頭就像影視劇裡的那樣,全是硬邦邦的,隋唐時期,一般人家的枕頭是用竹、木、陶做的,但是有錢人的話就大不一樣了,各有各的花樣,各種名貴材料「爭奇鬥豔」。住過學習宿舍的人很可能會遇到這樣的規定:床鋪禁止掛床簾。在古代,很多床都是有帘子的,叫床帳或者寢帳,一般用來遮蔽和保暖,當然是有錢人家才有的東西。除了這種現在都在用的東西,古代的床上還有一種很奇怪的物件,叫做懶架,也叫憑几,是一個類似於「π」的東西,一般放到手的旁邊,累了可以把胳膊放上去支撐一下,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畫作裡坐在榻上的人物有一種懶洋洋的樣子,除了手,古代認為腳朝上睡覺有利於血液循環,所以出現了專門把腳墊起來的東西,長相和憑几幾乎一樣。那靠枕在古代是什麼樣子呢?古代的靠枕叫隱襄,很多人靠著它休息,就像咱們躺在沙發上打盹一樣舒服。

三.古人什麼時候睡覺

古人睡覺時間是完全按著農業作息來的,以前沒有燈,所以大家的作息時間完全是天註定,古代大多數人一般生活在北方,以冬天為例,晚上一般六七點天黑,白天六七點天亮,那麼人們就睡得早一點,差不多七點就得睡覺了,但是與現在完全不同的是,古人早上花費的時間比較長,起床需要生火做飯,然後洗漱,去勞作的莊稼地還比較遠,這一通折騰下來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所以古人早上要比我們現在起得早,一般四點就得動身了,南宋的時候漢人聚居在南方,所以就按著南方的自然作息休息。宵禁解除後,夜市熱鬧起來,但是有一點需要肯定,那就是,繁華的生活是有錢人的,作為一個樸實無華的勞動人民,幹了一天農活的人們一定只想快點進入夢鄉了。除了夜市,學子們晚上也很可能讀書到半夜,但是有的時候需要去找鄰居借燈油,因為古代燈油比較昂貴,對於貧苦百姓家來說,熬夜勞作的收益還頂不上一晚上的油錢,所以大部分選擇早早睡覺了。楊聯陞先生說過:傳統的對於「勤」的強調和嚴守作息時間表的習慣,有助於中國維持一個長期延續的帝國。可見,有一個早睡早起的習慣,是在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做貢獻。

怎麼樣,看完古代人對於睡覺的自律,是不是熬夜追劇突然就不香了呢?雖說古人早睡早起的習慣是迫於無奈,但是這種良好的習慣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相關焦點

  • 古人晚上都幹什麼?作息時間是怎樣的?
    熬夜已經不屬於稀奇,十二點過後才睡覺的現象早已成為常態。但在古代,沒有手機,人們都會做什麼來打發時間呢?首先,讀書。挑燈夜讀、鑿壁偷光、頭懸梁錐刺股等等典故,就能看出古人是很喜歡看書的,不分日夜。當時秉承「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宗旨,唯有讀書高。
  • 睡覺為何要選擇朝向,來看看古人的睡覺秘訣,其中有何道理?
    相比如今各色的助眠產品,古代的環境是比較落後的,那麼古人睡覺失眠的時候又是怎麼解決的呢?他們睡覺時會做什麼準備工作來助眠呢?古人提倡「臥如弓」,意思是躺臥的時候身體要稍微彎曲,提倡在睡覺時要側臥,不建議躺著睡覺。相比平躺著睡覺,側臥的姿勢更有益於入睡,在側臥時脊柱多向前完成S型,四肢容易放在最舒服的地方,全身都可以得到放鬆。
  • 亥時入眠佳 "五更"起床妙 中國古人如此懂睡
    在中國古代,如何睡覺以及如何睡個好覺等都有相當多的講究。古人認為,睡覺不僅是休息,還是一種養生;不僅是一種境界,還是一種學問。 亥時入眠最佳 早在先秦時代,古人已總結出一套「睡覺原理」,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就有較大篇幅對健康的睡法和睡覺作了詳細敘述。
  • 古代晚上沒有電,還有宵禁,古人是怎麼度過長夜的,其實並不無聊
    本文由雙豬說歷史原創發送,喜歡的朋友記得點擊關注一下喲!其實在唐代以前,古人的夜生活相當枯燥乏味。但唐朝以後,隨著國力的提高,變得非常繁榮,百姓的夜生活變得有趣起來,一些農民在白天工作了一整天后很累,他們都趁著晚上放鬆一下,老人和孩子們一起坐在院子裡講故事,看他們玩一會兒,準備好第二天的農具後早點睡覺,婦女們一般做點針線活,聊聊家長裡短的,因為第二天早上很早還要繼續幹活兒,如果第二天不是很忙的話,也會去鄰居家坐下來聊聊家事等,這就是古代農民的夜生活。
  • 每天晚上11點睡覺,七點起床,會怎麼樣?變化明顯,該偷著樂
    關於睡覺,還真應該好好聊聊,現代人的睡眠情況並不算好,有很多人都有熬夜的習慣,還有一群人正被失眠困擾著,長期下來,對健康就有不利影響。好的睡眠,對健康有重要影響,如果你的睡眠不能保證充足,身體也會容易出現問題。不想給身體帶來問題,就要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
  • 古代沒有電,古人晚上都做些什麼?難道一天黑就睡覺?
