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生學3.0時代:基因篩選設計「超級寶寶」 自然分娩嬰兒將成劣等...

2020-12-05 前瞻網

1997年,電影《千鈞一髮》中描繪了一個基因主宰人生的世界,生育後代時,父母可以透過精密檢查篩選出完美基因的胚胎,從而創造一個「最優秀嬰兒」的世界。

同樣,基因篩選帶來了新的階級制度,優秀的基因決定你能否進入優秀的公司、獲得優渥的工作。通過對基因的強化,一切都得到了加強,從而誕生「完美」的人。

但是,在這個基因主導的世界裡,自然受孕就成了必輸的賭博,自然出生的人也會變成劣等人種。於是,基因選擇將成為和吃飯喝水一樣再平常不過的事。

而這樣的「名場面」或將很快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重現。

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近日報導,一家名為Genomic Prediction美國初創企業正在進行一項備受爭議的新基因測試項目。

這項基於多基因檢測技術的測試將從多個體外受精胚胎中挑選最健康的一個,從而避免嬰兒患上最常見的遺傳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臟病等。

因此,Genomic Prediction自稱為試管嬰兒界的「23andMe」。23andMe是一家著名的個人基因檢測公司。

此外,Genomic Prediction說,他們還可以對胚胎進行基因分析,來預測胎兒的智商(IQ)和身高。

需要說明的是,這家初創企業聲稱,他們的目的並不是打造「超級嬰兒」,分析胚胎的基因只是為了發現可能十分嚴重的疾病,比如學習障礙、侏儒症、糖尿病和心臟病。

這家公司曾經做的一項實驗表明,一對夫婦在兩個胚胎中挑選了一個更健康的,從而使嬰兒患1型糖尿病的風險平均降低45%。

不過到目前為止,全球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夫婦願意嘗試,並且這些夫婦均患有特定的家族遺傳疾病。

其中包括一對已婚同性戀夫婦,他們已經開始使用捐贈的卵子進行試管受精,並計劃聘請一位代孕母親。這對夫婦希望通過這項技術擁有一個患乳腺癌風險較低的孩子。

(圖片來源:Genomic Prediction)

Genomic Prediction使用的這項技術實際是從體外授精技術(IVF)衍生而來的。

IVF指受精卵在實驗室中結合、成活,再人工植入子宮形成胚胎的過程。它幫無數人圓了為人父母的夢,但也衍生出了一項在道德上極具爭議性的輔助生殖技術——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

在PGD的幫助下,醫生能對僅3天大的IVF胚胎進行DNA分析,並找出某些潛在的、與體質弱小和疾病相關的基因。比如說,胚胎將來是否會患上囊性纖維化、鐮狀細胞病和亨廷頓氏症候群等單基因突變遺傳病,或是患有唐氏症候群這樣的染色體遺傳病。

最初,PGD主要應用於遺傳病風險很高的計劃懷孕人群——這些家庭的孩子極可能患上遺傳病,這並不鮮見。不過,也有人利用PGD篩除不良基因,他們生孩子只是為了拯救另一條生命——新生兒臍帶血中的幹細胞,可以用來治療其兄弟姐妹的白血病、範科尼貧血症等可怕的疾病。

事實上,預防或治療疾病並非人們對PGD趨之若鶩的惟一原因。PGD還可以幫助家長定製嬰兒特點,並滿足父母的期待。

在美國,父母們可以通過PGD進行嬰兒性別挑選。據2006年的調查表明,186家美國生育診所中,有58家允許父母以個人偏好選擇性別。而如今,這一現象已被普遍化。

但在英國、加拿大等國,通過PGD進行非醫療原因的性別選擇依然被嚴格禁止。關於這點美國生殖醫學學會稱,在植入胚胎前選擇性別能幫助避免有遺傳病的兒童誕生,因此不應局限於非醫療使用。

此外,英國在PGD在醫療方面的應用也更加嚴格,它只允許PGD技術用於鑑定胚胎是否帶有幾百種罕見的遺傳疾病,但前提是胚胎的父母已確認為該疾病的攜帶者。否則,出於其他目的使用PGD技術則是違法的。

其實,提供這項服務的還不止Genomic Prediction一家,上述提到的23andMe公司早在十年前就開始了。

根據2008年披露的一份文件顯示,23andMe的一項可以讓父母選擇未來孩子身體特質的專利申請已經通過。

從2009年起,23andMe就開始提供一項名為「Inheritance Calculator」(遺傳特徵計算器)的服務,讓父母們了解到他們未來孩子繼承某些遺傳特徵的概率,從是否會有一頭粽發到是否乳糖不耐受都可以檢測出來。

