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鶴奶粉到底有沒有「鬼」?業績耀眼,「殺人鯨」提九點質疑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市界

文 林夏淅 齊敏倩

編輯 劉肖迎

時隔不到8個月,中國飛鶴(6186.HK)(以下簡稱「飛鶴」)再次被做空機構盯上了。

跟上次的GMT相比,這次做空飛鶴的Blue Orca(殺人鯨資本)更加來勢洶洶,它出具了詳細的數據報告。不過,這次做空依舊沒對飛鶴股價產生實質影響。

2016年以來,飛鶴髮展迅猛,業績好到經常遭到做空機構質疑。這次,Blue Orca和飛鶴到底誰更能站住腳,飛鶴到底有沒有「鬼」?

01

「雙殺」飛鶴

7月9日上午,飛鶴髮公告對前一天Blue Orca做空報告中提出的質疑逐一回擊。這是飛鶴上市短短8個月以來第二次遭到做空。

2019年11月21日晚間,飛鶴上市的第七個交易日,獨立會計研究機構GMT Research就曾發布針對飛鶴的做空報告,直言公司盈利能力居於全球之首、手握大量現金卻不分紅,具備欺詐屬性。

中國飛鶴董事長冷友斌

GMT對飛鶴的質疑主要來自於公司好到讓人難以置信的業績表現。

飛鶴1962年建廠,最早是黑龍江農墾建設兵團下面的企業,後來改名叫趙光農場。飛鶴董事長冷友斌在農場長大,大學畢業後回到農場,從技術員一直做到廠長。

2001年,冷友斌帶著公司100多號人創業單幹,在齊齊哈爾克東縣成立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兩年後,非典來襲,飛鶴渠道模式從原來的大經銷商變成扁平化的一級經銷模式,同年還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當時的飛鶴還只是一家東北地方企業,利潤和盈利增長並不突出。2013年,飛鶴在美國退市,私有化成功,之後就啟動「開掛」模式。

2016—2018財年,飛鶴收入增長了兩倍,稅前利潤增長超過五倍。而公司超高端產品星飛帆銷量更是在兩年內增長了7倍。

上次的做空,GMT質疑飛鶴短時間內的異軍突起,也不明白公司如何在短時間內轉型成功並在中國嬰幼兒奶粉品牌中脫穎而出。但GMT並沒拿出什麼實質性證據,因此只是建議投資者規避這隻股票。

不過,投資者完全沒有理會GMT的警示,依舊看好飛鶴。2019年11月21日飛鶴收盤價為6.103元/股,11月25日恢復交易後達到6.855元/股,股價依舊平穩上漲。

跟GMT相比,這次的Blue Orca明顯是有備而來。Blue Orca在報告中列出9個疑點,把GMT之前的質疑細化到多報嬰幼兒配方奶粉收入、少報十億元的運營成本、多報資本支出、誇大盈利能力等具體財務條目上。

雖然比上次的做空報告更加詳細充實,但飛鶴的股價依舊和上次一樣「堅挺」。7月8日,飛鶴股價上漲7.21%;9日,盤中一度創下18.2元/股的股價新高,不過收盤下跌5%。

被做空後,飛鶴髮表公告否認Blue Orca指控,同時宣布得益於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快速增長,2020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長超40%。

Blue Orca的指控到底能否站得住腳,飛鶴是不是真的會成為下一個瑞幸呢?

