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lants,專注植物最前沿。更多前沿研究,請關注我們!
2018年8月20日,Nature Plant雜誌發表了哥倫比亞大學Benton N. Taylor團隊發表了課題為」Light regulates tropical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more strongly than soil nitrogen」的研究論文,該論文報導了目前對於植物共生固氮的研究進展,重點關照了根瘤菌產生的過程,從而設計實驗,比較光照和土壤氮兩個因素量不同時的共生固氮的效率,發現了相較於土壤氮,光照才是影響原位森林幼苗共生固氮的更關鍵因素。共生固氮是指植物與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時,由微生物在共生狀態下把外界的氮吸收並固定到植物體內。這一方式是很多被子植物體內氮元素的重要來源之一,然而現在對於固氮效率的研究,尚主要局限於土壤因子。普遍認為土壤氮是影響植物共生固作用的重要因素。事實上,這一過程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更為關鍵,比如光照。
2016年至2017年,Benton N. Taylor在哥斯大黎加埃雷迪亞省的前山溼地森林中的La Selva生物站進行了開放式屋頂實驗和森林苗木取樣。研究對象是被稱作Pentaclethra macroloba(大列葉五凱木)的當地樹種。Pentaclethra macroloba的生長對光環境變化敏感,並且之前也有研究表明其固氮水平隨著土壤氮的有效性而變化。所以這是實驗的理想對象。整個實驗兩因素(土壤氮比例,光照強度)三水平(高中低)的正交試驗。Benton隨機採集Pentaclethra macroloba的種苗,在以上所述的不同環境下進行栽培,在N上做了同位素生物標記用於追蹤,一段時間後測量各組植物生物量的增長,分配到根瘤的量和共生固氮的比率。並且建立相應的模型和參數分析。
圖1 Pentaclethra macroloba
實驗結果是令人興奮的。首先在生物量上,不同光照的變化對其影響的浮動最大,其生物量的增長也是主要由光照變化來制約。在生物固氮百分比上,高光處理中的植物分別在低氮和高土壤氮含量處理中固定了氮的34%和20%,而植物在中低光處理中固定了0%的氮。並且在植物體的氮總體固定上,這個數量更顯著地是被光影響而不是土壤氮。更有趣的是,低中光照條件時,Pentaclethra macroloba會下調用於共生固氮的比例。而高光照時不會。
圖 2對於植物生物量和在遮蔭室生長的植物中固氮而言,光比土壤N更強。
圖3 光的影響在植物總固定氮比土壤氮更強
在實驗中,Benton N. Taylor還有一些意外的發現,植物的體積大小也會影響根瘤菌的產生進而影響固氮,光增加結瘤的概率而不是結瘤內的結節質量等,當然這些也與先前的研究結果產生了一些碰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Benton N. Taylor成功顛覆了我們過去對共生固氮中土壤氮的認知,成功引入了更為重要的角色光,為固氮這一大課題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參考。
原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18-0231-9
原創不易,如覺文章不錯,點讚、分享朋友圈就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謝謝!!
iPlants,專注植物最前沿。更多植物前沿研究,請長按上方二位碼關注我們!
投稿、合作、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微信:18321328797 或郵箱:7031310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