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戰線服務於中心工作

2020-12-05 光明思想理論網

統一戰線服務於中心工作

——由經濟建設到「四個全面」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研究基地副主任兼首席專家 周淑真

  中共中央統戰工作會議賦予統戰工作新的使命,即為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廣泛力量支持。會議所制定頒布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明確了統一戰線服務「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方向原則,規定各領域統戰工作的方針政策。《條例》注重研究解決新形勢下統戰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立足於黨的工作全局,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於統一戰線的新思想新要求,吸收統戰工作新經驗新成果,堅持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既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黨的統戰工作科學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對鞏固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具有重要意義。也就是說,統一戰線由服務於經濟建設的中心向協調各方利益、增強各方面對黨的政治認同轉變,將引導黨的統一戰線工作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統一戰線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奪取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勝利的重要法寶。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統一戰線的成功的原因,在於它服務於黨的中心工作的大局,黨的中心工作是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因此,統一戰線工作始終服從服務於的黨的中心工作而與時俱進。改革開放後,黨的統一戰線主要是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獻計出力,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患寡」,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增強黨的合法性主要就是看經濟發展的績效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程度。所以,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通過「五老火鍋宴」徵求原工商業者對發展經濟的意見建議,並鼓勵他們帶頭投身改革開放事業。因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經濟發展凝心聚力,引導統一戰線各方面人士貢獻智力能力,成為那一時期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任務,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經過30多年的歷史發展以後,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出現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況,社會各階層之間貧富差距增大,矛盾突出,社會熱點不斷。當前的社會利益多樣、觀念多元,社會的主要矛盾正由「患寡」向「患不均」轉變。黨中央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總體思路,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綜合平衡,調動各方積極性,狠抓工作落實,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把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確定為當前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是對中國發展面臨的重大時代課題的科學把握,是對中國未來大跨越的前瞻謀劃,是立足全局系統解決國家發展關鍵問題的總方略。因此,這次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統一戰線服務中心大局的重點也必須由經濟建設向「協調各方面利益、增強各方面對黨的認同」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在新的形勢下繼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統一戰線工作與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是一致的。鞏固或擴大黨的社會基礎並不是說要把社會各階層各群體的成員都拉入執政黨內。因為一個政黨力量的大小和強弱並不總是同其成員數量成正比。這次中央統戰工作會議,執政黨注意到因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社會新階層群體的出現,深入研究分析了他們的地位作用及其特徵,提出重點做「留學人員」、「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工作。執政黨以自己的綱領、政策、措施和工作,代表和實現最大多數社會階層和社會群體的利益和要求,使他們凝聚和團結在執政黨的周圍,是統一戰線工作的主要目的。通過統一戰線的渠道,可以使各黨派、各團體、各界別的意見和主張以組織的名義發表;可以使群眾中分散的、個別的意見得到系統、綜合的表達;可以廣泛吸納社會各界人士的智慧,促進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可以達到化解矛盾、協調關係、增進共識之目的,使諸方面各得其所,以保持整個社會結構的平衡和社會政治的穩步發展。

  執政黨站在時代的前列,立足於新的實踐,把握住時代特點,與時俱進,在社會結構發生變化時及時調整自己的政策措施,使統一戰線保持著的生機和活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能僅僅把統一戰線當作一種策略手段,而應當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在要求、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客觀需要的高度出發,強化統一戰線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服務於「四個全面」,服務於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責任編輯:蔣正翔]