02

各說各話

Blue Orca的做空報告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飛鶴提出質疑並列舉相關外部證據,我們依次列舉了中國飛鶴最新給出的回應以及相關資料和採訪結果。

1.Blue Orca認為,飛鶴的物流供應商瑞信達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信達)承擔了公司大部分運輸工作,但並非獨立第三方,其執行董事似乎是飛鶴的員工。這將對報表的可信度產生毀滅性的影響,形成一個明顯誇大銷售的機制。

來源:中國飛鶴官網

對此,飛鶴方面回應稱,Blue Orca所說的瑞信達,是飛鶴合作的物流公司之一,主要負責將其產品從工廠倉庫運輸至分倉倉庫,屬於內部調撥,不涉及收入確認,而真正涉及收入確認的是從工廠倉庫到經銷商的物流環節,瑞信達涉及得很少。同時,瑞信達的法人解德河、股東屈東均與飛鶴無其他關聯。

市界認為:Blue Orca的質疑與飛鶴的回應並不在同一頻道。Blue Orca強調的是瑞信達是否為獨立第三方的問題,但證據有限;飛鶴則主要描述了瑞信達到底為公司提供什麼服務,即內部調撥和外部流轉的問題。

2.Blue Orca認為,飛鶴的招股書中顯示2018年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IMF)的全渠道零售額為179億元,但尼爾森數據顯示飛鶴2018年的線下IMF產品零售額僅為59億元,有關部門通過超市、大賣場和便利店等渠道收集的零售數據則顯示,飛鶴2018年和2019年的IMF產品營收分別為46億元和65億元,均較飛鶴自己公布的數據要少49%。

同時,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數據中,2017年-2019年給出的IMF市場規模比2014年-2016年給出的規模擴大了一倍,存在配合飛鶴造假的可能。

對此,飛鶴方面回應稱,首先,尼爾森統計的數據可以反映行業發展趨勢和競爭態勢,但未必能用於全面反映本公司實際運營情況;其次,飛鶴並未向中國商務部申報過運營數據,該報告中所謂的商務部數據並未提供明確來源或連結,可信度存疑;最後,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的變化,是由於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統計口徑在2017年發生了變化,相關基礎數據仍來自國家統計局、中國奶業協會訪談以及中國海關總署。

市界認為:一個問題,兩個結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尼爾森和弗若斯特沙利文兩家公司都是知名的數據分析公司,你更相信誰?

3.Blue Orca認為,飛鶴董事長曾在2020年5月的一次採訪中表示,公司僱傭5萬名導購員,但招股書中飛鶴僅有5422名全職員工,且對應的人均工資為99095元,此外,中國飛鶴在2019年成為央視第一大廣告商,但當年上半年廣告費用卻下降了11%,兩項費用存在少報的可能,從而誇大利潤。

對此,飛鶴方面回應稱,董事長曾提及的5萬多名人員是包含了本集團經銷商和終端零售店的所有市場服務人員所得出的數字,並不屬於公司員工。

此外,2019年飛鶴減少了在央視一套的廣告投放時間,增加了央視九套和十四套的廣告投放時間,由於不同頻道廣告投放單價不同,這種調整控制了整體廣告成本。此外,電視廣告只是飛鶴整體推廣渠道中的一部分,飛鶴作為議價能力較強的供應商,在其他推廣渠道能夠通過折扣控制整體成本。

市界認為:關於「編制外」的導購等服務人員是否應該計入飛鶴的員工總數,這其實是一個相對模糊的問題。對飛鶴而言,其實只要體現了自己的銷售成本即可(如在銷售費用中反映),面對Blue Orca質疑其未披露的全職和兼職銷售代表的成本至少為9.25億元,飛鶴需要更加詳細的說明。

人均工資方面,飛鶴位於黑龍江齊齊哈爾,當地的工資水平確實不高,2018年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僅6.37萬元,Blue Orca也許沒有考慮到地域性問題。

廣告支出方面,市界綜合在央視官網查詢和得到的一份報價比較發現,央視一套的同時段廣告價格確實比央視其他頻道多。比如20點黃金檔電視劇開播前,央視一套30秒廣告售價為36萬,央視14套20點左右的時段即使在周末,30秒廣告的售價也不足30萬。

從整體來看,近幾年飛鶴銷售費用的絕對值在行業內並不算低,但從其佔收入比重來看,確實從2016年的36.61%降至2019年的27.95%。

4.Blue Orca認為,飛鶴子公司飛鶴泰來在2020年才獲得生產配方奶粉的許可證,但2018年-2019年就產生了數十億收入並繳納了數億元稅款,這兩者間存在矛盾。

