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氣象日主題公布,讓我們來看看水是怎樣週遊世界的!

2020-11-29 知識就是力量

作者:曾俊涵 袁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繪圖:駱玫

一年一度的世界氣象日快到了,

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

2020年世界氣象日中文版海報

江河湖海奔流不息;天空突然會落下雨滴;有的地方因乾旱而土地龜裂;有的地方常年有溼潤的空氣……所有這些都是以水為載體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水,看一看小水滴究竟是怎樣進行全球旅行的

我的旅行線路圖

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正在海面上隨波蕩漾。溫暖的陽光照進我的身體,伴隨著陣陣海風,我感覺自己開始變得輕飄飄的,就像是被風拽著飄走的蒲公英,逐漸地變成了空氣中的水汽,我的形態也由液態變為氣態

在大海上空飄蕩時,風把我吹得越來越高,越來越遠,高到溫度不斷下降,我開始覺得冷颼颼的,低下頭發現腳下的大海變為陸地。我開始凝結,變成了高空中的液態小水滴,有的小夥伴甚至變成了小冰晶,我們一起成了天空中美麗的雲。

隨著越來越多的小夥伴在身邊聚集,我們終於承受不住自己的重量,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像坐過山車一般傾瀉而下。我最終降落到了一片小樹林的土壤中,在這裡慢慢地滲入地下,匯入一條地下河中,並隨著河流奔回到了海洋的懷抱。這趟奇妙旅程就告一段落了

我的旅行方式

小水滴的旅行過程,主要經歷了蒸散發、降水和徑流這3個過程,這也是水循環過程的3個最主要環節。

從旅行的形式上看:水循環的環節主要有3個。

蒸散發:是指自然界中的水通過蒸發或散發,變成水汽進入大氣圈的過程。比如,土壤和水面上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悄無聲息的蒸發過程,冰雪也可以直接升華變成水蒸氣進入大氣。除此以外,植物的蒸騰作用也會向大氣中輸送水汽,叫作散發。

降水:上升的氣流將水蒸氣帶到大氣層中,由於大氣層中溫度較低,水蒸氣會凝結變成雲;氣流驅使著雲不停運動,其中的水汽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凝結成小水滴,小水滴合併成為大水滴,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最終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上,也就是降水過程。

徑流:到達地球表面的降水,有的滲入地下,匯入地下河,有的則在地面上匯流成為我們熟悉的江河湖泊,形成了地底徑流和地表徑流,最終匯入海洋。

從「旅途」的遠近來看:水循環可分為大循環和小循環。

大循環又叫外循環,是指水分由海洋輸送到大陸,又回到海洋的循環。而小循環或內循環,可細分為內陸小循環和海洋小循環。只在陸地上發生的水循環叫作內陸小循環,而在海洋上發生的水循環叫做海洋小循環。

自然界中的水循環系統是複雜而龐大的,水在這一過程中走過了漫長的旅程。它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又能讓「大風起兮雲飛揚」,還可以「霧氣衝雲水接天」,它為我們帶來繽紛的水氣現象的同時,也孕育了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命。

我為什麼要旅行?

首先,水在常溫下就能實現液態、氣態和固態這「三態」間的相互轉換,這是水循環發生的內因。另外,太陽輻射和地心引力為水循環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這是水循環發生的外因。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估計,地球上水的總量為13.86億立方千米,其中江河湖泊和大氣水量佔地球總水量的比例約為0.015%。這部分水量雖然佔比很小,但循環快,是地球上可更新淡水資源的主要來源。近年來,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和水循環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引起氣溫升高和水循環加快,而農田灌溉、森林砍伐、修築水庫等也會引起陸地水循環變化。

我旅行的意義在哪?

自然界水循環的存在,不僅是水資源和水能資源可再生的根本原因,也是讓地球上的生命生生不息延續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於太陽能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勻,不同時間產生的能量也不同,使主要由太陽能驅動的水循環產生了降水量和蒸發量時空分布不均的情況。因此,地球上有了溼潤地區和乾旱地區的區別,也有了多水季節和少水季節、多水年和少水年的區別,就連地球上發生旱澇災害也與之密切相關。也正因此,造就了地球上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

水循環是自然界眾多物質循環中最重要的一種。水是良好的溶劑,水流具有攜帶物質的能力。因此,自然界有許多物質,如泥沙、有機質和無機質均會以水作為載體,參與各種物質循環。可以設想,如果自然界不存在水循環,則許多物質的循環,例如碳循環等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請大家愛惜水資源!

