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美股上市?破發?被做空!一個並不怎麼美妙的計劃!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作者:嚴睿 內容來源:一點財經

劃重點1、新氧奔赴納斯達克上市,除解了投資機構套現之渴外,對其自身發展似乎並無多大裨益,甚至可能還需要更多精力、更高成本來應對美股市場所帶來的考驗。2、儘管金星曾公開表示,新氧財務狀況良好,現金儲備充足,並不急於上市。但顯然,對於投資機構而言,「收割期」到了!3、新氧上市恐怕是其背後資本方早就設計好的套路,畢竟從一開始就是美元基金投資,新氧的VIE架構應是早先就為經緯中國所勾畫過的。E輪其實就是上市前的「收官輪」了。4、新氧藉助網際網路在醫美領域的產業化布局,也曾不斷遭受外界和媒體的各種質疑。包括被指「靠刷單引流」、「造假盈利」、持續過度宣揚「整容上癮」、管理不到位導致內部貪腐等。

第一,又來了!

4月9日,「全球最大醫美網際網路平臺」——新氧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說明書,擬赴納斯達克上市。不出意外,「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的桂冠,要被「SY」(新氧的納斯達克代碼)摘得了。

2013年成立以來,新氧先後完成了6輪融資,融資總額高達15億元人民幣。而在A輪接受經緯中國數百萬美元投資時,新氧似乎就已經註定了在美股上市的命運。

按照其招股書,新氧營收的主要來源為「信息服務」和「預訂服務」。2018年新氧的信息服務收入達到4.15億元人民幣,營收佔比為67.3%;預訂服務收入為2.02億元。

最近三年,新氧的營收規模迅速膨脹,在2016年0.49億元的基礎上,其2017、2018年的營收增速分別達到了428%、138%,2018年實現淨利潤5508萬元,同比增幅也高達220%。

從財務指標來看,新氧的確進入了一個容易被資本市場接受的階段。但筆者認為,新氧奔赴納斯達克上市,除解了投資機構套現之渴外,對其自身發展似乎並無多大裨益,甚至可能還需要更多精力、更高成本來應對美股市場所帶來的考驗。

01| 不上市的美版新氧

實際上,新氧這樣的醫美第三方平臺模式並非首創。早在2006年,大洋彼岸的美國西雅圖就誕生了一家名為「RealSelf」的網站。

這家以醫美分享社區為主打概念的網站,內容包括各種類型手術介紹以及受用戶歡迎度排名、用戶體驗長評、不同領域專業醫生介紹和推薦、醫美基礎知識科普等。

*RealSelf 網站「用戶長評」功能模塊

新氧與之最大的相似點就是「分享社區」。

RealSelf的用戶可以將自己的醫美手術經歷用圖文的形式發表在網站上,並就手術技術細節、機構及主導醫師、手術費用、效果和副作用等做詳細介紹,同時有意願的用戶也可以與醫生聯繫、提問。

而新氧創始人金星曾在著名的中文網絡社區貓撲擔任運營總監,恰是這段經歷為其將網絡社區運營垂直引用於醫美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線醫美社區也正是新氧最初始的一個標籤。用戶也同樣可以將自己的整個整形過程分享上傳到新氧平臺上,供他人參考。

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新氧可以說是中國版的RealSelf。不過,相比後者,新氧的發展速度可謂神跡。

按照2017年的數據比較(這一年,在線上訪問量上,新氧超越RealSelf成為「全球最大醫美網際網路平臺」):

創辦11年的RealSelf積累了200萬條用戶案例、評論等,當年有9400萬次的用戶訪問量;創辦4年的新氧也積累了超過200萬篇「美麗日記」,同年新氧網站及APP訪問量達到了1.14億人次。

有趣的是,2018年4月間RealSelf完成了4000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這是時隔十年RealSelf獲得的第二筆融資。在此之前,RealSelf僅獲得了200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