對此,飛鶴方面回應稱,飛鶴泰來確實在建設中,過去兩年的收入是飛鶴泰來的貿易活動帶來的,而非生產活動。同時飛鶴取得稅務局出具的納稅證明,證實其在2020年1-6月的納稅總額為19.3億元,同比增長34%。

市界認為:納稅確實不能證明收入或利潤是100%真實的,但如果按照Blue Orca的說法,飛鶴相關的收入造假,意味著飛鶴為這部分虛增的收入繳納了19.3億元的稅費,「化妝」成本那是相當高。

5.Blue Orca認為,飛鶴在招股書提出需募資三個項目,存在誇大資本投入的問題。其中克東工廠已經在2018年完工,2019年IPO招股書中卻再次作為募資項目被提出;金斯頓工廠的募資金額為3.3億加元,但海外新聞顯示建造商宣布的投入成本為2.08億加元;吉林工廠的建設在2019年IPO前已經基本完成,但仍被作為募資項目在招股書中出現。

對此,飛鶴方面回應稱,克東工廠此前完工的是包裝能力的擴展,招股書中的募資項目指的是配方乳粉智能化生產能力的擴展;宣布成本為2.08億加元的海外建造商,承擔的只是金斯頓工廠的主體工程建設而非全部;吉林工廠此前完成的是基礎設施建設,之後再進行一系列許可證申請、政府驗收、竣工備案等工作,已發生3.56億元開支。

市界認為:Blue Orca單純憑藉克東工廠面積無變化推斷前後項目重複,和通過主體建築商公布的投資額推斷整體投入,都缺少一些說服力,但在吉林工廠的問題上,飛鶴給出的回覆稍顯單薄。

其實,針對在建工程中的建築物,這一肉眼可看的資產,通過實地查看就可予以驗證。既然雙方都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和證據,最簡單的方法其實就是請具有公信力的投資機構或者媒體去現場走一圈,就都清楚了。

6.Blue Orca認為,飛鶴旗下有5家子公司未經審計,負責飛鶴關鍵銷售子公司審計工作的是黑龍江當地的一家會計師事務所而非安永,且這家事務所近期因質量低劣受到當地諮詢機構批評。

對此,飛鶴方面回應稱,飛鶴及其子公司均已經過安永審計,且安永已出具相關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市界認為:飛鶴年度報告中體現的審計機構有且僅有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如果Blue Orca所說的情況確實存在,那麼飛鶴可能存在集團和組成部分(子公司)審計機構不同的情況。

理論上來講,集團審計師(即安永)應對整體報表負責,並且參與重要組成部分的審計過程,如果對重要子公司審計機構專業能力有質疑的,應該通過一系列措施進行重點關注。

但業內人士告訴市界,現實中的情況並沒有如此嚴謹。由於審計工作需要提前制定計劃,人員安排十分緊湊,集團審計項目組通常只會根據預計的工作量規劃時間,對於子公司的審計工作可能無法嚴格把關,需要「合理利用他人工作」,直接使用子公司審計機構提供的報表數字,成為一個業內的普遍現象。萬一出現問題,集團審計師需要承擔責任,子公司審計師也要負責。

7.Blue Orca認為,飛鶴多年前曾以「AMERICAN DAIRY(代碼ADY)」作為一家美國上市公司進行長達10年的交易,之後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一項調查後,主要審計師離職,公司重申歷史財務數據並承認一年內淨利潤被高估29%,之後更換了4家審計機構,最後在偽造財務業績的傳言中走向股價暴跌,2013年才進行了私有化。

