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後會無期》有句話: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只講利益。孩子從小喜歡分個對錯,在他們眼裡世界是非此即彼的。而成人世界就複雜的多,大到國家之間的關係,小到家長裡短,像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工作中的各種難題等等,都是一些棘手的兩難問題。那麼遇到這些生活中的問題時我們該怎麼辦?
《第3選擇:解決所有難題的關鍵思維》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不錯的建議,那就是學會第3選擇-徹底改變思路。第3選擇是指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不是採取對立的方式或者妥協的二元思維,而是採用協同的方式尋找第3選擇,達到共贏的目的。
《第3選擇》的作者史蒂芬科維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思想巨匠」,「人類潛能的導師」。第3選擇是作者總結多年的經驗,根據《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裡面的統合綜效創造出來的思想。通過協同,人們不僅擁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視野、價值觀、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好的選擇,也會擁有一種共同的可信賴的準則和價值觀。
今天的的文章,我從3個方面來說說第3選擇思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養成?
01為什麼要養成第3選擇思維?
生活中難免遇到大大小小的衝突,當衝突發生時,我們要麼選擇面對,要麼選擇妥協。俗語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是以受委屈或者忍讓來達成的局面,難免會讓一方心裡不舒服。這種1+1=1.5的做法並不見得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我們常說方法總比困難多,就是說遇到問題時要多角度想想解決問題的方法。跳出自己的思維定勢,改變自身認知的狹隘。為彼此的共同改變作出努力時,我們就是在尋找第3選擇,使雙方利益最大化從而獲得共贏的局面。
小時候我們都學過一篇課文《將相和》,說的是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和澠池相會的事情,被趙王封為上卿。老將廉頗很不服氣,認為自己出生入死立下的戰功還不如藺相如嘴皮子有用。所以想給藺相如難堪,藺相如聽聞後,處處躲著廉頗。手下的人以為他怕廉頗,藺相如說,現在敵國不敢侵略趙國,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如果現在我們倆相鬥,必然會給敵國以可乘之機。廉頗聽到後非常慚愧,負荊請罪留下了千古佳話。
在我看來,藺相如就是跳出了你爭我鬥的固有思維,而採取了第三選擇。他們的目的都是維護國家穩定,而不是為了爭誰更厲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個道理使得他們摒棄前嫌,共同守護國家健全。
問題的解決不是你贏我輸或者選擇妥協放棄,而是利用第3選擇卸下心理上的防禦,從傳統的談判對立狀態轉向為協作的狀態。找到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解決我們生活中的諸多難題。
02如何培養第3選擇的思維意識?
第3選擇的關鍵在於轉變思維,作者給出了幾個具體的步驟,我將其歸納為以下三個方法。
不要給自己或者他人貼標籤。生活中我們會不自覺的給自己或者周圍的人貼上標籤。標籤化思維能幫助我們快速理解周圍的事物和環境。但是它也使思維固化,以至人們在溝通時無法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對方。就像教育孩子,我們常常以好孩子和壞孩子來區分。那麼好孩子就事事都好?壞孩子就一定就很壞嗎?標籤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我們做出理性判斷。
標籤思維是一種簡單的歸類思想,缺乏對差異性的尊重。就像中國最喜歡貼地域標籤,相信大家都遇到過這種對待。所以第三選擇的要培養就是看到和他人的個體化差異,將自己和他人都視為有獨立判斷力和行為能力的個體。
像今年突發的疫情,現在世界上大面積的爆發了。中國多方施以援手卻仍被別有用心的媒體和國家責難,在他們心裡,中國就是落後、愚昧的代名詞,肆意抹黑中國。殊不知,我們已經不是100多年前的中國了,在這場突發的世界公共衛生事件中,中國已經取得了寶貴的經驗並將它無私分享。這個時候與我們合作才會獲得共贏的局面,度過這次難關。
我找到你——建立同理心。人們面對敵對意見時,會下意識的自我防禦。而我找到你是指我們用同理心去傾聽對方,理解彼此的感受與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卸下自己的心理防禦,積極傾聽對方,克制自己的評判與評論。
《第3選擇》中提到了印第安人的「發言權杖」,在印第安傳統中,發言權杖是和平交流的象徵,只要發言者手中持有發言權杖,任何人都不能打斷他,直到發言者認為自己的話已經被聽懂和理解為止。我們在平常生活中,很難做到真正的傾聽,特別是與孩子交流時。今天與孩子交流時不妨彎下腰,認真的聽孩子說,別打斷他們。
我找到你的本意是說,我理解並尊重你的想法,而不是單方面輸出自己的價值和想法給你。
我與你協同通過前面的溝通,雙方都已經了解了對方的觀點與訴求,這個時候就可以協同找出共同的出發點並努力找出最佳解決方案來。創造出對雙方都有好處的結果,獲得1+1>2的全新選項。
我想起之前看電影《美麗心靈》中的一個片段,納什的室友們一起去酒吧找女朋友,納什建議放棄競爭,尋求協同,這樣大家都可以交到女朋友。
學霸找女朋友都講究利益最大化,這就是第3思維發揮的優勢。
既然第3選擇的思維非常重要,我們已經說了第3思維的培養步驟,那麼具體如何做呢?
03如何用第3選擇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當處理一個具體問題時,我們首先要詢問對方是否有意願尋找一種更好的解決方案。因為人都害怕不確定性,要一起朝一個未知的方向出發,是需要有一定的勇氣。特別是如果雙方信任度比較低時,這一步尤為重要。因為在這一步裡面,對方往往容易理解為妥協,當自身利益受損的情況下,很多人心裡是不願意的。
所以我們先需要建立同理心,理解對方的想法與感受,明確告訴對方不是要對方妥協,而是尋找能讓雙方利益都得到保障且最大化的一個方法,再提出自己的想法,使對方能夠卸下心理防備,由攻擊模式轉為協同模式。
接下來是界定成功的標準,詢問對方認為的「更好」是什麼樣子,以使雙方都滿意的標準遠高於原來需求的。當出現衝突時,真正要解決的不是衝突點,而是轉變導致衝突發生的思維。
最後是有意識的創造協同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暫停判斷,允許天馬行空的想法,說不定這其中就蘊含著解決問題的方法。
柯維的《第3選擇:解決所有難題的關鍵思維》就是給我們一種新的思維方式,跳出原有的思維模式去尋求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才三個方面:去掉標籤思維,建立同理心,尋找協同培養第3選擇意識;然後從詢問、界定成功標準、共同創造協同環境三個方面實現第3選擇。
成人的世界需要面對很多複雜問題以及兩難問題,當你無所適從時也試試第3選擇吧,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