這項概率計算的服務業包含在23andMe 2008年提交的那份專利申請中,不過,這份申請當中還包含了比概率計算更進一步的技術--即允許父母們選擇(或者說設計)未出生孩子的身體特質,比如父母們可以提出,「我想要一個長壽的孩子」或者「我想要一個藍眼睛的寶寶」。

這一選擇可以通過計算基因捐贈者的遺傳特徵概率來實現。舉個例子,一個接受體外受精的女性,可以根據眾多精子捐贈者的基因信息庫,來選擇最有可能跟她生下她想要的孩子的精子。這種篩選可以避免孩子一出生就患有某種先天性的遺傳疾病,這是合法的,但是如果用於選擇非醫學性用途,比如性別、頭髮和眼睛的顏色,在有的國家則觸犯了法律。

但與基因編輯嬰兒一樣,基因篩選嬰兒同樣飽受爭議。

很多人認為,隨著基因科學家進一步解開基因組之謎,避免疾病與選擇優良基因之間的界線會變得越來越模糊。一旦這樣的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定製「超級嬰兒」,將會給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優生學」這個概念,最早是由達爾文的表弟弗朗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於1883年提出來的。他的本意是想藉助遺傳學來提高人口素質,初衷應該說是好的。但當年遺傳學研究水平還很低,人們誤以為有問題的父母一定會生出有問題的孩子,這顯然是不對的。

「二戰」的結束宣告了優生學1.0時代的終結,尤其是希特勒的優生政策——滅絕整個民族和在劣等人身上進行醫學實驗--曝光後,招致了強烈的譴責。但無論大家如何批判它,來自民間的需求始終都在,很多有條件的父母都會想盡一切辦法避免生出有問題的孩子,只是苦於沒有辦法而已。

不過人類遺傳學的飛速發展使得產前基因診斷成為可能,優生學進入了2.0時代。早期的基因檢測大都局限於單基因遺傳病,以及像唐氏症候群這樣的染色體異常,具有因果關係明確、結果可信度高等特點,很少有異議。

但是,一個人的絕大部分後天特徵都是由很多基因共同控制的,像身高、體重、相貌、運動能力和慢性病發病率等等都是如此,單基因產前檢測就不靈了。因此,基於多基因檢測技術(Polygenic Techniques)的產前診斷服務便孕育而生,比如Genomic Prediction所提供的這項服務。人類由此進入優生學3.0時代。

提倡優生優育,這是一種提高人口素質,促進社會進步的手段,本無可厚非。但是濫用技術,枉顧倫理道德和法律,創造出滿足一己私慾的「超級嬰兒」或將人類置於水深火熱之中。

Genomic Prediction所聲稱的能夠預測胎兒智商已經引發了公眾熱議。

雖然人類的智商是受先天和後天雙重因素影響,但一些專家認為,基因是佔主導地位的因素。而且這些專家認為,我們正邁向「精準教育」時代:在孩子出生時讀取其DNA,就能告訴父母他們的孩子是不是當學者的料,從而影響施教決策。

並且在現實生活中,基因篩選在教育領域已經發生了:在哈佛大學,「哈二代」(父母畢業於哈佛的學生)比同樣資質、父母非哈佛畢業生的學生更有可能獲得錄取。

更恐怖的是,基因篩選有可能會淪為富人們的工具。

首先,這項技術的價格就不菲。體外受精的費用通常在1.5萬美元左右,另外公司對胚胎檢測收費1000美元,並且每多增加一個胚胎,多收費400美元。設計更完美的嬰兒,收取的費用就越高。

此外,富人階層通過基因篩選創造「完美嬰兒」將進一步鞏固他們的地位,掌握世界最優質的資源。這將導致階級進一步固化,不同階層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而自然分娩的嬰兒可能成為劣等人種,淪為為富人服務的工具。