對此,飛鶴方面無回應。

可查詢到的是,飛鶴確實曾經以「飛鶴國際」的名稱在2013年從美股退市。當時《第一財經日報》曾報導稱,飛鶴國際作為中國赴美上市第一股,在美國股市跌宕近十年後終於出臺「私有化」方案,但過低的收購價引起很多非議。

8.Blue Orca認為,在美國市場上,飛鶴的反向收購不僅失敗了,收入也一直在下降,但在香港IPO時,飛鶴被認為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嬰幼兒配方奶粉公司,淨利率也高達29%,甚至超過了蘋果、騰訊和阿里等企業,一反過去在美國上市時難以持續盈利的狀態。

對此,飛鶴方面無回應。

飛鶴的盈利能力確實甩出同行好幾條街,不過僅因盈利能力太好這一點出發去質疑一家公司,論據並不充分。要知道,涪陵榨菜的淨利率超過30%。

9.Blue Orca認為,飛鶴的重要供應商原生態牧業是飛鶴最重要和最大的供應商,但二者的經營業績卻呈現相反發展態勢,其中存在一種可能,即飛鶴實際控制著原生態牧業,並且將虧損和成本體現在供應商帳面,從而提高自身利潤。

對此,飛鶴方面回應稱,招股書中已有詳細披露。

市界查閱招股書信息發現,其中確實提及原生態牧業與其創始人冷友斌之間有多年的密切合作關係,但仍將其列示為獨立第三方。

某資深注會人士告訴市界,關於關聯方與否,他們在審計時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求企業提供一份關聯方清單,企業要對清單的準確性/完整性保證。

2020年7月9日,港股飛鶴收盤價為16港元/股,Blue Orca根據「大刀闊斧」的調整後,給出估值則為5.67港元/股。

在7月9日一大早飛鶴給出的澄清公告末尾,公司提示道,股東務需知悉,相關指控乃Blue Orca之意見,其利益未必與股東之利益相符一致,而其亦可能蓄意打擊本公司及其管理層之信心,損害本公司的聲譽。

那麼這家名為Blue Orca的做空機構,真的來者不善嗎?

03

殺人鯨圖什麼?

美國的做空機構,主要包括渾水(Muddy Water)、香櫞(Citron)等。一般通過分析、盡職調查等出具研究報告,為市場提供企業的負面信息並舉證,通過可以賺取股價差額的金融機制獲取利潤。

具體來說,比如渾水先向券商借來1股A公司的股票,約定1個月後歸還,然後賣掉這1股股票,此時A公司股價為10元/股,那麼渾水的兜裡就有10元。然後渾水發布精心準備的做空報告,打壓股價至2元/股,這時候渾水再花2元錢把股票買回來還給券商,那麼一賣一買間,渾水就賺了8元。

相比之下,做多的機構可以理解為與企業共同成長,盈利角度來看雖然緩慢但可持續;反之,做空機構一旦成功,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可觀盈利,但在行業內被認為是一種「沒有信念」的行為。

業內人士認為,相比於「資本市場的看門人」的責任感,做空機構的動機更多來自於利益驅使。近兩年美國的做空機構對中概股的做空和港股上市企業的做空屢見不鮮,但真正成功的也十分有限。

不得不承認的是,做空和做多都屬於不可缺失的市場行為,雖然做空機構本意為逐利,但做空的過程中,有實力的企業能夠給予有力的反擊,同時讓企業信息披露更為公開透明,倒下的企業則本身就存在腐壞。

回到飛鶴身上,公司之所以被做空機構盯上,是因為近年來的業績表現。

跟同行業公司相比,2017年之後,飛鶴營收增速一直秒殺同行。其他同行營收增速一直低於40%,可飛鶴營收增速一度接近80%,2019年飛鶴營收增速回落至32%,但依舊比排名第二的澳優高出7個百分點。