這一次的融資資金,RealSelf是用於其業務向全球範圍內擴張。實際上,RealSelf的用戶中有大約四成是來自100多個國家的非美國用戶。

在核心的業務模式上,RealSelf主要是通過為醫生導流收費。據說很多年前公司就已經達到了盈利狀態,造血能力良好。

可查資料顯示,就是這樣一家美版新氧的公司,卻從未染指美股市場。這其中其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尋味之處。

發展13年,RealSelf公司一直按照自己的節奏在走,甚至連融資都很任性地相距十年之久,換做中國市場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02| 「不得不」上市的新氧

新氧美股上市,早有耳聞。

2018年9月間,新氧完成了其成立五年來的第六輪融資,由蘭馨亞洲投資集團領投,中銀國際、中俄投資基金、經緯中國跟投的7000萬美元E輪。

就在官宣E輪融資完成的同時,新氧便傳出來已經在醞釀上市招股事宜;今年2月間,媒體曝出其秘密申請美股IPO,融資規模約3億美元;再到昨日新氧確認提交招股書,消息實錘。

儘管金星曾公開表示,新氧財務狀況良好,現金儲備充足,並不急於上市。但顯然,對於投資機構而言,「收割期」到了!

從2014年1月1日經緯中國投下數百萬美元,新氧完成A輪融資算起,之後五年多時間裡新氧完成的六輪融資,經緯中國「陪伴式」參與了其中的五輪。

通常醫療領域投資基金期限多為「5+2」,按此推斷,新氧背後的資本方也到了一個該退出的時間窗口了。

所以,新氧上市恐怕是其背後資本方早就設計好的套路,畢竟從一開始就是美元基金投資,新氧的VIE架構應是早先就為經緯中國所勾畫過的。E輪其實就是上市前的「收官輪」了。

但美股上市,對於新氧又能帶來什麼呢?

如果按照此前數輪融資時的估值,新氧目前的估值應在20億-30億元人民幣之間。而根據2月份曝光的3億美元IPO融資規模算,差不多也就是20億元人民幣。

對比2018年新氧6.17億元人民幣,且還將保持倍速增長的主營收入,20億元的融資規模並不算高。

若在A股創業板上市,這個融資規模也可謂是「袖珍盤」了。

然而,倘若再看看中概股在美股市場近幾年的整體走勢,就會為新氧登陸美股之後的市場表現捏把汗了。

2018年是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一個「大年」。共有36家公司首發上市,其中28家中概股遭遇股價破發,破發率高達86%。

不僅破發率高,這批中概股公司平均股價較發行價跌去了三成左右。

其中,頂著「網際網路智能家居第一股」盛名的盛世樂居,上市首日股價便下跌20%,此後股價一路下跌較發行價跌去94%,股價長期維持在1美元以下。

而另外兩家國內非常出名的教育機構尚德機構、樸新教育上市之後迅速破發,兩家公司股價較發行價一度跌去了77%和66%。

除了美股市場的沉浮之外,中概股的集體失寵已是常態。

一方面是因為中美兩國之間的微妙關係和經濟博弈日趨激烈;另一方面以美國本土投資者為主體的美股市場,對於很多中國的新經濟概念公司很難理解。

從全球醫美市場格局看,實際上包括中日韓在內的最活躍的東亞地區,醫美市場更多偏重於整形美容,而歐美市場則偏重於抗衰美容。

再進一步分析,雖然新氧與RealSelf同樣是賺「信息不對稱」的錢,但中國醫美市場畸形的渠道獲客成本,甚至佔據了醫美機構總成本的六七成,這恐怕也是美國投資者不能理解的事情。

因此,以新氧的模式是否能打動美股市場的投資人,恐怕是個巨大的問號,況且為數不多的可參照公司RealSelf,並沒有上市。

要說新氧通過美股上市,是想要推高行業競爭壁壘或者資本厚度。恐怕,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

03| 逃不過的被做空命

冒著破發風險「流血上市」還不是新氧IPO的最大挑戰,美股市場的「食腐動物」們才是其最有威脅的對手盤。

還是以2018年中概股在美股市場被做空的案例來說。

拼多多可謂去年最受關注的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之一。2018年7月26日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僅僅過了三個半月,做空機構Blue Orca就發布了一份長達42頁的「指控」報告。

