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首位維吾爾族女海軍:我從未忘記那片海

2020-12-05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老兵e家微信公眾號 作者:王凌碩、許必成 等

「這是我不久前收到的遼寧艦新疆籍士兵的照片,你看他們多令人羨慕!」

4月的一天,烏魯木齊。67歲的新疆軍區總醫院原護士長阿木拉汗·滿蘇爾手拿一張照片指給記者看,爽朗的笑聲裡洋溢著軍人的昂揚。

照片上,在遼寧艦寬闊的飛行甲板上,幾名年輕的新疆籍士兵圍在一幅特殊的皮毛畫旁,畫上是遼寧艦和阿木拉汗的肖像,漢、維兩行文字清晰可見:新中國第一代維吾爾族女海軍向祖國致敬!下面是阿木拉汗·滿蘇爾的籤名。

阿木拉汗告訴記者,這幅畫是她的女兒古麗花半年時間製作的,已輾轉送到遼寧艦上,目前保存在遼寧艦的榮譽室裡。

1

「你是我們維吾爾族第一位女海軍,這是多麼光榮的事」

4月11日,在新疆電視臺的一間演播室裡,阿木拉汗在節目組的安排下,見到了從東海艦隊退役的維吾爾族海軍女兵蘇麗亞·買提明。同在海軍服役的經歷,讓一老一少兩代女兵相見分外親熱。阿木拉汗拉著蘇麗亞的手,眼泛淚光地說:「看到你,讓我想起自己的年少時光。我就是在黨和軍隊的培養下,從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小姑娘成長為一名女戰士。」

在蘇麗亞充滿好奇的目光中,阿木拉汗的傳奇經歷被緩緩講述——

1969年,在新疆天池腳下的阜康縣城,發生了一件轟動十裡八鄉的事:滿蘇爾家的女兒阿木拉汗,那個綽號「黑丫頭」的小姑娘竟然參軍入伍成了一名海軍女戰士!

阿木拉汗的母親,一位普通的維吾爾族婦女,拿著女兒千裡迢迢寄回來的信件和軍裝照片,激動地在鄉鄰親友間奔走相告。父親則語重心長地給她回信:「你是我們維吾爾族第一位女海軍,這是多麼光榮的事。從此,你不僅代表著新疆,更代表著人民軍隊,要永遠為祖國奉獻!」

這一年,阿木拉汗17歲。出身於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的她,在父親的主張下,從小就上漢族學校,努力學習漢語。她13歲小學畢業時,恰逢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在少數民族地區招收優秀學生到中央民族學院附中就讀,阿木拉汗幸運地成為其中一員。在校期間,品學兼優的她,經過層層選拔光榮入伍到海軍南海艦隊,成為中學200多名學生中唯一一名女兵。

入伍後,南方強烈的光照、悶熱潮溼的氣候,很快給這位通信連話務女兵一個下馬威。新訓不久,她就因為嚴重的紫外線過敏和水土不服,臉上生出許多紅疹和膿包,還數次因為中暑暈倒。

但這個女兵不服輸。她不但努力將話務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還總是衝在訓練一線,和男兵一起爬七八米高的電線桿,夜行軍常常拔得頭籌。訓練之餘,戰友們還經常看到她挑著沉重的糞桶,到連隊的菜地裡施肥、勞動。當兵一年,她就光榮入黨、被連隊評為「五好戰士」,並提幹保送到護校學習,畢業後成為海軍423醫院的一名護士。

從此,她距離大海更近了,可以時常登上軍艦,奔赴各海島為官兵巡診。

阿木拉汗還記得第一次登上軍艦,一鑽進狹小的艙室,混雜著機油和嘔吐物氣味的空氣便撲面而來。在風浪中,她也忍不住劇烈嘔吐起來。可她提醒自己,上軍艦是為戰友巡診的,自己不能先倒下!