因為太優秀而受到質疑的,還有飛鶴的毛利率。

2016年開始,飛鶴毛利率一直處於上升狀態,而且和另三家公司的差距逐漸拉大。2019年,公司毛利率比排名第二的貝因美高出將近20個百分點。

飛鶴稱,公司毛利率水平高得益於高端產品的快速發展。但乳業分析師宋亮向市界表示,由於疫情以及三四線城市消費者的奶粉消費更理性等因素,今年開始,嬰幼兒配方奶粉會出現消費降級的趨勢。

中端嬰幼兒奶粉市場份額會上升,而高端嬰幼兒奶粉的市場份額將會縮水。對走高端路線的飛鶴來說,一直保持如此高的毛利率水平將會很困難。

對於飛鶴來說,要在經受做空機構質疑的同時,在經濟的衝擊中維持靚麗的業績,並非易事。

相關焦點

  • 被殺人鯨盯上後,中國飛鶴反駁:指控毫無事實根據
    報告中,殺人鯨羅列了關於中國飛鶴的九大「罪狀」,主要包括:通過未披露關聯方物流公司虛增收入,誇大了嬰兒奶粉的收入,調低數十億元的運營費用,可疑退稅,誇大數十億元的資本支出,5家子公司在IPO時未接受審計等。該沽空機構表示,如果把未披露的人工和廣告費用的估算加回去,並調整收入以反映獨立的零售數據,「我們甚至懷疑飛鶴是否盈利」。
  • 飛鶴業績大漲與直播溯源背後,國產奶粉的品質與自信
    聚焦中國奶粉行業,這一趨勢更加鮮活。8月18日,飛鶴髮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上半年飛鶴營收為87.07億,同比增長48%。作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民族奶粉品牌,飛鶴佔據了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的領先地位。而仔細分析飛鶴的發展路徑,就會發現其踩準了消費升級、科研創新和數位化轉型的每一個節拍。
  • 解密「飛鶴現象」,奶粉龍頭這三點,至關重要
    飛鶴對待奶粉的態度,正如母親對待嬰兒般無微不至,這就是媽媽的事業,也是那份母愛與責任。 前面談到了支撐飛鶴業績增長的兩點基礎保障——專屬產業集群和研發創新,這是明面上的,也是大家都肉眼可見的。 但如果從一個更高的層面或者說本質上來說,我們認為飛鶴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其實可以回歸到一點上,那就是專注,或者說是一種定力。
  • 飛鶴再發公告曬148億元存款 逐條反駁「殺人鯨」做空指控
    7月8日,被稱為「殺人鯨」的Blue Orca發布的做空報告顯示,中國飛鶴在2017至2019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54%,但其誇大了嬰兒奶粉的收入,嚴重誇大盈利能力,並將飛鶴的故事比作此前爆雷的瑞幸咖啡。隨後中國飛鶴在兩天內連發兩條公告進否認指控。收入及資本支出是最大疑點在做空報告中,殺人鯨首先對飛鶴的關聯方物流公司提出質疑。
  • 飛鶴星飛帆再升級,開創國產嬰幼兒奶粉新紀元
    5月28日晚,「高質量陪伴 高端升級——5.28中國寶寶日倡議暨飛鶴高端奶粉星飛帆創新升級雲發布」盛大舉辦,飛鶴旗下高端奶粉星飛帆迎來創新再升級,引入了OPO結構脂的星飛帆是國內第一支含仿生母乳成分的高端嬰幼兒奶粉,此次星飛帆創新再升級,不僅鞏固了飛鶴作為國產奶粉龍頭的行業地位,並且開啟了國產奶粉高端化、母乳化、品質化的新紀元。
  • 飛鶴奶粉中發現倆黃色異物?
    為此,王女士拒絕了奶粉供貨商補償一箱奶粉的提議,「我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健康,這罐奶粉到底有沒有質量問題,廠家應該給一個明確的答覆。」  12月13日,博山區王女士撥打本報3585000新聞熱線反映,自己從商場買了兩罐飛鶴飛帆奶粉1段,當打開第二罐時竟然發現奶粉裡有類似蟲子一樣的異物,王女士找到了商場,商場工作人員給王女士換了一罐新奶粉並聯繫了供貨商,而供貨商卻遲遲不給說法,讓王女士十分氣憤。