內容包括:拼多多虛報營收和虧損數據;虛報員工人數,隱瞞人力成本;為披露的關聯方秘密承擔人力成本;虛報GMV不合理的收入確認;估值過高。

Blue Orca甚至聲稱:認清PDD的本來面目後,投資者們就會發現PDD根本不值得投資。

Blue Orca的創始人哈佛法學院博士Soren Aandahl歷來就是做空中概股的高手。自2011年以來,他的機構做空過16家中概股,只有4次失手,其他12家公司甚至有被摘牌和長期停牌的。

2012年6月退市並被迫進入強制破產程序的中國醫療技術,正是其作品。

作為一種市場監督機制的存在,做空機構很善於從上市公司發布的各種報告、財報中找尋做空的線索。

不僅如此,諸如渾水、香櫞這種大牌「空頭」還會去實地調查上市公司的關聯方、供應商、客戶用戶,以及競爭對手,從而挖掘做空「題材」。

事實上,由於很多中國公司發展速度飛快,不免瑕疵很多,加上投資人急於早日脫手,都會為做空機構所利用。

即便如當年的新東方、去年的拼多多,花巨額成本全力抗空勉強扳回局面,但也消耗巨大,品牌蒙汙。

推及新氧,其可以做空的線索恐怕並不難覓。

整個醫美行業在中國的發展,一直以來是一片灰黑色的市場,「黑醫美」至今在是市場上有很大的權重,這導致了整個市場生態環境非常惡劣。

儘管新氧這樣的平臺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行業的「陽光化」發展,但即便正規的醫美機構也存在「重運營、輕市場,營銷主導市場,甚至誘導用戶」的現象。

而新氧藉助網際網路在醫美領域的產業化布局,也曾不斷遭受外界和媒體的各種質疑。包括被指「靠刷單引流」、「造假盈利」、持續過度宣揚「整容上癮」、管理不到位導致內部貪腐等。

倘若這些被國內媒體指摘的問題,確實存在,新氧未來股價恐怕是在劫難逃。上市之後,任何不規矩的行為都會被放大。

況且,醫美行業仍然被認為是醫療服務市場的一種類型,對醫療核心本質的安全問題也有非常嚴苛的要求。

再者,美股市場很多投資人對於商業倫理的看重,甚至勝於對賺錢能力。若是做空機構從醫美行業內部挖出些新氧的「黑料」,都將會打擊新氧股價和市值表現。

中概股獵豹移動去年被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美國廣告監測公司爆料存在廣告欺詐、流量造假等問題,導致股價暴跌。