她強忍暈船的痛苦,耐心為每名戰友查體。當她看到一名戰士表情痛苦,上前準備詢問時,這名戰士突然噴射狀嘔吐,噴了她一臉。她摘下軍帽,簡單擦一把臉上的汙物,迅速診斷出這名戰士患了急性闌尾炎,需及時上岸救治。

漸漸地,暖如春風的笑容和嫻熟的護理技術,讓越來越多的艦隊官兵記住了這位維吾爾族姑娘。然而,4年的南方生活,伴隨她的是日益嚴重的溼疹、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每當風溼發作,她疼得直不起腰;嚴重的紫外線過敏,讓她臉部的皮膚變得瘢痕累累。

組織上考慮到她的身體健康,提出將她調回入伍地——北京。

北京,這個她曾度過美好中學時光的城市,怎能不令她魂牽夢縈?可她卻始終難以決定……

2

「世界上沒有比阿木更好的護士」

1974年的一天,坐在返回新疆的火車上,阿木拉汗望著窗外連綿的山巒和稻田,一幕幕往事湧上心頭。

在中央民族學院附中讀書的日子,是物資緊缺的年代,但新疆班的同學每人每月能領取19.5元的生活費,日常的夥食很豐富,老師的關懷更是無微不至。後來到部隊,她不僅和戰友們親如一家,還在組織的關心下,成長為一名共和國女軍官。每每想到這些,她心中便充滿感恩。

只是到醫院工作後,她會時常想起缺醫少藥的家鄉。「我精通維、哈、漢3種語言,還是應該回到新疆,那裡的群眾更需要我!」經過反覆考慮,她鄭重向組織提交了申請。

這一年,阿木拉汗調回新疆軍區總醫院骨科,開始了長達33年的醫護生涯。

一天,阿木拉汗正在值班,邊防幹部嶽風儀被輾轉送至骨科病房。當時的她不曾想到,日後對這位病人的護理竟長達20年。

嶽風儀被確診為胸椎骨巨細胞瘤,手術後高位截癱。因長期臥床不能自理,他的家人也離他而去,只剩下骨科的醫護人員常年照顧。

為防止嶽風儀生褥瘡,阿木拉汗值班時每兩個小時為他翻一次身,洗頭、擦澡、理髮、護理大小便、肌肉按摩等,她都親力親為。她還想盡辦法讓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嶽風儀重新振作起來。只要在家裡做飯,她一定多做一份打包帶給他;她主動幫他買書、寄信,鼓勵他豐富自己的生活。每逢春節,她都會親手給他煮一份餃子,帶著兒女到病床前為他表演節目。她的女兒古麗說:「我媽真的是把嶽叔叔當親人一樣,連我們也覺得嶽叔叔就是家人。」

在阿木拉汗和護士們20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下,嶽風儀從未生過褥瘡,並重獲生活的勇氣和力量。他病重離世前,嘴裡反覆念叨一句話:「世界上沒有比阿木更好的護士!」

如此評價阿木拉汗的,不只嶽風儀一人。

如今已75歲的全國勞動模範安慶明始終記得,在她1989年遭遇嚴重車禍住院的日子裡,阿木拉汗每天趴到病床下,通過床底鐵絲網的縫隙為她換藥,像對待親姐妹一樣,餵她熱乎乎的羊肉湯,攙扶她進行康復鍛鍊。