  • 飛鶴財報背後:一罐奶粉毛利率76%,你的奶粉錢花哪了?
    撰寫 | 菲茲編輯 | 森淼奶粉的毛利究竟有多高,從數據來看,一些動輒幾百元的奶粉出廠成本不到售價的30%。很多媽媽相信「價高就意味著貨好」、「貴有貴的道理」,所以她們在選購奶粉總是竭盡所能給孩子最好的。
  • GMT與飛鶴多空對決外 渠道高手飛鶴經銷商網絡存疑?
    來源:新浪財經11月21日,獨立會計研究機構GMT Research發布報告稱,中國飛鶴(06186)業績存疑,其利潤率遠高於國內和國際同行,且有可能偽造現金流。外資沽空機構的錯誤判斷可能是因為其對中國下沉市場的「力量」缺乏了解,但是飛鶴的經銷商網絡也存在一些疑問。以下為詳細內容。Part1:事出反常必有妖? 飛鶴的逆襲之路讓GMT難以理解查閱GMT做空報告全文,該報告對飛鶴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飛鶴業績優秀且手握大筆現金,但是歷史缺乏分紅,因此其手中現金可能是造假。
  • 飛鶴星飛帆高端奶粉配方再升級,口碑發酵重振國產奶粉信心
    市場話語權的背後是科研話語權  當大多數品牌還在多元化布局上激烈競賽時,堅持「專心致志做好一件事」的中國飛鶴於是顯得獨特。聚焦嬰幼兒奶粉領域,研製「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奶粉沉澱了深厚的技術積累。  「更適合的奶粉不是由哪一個因素決定的,整體來說,第一點要有更營養易吸收的配方,第二點要更新鮮」,是企業研發和家長選購的重點。
  • 飛鶴奶粉讓寶寶更舒適,媽媽更放心
    很多人都說,沒有最好的奶粉,適合寶寶的就是最好的奶粉,這種觀點的確沒錯,但是奶粉其實存在很多的硬性指標可以作為考察點,比如說奶粉的品牌,奶粉的配方,配方中的營養成分以及奶粉的奶源,奶粉品質的把控,經過眾多奶粉品牌的對比,飛鶴奶粉在每一個方面都表現的特別優異,是每一位媽媽的放心之選。
  • 飛鶴奶粉哪個系列好?看完這篇就知怎麼選了
    在我們國內,飛鶴是最早的一批乳品企業之一,同時它是國內第一個建立起完整的奶粉全產業鏈的企業。也就是說飛鶴奶粉生產時所用到的原料,奶源、各種需要添加的營養素,以及裝罐、包裝等等,基本都由自己生產把控。這對企業的管理和把控能力有比較高的要求。
  • 飛鶴新品舒貝諾 引領民族奶粉品質新時代
    中國網3月24日訊(記者 陳曦霞)對於媽媽們來說,目前挑選好奶粉已經轉化為挑選好奶源,優質奶源的追捧推崇已經是媽媽挑選奶粉的核心因素。無論國內外,奶粉生產方最好擁有專屬可控的優質新鮮奶源,這在目前國內外奶企已經達成共識,這樣可以避免散裝奶,同時專屬奶源也可擺脫奶源進口導致的還原奶問題。
  • 奶粉業新周期來襲 飛鶴「跳級」步入快車道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佔據了67%的市場份額,中國奶粉開始重新贏得中國媽媽信任。飛鶴等國產品牌成為這場突圍賽中的佼佼者。  某種意義上,飛鶴等國產奶粉的崛起,也展示了當前奶粉業的一個重要議題:在行業步入新周期時,如何才能打造新引擎?
  • 飛鶴逆市破局,領跑中國奶粉後疫情時代
    年初疫情來襲,對於各行各業都有不小影響,然而疫情也為各行各業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在當下「後疫情時代」,行業集中度逐漸增強,龍頭企業開始領跑,中國奶粉業亦是如此,飛鶴在疫情下砥礪前行,逆市破局,在優秀的品質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之下,必將在消費者心中打下良好口碑,成為中國奶粉的領頭羊。