    那麼這時候也就引發出了另一個思考,古代人夜晚沒有電,那麼古人難道是一到天黑時,就必須要睡覺嗎?其實古人也有古人的智慧,他們可以從眾人的智慧當中,提取一些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生活的亮點出來,也就形成了「古人要比現代人所想像的更快活」的現象。首先,在古代時期,人們晚上能不能出去活動,或者是不是天一黑就睡覺,要分等級說話。
  • 古人一周休息幾天?
    古人一周休息幾天?在秦朝的時候沒有節假日這一說法的,那個時候王公大臣們和皇帝的日子比較辛苦,每天都要按時上下朝。而且如果哪個大臣家裡遇到了類似於婚喪嫁娶這樣的特殊情況,就不得不向皇帝請假經過,皇帝的批准之後,才能夠回家處理家事。當然,官員也不是一輩子都要工作的,如果到了年紀大的時候,身體已經不能夠每天再奔波勞累了,這時候朝廷就會允許他們告老還鄉。
  • 早睡早起有利健康,早上幾點起床算早起?晚上幾點睡覺算晚睡?
    早起這件事對於喜歡賴床的人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而且馬上就要進入冬季了,氣溫會越來越低,想要早起就會變得更加不容易。都說一天之計在於晨,就可以知道早晨是多麼的重要。每天早起也就變得重要起來,到底幾點起床會比較合適,下面就來好好探究一下。早上幾點起床是最好的?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經濟水平的提高,古人的夜生活有什麼變化?
    如果是出生在勳貴之家,想想也知道當夜晚來臨的時候,他們不可能就馬上洗漱完畢上床睡覺的,在睡覺之前有一番娛樂活動,這是必須的。拋開這一點來講,就算是普通的農民,也斷沒有說一到天黑就上床睡覺的,那樣的生活畢竟無趣,所以他們也會想一些辦法來讓這漫漫長夜變得不是那麼難熬。
  • 朗樂福冷知識:11天不睡覺他是怎麼活下來的?
    朗樂福冷知識:11天不睡覺他是怎麼活下來的?時間:2017-06-27 10:21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睡眠對我們人體的作用很大,他可以讓身體的各組織修復以及生長;讓日間的記憶重組並穩固;減少能量的消耗;使得大腦補充能量並得以充分休息。
  • 睡覺時,頭朝哪邊好?古人可能早有了答案,我們來了解一下
    睡覺時,頭朝哪邊好?古人可能早有了答案,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們每天每天睡覺得時間就佔三分之一,所以我們擁有好的睡眠質量是非常關鍵的,好的睡眠不僅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許多幫助,還會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我們睡覺得時候有的人就習慣頭朝東睡,有的人習慣頭朝西睡,有的人習慣頭朝南睡,有的人習慣頭朝北睡。哪麼到底我們睡覺的時候頭應該朝哪個方向睡好呢?對於睡覺頭朝向的問題其實古人已經有了答案,還應運而生了一句諺語。我們在睡覺得時候究竟頭朝向哪裡最好?其實我們在睡覺得時候頭的朝向朝哪裡都是可以的,只要自己睡的舒服就行。
  • 俗語:就怕立冬一日晴,古人為何這樣說?暖冬不好嗎?