阿木拉汗的全心付出感動過很多病人,一些淳樸的少數民族鄉親為了感謝她,帶來和田玉等珍貴物品硬要塞給她,被她一一婉拒。

女兒古麗回憶道:「有一次我得病住進軍區總醫院,我住在一樓媽媽在二樓,可直到我住院第3天,她才抽出時間來看我。」

阿木拉汗笑笑說:「哪個媽媽不想陪在自己孩子身邊?可每天有那麼多病人需要照顧,分心不得。其實她不知道,我深夜忙完工作,都會打著手電筒去看一眼在病床上熟睡的她。」

古麗的眼圈紅了:「我現在長大了,理解了媽媽的大愛。我很敬佩她。」

3

「如果以後有機會上航母看一看,就完美了」

「如果能再回老部隊看看就好了……」阿木拉汗的家門口有一小塊菜地,她始終保持著當年在部隊的習慣,一有時間就到菜地勞作。她時常倚著鋤頭望向遠方,嘴裡念叨著這句話。

古麗看著年紀越來越大、身體狀況不佳的母親,決心幫她實現心中的願望。

去年年初,古麗開始在網絡上發布尋找母親老戰友的消息,中央電視臺《中華情》欄目得知後,主動幫助一起尋找,陸續聯繫上阿木拉汗20多個老戰友,並策劃了一期特別的相聚節目。

在節目錄製現場,感人的一幕深深印在古麗心中。

身體虛弱的阿木拉汗在幾個小時的錄製過程中早已體力不支,連走上舞臺的步子都變得搖搖晃晃,大粒的虛汗掛在臉上。可當國歌響起,作為老班長的阿木拉汗帶領戰友們敬禮的那一刻,古麗看到她用力挺直腰板,軍姿與軍禮依然標準……

阿木拉汗「重回老部隊」的願望很快得到海軍南海艦隊的熱情響應。2017年4月23日,在慶祝人民海軍成立68周年的艦艇開放日活動中,阿木拉汗和女兒登上了黃山艦。

43年分別後的重逢,讓阿木拉汗激動得熱淚盈眶。置身威武的新型戰艦,她連聲說:「南海艦隊早期的軍艦隻是一些小炮艇和登陸艇,還有一些用漁船改裝的小型武裝巡邏船。如今的戰艦真是太先進了!」

在黃山艦甲板上,16名官兵身著白色海軍服整齊列隊,以軍禮向這名老兵表示敬意。

阿木拉汗對艦上的官兵說:「離開海軍40多年,我平時只能在電視上了解海軍的發展。今天終於有機會再次登上軍艦,這是我終身難忘的時刻!看到今天的海軍這麼壯大,你們作為海軍的一員多麼幸福,多麼讓人羨慕!你們一定要珍惜為國奉獻的機會,保衛祖國,保衛海疆!」