  • 飛鶴打造2小時生態圈為寶寶提供優質奶粉!
    細節決定成敗專業決定品質飛鶴奶粉因為注重細節注重專業從而在打造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之路上取得了快速發展。飛鶴作為國產嬰幼兒奶粉品牌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飛鶴成立至今已經有58年這58年來飛鶴一直潛心研究為中國寶寶打造更適合的奶粉飛鶴從奶粉的源頭入手保證奶粉的品質飛鶴奶粉用十年之功打造出一條從牧草種植開始的全行業第一條全產業鏈在每一個細節上都追求完美用專業化提升生產能力打造2小時生態圈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中國寶寶享受到飛鶴奶粉最優質的產品。
  • GMT很迷茫:雖然飛鶴(06186)令人懷疑 但我不建議做空
    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獲悉,11月21日,獨立會計研究機構GMT Research發布報告稱,中國飛鶴(06186)業績存疑,其利潤率遠高於國內和國際同行,且有可能偽造現金流,其赴港IPO籌集的資金也可能只是用於向IPO前的股東派發特別股息。
  • 飛鶴和優博哪個奶粉好消化?優博瑞慕讓寶寶腸胃無負擔
    所以家長在選擇奶粉時也會格外關注奶粉的吸收性。飛鶴和優博哪個奶粉好消化?優博瑞慕含有豐富的營養,小分子蛋白含量高且容易吸收,能更好的助力寶寶的腸胃消化,給寶寶帶來舒適的優質營養關懷。在這個季節很多寶寶都會因為消化不良而引起腹瀉,嚴重影響了寶寶的身體健康。那麼家長在給寶寶製作飲食時,就要注意選擇食材新鮮、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減輕寶寶的腸胃負擔。在選購奶粉時也更要注意奶粉的營養以及吸收性。
  • 飛鶴和優博哪個奶粉好消化?優博瑞慕蛋白質結構更合理
    在國產奶粉品牌中,優博和飛鶴可以說是知名度較高的兩個奶粉品牌了,也是很多寶媽熱衷於拿來做對比的品牌,比如飛鶴和優博哪個奶粉好消化?今天就重點給大家介紹優博瑞慕奶粉。  想知道飛鶴和優博哪個奶粉好消化?我們首先要了解奶粉中的配方優勢,眾所周知,蛋白質是人體細胞結構的主要成分,是人體七大營養素之一,也是三大供能營養素之一。
  • 飛鶴和優博哪個奶粉好消化?優博瑞慕小分子蛋白更有利於消化
    寶寶的消化一直是寶媽們非常關心的,很多寶寶在喝奶粉後,出現了不消化的情況,所以要及時的更換奶粉,避免出現其他的問題。在國產奶粉中,飛鶴和優博哪個奶粉好消化?很多家長會給寶寶選擇優博瑞慕,全乳清蛋白配方,配比均衡,且營養結構無限接近母乳初乳,對寶寶的嬌嫩腸胃來說完全沒有負擔。  飛鶴和優博哪個奶粉好消化?
  • 星飛帆躋身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第一,券商紛紛給予飛鶴買入評級!
    5月28日,在飛鶴聯合奶協、乳協共同倡立的中國寶寶日,高質量陪伴高端升級——5.28中國寶寶日倡議暨飛鶴高端奶粉星飛帆創新升級雲發布會在線上如期舉行。發布會上,飛鶴公布了調研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權威認證,飛鶴星飛帆進入「2019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零售額第一產品」序列,被認證為中國市場第一大單品,成功讓中國寶寶奶瓶牢牢掌握在國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