相關焦點

  • 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
    」戰略布局,積極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和諧,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服務,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服務,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服務。
  • 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附全文)
    ,積極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和諧,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服務,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服務,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服務。
  • 透視《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六大亮點
    ,中共中央正式頒發《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這是我們黨關於統一戰線工作的第一部黨內法規,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於統一戰線的新思想新要求,明確了一系列重要理論觀點和政策規定。
  • 「熱點解讀」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基本遵循
    這次修訂的《條例》明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寫入統一戰線工作的指導思想,對於統一戰線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必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同時,明確將服務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納入統一戰線工作的主要任務,系統總結並首次在黨內法規中明確統戰工作的原則。
  • 國考時事政治新聞熱評:開創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新局面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條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和加強黨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推動構建大統戰工作格局,堅持面向新時代全面規劃統一戰線發展,著力提高統一戰線工作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水平,是做好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基本遵循。
  • 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基本遵循——中央統戰部負責人就
    這是關於統戰工作的第一部黨內法規,為統一戰線事業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組織保障、法治保障。這次修訂《條例》,是加強統一戰線制度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新時代充分發揮統一戰線法寶作用的必然要求,體現了新形勢新任務對統一戰線工作的新要求,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黨中央一系列最新精神,對於提高統戰工作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 習近平總書記統一戰線重要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統一戰線必須堅持的理想信念。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1]統一戰線不能偏離這條道路。習近平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和《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下文簡稱《條例》)再次強調了統一戰線要走這條道路。
  • 習近平總書記統一戰線重要思想的思維特徵
    (一)統一戰線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導引機制。實踐告訴我們,黨和國家事業推進到哪裡,統一戰線的法寶作用就體現到哪裡。毛澤東同志在1939年第一次提出統一戰線是黨的「三大法寶」之一,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反覆強調統一戰線的法寶地位和作用。不同時期統一戰線的戰略功能是有所不同的,而這又始終與黨在不同時期的中心任務息息相關、血肉相連。
  • 最大公約數:統一戰線的實質與功能
    習近平在2015年5月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把統一戰線和統戰工作擺在全黨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營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二、統一戰線功能的充分彰顯  習近平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現在最大的統一戰線問題是臺灣歸回祖國問題
    現在最大的統一戰線問題是臺灣歸回祖國問題1979年9月1日,鄧小平在聽取第14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情況匯報時指出:「現在最大的統一戰線問題,是臺灣歸回祖國、實現祖國統一問題。」把祖國統一問題與統一戰線直接聯繫起來,凸顯了新時期統一戰線的愛國主義性質。從那時起,為祖國統一服務成為新時期統一戰線的光榮職責。  統一戰線的本質是大團結、大聯合,其根本任務是爭取人心、凝聚力量。
  • 「統戰史話(99)愛國統一戰線」學習研究鄧小平新時期統一戰線理論
    愛國統一戰線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國兩制」方針的貫徹實施,不斷研究新情況和新問題,充分調動各族各界人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了新的氣勢,開創了新的局面。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也是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的奠基人。
  • 孫春蘭:統一戰線處於反分裂反滲透反顛覆鬥爭的前沿陣地
    特別是最近召開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中共中央頒布實施《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以下簡稱《條例》),標誌著統一戰線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統一戰線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和《條例》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紮實工作,進一步推動黨的統一戰線事業蓬勃發展。
  • 西南交大統一戰線舉辦主題活動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
    西南交大統一戰線舉辦主題活動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   6月30日至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之際,西南交通大學統一戰線舉辦歸國留學人員座談會、氣排球賽等多場主題活動,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熱烈祝賀
  • 一致性和多樣性關係的複雜動態特徵及其對統一戰線的啟示
    要把統一戰線思想引導和自身建設的工作抓實,不斷夯實共同思想基礎。也就是,主要通過統一戰線的政策、工作或方式方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國夢,化解矛盾,創造條件;既要做錦上添花、順水推舟、借力發力的事,更要下功夫多做雪中送炭、活血化瘀、化敵為友的工作,發揮好統一戰線凝聚各方面力量,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的和諧,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重要法寶作用。
  • 理論學習丨開啟馬列主義統一戰線思想中國化的偉大實踐
    毛澤東「民眾大聯合」的統一戰線思想萌芽後,指導和推動了這一時期的工作實踐,並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一是培養「真同志」,統一戰線工作開拓出新局面。毛澤東第二次北京之行,對統一戰線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回到長沙後,他先後創辦湖南自修大學、文化書社和俄羅斯研究會等團體,為革命培養了劉少奇、任弼時等一批卓越的共產主義戰士。
  • 綿陽師範學院召開統一戰線雙月座談會
    1月6日下午,綿陽師範學院召開統一戰線雙月座談會暨黨外代表人士與少數民族學生「結對子」活動推動會。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黃永忠出席會議,省、市政協委員代表,各民主黨派、知聯會負責人及成員代表,黨委統戰部相關人員參加會議。會議由學校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德炎主持。
  • 正確處理統戰工作中一致性和多樣性關係
    總書記的講話立意高遠、內涵豐富,為做好新時代基層統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二七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把握其核心要義,堅持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係,鞏固了統一戰線的思想政治基礎,為加快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打造「三個二七」凝聚了人心力量。
  • 縣政務服務中心投資環境年工作掃描
    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縣政務服務中心投資環境年工作掃描  7月26日上午,縣政務服務中心的領導剛一上班,就收到智水鄉觀音社區主任李玉國等人送來的一封感謝信,信中表達了對該中心窗口工作人員熱情服務的感謝之情。
  • 江蘇省推出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工作規範細化工作職責和內容
    像這樣的服務站在江蘇省還有很多,截至今年11月底,該省共建成服務中心128個、服務站22000多個。其中,市、縣、鄉、村服務中心(站)分別落實700、300、200、100平方米以上辦公和功能室用房。每個服務中心(站)在醒目位置懸掛統一規範標識,增配信息採集、自助服務終端等硬體設備,開闢宣傳欄、榮譽牆等展示退役軍人先進事跡。
  • .|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員工工作滿意嗎?——基於ERG理論分析
    摘要: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近年來研究領域的一個前沿議題,作為以「服務」為理念的組織,員工對於工作是否滿意將直接決定服務的質量,而既有研究對於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員工工作滿意度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基於流程化、標準化和智能化的工作方式,大家普遍認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員工的流失率應該較高,20%以內的流失率是在可以接受的,中國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2015年安永財務共享服務調查報告的結果顯示:39%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員工流失率在5%以內,流失率在5%—20%之間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比例為50%,而僅有11%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員工流失率超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