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飛鶴再發公告曬148億元存款,逐條反駁「殺人鯨」做空指控
7月9日,中國飛鶴再次發布公告,對一天前Blue Orca做空報告中的9大疑點進行逐一反擊,並曬出在各家銀行超過148億元的存款數額。
7月8日,被稱為「殺人鯨」的Blue Orca發布的做空報告顯示,中國飛鶴在2017至2019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54%,但其誇大了嬰兒奶粉的收入,嚴重誇大盈利能力,並將飛鶴的故事比作此前爆雷的瑞幸咖啡。隨後中國飛鶴在兩天內連發兩條公告進否認指控。
收入及資本支出是最大疑點
在做空報告中,殺人鯨首先對飛鶴的關聯方物流公司提出質疑。做空報告中提出,飛鶴主要向分銷商銷售嬰兒配方奶粉,但在將產品交給物流服務提供商時才會確認收入。而飛鶴物流服務提供商並不如其宣稱的由獨立第三方管理,這就「為其誇大銷售提供了有利機制」。
飛鶴奶粉的收入、運營費用和資本支出數據則是做空報告中提出的主要疑點。做空報告中提出,尼爾森和商務部數據集顯示,飛鶴的收入遠遠低於該公司宣稱的水平,其2018至2019年的實際收入比該公司報告的少49%。
另外有多個獨立數據顯示,飛鶴的運營成本比該公司在備案文件中承認的高出數十億美元。「飛鶴的利潤遠低於其聲稱的水平」。同時殺人鯨認為,飛鶴為此誇大了數十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以掩蓋其虛假利潤。
同時,殺人鯨在做空報告中對飛鶴的稅務、審計等方面的行為,以及飛鶴奶粉與其鮮奶供應商原生態牧業的關聯提出質疑。殺人鯨方面認為,飛鶴這家近乎獨家的鮮奶供應商財務崩潰後,飛鶴聲稱原生態牧業不再是關聯方,但證據表明並非如此。
「飛鶴股價僅值5.67港元」,殺人鯨在做空報告中得出這樣的結論。
飛鶴逐一回應質疑
對此,中國飛鶴7月8日緊急發布盈利預喜公告,提出得益於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銷量的大幅增長,2020年上半年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將大幅增長超過40%。
7月9日,飛鶴再次發布澄清報告對上述質疑逐一進行反駁。飛鶴方面表示,其物流服務供應商瑞信達的全部股權持有者屈東、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解德河均為飛鶴的獨立第三方,除日常物流業務外無任何其他關聯。
在財務數據方面,飛鶴表示,尼爾森統計的數據可反映行業發展趨勢和競爭態勢,但未必能用於全面反映本公司的實際運營情況。另外,公司未向中國商務部申報過運營數據,該報告中所謂的商務部數據並未提供明確來源或連結,其數據可信度成疑。
針對運營費用的質疑,飛鶴回應稱,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團共計擁有5422名全職員工。而該做空報告中所稱的50000多名人員應該是包含了本集團經銷商和終端零售店的所有市場服務人員所得出的數字。
對於公司的現金狀況,飛鶴方面則亮出11家銀行存款餘額超過1億元的帳戶明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飛鶴銀行存款餘額超過148.69億元,「公司的現金狀況良好」。
乳企為何頻遭狙擊?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中國飛鶴第一次遭到做空。2019年11月21日,中國飛鶴上市不足10天時,便被獨立會計研究機構GMT Research質疑其盈利能力和現金流。GMT當時曾表示,目前還不可能做空飛鶴,「但該股顯然是賣空者未來的目標」。 隨後飛鶴於次日早間臨時停牌,並曬出8億元的存款,對GMT的各項質疑予以否認。
飛鶴業不是唯一一家被做空機構盯上的中國乳企。2019年3月,GMT發布一份針對蒙牛乳業的做空報告。此次做空飛鶴的殺人鯨資本,也曾在2019年8月做空佔據中國羊奶粉市場半壁江山的澳優,直指該公司存在虛報銷售額、盈利造假等五大問題,致其股價大幅下跌。
對此,曾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乳製品行業產業鏈相對封閉,同時食品安全問題比較敏感。由於我國乳製品企業與國外相比起步較晚,發展中容易出現不太規範的行為,因此更容易被做空機構盯上。重營銷、輕研發也是整個乳品行業的通病。
飛鶴的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的研發費用僅佔營收的1.2%,而銷售費用佔到28.0%。但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營銷定位確實讓普通消費者感到耳目一新,飛鶴奶粉也靠營銷坐上國產奶粉銷量第一的「寶座」。
不過,飛鶴近年來的業績增速已經明顯放緩。2017年至2019年間,飛鶴的營收同比增速從58.07%下滑到32.04%,毛利潤同比增速從86.36%下滑到36.90%,淨利潤同比增速從178.24%下滑到75.47%,幾乎各項數據都減半。
圖片來源:公告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