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中(780-872),陝西高陵人。少年時隨父宦居泉州,出家為僧。青年時代即遍訪高僧,研究佛教經、律、論,鑽研醫學。醫術高超,常出遊為民治病。唐寶曆二年(826),義中在漳州紫芝山創建了「三坪真院」。會昌五年(845),武宗毀佛,義中避居平和九層巖山。唐廷恢復佛教後,大中三年(850),義中被宣宗敕封為「廣濟大師」,鹹通七年(866)在九層巖大柏山建「三平寺」,鹹通十三年十一月初六圓寂,年九十二。民間通稱義中禪師為「三平祖師」,俗稱「祖師公」。

(一)詩一首
答王侍郎諷問黑豆未生芽時頌
菩提慧日朝朝照,
般若涼風夜夜吹。
此處不生聚雜樹,
滿山明月是禪枝。
(二)偈七首
其一
即此見聞非見聞,
無餘聲色可呈君。
個中若了全無事,
體用無妨分不分。
其二
見聞覺知本非塵,
識海波中自昧身。
狀似碧潭波沫覆,
靈王翻作客中賓。
其三
見聞知覺本非因,
當體虛玄覺妄真。
見相不生痴愛業,
洞然全是釋迦身。
其四
解擘當胸箭,
因何只半人?
為從途路曉,
所以不全身。
其五
菩提慧日朝朝照,
般若涼風夜夜吹。
此處不生聚雜樹,
滿山明月是禪枝。
其六
先以定動,後以智拔。
其七
吾生若泡,
泡還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