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兼多重角色:軍人、護士、母親。
她無法面面俱到:作為我國首位執行護航任務的女護士長,在完成長達243天的海上護理任務的同時,她只能把年僅5歲的女兒留在家中,為此她常常覺得愧為「媽媽」。
她叫胡愛霞,是解放軍第425醫院急診科護士長,紮根護理行業已經18年。
明天既是護士節,又是母親節,記者今天採訪了胡愛霞和她的同事,聽她們講述了胡愛霞的故事。
波峰浪谷間的接診
誰說女子不如男?胡愛霞的經歷也許會讓很多男性自愧不如。
在先後完成了「神四」、「神五」、西沙醫療值班、博鰲亞洲論壇等130餘次衛勤保障任務後,2008年12月,胡愛霞臨危受命,隨海軍編隊赴索馬利亞和亞丁灣海域,成為我國首位執行護航任務的女護士長。
護航中,貨輪「振華四號」向編隊發出救助電話,一名船員突然發病,陷入昏迷。胡愛霞所在的醫療隊隨即決定乘坐救生艇前往救援。
待小艇艱難地靠近貨輪時,胡愛霞傻眼了。「必須藉助軟梯才能攀爬上10米高的貨輪,我恐高,而且軟梯還在劇烈地晃動。」胡愛霞所說的這種軟梯,由粗糙的麻繩編成,即使是專業的水手爬起來也十分吃力。
「一直告訴自己別怕,根本就不敢往下看。」終於攀爬上了貨輪,胡愛霞的作戰服早已被汗水浸溼,手也被勒得通紅,來不及歇息,她緊急投入了對患者的救治中。
243天的護航經歷中,在波峰浪谷間,胡愛霞接診了700多人次。她開創了當時中國女軍人隨艦出海最長的時間紀錄,被評為「十佳護航尖兵」,被全國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工作容不得開玩笑
胡愛霞這朵「南丁格爾」之花,花開深藍,香溢天涯。
急診科是急重症患者就醫的第一站,工作任務繁重、護理技能要求全面。身為護士長的胡愛霞,既苛於律己也嚴於律人。
這一點,護士胡琴感受頗深。因為護師考試近在眉睫,即將赴考的她心裡十分焦慮,工作上出現懈怠,巡視工作被其忽略。這一切,讓胡愛霞發現了。
「護士長很生氣,一直告誡我,和生命打交道,容不得開玩笑……」嚴厲的批評,讓胡琴眼圈泛紅。可是,讓胡琴沒有想到的是,在後來的日子裡,胡愛霞不僅細心地為她提供備考建議、緩解心理壓力,甚至在臨考前的一周還給其放假,由她來頂班。胡愛霞是科室裡出了名的「候補隊員」,替年輕護士頂班是常有的事。
「有時護士長24小時加完班後,還得繼續為我們頂班。」在胡琴等護士的眼中,胡愛霞是公認的「大姐大」,她獨創的「科室戒律」默默地守護著科室裡的28名「白衣天使」。
在急診科,護士懷孕後無需上夜班,重新排班後出現的人員缺漏,由護士長頂替;
在急診科,護士長需比護士早到晚退至少半個小時以上……
出色的護理服務,使解放軍第425醫院急診科成為業界榜樣,連續兩次獲得三亞市優秀護理單位和海南應急醫療先進單位,胡愛霞也被評為「優秀護士長」。
女兒長發變短髮的自責
白衣天使的榮光,照亮了傷病員康復的希望之路,溫暖著後輩的心靈。背後卻是一位母親的深深自責。
執行護航任務時,胡愛霞的女兒王曉暉才5歲,當得知媽媽將遠行時,「她晚上睡覺都緊緊地抱著我,總是追問著為什麼別人的媽媽不去出海?」帶著女兒厚厚的相冊,胡愛霞含淚登艦。
每周一次10分鐘的通話,難解胡愛霞的思女之情。「經常拿著相冊在被窩裡翻看,很想她。」六一兒童節時,看到央視錄播的隨艦軍人子女的視頻中女兒的影像。那一刻,胡愛霞淚如雨下。
一頭短髮的曉暉出現在鏡頭前。「她長頭髮梳著辮子時可漂亮了,他爸爸在家帶她,只能給她剪了短髮,方便梳洗。短髮剪得不太成功,就像個雞窩頂在頭上。」提及此,胡愛霞又一次淚眼朦朧。
(本報三亞5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