臨別前,古麗把親手繪製的具有新疆特色的皮毛畫送給官兵。這幅文章開頭提及的皮毛畫,寄託著這位海軍老兵為大國崛起、航母夢圓的深深自豪。

「如果以後有機會上航母看一看,就完美了。」這位曾獲南丁格爾獎章的老兵充滿期盼地說。

相關焦點

  • 維吾爾族女兵立志做全能女艦長 曾被習近平接見
    雖然出生在離海最遙遠的地方,但阿依提魯尼從小就有一個當海軍的夢。四年前,阿依提魯尼順利成為新疆首批在海軍服役的維吾爾族女兵,2013年4月9日,習近平主席視察井岡山艦時接見了她,一連串的驚喜讓阿依提魯尼激動不已。
  • 新中國首位女副外長:出身名門的紅二代,一生未婚
    其中,兩位女青年——負責禮賓及記錄的王海容和負責翻譯的唐聞生,幾乎每次都出現在毛澤東身邊,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政壇和影壇的雙料明星。 紀錄片中,雖然王海容雖然不曾說過話,其實現實中的她,嗓門大,語速很快,是個辣妹子。 王海容出身名門。 她的父親王季範,是湖南大學經濟專業畢業的;母親肖鳳林是湖南大學化學專業畢業的,20年代這樣的夫妻大學生是很罕見的。
  • 電視劇那片星空那片海2片尾曲 曾經滄海完整版歌詞
    電視劇那片星空那片海第二季片尾曲 曾經滄海完整版歌詞  曾經滄海 (《那片星空那片海第二季》電視劇片尾曲) - 周深  詞:楊哲  曲:田昌曄  曾經聽過滄海的寂寞  曾經看過沙漠的煙火  才明白耀眼的都會墜落  不然宿命憑什麼壯闊  鳥會飛過
  • 維吾爾族--少數民族--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維吾爾族
  • 《被偷走的那五年》:如果我沒有忘記那幾年,你還會愛我嗎
    我覺得女主她所忘記的那五年,是女主她最想要忘記的那五年,她忘了他們之間的爭吵,忘了他們已經離婚了,她只記住了那些和他在一起美好的時光,她只記住了他們一起去度蜜月的時候,我覺得其實忘記那五年挺好的,她忘記了那些他們之間的爭吵,忘記了那些痛苦,也忘記的那幾年不好的自己,忘了他們已經分開了,但她的愛沒有忘記,是那份愛,讓他們又重新走到了一起,而也是因為愛,讓他們從此再也見不到彼此了
  • 特稿:一個維吾爾族家庭三代人的變遷
    (然那古麗供圖)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25日電(記者白佳麗、李建平)冰川、河谷環繞的西北邊境村莊,一個維吾爾族家庭三代人的命運變遷,與新中國的發展脈絡密切相連,映射出從解決溫飽到嚮往更美好生活的70年簡史。  生於「一窮二白」  吐爾遜乃依·依百的家,位於新疆伊寧市遠郊。在這個毗鄰哈薩克斯坦的小村裡,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漢族世代聚居於此。
  • 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片海
    每當我們說到夏天,就自然會想到海。炎熱的夏天,不僅有夜裡的聲聲蟲鳴,也有海的層層波濤,一起一伏中帶來清涼,洶湧澎湃間帶來生機。藍天下,日光,沙灘,海浪構成夏日的奇妙樂曲。在浪潮聲中,我們聽到了自然最原始的野性;在海面上,我們看到了自然神奇的千變萬化。
  • 中國首位女太空人劉洋,登天歸來便突然消失了,如今怎樣了
    中國首位女太空人劉洋,登天歸來便突然「消失」了,如今怎樣了?劉洋的學習成績很好,在校成績名列前茅。不僅如此,劉洋還是班級的班幹部,嚴格按照軍人標準要求自己,為班級贏得了很多榮譽,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歡。高中班主任這樣評價劉洋:「劉洋的話很少,平日裡衣著打扮很樸素,單從外表看,很是不起眼,做事情很是認真,劉洋高中三年從未請過假,也從未遲到早退,紀律性非常強。」
  • 世界首位華人女總統,公開宣稱自己是中國人,上臺先把美軍趕出國
    與男性相比,女性出現在政治領域的可能性總是要小得多,尤其是在女性總統和總理等關鍵職位上,這是非常罕見的,但全球也出了許多突出的女性領導人,例如菲律賓第十一任總統科拉松·阿基諾(下文簡稱阿基諾夫人),是一位傑出的女性,而且她還有特殊的身份,乃是全球首位華人總統。這令很多國人感到非常自豪。
  • 一度是華為核心人物,卻毅然放棄百萬年薪待遇,如今成首位女艦長
    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有這樣一位女性,這位名牌高校畢業的高材女子一度是華為的核心人物,但為了報效國家她毅然放棄百萬年薪還有優厚待遇,離開華為核心崗位參軍入伍,如今成為了中國首位女艦長,她就是韋慧曉,面對記者的提問,她說出10個字讓全中國為之感動,這十個字是「我生來就是報效祖國的」,
  • 「512防災減災日」12年,我們從未忘記
    12年,我們從未忘記那一地的殘垣斷壁2008年5月19日,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泥石流掩埋了一個村莊。中新社記者 賈國榮 攝12年,我們從未忘記瓦礫之上的尋找和等待2008年5月17日,映秀鎮地震後的景象。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12年,我們從未忘記廢墟之下那些渴盼的眼神2008年5月14日,在汶川地震中受傷的兒童。