這一幕,未來會發生在新氧身上嗎?無論如何,新氧與金星都應該先做好充足的應對準備,美股上市只是另一種挑戰的開始。(一點財經略經修改)來源:多肽鏈

相關焦點

  • 先聲藥業港股上市破發 高瓴資本浮虧7700萬港元
    ⊙記者 徐蔚 ○編輯 朱紹勇   從美股私有化退市後,10月27日,先聲藥業(02096)在港交所上市,不過公司上市首日即大幅破發,較發行價下跌20%。  10月27日上午,先聲藥業低開後一路走低,股價一度觸及10.1港元的最低點,跌幅超過25%,尾盤則出現較有力度的拉抬。
  • 雅各臣(02633)分拆健倍苗苗上市 「賣藥公司」破發魔咒可解?
    原標題:新股前瞻︱雅各臣(02633)分拆健倍苗苗上市,「賣藥公司」破發魔咒可解?  公告顯示,公司建議分拆集團的品牌醫療保健業務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方式為將公司附屬公司健倍苗苗的部分股份實物分派予合資格股東,以及在港公開發售新的股份。同日,健倍苗苗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招股書,申請主板上市,中國銀河國際任獨家保薦人。  雅各臣科研製藥於1990年成立,2016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 稜鏡|物業股降溫,恆大物業上市首日即遭破發
    作者 | 郭菲菲 出品 | 稜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12月2日,跑步上市的恆大物業(6666.HK)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掛牌首日便遭到破發,其發行價為每股8.8港元,收盤價下跌至8.78港元,總市值為949億港元,物業股中僅次於碧桂園服務(1274億港元)
  • 可轉債頻繁破發,無腦打新的時代過去了?
    可轉債打新作為一個幾乎零風險的投資手段,在過去的一年裡,備受矚目,其打新人數也是從80萬增長到了900萬人。由此,中籤率也是不斷地下降。在今年的七八月份的一波股市上漲行情中,可轉債表現的也是尤為的亮眼,那個時候債券的發行也是很多,記得在7月份我的幾個帳戶中了有13個可轉債,但是那時候每個可轉債的盈利並不是很高,每籤獲利也不過是100多元,但是至少能夠保證可轉債無腦打新是有利可圖的。
  • 藥明巨諾赴港上市首日破發 過氣網紅CAR-T翻身難
    原標題:藥明巨諾赴港上市首日破發,過氣網紅CAR-T翻身難   高瓴又失手了,藥明巨諾破發!
  • 藥明巨諾赴港上市首日破發過氣網紅CAR-T翻身難
    高瓴又失手了,藥明巨諾破發。)細胞治療產品IND(新藥臨床試驗申請)臨床批件的企業,藥明巨諾在資本市場上一路乘風破浪,各大知名投資機構紛至沓來,A輪融資獲9000萬美元,B輪融資獲1億美元。
  • 紅蜻蜓盤中破發、N偉隆開盤近1小時零成交 市場低迷惹禍?
    1紅蜻蜓(603116,股吧)盤中破發,成兩年來第二隻破發股於2015年6月上市的紅蜻蜓今日盤中跌破17.70元的發行價,最低一度探至17.21元。上一隻破發的新股則是同樣在2015年6月上市的國泰君安,在2015年8月的調整期間跌破19.71元的發行價,最低跌至16.07元,現報17.85元。
  • IPO日報:今年130家港股新股破發 佔比高達70%
    報告顯示,2016年5月,中信建投與弘成立業籤署《上市輔導協議》,中信建投擔任弘成立業上市輔導工作。目前輔導工作已經達到輔導計劃目標,完成上市輔導工作。  【貝爾生物擬接受上市輔導】  11月30日,國金證券發布關於北京貝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輔導基本情況表。文件顯示,2018年11月19日,國金證券與貝爾生物籤署《上市輔導協議》。
  • 快訊:次新股瑞誠中國跌超40% 該股上市首日即破發
    瑞誠中國傳媒11月12日掛牌,上市首日低開9.6%即破發,報價1.13港元 。該股IPO價格為1.25港元,認購倍數19.47倍。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公司收益分別為313.08億、660.61億及783.36億,複合增長率為58%;期內溢利分別為1576.6萬、3774萬及4662.3萬,複合增長率為72%。
  • 量子鏈打破不了的破發魔咒
    在Etherscan上面我們看到量子的持幣地址總數18773個,不過,比較誇張的是在持幣比例上我們還發現90%的幣集中在10個帳戶上,而眾所周知,在數字貨幣領域,一個用戶可以創建多個錢包,擁有多個地址。
  • 情緒冰點,兩隻轉債雙雙破發,打新要越來越謹慎了