相關焦點

  • 世界氣象日:氣候變暖,我們的水資源怎樣了?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 題:世界氣象日:氣候變暖,我們的水資源怎樣了?  新華社記者高敬  3月23日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氣候與水」。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說,這一主題旨在進一步認識新形勢下氣候與水的關係,呼籲全球以更協調、更可持續的方式合理利用和規劃氣候與水資源。  氣候與水的新形勢如何?對我們的水資源有哪些影響?如何合理利用氣候與水資源?
  • 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師生共同開展2020年世界氣象日「氣候與水」系列...
    今年3月23日是世界氣象組織設立的第60個世界氣象日,主題為「氣候與水」。聚焦氣候變化與水資源保護,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師黨支部和研究生黨支部聯合開展「氣候與水」系列主題活動,以線上科普專欄、主題講座、支部共建等形式,助力喚起人們對氣候治理與氣象工作的重視和支持,推動大氣科學與其他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在當代大學生中宣傳新形勢下的氣候與水的關係,呼籲更加合理、協調、可持續地利用和規劃氣候與水資源。
  • 世界氣象日 公眾「在線」了解氣象知識
    本報長沙訊 3 月 23 日是第 60 個 " 世界氣象日 ",主題為 " 氣候與水 "。3 月 20 日下午,根據今年疫情特殊情況,湖南省氣象局採用線上網絡視頻的方式舉辦 2020 年世界氣象日新聞發布會。
  • 世界氣象日:關注「氣候與水」 合理開發雲端水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氣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水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重要資源,兩者關係極為密切,相互影響。保護水資源是人類共同的責任廣義上,與氣候相關的水不僅僅指降水,還包括以固態和氣態等形式存在於空中的水汽、雲以及以固態和液態存在於陸地和海洋中的水。水通過不同形態及轉換,比如降雨(降雪)、蒸發、徑流等,在地球氣候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是溝通氣候系統不同圈層之間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 世界氣象日 | 來,我們一起聽聽雲的「獨白」
    世界氣象日 | 來,我們一起聽聽雲的「獨白」 2020-03-23 1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23世界氣象日——全國氣象主播帶您探秘氣候與水那些事
    小夥伴們,馬上又要過節了3月23日——「世界氣象日」這一天是由世界氣象組織於1960
  • 各地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
    編者按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天氣、氣候和水,為未來增添動力」,中國氣象局及全國各省氣象部門圍繞這一主題積極開展了參觀  節日的臺站彩旗飄揚,標語醒目,「天氣、氣候和水為未來增添動力」是2012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觀象臺副臺長熱情地介紹說:「南郊觀象臺是北京地區氣象觀測站中唯一一個參加全球常規氣象資料交換的臺站,所以一般用觀象臺的觀測資料來代表北京的氣象資料和天氣狀況,它在全國氣象站網系列和天氣圖上的臺站代碼為54511」。
  •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 這些氣候與水知識你知道嗎?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 這些氣候與水知識你知道嗎?安徽省氣象局副局長胡雯集中解答公眾關心的氣象問題 2020-03-23 10:50:25   來源:合肥晚報     【摘要】
  • 世界氣象日!豐富的線上活動邀你走近氣象知識
    以線上為主,用新媒體、融媒體傳播世界氣象日主題和氣象科普知識。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世界氣象日,省氣象局組織了豐富的線上活動,讓大家足不出戶了解氣象知識。在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到來之際,陝西省氣象局、陝西省氣象學會聯合組織全省氣象部門於3月中旬-4月中旬開展系列紀念活動。
  • 2017年世界氣象日主題——觀雲識天
    來自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消息,2017年世界氣象日(3月23日)將「觀雲識天」作為主題,以突出表現雲在天氣氣候預測和水循環中的巨大作用。縱觀歷史,藝術家、詩人、音樂家、攝影師和無數愛好者無不從雲身上汲取靈感,將其訴諸線條、詩句、音符和光影。例如,法國著名作曲家德彪西創作的管弦樂《夜曲》之「雲」就成為印象派音樂中的傑作之一。