    俗語:就怕立冬一日晴,古人為何這樣說?暖冬不好嗎?文/小劉歷史解析寒風呼嘯,陰雨綿綿,轉眼冬季已經來臨,前幾天還下了一場小雪,古人管真正意義上的冬天為冬至,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討論下這個立冬,關於這個立冬,古人有著很多的說法,比如有句俗語就是這麼說的:就怕立冬一日晴。小編在聽到這句俗語的時候,有點難以理解,那古人為何這樣說呢?暖冬難道不好嗎?
  • 冬天晚上幾點睡覺,早晨幾點起床比較好?
    夏天早起很多人是沒有問題的,天熱睡不著,早睡是問題。冬天天冷,早睡容易些,因為天冷,早起起不來,被窩裡多暖和啊!也有說冬天屬於閉藏的季節,應該晚起,不應該早起。面對這個問題,你是否也想了解下「冬天晚上幾點睡覺,早晨幾點起床比較好?」那我們就需要詳細的梳理下,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
  • 歷史學家告訴你古人是如何實現達文西睡眠法?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有位歷史學家,花了16年去研究古人的睡眠,他發現,所謂整晚睡眠其實是現代技術導致的結果,在電燈發明之前,人在晚上是分段睡的。沒電燈前,太陽一下山街道就暗下來了,晚上大家一般沒事不出門,天一黑就上床睡覺,大概凌晨一兩點鐘自然醒來。這段清醒時間古人用來禱告、閱讀、做愛或者聊天。大約活動一兩個小時,再上床接著睡。
  • 古人的銀子到底值多少錢?這些古代錢財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朕今兒高興,賞眾愛卿白銀千兩,黃金百兩」,聽到這樣的話大家是不是會突然清醒,心想錢都是我的就好了,然後猛地翻身,結果發現這是睡午覺時做的白日夢,在我們印象裡,皇帝出手闊綽,財大氣粗,賞個人輕輕鬆鬆就是上百兩銀子,但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銀子究竟有多值錢呢?
  • 古人把月球叫做廣寒宮,為什麼古人知道月球很冷?
    在中國古人對於外部世界的認知裡,高高在上的月球,常引來無數神往與猜想。特別是月球上那傳說中清冷無比的廣寒宮,更在一代代古人的想像世界裡日益「豐富」起來。而北京後英房元大都遺址出土的「元代廣寒宮圖漆器殘片」上,更讓我們看到了古人想像中的「廣寒宮」世界。精美的圖案上,那雲氣環繞的三間樓閣,清冷幽深的意境,幾百年裡「冷」到深入人心。那麼問題來了,雖然以現代科學家的測算,月球的地表最低溫度常在零下180度左右。
  • 古代沒有電,古人真的一到天黑就睡覺了嗎?並非你想的那樣
    可我們依舊可以自史書中窺見一角,沒有電力的古人的生活,也許能讓我們代入。 我們都有聽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大多數都清楚古人是有宵禁的。所以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之中,古人應該都是天一黑就睡覺的吧。可事實並不是如此,古人可是比我們想像之中的,要會玩多了。
  • 月球:廣寒宮那麼冷,為什麼古人會知道?
    許多人納悶兒了,古人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科技,怎麼知道月球寒冷,還取出了廣寒宮那麼有意境的名字,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明皇雜記》記載,唐明皇與申天師中秋夜遊月宮,見榜曰廣寒清虛之府。那麼為何廣寒宮又和月亮聯繫到一起了呢?因為「寒國」或者說這個部落,他們的信仰圖騰是月亮,自然而然的就有了相關的傳說。
  • 月球:廣寒宮那麼冷,為什麼古人會知道?
    許多人納悶兒了,古人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科技,怎麼知道月球寒冷,還取出了廣寒宮那麼有意境的名字,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那麼為何廣寒宮又和月亮聯繫到一起了呢?因為「寒國」或者說這個部落,他們的信仰圖騰是月亮,自然而然的就有了相關的傳說。
  • 天文學對於古人有多重要?為何從皇帝到百姓,都非常重視它?
    為何古人會如此重視天文學呢?要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就要了解天文學在古代具有怎樣的意義,又被運用在哪些方面。等到觀察工具和經驗的進步,古人逐漸發現天文學的應用實在是太重要了!首先是農業生產離不開天文學,其次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天文學。農業離不開天文學,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