    01今天上市的兩隻可轉債開盤價都是100元,但是開盤後就迅速破發,現在破發是越來越容易了。個股基本面一般,市場情緒太差,新上市的可轉債就越容易被打壓。今天上市的九洲轉2收盤雙低值僅為100.68,排所有轉債第三,僅僅排在暴雷債鴻達轉債和廣匯轉債之後。高瀾轉債收盤雙低值僅為103.87,排所有轉債第五,都排得相當靠前。
  • 復宏漢霖港交所上市首日破發,未來能否「拯救」復星醫藥市值?
    這意味著,復宏漢霖上市首日就遭遇破發。值得關注的是,根據Wind數據,復宏漢霖股價下跌時,中金公司有5個席位在盤中瘋狂買入強勢護盤,佔據買一到買五5個席位。根據富途數據,中金席位今日買入98.8萬股,而復宏漢霖今日總共成交量為612萬股,中金數個席位買入總成交額佔比高達16%。
  • 科技股低迷美股兩連陰, 亞馬遜躺槍B站首秀破發
    周三登陸納斯達克的嗶哩嗶哩(B站)收報11.24美元,較IPO價11.50美元下跌2.3%,上市首日即告破發。——BBC——【日本最大製藥商武田有意收購夏爾製藥】日本最大製藥商武田製藥(Takeda)周三致函英國製藥商夏爾(Shire)表達了收購意向。
  • 從科創板「最貴新股」到「破發第一股」:有港股價格參照,昊海生科...
    可上市剛過6個交易日,11月6日,昊海生科跌破了發行價,隨即成為科創板「破發第一股」。現在,即使跌破發行價,昊海生科的動態市盈率仍達42倍,而H股的平均市盈率不超過20倍。值得一提的是,昊海生科於2015年4月在港股上市——昊海生物科技(06826.HK)。
  • 跟誰學兩月之內兩次被做空,多位業內人士稱看不懂
    兩次做空後,跟誰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向東均在朋友圈發布了言辭激烈的回應,指責做空報告是「無恥的報告」,做空機構「完全是一派胡言」,並認為做空機構刻意曲解及汙名化中國上市公司。 4月8日,在好未來自曝造假當天,跟誰學緊急召開發布會,對2月份的做空報告做出回應。
  • 美股收跌 瑞幸咖啡上市四日破發 特斯拉創兩年半新低
    瑞幸咖啡上市第四日開盤10分鐘破發,最深跌15%,中概股普跌。特斯拉最深跌6.5%,再度破200美元,創2016年12月來最低;高通跌近11%,領跌晶片股,蘋果在FAANG中唯一下跌。美聯儲FOMC會議紀要重申保持耐心一段時間,美元站穩98上方,美油大跌3%,下逼61美元。
  • IPO熱潮催生新贏家,生物科技公司境外上市還需邁過這些坎
    而此前同在港股上市的阿里巴巴和小米,全球認購人數的總和分別為20多萬人和11萬人。生物科技公司需邁過投資人溝通這道坎與IPO熱同樣熱門的一個話題,是港股頻現的首日破發。動脈網梳理發現,2020年初至今登陸港交所的125支股票,有36%首日破發。而此前的2019年上半年相應數據則是38.1%的破發率。其中,帶「-B」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的破發率低於平均水平。
  • 復宏漢霖分拆上市,能否拯救復星醫藥的市值大計?
    備受矚目的復星醫藥子公司——復宏漢霖終於等到了即將上市的那一刻 。雖成立以來一直虧損,但背靠大樹復星醫藥以及獲多家知名機構股東加持,復宏漢霖二級市場估值已高達260億港幣。有意思的是,如今復興醫藥香港整體市值僅不到600億,復宏漢霖的上市募資,不僅可以稀釋復宏漢霖在復星醫藥的合併報表虧損,一旦復宏漢霖上市之後市值大增,復星醫藥的資產帳面盈利將繼續提高。
  • 先聲藥業破發,市值蒸發71億港元,高瓴資本浮虧近千萬美元
    雷達財經 文丨梁春富10月27日,先聲藥業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股份代號:2096.HK)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不過公司上市首日即大幅破發,開盤價僅報11港元。隨後該公司股價持續走低,一度跌逾26%,截至收盤跌幅19.85%,報10.98港元,市值較發行時蒸發71億港元,目前市值286.1億港元。先聲藥業此次引入7名基石投資者,分別為高瓴、江北產投旗下的高新、深創投旗下的紅土、清池資本、奧博資本、銳智資本和Jericho Funds。
  • 被做空後,又遭美國證監會調查,愛奇藝回應:對公司充滿信心
    針對Wolfpack Research的質疑,愛奇藝方面此前在回應《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稱,「其(Wolfpack Research)引用數據與結論嚴重失實,與實際情況不符,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上市公司,我們披露的所有財務和運營數據均是真實的,符合SEC要求,我們對於所有不實指控,堅決否認,並保留法律追訴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