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9月25日,背靠復星醫藥、手握漢利康的復宏漢霖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
然而,復宏漢霖-B(02696)的股價並沒有迎來「開門紅」,首掛早盤低開4.33%,午後更是一度下跌6%,最終收於49.45港元/股,跌幅為0.3%,全天總共成交金額2.96億港元,總市值目前為267億港元。
據此前公布的招股結果,復宏漢霖總計發行6469.54萬股H股,每股定價49.6港元。這意味著,復宏漢霖上市首日就遭遇破發。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Wind數據,復宏漢霖股價下跌時,中金公司有5個席位在盤中瘋狂買入強勢護盤,佔據買一到買五5個席位。根據富途數據,中金席位今日買入98.8萬股,而復宏漢霖今日總共成交量為612萬股,中金數個席位買入總成交額佔比高達16%。
針對中金席位護盤情況,有分析師認為,這是明顯的保薦人護盤。但也有反駁者認為,不一定是保薦人護盤,可能有資金用了中金的席位。
1
估值30億美元
盈利能力堪憂
過去三年,復宏漢霖幾乎每年融資一輪,華蓋資本、清科資管、方正韓投、元生創投、高特佳、正心谷創新資本等VC/PE都參與過。融資近4億美元後,復宏漢霖的估值也在翻倍增長,一度從400萬美元飆升至30億美元,足足翻了750倍。
然而復宏漢霖的盈利能力看起來與高估值並不匹配。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一季度,復宏漢霖的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3391萬元、742.1萬元及92.4萬元,研發開支分別為2.57億元、3.65億元及1億元,淨虧損分別為3.84億元、5.05億元及1.58億元。此外,復宏漢霖還自述其在可預見的未來會繼續產生虧損。
根據該公司公告,復宏漢霖的虧損主要在於研發投入巨大,且暫時未取得回報。據悉,復宏漢霖的首個產品HLX01(漢利康)於上半年才開始商業化銷售。而除了漢利康外,復宏漢霖尚未有其他產品獲得監管機構的商業化銷售批准,其候選藥物都還處於開發中。
復宏漢霖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在香港上市是復宏漢霖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將為公司未來注入雄厚的資本實力,開闢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企業將以患者為中心,圍繞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研發生產出更多質高價優的藥品,惠及廣大患者。」
某生物製藥公司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生物科技公司的發展都遵循著一條前期高投入,後期高產出的路徑。創新藥的研發需要早期大量資金和時間投入,才能換來後期藥品上市後的投資回報」。對於生物科技企業何時才能盈利,他表示,還是要依據項目具體進展。
2
集團期望高
競爭壓力大
截至今日收盤,復星醫藥報收25.69元/股,跌4.71%。復星國際報收於9.86港元/股,跌1.6%。
有業內人士表示,復宏漢霖的上市是為了「挽救」復星醫藥的市值。
當前,復星醫藥香港整體市值低於600億元,這或與其業績有關。今年上半年,復星醫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5.1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1.6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84%和2.75%。
而復宏漢霖上市募資,不僅可以稀釋其在復星醫藥的合併報表中的虧損,還可以在其市值大增後,幫助復星醫藥的提高資產帳面盈利。
復宏漢霖上市首日,復星醫藥還發公告表示,復宏漢霖分拆並獨立上市有利於提升集團整體價值。
但是,復宏漢霖未來要面對的市場競爭或異常激烈,能為復星醫藥起到多大作用還未可知。
根據此前第三方市場調研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7年中國生物類似藥市場銷售達12億元,預計到2022年將增長至169億元,複合年增長率70.9%。總體而言,我國生物類似藥目前尚處於起步發展階段,行業利潤高,市場空間大。
面對如此大的市場空間,國內眾多企業發起攻勢。除了復宏漢霖,恆瑞醫藥、海正藥業、嘉和生物、百泰生物、信達生物、神州細胞工程、百奧泰等企業均有相關產品進入了3期臨床試驗階段,距上市僅一步之遙,未來市場爭奪可見一斑。
激烈的市場競爭逼迫同類藥品降價。漢利康在上市後已經主動降價過一次,全國各零售藥店將陸續執行最新的價格1398元/支(100mg/10ml),這個價格相較於同品規的原研藥低了約40%。
有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漢利康的競爭對手美羅華全球銷售額為16.94億瑞士法郎,同比下降3%,其中歐洲市場下降38%、日本市場下降30%、國際市場下降4%。未來,隨著多款競爭產品的上市,激烈的價格戰恐難避免,如何保障自身盈利將成為復宏漢霖的一個挑戰。
見習記者 黃華
—— / 好文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