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機無所不能,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卻輕而易舉被裝進手機裡,不出門知天下事,不看書不讀報不看電視也能曉四方通八達。熬夜已經不屬於稀奇,十二點過後才睡覺的現象早已成為常態。
但在古代,沒有手機,人們都會做什麼來打發時間呢?
首先,讀書。挑燈夜讀、鑿壁偷光、頭懸梁錐刺股等等典故,就能看出古人是很喜歡看書的,不分日夜。當時秉承「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宗旨,唯有讀書高。因此,晚上閒來無事,又安靜,都喜歡看書。
然後,就是喝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舉杯邀明月」、「鬥酒相逢須醉倒」、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古人把酒視為珍寶,開心了喝,鬱悶了喝,出門喝,回家喝,不醉不歸,幾乎每晚都飲酒作樂。
喝完了酒,當然就是大醉,早早回家睡覺。
還有,古人晚上喜歡找朋友聊天,促膝長談,一聊好幾個時辰,甚至通宵。話不投機半句多,人逢知己千杯少。既要喝酒,還要聊天,最容易打發時間。
長夜漫漫,無心睡眠。當然少不了作詩一首。古人浪漫,多愁善感,尤其喜歡以月亮為題,所以大晚上古人不睡覺,還喜歡賦詩詞。
古人作息很規律,雞鳴就起,日落就息。十二時辰轉換到現在,大概就是四點起床,百姓出門務農,官員六點上朝;如果沒有應酬,沒有閒心搞學習,晚上七點多就可以準備就寢了,一般九點前就睡覺了。
大家假設一下,如果現在突然沒了手機,我們會怎樣度過漫漫長夜呢,又能堅持幾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