因此,在「超級父母」的未來主義世界,終極目標可能不再是讓孩子站在最有利的人生起跑線上,而是賦予孩子「最完美」的生命。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細胞》:「定製嬰兒」能選出最棒的寶寶嗎?
    封面:Anatolii BabiiGENETICS 遺傳學基因篩選嬰兒,這個曾經在科幻電影《千鈞一髮》裡出現的情節,似乎正在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提供試管嬰兒服務的醫療機構,為了儘早診斷由染色體缺失或單個基因缺陷引起的罕見疾病,早已開始檢測受精胚胎的DNA。
  • 學明星媽媽自然分娩 給寶寶最原始的愛
    縱觀最近的明星皇室產子新聞,不論是微博女王姚晨,還是英國的凱特王妃,她們一致都選擇了自然分娩。姚晨通過自然分娩產下男嬰,一家人樂的合不攏嘴, 其實姚晨本身已算是高齡初產婦(年齡超過30歲才第一次分娩的孕婦則稱之為高齡初產婦。高齡初產婦的難產率明顯高於適齡孕婦,自然分娩相相較來說會很困難。)
  • 「設計嬰兒」時代來臨?史上第一個擁「三父母」寶寶誕生
    「設計嬰兒」時代來臨?史上第一個擁「三父母」寶寶誕生神州日知 喁喁據報導,這個世界上第一個「三親寶寶」,出生已五個月了。根據常理,一個孩子的出生只擁有來自父親和母親的基因,但現今科學進步為了避免孩子擁有父母的遺傳疾病,通過有缺陷的線粒體DNA遺傳給他們的後代,美國科學家破天荒,加上第三人的基因,成為史上第一個擁有三父母的寶寶。
  • 小心:分娩速度和危險成反比
    產程不足3小時就為急產  在一般正常的狀況下,產婦分娩需要一、二、三產程。在第二產程 的時候,子宮口完全打開,胎膜破裂,羊水流出,由於胎頭下降,壓迫直腸,產婦因為有排便感。此時,寶寶馬上就要娩出了。儘管產程時間也是因人而異的,但初產婦在這個產程時,一般也需要1~2小時,經產婦會很快(幾分鐘到十幾分鐘)。整個分娩全程,從腹痛開始到生產結束,不應少於3小時。不足在這個時間的,就屬於急產。
  • TED演講 | 基因改造人類將在2030年成為現實?
    那麼現在基因改造後的智人2.0來臨了,基因編輯技術的出現可以讓人們實現隨心所欲的改造我們人類自己。如果我們認為「訂製寶寶不對」,但我們的家人、朋友、同事很多人卻做了那個決定,那又會如何呢?她是一個基因改造寶寶,而且升級了很多功能。是的,升級。而這些改造,是經由一種全新的基因改造技術所完成,它有一個好笑的名稱,叫做「CRISPR」,有點像脆薯的感覺,這是CRISPR。珍娜父母親聘請科學家來做這件事情需要花數百萬美元,因為他們要在一整個胚胎上使用CRISPR技術,且之後還要進行基因檢測,並確定篩選出來的小胚胎,珍娜的胚胎,會是所有胚胎當中最棒的一個。
  • 第十一章 遺傳病的防治--第一節 優生學
    在一些國家將優生學列入了教學內容,制定了優生法規,取得了採取優生的一批成果。優生學在20年代初即已傳入我國,幾經波折,70年代後,吳旻等專家重新指出我國實行優生的重要意義。由於計劃生育的需要,我國有關部門開始重視,優生學得到迅速發展。當前國務院制訂的《母嬰保健法》,將進一步推動優生工作。
  • 優生學理論的詭異魅惑
    他假定其他地方的人都比英國白人更劣等,將類似的思想如同常識一樣推崇,同時也將亞洲、非洲、美洲發生的難以估量的殖民暴力合理化。與此同時,對於優生學的支持之聲在高爾頓所處年代並不多見。在他人生的晚年,高爾頓進行了一場名為「概率,優生學的基礎」(Probability, the Foundation of Eugenics)的演講。
  •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起跑線" 會越來越早嗎?
    例如,當我們掌握了個體化基因組信息和操控這些信息的能力時,家長會不會叫嚷著要把孩子設計成像C羅一樣的球星,像莫扎特一樣的鋼琴家,像愛因斯坦一樣具有科學天賦?如果未來的生命體能夠純粹由人工合成,那是不是意味著有一天我們也會有人造人?「基因編輯嬰兒」技術能讓賀建奎團隊得諾貝爾獎嗎?
  • 美國學者福山:基因工程將顛覆二十一世紀的政治
    近日,國內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創造出「免疫愛滋病嬰兒」的新聞成為公眾討論的熱點。人們認為這項技術侵犯了人類倫理。美國學者福山也在著作中給出了自己對基因工程的看法,在他眼中,這項技術不僅有損倫理,在技術上也疑難重重。它極有可能顛覆現代政治,將人類帶入「後人類時代」。
  • 優生學和當代中國人的低生育欲望
    優生學理論認為:血統優良的人應該多繁衍子嗣,血統差勁的人應該少生,甚至不生後代。1883年,高爾頓基於進化論和遺傳學首次提出了優生學,到了二十世紀初優生學理論發展迅猛。甚至成為了納粹主義排除異己,屠殺滅族的理由。
  • 我們為什麼擔憂「基因編輯」?
    而當人可以修改自身基因的時候,一個問題便自然出現——人類中的「誰」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他們又何以成為造物主支配其他人的命運?誰給了他們這個權力?今天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新聞爆出之後,又一次引發熱議,基因改造一直以來都是充滿爭議的話題。基因問題將撼動我們對人性的認知,如果連自己的基因都可以改變,那麼有什麼永恆之物可以成為人性信仰的支撐?
