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基因組團跨界 打造植物固氮「超人」

2021-02-25 世界農化網

  
可以肯定的是,在自然界的「固氮工廠」中,產生核心酶固然重要,但酶是否擁有活性、能否完成氮元素由游離態到化合態的「固定」工作,細胞中的其他配套系統怎樣發揮作用也至關重要。「對於構建能夠固氮的植物,通過優化啟動子、調控基因等幫助核心基因群(固氮基因)表達是一方面,探求輔助系統的工作細節也是研究的關鍵。」田長富說。為此,通過基礎研究探尋整個「固氮行動」的參與基因和細胞通路等分子機制,最終發現固氮「觸發器」和「自適應調控系統」,是推動應用的關鍵。

  
「對於根瘤菌與植物的共生固氮體系,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包括結瘤和固氮基因在內的關鍵共生基因的水平轉移是根瘤菌建立共生的決定因素,但也有一些根瘤菌缺少典型的結瘤基因。隨著近年來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核心共生固氮基因功能與受體基因組功能的整合效果是影響固氮效率的重要因素。」田長富說,在禾本科等非豆科植物構建根瘤菌共生固氮體系時也需要考慮類似問題。

  
「多基因控制的生物固氮基因工程研究挑戰很大,還伴隨著基因組中其他功能的『輔佐』。」田長富總結道,固氮系統的整個藍圖仍未被破解——(結瘤)固氮功能在原核生物不同菌種中的整合效率及其分子機制,核心固氮功能與植物基因組功能的適配性,核心結瘤功能與非豆科植物的適配性等科學問題亟待重點研究。當基礎研究有所突破後,才能更有效地推動「生物固氮」的應用。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基因組團跨界 打造植物固氮「超人」
    植物生來沒有固氮能力,氮營養需要通過施用氮肥等方法從外界提供,否則就會矮小、細弱、葉黃。為了讓植物能夠從空氣中直接利用氮元素,擁有固氮超能力,科學家一直在嘗試用已經發現的固氮基因改造植物基因組,但目前還沒有獲得植物界固氮「超人」。
  • 【Nature Plants】哥倫比亞大學顛覆了植物共生固氮的固有認知!
    iPlants,專注植物最前沿
  • 基因改良超人【合金要塞】基因改造中心打造最強指揮官
    創建要塞,打造基地,列強爭奪,稱霸全球!獨創RPG+SLG雙模式的空中網策略手遊力作《口袋戰爭:合金要塞》,鏖戰公測半年後再度掀起各處基地激戰熱潮。良將在手,捨我其誰,無論是領土爭奪、聯盟群戰、爭霸天下,制霸全球,坐享一員超人統帥必然能制霸全球。
  • 亮點文章|植物固氮細胞器的合成生物學研究
    合成生物學的原理和技術引入固氮生物學以後,誕生了固氮合成生物學的新興交叉學科
  • 為了避免沉重的代價,植物在進化中努力將固氮功能丟棄了
    然而植物本身是無法固氮的,如此一來,這一重任就落到了細菌頭上。一些豆科及其它類植物與特定的細菌群存在共生關係。這些植物在其根部形成特化的根瘤結構,以容納和滋養細菌;反過來,細菌可以為植物固定氮元素,保證其有充足的氨供給。然而,僅有 10 種植物科中的一小部分植物屬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固氮。
  • 北大王憶平教授課題組通過合成生物學實現「超簡固氮基因組」構建
    目前已知的固氮酶系統有三種,由於它們的活性中心分別由不同金屬原子簇組成,被命名為鉬鐵、釩鐵和鐵鐵固氮酶系統,其中以鉬鐵固氮酶系統活性最高,研究也最為深入。然而鉬鐵固氮系統往往需要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基因參與,並且這些基因之間往往需要協調表達才能實現其功能,如此龐大的基因數目極大的限制了將鉬鐵固氮酶系統導入植物細胞。
  • 中國科學家破解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秘密
    央廣網上海12月10日消息(記者吳善陽)早在1888年,德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以將氮氣轉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營養。一百多年來,對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前沿領域。其中,「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該領域的研究者。
  • 【光明日報】中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秘密
    一百多年來,對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前沿領域。其中,「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該領域的研究者。2020年12月10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研究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研究揭示豆科植物皮層細胞獲得SHR-SCR幹細胞分子模塊,使其有別於非豆科植物。
  • ...孔照勝團隊揭示苜蓿感知環境氮素濃度變化調控共生結瘤固氮的機制
    據統計,共生固氮每年可向農業系統中提供大約5000萬噸氮素營養。因此,共生固氮對於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氮素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共生固氮是豆科植物為了更好地適應氮素匱乏環境演化而來的,其本身是一個耗能的生物學過程,因此豆科植物會根據環境土壤中的氮素水平,開啟或關閉結瘤固氮發育程序。有趣的是,環境土壤中低濃度的氮素會促進結瘤固氮,而高濃度氮素則抑制結瘤固氮。
  • 科學家揭示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團隊在豆科植物根瘤發育研究中獲重大發現,研究揭示豆科植物皮層細胞能獲得SHR-SCR幹細胞分子模塊,使其有別於非豆科植物。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12月10日,該研究成果論文在線發表於《自然》。
  • 23魔方基因檢測專車造訪滴滴:跨界戰略突起
    23魔方攜滴滴、一號打造超強基因檢測專車全國基因檢測活動目前正在上海、北京如火如荼的進行。  23魔方基因檢測專車造訪滴滴:跨界合作的關懷  23魔方作為國內第一家網際網路思維提供個人基因檢測服務專業機構,攜手滴滴、一號打造超強基因檢測專車開啟跨界合作
