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如此多的穿越劇,想必也被很多古代的習慣所吸引,你最喜歡哪個朝代呢?今天咱們來聊聊古代人們的生活日常,看看是否和你想像的一樣呢?
一.古代的床是什麼樣的?
其實在母系社會的時候就已經有床這個東西了,但當時的床叫土臺,類似於現在的炕,這也是床最基本的形制,這種床延續到了現在,改動不大,古裝劇裡的床完全可以滿足我們對古代床的一切幻想。古人白天休息用的是蓆子,現在說的酒席、宴席什麼的就來自於「席」,我們經常聽到「席地而坐」這個詞,這佐證了古代人們白天躺臥都是在地下,北方一般是草蓆,南方是竹蓆,後來咱們這種習慣傳到了日本,就有了榻榻米,但是在中國,由於人們覺得直接在地下不太好,就對它進行了改良,那就是比床稍微低一點的「榻」,古代的榻一般放在客廳,咱們現在白天累了就睡在沙發上,而古代白天是在榻上休息的。唐朝對於外來文化是十分包容的,尤其是胡人的文化,《妖貓傳》中,張天愛跳的舞蹈就是胡人的舞種,除了藝術,胡人的床也被中原人所接受,流傳到中原的胡床是極小的那種,後來的太師椅就是從這種床演變過來的,與其說是床,還不如說是椅子,這種所謂的床就是供一個人暫時休息一下,就像現在的小沙發一樣,要想睡覺那指定是不舒服的。
二.古人床上一般都有些什麼?
古人床上的東西比現在的多,首先是被子,在唐朝的時候,大一點的被子稱為「衾」,有一句詞是「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這裡說到的「衾」就是古人的被子,我們現在有一個詞叫枕席,其實在古代就有這個說法了,枕頭和蓆子往往是一起連著放到床上的,所以叫枕席,古代的枕頭就像影視劇裡的那樣,全是硬邦邦的,隋唐時期,一般人家的枕頭是用竹、木、陶做的,但是有錢人的話就大不一樣了,各有各的花樣,各種名貴材料「爭奇鬥豔」。住過學習宿舍的人很可能會遇到這樣的規定:床鋪禁止掛床簾。在古代,很多床都是有帘子的,叫床帳或者寢帳,一般用來遮蔽和保暖,當然是有錢人家才有的東西。除了這種現在都在用的東西,古代的床上還有一種很奇怪的物件,叫做懶架,也叫憑几,是一個類似於「π」的東西,一般放到手的旁邊,累了可以把胳膊放上去支撐一下,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畫作裡坐在榻上的人物有一種懶洋洋的樣子,除了手,古代認為腳朝上睡覺有利於血液循環,所以出現了專門把腳墊起來的東西,長相和憑几幾乎一樣。那靠枕在古代是什麼樣子呢?古代的靠枕叫隱襄,很多人靠著它休息,就像咱們躺在沙發上打盹一樣舒服。
三.古人什麼時候睡覺
古人睡覺時間是完全按著農業作息來的,以前沒有燈,所以大家的作息時間完全是天註定,古代大多數人一般生活在北方,以冬天為例,晚上一般六七點天黑,白天六七點天亮,那麼人們就睡得早一點,差不多七點就得睡覺了,但是與現在完全不同的是,古人早上花費的時間比較長,起床需要生火做飯,然後洗漱,去勞作的莊稼地還比較遠,這一通折騰下來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所以古人早上要比我們現在起得早,一般四點就得動身了,南宋的時候漢人聚居在南方,所以就按著南方的自然作息休息。宵禁解除後,夜市熱鬧起來,但是有一點需要肯定,那就是,繁華的生活是有錢人的,作為一個樸實無華的勞動人民,幹了一天農活的人們一定只想快點進入夢鄉了。除了夜市,學子們晚上也很可能讀書到半夜,但是有的時候需要去找鄰居借燈油,因為古代燈油比較昂貴,對於貧苦百姓家來說,熬夜勞作的收益還頂不上一晚上的油錢,所以大部分選擇早早睡覺了。楊聯陞先生說過:傳統的對於「勤」的強調和嚴守作息時間表的習慣,有助於中國維持一個長期延續的帝國。可見,有一個早睡早起的習慣,是在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做貢獻。
怎麼樣,看完古代人對於睡覺的自律,是不是熬夜追劇突然就不香了呢?雖說古人早睡早起的習慣是迫於無奈,但是這種良好的習慣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