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閒時翻書君(原創文字,抄襲必究)
看到這樣1句話:
「思想不在一個高度,不必相互說服,只需要用沉默互相尊重。三觀不在一個層面,不必互相理解,只需要用微笑相互包容。」——佚名
這個句子中有許多機巧之處。
總體說來,「尊重」和「包容」是一種很好的態度,我贊成。但句子中區分「高度」和「層面」的意識,我不欣賞。
01
生活中,也會遇到總是說不到一塊的人。
別人中午想吃一份肉,而剛好你最近腸胃炎,想通過清淡飲食來調理腸胃,兩個的訴求不同。
話不投機,就好像這種不一樣的訴求。如果不能換位思考,說得越多,心離得就越遠。
站在各自的立場,把自己看到的事情,當作一種不容辯駁的真理。這樣的情況,幾乎是沒有辦法溝通的。除非,你小心地遷就著對方。
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句子中所講的,其實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了。
按我說,與其湊在一起,勉強自己去尊重和包容,倒不如一別兩寬,各自尋各自的真理去。
02
但人的思想和認識並不是僵化的,正如我們從嬰兒接觸這個世界開始,變成了今日的我們,難道不是一直在成長嗎?
成長的過程,是在大量的思維交流,以及生活實踐中,逐漸沉澱下自己認可的東西,以此形成個人對世界的認識。
我們不太可能把360行的工作都親身體驗一遍,但是,在思想的溝通上,卻幾乎不受著限制,可以極大地予以拓展。
因此,當你以開放的狀態,遇到了另一個開放的人,即便兩人意見極端相左,卻極有可能開放兩個人的全新認識。
這就好比火星撞地球,的確有著「毀滅性」的暗示,但兩個人面對差異的態度,卻也能夠把一場「災難」變成一次「新生」。
03
此間,不消說要有尊重,但的確又含有大量的說服。
尊重意味著任何一方都要平視對方,既不俯視,也不仰望。
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要秉持這樣的態度。
說服並非是要對方「臣服」,只為能夠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得充分。
此間,不消說有包容,但的確有含有努力的理解。
包容並不是遷就,並不是自認為厲害,把忍讓當成是精神層面的獻祭。
包容是建立在理解層面上的「求同存異」,「存而不論」。
行文至此,不妨小結:
對於不值得的人,尊重和包容並不是必須得,客客氣氣地離開便好。
對於值得的人,當敞開心扉,碰撞意見。無論是心有靈犀也好,還是「兵戎相見」也罷,少一點仰視的尊重,更不要有俯視的包容。
你們可以去爭吵,只要是出於真誠,理解自然會在安靜的時刻來到,忽然想到:咦,他(她)說得也不無道理。
這即使他(她)的智慧,何嘗不也是你的覺醒時刻呢?
End
以文為心,歡迎關注「閒時翻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