  • 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傅履仁去世 享年75歲(圖)
    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百人會前任會長傅履仁先生因心臟病發作,於美國當地時間5月11日在馬裡蘭州國家海軍醫療中心逝世,享年75歲。5月11日在馬裡蘭州國家海軍醫療中心逝世,享年75歲。中新社發 陳鋼 攝中新社舊金山5月12日電 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百人會前任會長傅履仁先生因心臟病發作,於當地時間11日在馬裡蘭州國家海軍醫學中心去世,享年75歲。傅履仁將軍1934年9月12日出生在北京,父親傅涇波曾擔任新中國成立前美國最後一任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秘書。
  • 美國海軍戰略:緊盯別國瀕海 嚴防大洋挑戰
    但如果讀者以為這樣一支在全球大洋上來去自如的海軍,一定有一個氣勢磅礴的大洋戰略,那多少可能會有點失望。因為過去二十年間美國人所奉行的戰略,叫做「瀕海戰略」,別名叫「地球的海岸線」。可見其並不是單指美國自己的瀕海地區或者海岸線,而是包括了地球上其他國家的海岸線。
  • 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過關斬將迎來試飛,面對飛行教官為何拒絕飛行?
    昨天我們講到,在鄧穎超的提議下,全國各地有55名優秀的女學員被送往航空學校。經過篩選,她們中有14人將被培養成為飛行員。然而,這些懷揣著浪漫飛天夢的女學員,剛一進航校,就被潑了一大盆涼水。黃碧雲1952年,黃碧雲在《新中國婦女》雜誌特刊《新中國女航空人員》上發表了一篇標題為《我怎樣學會了飛行》的文章
  • 人民海軍:揚帆奮進70年
    在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之際,回眸劈波斬浪的奮鬥歷程,展望氣壯山河的新時代徵程,我們感到無比光榮和豪邁。篳路藍縷啟新航  歷史告訴我們,強於天下者必強於海,弱於天下者必弱於海,海權是影響大國興衰沉浮的重要因素。
  • 海軍工程大學
    半個世紀來,海工大以"嚴謹、求實、拼搏、創新"的理念,形成了治學強軍的建設思路。她像一艘乘風破浪的航船,親歷著人民海軍的發展歷程,見證著海軍院校的日益壯大。  海軍工程大學的前身是1949年11月由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於親手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海軍高等院校--大連海軍學校機械系,起點是本科教育。
  • 我守望著這片孤獨的海,思念著曾經的生活,等待著主人的呼喚……
    我每天都和一座房子漂浮在大海上,每天都在守望著這片海。房子是被錨固定住的,四周則布滿了田字格一樣的網箱,裡面養滿了各種海魚。這片養殖海域屬於主人所有,我的職責就是看管著它們,不被小偷光顧。我是這片海的守護者,這一點,是主人第一次帶我登上這座房子的時候才明白的。
  • 中國首位升空的女航天員,落地後就銷聲匿跡,原因令人心疼
    我們國家從未停止過探索宇宙的腳步,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很多航天員成功升空,這些人都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讚美,但是我國首位升空的女航天員卻在落地後就銷聲匿跡,其中真相讓人感到心疼。中國的宇宙探索之旅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過腳步
  • 見證新中國軍服發展歷程|歷次國慶閱兵,亮相幾式軍服?
    在歷次國慶閱兵式上,受閱部隊穿著不同時期的軍服,展示了新中國軍服發展的光輝歷程。開國大典閱兵式——49式軍服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開國大典。開國大典閱兵式的順序是「海、陸、空」,海軍排在第一位。來自華東軍區海軍與東北的安東海軍學校的的兩個方隊昂首率先走過天安門,代表著新中國最早的海軍。
  • 2012年中國首位女太空人登天歸來,兩年後產女,生活美滿幸福
    2012年3月,劉洋通過最終考核,入選神九乘組,並於6月15日正式確認成為首位進入太空執行任務的女航天員。「為了規避太空飛行隊女航天員生育的影響」而提出的。畢竟已婚已育的女航天員一般年齡較大,身體素質方面也會有所影響。時年34歲的劉洋,在身體訓練、適應性、專業能力等方面都是佼佼者,雖然尚未生育,但依舊成為我國首位女航天員登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