  • 統計學誕生的黑歷史:為了給「劣等人」絕育
    在理想狀態下,統計學家們很希望將這些統計學工具和創造它們的人以及時代分離開。然而統計學好比透鏡,科學家藉此來探查真實世界的問題,但鏡面上總會沾滿握著透鏡的人的指紋。高爾頓頻頻表示對非洲人的嫌惡之情,在寫給《泰晤士報》(Times)的一封信中,他將其稱為「懶散、嘮嘮叨叨的野蠻人」,同時還鼓吹放棄非洲海岸,交給中國殖民者,這樣中國人也許能「取代劣等的非洲人」。
  • 寶寶的第一口奶怎麼餵?CELL最近發表了一個「有味道」的觀點
    對於新生兒來說,菌群定植是影響其日後健康的關鍵過程,陰道分娩(順產)可使腸道菌群從母親自然垂直傳播到嬰兒腸道中。然而,剖宮產破壞了嬰兒正常的菌群定植過程,尤其可能會擾亂出生後6個月內嬰兒的腸道內微生物組發育過程。去年刊登在Nature的一項研究表明,陰道分娩(順產)嬰兒的腸道微生物中,有74.39 %來源於母親腸道微生物,而剖宮產嬰兒只有12.56%。
  • 優生學理論的詭異魅惑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他假定其他地方的人都比英國白人更劣等,將類似的思想如同常識一樣推崇,同時也將亞洲、非洲、美洲發生的難以估量的殖民暴力合理化。與此同時,對於優生學的支持之聲在高爾頓所處年代並不多見。在他人生的晚年,高爾頓進行了一場名為「概率,優生學的基礎」(Probability, the Foundation of Eugenics)的演講。
  • 「基因編輯嬰兒」降生,這部1997年的電影預言了恐怖的後果
    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CCR5基因經過人為修改,出生後「即對HIV病毒免疫」。△科技日報四問伴著兩個無辜的嬰兒降生,基因編輯時代到來了,這怎麼看怎麼像災難片的片頭。
  • 科學網—「優生學」錯在哪兒
    到了半個世紀後,隨著遺傳學、基因學等生命科技的發展,優生學的相關問題又以新的形式顯露了出來。 這正是麥可·桑德爾《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一書所面對的問題:納粹的強迫固然不對,但如果一切都是出於自願呢?如果父母出於自己的意志,利用遺傳學和基因技術更好地「定製」自己的孩子呢?我們還有理由提出異議嗎?
  • 恥辱的「不正常」小孩:優生學陰影下的自閉症歧視
    在1946年初版的著作中,在「蒙古症」嬰兒的問題,他強烈要求父母儘快將蒙古症患兒送去住院。「通常,我們建議父母在嬰兒出生後立即將其送往社會福利院,」斯波克寫道,「這樣,他們就無須將全部精力集中在這個智力發育停滯的孩子身上。相反,父母可以更多關注真正需要關心的孩子。」但在後來的版本中,他似乎認識到,父母可能會對此產生牴觸情緒。
  •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及種族歧視
    最後一句話則更是埋有優生學的種子。只不過人們實在不好意思把「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罪名加到尊敬的達爾文身上,與他同時代的斯賓塞只好成了替罪羊。不斷有人從各個角度總結「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思想核心,每個人的解釋都與其他人有所不同,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生存競爭所造成的自然淘汰雖然是悲劇性的事件,但卻在人類的進化和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限的資源和無情的競爭導致殺人戰爭不可避免,在競爭中產生的階級劃分是合理的存在;優秀人種在這場競爭中必將佔據主導地位,落後的劣等人種不值得同情與憐憫;在競爭中失敗的窮人也應聽任自然的力量將他們無情地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中
  • 專家:高齡懷「二孩」遺傳優生學檢查必不可少
    如何保證高齡產婦的身心健康,減少嬰兒出生的缺陷,讓二孩不「二」。今年長沙市兩會上,不少政協委員深層次關注了這一問題。為此,紅網時刻新聞特推出系列報導之四: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專家提醒,準備懷孕的婦女在孕前3個月要開始補充葉酸,改變吸菸、酗酒等不良嗜好。特別是35歲以上的女性,孕前要接受遺傳諮詢、優生篩查,懷孕後要根據醫生的建議接受相關檢查。    「高齡孕產婦容易出現流產、早產現象,容易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等合併症,孕婦難產的概率以及先天愚、畸形兒的發生的概率也會增加。」
  • 在太空自然受孕和分娩?第一位真正的太空嬰兒可能在15年內出生
    人類發射的無人探測器已經飛出了太陽系,探索了太陽系的全部大行星,載人空間站正在地球軌道上遨遊,而再過三四年,太空人將第二次踏足月球。如果不出意外,未來幾十年內,人類將正式開啟太陽系殖民之旅,在月球、火星上建立永久基地,或者在太空中建造太空城。這不是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