  • 替代工業氮肥,我國生物固氮應用有了「小目標」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林敏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何提高固氮效率,擴大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宿主範圍,實現主要農作物自主固氮,完全或部分替代工業氮肥是當前生物固氮研究前沿,也是一個世界性的農業科技難題。
  • 科學家揭示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機制—新聞—科學網
    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12月10日,該研究成果論文在線發表於《自然》。 氮素是蛋白質與核酸等生命體的基本組成元素,參與植物的生長發育、物質合成與代謝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空氣中氮元素豐富,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當前,農業生產主要通過大量施用氮肥來提高作物產量,人工合成氮肥不僅耗費大量的能源,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汙染。
  • 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中國科學家取得重大發現,或有...
    早在1888年,德國科學家就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可以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營養。然而,100多年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該領域的研究者。今天,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研究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研究揭示豆科植物皮層細胞獲得SHR-SCR幹細胞分子模塊,使其有別於非豆科植物。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氮元素是蛋白質與核酸等生命體的基本組成元素,參與植物的生長發育、物質合成與代謝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
  • 為何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研究團隊最近給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答案:豆科植物皮層細胞獲得SHR-SCR幹細胞分子模塊,使其有別於非豆科植物,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相關論文於12月10日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  要深究「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樣一個常識中的科學問題,首先需要一個全新的科研思路。
  • 為什麼豆科植物能與根瘤菌共生固氮?中國科學家取得重大發現,或有助於減少農業汙染
    今天,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研究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論文,研究揭示豆科植物皮層細胞獲得SHR-SCR幹細胞分子模塊,使其有別於非豆科植物。這可能是豆科植物共生結瘤固氮的前提事件,回答了「為什麼豆科植物能結瘤固氮」這一科學問題。氮元素是蛋白質與核酸等生命體的基本組成元素,參與植物的生長發育、物質合成與代謝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
  • 神奇植物固氮,將空氣中「氮」固定任務,植物「外包」給了細菌!
    很多人常常感嘆化肥農藥等使用過多,化肥農藥過多的同時,也是礦產資源的消耗,因為很多肥料都來自礦石,農民施用過多化肥會造成水體等汙染,礦產資源開發也會破壞環境,植物固氮,靜悄悄的就把「氮肥」固定下來了。植物固氮依賴的是一種叫做「根瘤菌」的細菌,這種細菌與植物的關係是共生關係,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共生」關係,誰也難以離不開誰。
  • 曾凡江團隊揭示深根豆科植物生物固氮對鹽分響應的影響
    此前對塔克拉瑪幹沙漠和策勒綠洲過渡帶的深根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疏葉駱駝刺氮素代謝的研究發現,駱駝刺的生物固氮潛力表現出較大的空間變異,固氮植物的硝酸還原酶活性顯著低於非固氮植物。據此推斷,這可能是由於該地區的疏葉駱駝刺群落分化成了不同的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擁有不同的硝酸鹽還原能力和固氮能力,但該推理的正確性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 深根豆科植物生物固氮對鹽分的響應研究獲進展
    豆科植物具有結瘤固氮潛能,但在乾旱區,多年生豆科植物生物固氮潛力表現出較大的空間變異。此前對塔克拉瑪幹沙漠和策勒綠洲過渡帶的深根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疏葉駱駝刺氮素代謝的研究發現,駱駝刺的生物固氮潛力表現出較大的空間變異,固氮植物的硝酸還原酶活性顯著低於非固氮植物。據此推斷,這可能是由於該地區的疏葉駱駝刺群落分化成了不同的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擁有不同的硝酸鹽還原能力和固氮能力,但該推理的正確性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 北大生科院王憶平課題組在生物固氮研究領域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
    存在於原核微生物中的固氮酶系統極其複雜,需要一系列,往往十幾甚至幾十個基因參與調控及其協調表達才能實現其功能。同時,生物固氮過程是一個高能耗的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ATP和還原力。這些因素都是將固氮酶系統導入植物細胞,實現植物自主固氮所需要面臨和解決的難題。王憶平課題組長期致力於生物固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