  • 風雨五十八載 歷年氣象日主題回顧
    中國天氣網訊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執行委員會決定把每年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要求各成員國每年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並廣泛宣傳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每年世界氣象日都有一個主題,各成員國在這一天可根據當年的主題,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紀念活動,以提高世界各地的公眾對自己密切相關的氣象問題的重要性的認識。每一個主題都集中反映了人類關注的與氣象有關的問題。
  • 世界氣象日|來,我們一起聽聽雲的「獨白」
    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通過決議,從1961年起把每年的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雲,在生活中就隨處可見每一朵雲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脾氣風雲變幻有時能預示天氣變化今天是世界氣象日小「火」伴們,讓我們聽一聽雲的「獨白」看看你對雲究竟了解多少大家好,我是一朵雲!
  • 第60個世界氣象日|直面氣候「暖」危機,為有源頭活水來……
    來源:經濟日報今年3月23日是第六十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氣候與水」,旨在進一步認識新形勢下氣候與水的關係,關注厄爾尼諾、拉尼娜等氣候現象以及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對水產生的重大影響。近年來,水資源短缺和汙染、暴雨洪澇等一系列危機不斷向人類敲響警鐘。
  • 無棣:世界氣象日「玩轉氣象」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春雨報導 3月19日,山東省無棣縣氣象局聯合無棣縣第三實驗小學共同開展氣象科普進校園活動,共慶世界氣象日。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為老師同學們發放了各類氣象科普及防災減災材料,組織觀看氣象宣傳片、氣象應急指揮車等裝備模型,並結合今年世界氣象日「太陽、地球與天氣」的主題開設了一節獨特的氣象大講堂,課上通過有獎知識問答、氣象觀測站紙模拼裝等有趣的形式,為同學們生動講解了太陽活動對地球天氣及氣候的影響、氣象觀測的工作過程、氣象災害和預警信號等知識,幫助同學們認識氣象了解氣象。
  • 新華網和中國氣象網聯合訪談之四:第49個世界氣象日主題
    ,就2009年世界氣象日主題「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進行交流。    攝影:中國氣象報記者吳家翔     主題:第49個世界氣象日主題「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   嘉賓: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應用氣象室主任、高級工程師趙琳娜博士
  • 2020年「世界愛滋病日」主題海報
    2020年「世界愛滋病日」主題海報 2020-11-10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以「觀雲識天」為主題的世界氣象日,我們與你分享
    但當他抬起頭來,真正的羅馬天空通常卻沒有雲。無盡的藍色空虛讓他不習慣了,他記得小時候,在人們的故事裡,總有想要爬著長梯去雲彩上收棉花的事。  雲,就像普雷託爾·平尼想要過的生活一樣,看上去沒有特定目標,輕鬆而自在。
  • 關注「氣候與水」 各地世界氣象日線上活動精彩紛呈
    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為「氣候與水」,呼籲共同關注氣候變化和水。呼蘭區氣象局圍繞今年世界氣象日主題「氣候與水」,精心設計、錄製、剪輯微課視頻,通過哈爾濱市德強學校小學部「空中課堂」直播系統,帶領全校2900餘名學生一同進入「科普時間」,探索氣象奧秘。中國氣象報王繼梅 陳晶 張凌宇報導
  • 2020世界血友病日主題發布:援助+團結!
    2020世界血友病日主題發布:援助+團結!世界血友病日介紹 2020年4月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為紀念世界血友病聯盟(WFH)發起人而設立的這個節日,能夠持續至今,充分彰顯了WFH為所有出血性疾病患者提供更好關懷的無私奉獻和精誠協作精神。血友病簡介 血友病是一組遺傳性出血性疾病,其在凝血第一階段凝血活酶發生障礙。
  • 2020年世界社工日主題海報發布!(附歷年主題海報)
    2020年世界社會工作日 世界社會工作日是2020年3月17日。這是一年中全球社會工作者齊心協力在全球範圍內宣傳我們共同信息的關鍵日。 今年,2020年世界社會日重點介紹了「促進人類關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