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控制不住情緒發了火,孩子雖然認錯了,但內心依然我行我素;有時被繁忙的工作擠佔了太多的時間,無法顧及到家人的感受,致使家人抱有怨言;好不容易和客戶談好了合作事宜,結果卻因為錢的問題不歡而散…
類似於這樣的衝突和爭執幾乎是無處不在的,大部分的矛盾和爭執都是處在對立面的,在爭執中,人們總是想讓對方服從自己。和孩子溝通,希望孩子能夠聽話,能感受家長的良苦用心;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希望家人能理解自己;和客戶談判,希望客戶能立刻下決定合作。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種辦法可以解決90%以上的衝突和問題,你願不願意學習並嘗試一下?
一、無處不在的「第3選擇」
什麼是「第3選擇」?
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在他的著作《第3選擇》中這樣說明:
有一種方法能夠解決我們所面臨的最棘手,甚至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有一種方法能夠解決生命中幾乎所有的困境和嚴重分歧,它是通向未來的方法,他既不是你的方法,也不是我的方法,它是一種更先進的方法,它是一種比我們以往能想到的方法。
大多數衝突都是兩方面的,第1選擇是「我的方法」,第2選擇是「你的方法」,通過協同,我們可以得到第3選擇——「我們的方法」,是一種更好解決衝突的方法。
二、「第3選擇」一條雙贏之路
大多數人都忽略了尋求共贏的重要性要想擺脫自己的認知模式傾聽對方的意見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比如我認為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我的團隊是最好的,我所擁有的也是好的,如果這些獲得了別人的否定那就認為是在否定我自己。
鄰居家的小朋友喜歡玩手機遊戲,可他的媽媽卻不願意看到孩子,因為玩遊戲而荒廢了學業還有對眼睛造成的傷害為此,媽媽經常阻止孩子玩手機可是手機對於孩子的誘惑力太大了以孩子的自控力很難做到於是經常聽到媽媽在家教訓孩子的聲音和孩子的哭泣聲後來再次見到這位媽媽時,他告訴我說他對孩子玩手機很無奈不讓孩子玩遊戲,好像抹殺了孩子愛玩的天性,玩了遊戲又怕帶來更多負面影響。於是就和孩子共同商量達成了一致:每天可以玩半個小時的手機遊戲,如果超出時間就會受到一點小小的懲罰。這樣一來,孩子也非常樂於接受,媽媽也不再為此苦惱,更重要的是,親子關係改善了很多,孩子也從遊戲中獲得了樂趣,也不至於影響學習和視力。
媽媽和孩子既沒有採用「媽媽的方法」,也沒有採用「孩子的方法」,而是站在中間的立場協調,達成「我們共同的方法」,換一種思路,換一種方式,讓衝突和矛盾很快化解。第3選擇是一種視角,更好的追求共有的方法。
三、構建「第3選擇」的思維模式
想要獲得第三選擇思維,要先摒棄舊有的思維模式,尋求協同思維模式,主要有4個步驟:
1、以第3選擇的思維模式提問
以一個案例來說明
小區成立了業主委員會,為了豐富小區業主的生活,組織了業主每天早上跳廣場舞,業主們積極響鷹號召,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是有部分業主反映,隨著人數的增加,噪聲也越來越大,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生活,可是直接取締廣場舞活動又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如果有更好的解決方法,你願不願意嘗試一下?」、「我所說的不是要求你妥協,只是想和你0樣更容易達成一致。廣場舞想照常進行,又不能擾民,那該怎麼做呢?於是,業主委員會和業主們商量後提出了一個思路:能不能找到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既可以滿足業主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又不至於影響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
2、界定成功的標準
列出第3選擇的要點,該如何去做?怎樣才能達到雙方都滿意的效果?
於是經過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的協商,達成了一份協議:(1)廣場舞的配樂聲音可以適當的小一點,讓人感覺舒適為好,設定固定的活動時間,不宜過長。(2)開發商有義務為業主提供活動場地,根據業主需求重新設立合適的活動場地。(3)增加更多的活動項目,比如:健身器材、象棋、羽毛球等,分散廣場舞參與人數。
這份協議讓業主們都很滿意,對於物業來說,也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3、創造第3選擇
嘗試用「發言權杖溝通法」進行溝通。
「發言權杖溝通法」就是要有同理心與尊重,在與對方溝通時,不只是「傾聽」或「聽到」,而是要靜下心來感受對方的情緒,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溝通和思考問題,了解其真正的需求,在溝通時把「我認為」、「我感覺」…等等,以「我」為中心的話語變為「你認為」、「你覺得」…等等,這樣才會讓對方感覺倍受尊重,你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溝通,對方會獲得更多的認同感,你們之間也很容易達成共識。
4、達成協同
描述達成的「第3選擇」,制定將其付諸實踐的方案。
比如:
在職場上突然得到了一位同事的幫助,普通的人會想:他為什麼要幫我?是不是有什麼其他的目的?或是想和我拉近關係?而協同型的人會認為:他真是一位熱心腸的人,同事之間就應該這樣互相幫助;
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了難題,普通人會抱怨,而協同型的人會找方法解決問題;
在公司,一位同事對項目經理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普通的經理會認為:他這是想教我怎麼做?他認為我做得不夠好,而協同型的經理卻認為:他的意見我需要認真聽取下。
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問題,要努力去做一個「協同型」的人,而不只是抱怨,積極尋找「第3選擇」方法,這樣會促進我們更快地提升自己。
寫在最後
總之,尋找第3選擇是我們在改變思維、面對爭端、解決問題、獲得更多認同感的最好方式,原來很多的事情還可以這樣解決,徹底改變了以前的一些錯誤認知和思維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