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每次放映電影前都要播放一段新聞片。新聞片中有不少中央新聞製片廠攝製的時事片,比如毛澤東接見外賓的紀錄片。其中,兩位女青年——負責禮賓及記錄的王海容和負責翻譯的唐聞生,幾乎每次都出現在毛澤東身邊,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政壇和影壇的雙料明星。
紀錄片中,雖然王海容雖然不曾說過話,其實現實中的她,嗓門大,語速很快,是個辣妹子。
王海容出身名門。
她的父親王季範,是湖南大學經濟專業畢業的;母親肖鳳林是湖南大學化學專業畢業的,20年代這樣的夫妻大學生是很罕見的。她的外祖父,當過程潛將軍的手下,曾官至旅長。王海容的童年,就是在外公的小莊園裡渡過的。
王海容還是一位典型的紅二代。她的父親叫王德恆。抗戰爆發後,王德恆被父親送到延安,幾年後被毛澤東派去隨王震支隊南下。王德恆在湖南做地下工作時,在桃江縣坐船時被國民黨特務發現和追捕,跳船逃生,結果被特務子彈擊中犧牲,年僅30歲。那時王海容才3歲。
王海容還與新中國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也有緣分。她是毛澤東二姑的二兒子的孫女。她的祖父王季範是毛澤東的表哥,毛澤東叫他九哥,且在湖南第一師範任教時曾幫助過毛澤東。王季範把獨子王德恆送到毛澤東那裡,他卻犧牲了,毛澤東內疚一生,事後八九年都沒告訴王家。按照祖、父輩的關係,王海容該叫毛澤東「三爺爺」(毛澤東排行第三)。王季範第一次帶上她到北京,見到江青時,王海容稱呼江青:「三奶奶」!而江青才40多歲,是「奶奶」不說,還是「三奶奶」,不喜歡這個稱呼。王海容以後便不叫她奶奶了。後來參加工作時,她和大家一樣,稱「江青同志」。
王海容被爺爺帶到北京後,作為烈士後代留在北京上學。1958年她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到了北京化工廠當學徒。每月工資18元,工作很累人,晚上經常加班,幾十斤重的蒸餾水瓶,她一個人半夜搬上搬下。廠子是邊建邊生產,她和工人們三九寒冬住在未完工的車間裡,夜裡刺骨寒冷。3年徒工生活,讓王海容成長很快。針對高中生不願當學徒的思想,《中國青年》約王海容寫一篇稿子。她寫出了自己的體會,送去毛澤東修改,隨後署名「徒工王波」,發表在《中國青年》雜誌1960年23期上,文章叫《我的經驗》。
《我的經驗》發表後,在毛澤東的建議下,王海容重新選擇了上學,進入北京外國語學院學習。
1965年,王海容結束在北京外國語學院的進修,去了外交部,分配在部辦公廳綜合組。
有意思的是,她的名字起於「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很巧合我國外交「五湖四海」的原則。
王海容入部時,部長系由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兼任。在外交部,她結識了比自己小5歲的唐聞生。唐是中聯部副秘書長唐明照的女兒。人們稱這位27歲的年輕人為「小王」。
1966年8月,發生「火燒英國代辦處」事件。9月份,毛澤東由上海返回北京。王海容、唐聞生兩人去看望他,反映了此事,說:「那樣做法實在不好。」毛澤東肯定了她的想法,表示應向英國方面道歉。王海容隨即向外交部領導作了匯報。這樣,外交部領導便讓她和唐聞生工作之餘當毛澤東和外交部的聯絡員。
於是,在毛澤東與斯諾談話,秘迎基辛格,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到接待尼克森,籤署《上海公報》等一系列激動人心的大外交活動,王海容都有幸參與其中。
在著名的「小球推動大球」的外交中,也有王海容的影子。
1971年4月6曰晚,毛澤東提前吃了安眠藥,打算睡覺。11時多,他突然對護士吳旭君說起話來,吳旭君聽了一會兒才聽出,大意是:「打電話——王海容——美國隊——訪華!」
吃安眠藥後講的話不算數。這是毛澤東的囑咐,也是中央定的規矩。並且,當天毛澤東已圈閱不邀請美國桌球隊訪華的報告,吳旭君不敢做主。
看她沒動靜,毛澤東生氣了:「小吳,你怎麼還不去辦?」
吳旭君故意說自己沒聽清。毛澤東信以為真,又一字一句、斷斷續續地說了一遍。這回聽清楚了.真是要邀請美國桌球隊訪問中國。吳旭君還是不放心,問毛澤東:「吃安眠藥後說的話算不算數?」
毛澤東急了,一揮手,說:「算!趕快辦,來不及了!」
接到吳旭君電話,王海容第一個反應:報告總理!周恩來接到她的電話後,立即囑告外交部以電話告知在日本的中國桌球代表團負責人,對外宣布正式邀請美國隊訪華。
王海容在毛澤東身邊做的就是這樣的聯絡——上傳下達——通訊員工作。
1971年7月,她擔任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參與基辛格秘密訪華和尼克森訪華的接待工作。1972年5月,她升任外交部部長助理,主管禮賓事務。1974年7月,她在「老中青三結合」中擔任外交部副部長,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女副部長,並且一幹便是4年多。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與世長辭。王海容趕過去,伏倒在毛澤東的遺體前痛哭不已。
10月,「四人幫」倒臺。與「四人幫」有牽連的人被宣布隔離審查。王海容也由於她的特殊關係,被宣布停職,並在外交部接受審查。1978年12月底,王海容的工作關係從外交部移交到中組部,後到中央黨校進修學習。三年後,1984年被任命為國務院參事室的副主任。
雖然比外交部副部長低,但她仍然保留了副部長待遇。
王海容一生清貧。在國務院參事室時,她跟周圍的工作人員相處得比較融洽,說到興頭上還愛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哎,你們給我參謀參謀,看我怎樣才能發點兒小財,脫貧致富啊?」工作人員半開玩笑說:「你就寫回憶錄,最好拿到國外去發表,起碼也能掙它個幾千幾萬的稿費花花。」
然而,王海容一直沒有為這「幾千幾萬的稿費」動過心。
至今王海容雖然年近八旬,但一直沒有結婚。之所以沒結婚,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年輕時錯過了。開始當學徒,後來忙上學,沒顧得上找對象,結果風華正茂之時沒談戀愛。後來,她處於同齡人難以達到的事業高峰,誰敢高攀得上她呢?因此一錯便就完全錯過了。如今,她和侄子侄女們住在一起,並不孤獨,有一個幸福熱鬧的家庭。
雖然經歷過人生的起伏和風雨,但是晚年的她還是那麼樸實、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