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以來第二位女副外長
國務院日前任免國家工作人員,駐英國大使傅瑩被任命為外交部副部長。現年57歲的傅瑩成為繼1974年王海容之後,中國第二位女性副外長。
在共和國的歷史上,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外交官就是從內蒙古呼和浩特闖出去的傅瑩。傅瑩還是第一位駐西方大國的女性大使。值得一提的是,傅瑩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蒙古族人。
從建設兵團的電影放映員到副外長,傅瑩展現了堅韌和幹練、睿智和風度。新加坡聯合早報曾對中國外交部的兩位女代表——傅瑩和章啟月進行了專訪,評價是:傅瑩溫柔中透出剛毅;章啟月親切中帶著冷峻。
有個幸福的家
傅瑩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丈夫郝時遠是民族學家。他們有一女兒,女兒學習設計專業。
傅瑩說:「擔任女外交官,照顧家的時間很少,所以對孩子有虧欠的感覺。我女兒對此很理解,她已經習慣有困難的時候找爸爸了。」
問及在外多年是否想家?傅瑩說:「很想家,但大使館是『家』的延伸。在國外,更能感覺到『家』的崛起,更加為『家』走向強大而自豪。」
曾是建設兵團電影放映員
1970年,傅瑩進入當時的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廣播站。在兵團的三年,傅瑩往返於兵團各個點,像小夥子一樣爬杆架銀幕,為戰友們放映電影。她同時堅持自學完成了高中各科目的學習內容。
傅瑩說:「在兵團的經歷中,我印象最深的體驗就是身體的極限、飢餓、寒冷、體力透支、精神上的磨練等,這確實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上山下鄉鍛鍊了我能夠吃苦、堅毅,而且做事情能夠不計較得失,能夠敢於奉獻。」
給國家領導人當翻譯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長時間當翻譯養成的習慣,傅瑩接受採訪時一坐下來就拿出紙和筆,認真地仿佛就要做速記似的。傅瑩在1982年至1991年擔任外交部翻譯室英文高級翻譯,當過鄧小平、楊尚昆、江澤民、李鵬等國家領導人的翻譯。
忘不了草原的奶茶
傅瑩不管走到哪裡,依舊忘不了內蒙古。在澳大利亞任大使期間,有一次談及飲食問題的時候,傅瑩說:「現在在國外很方便,國內喜歡的東西這裡都能買到,也可以從國內帶來。我喜歡喝奶茶,就從國內帶來磚茶,周末熬奶茶喝。」
傅瑩很喜歡聽內蒙古的長調。「蒙古歌曲的CD是我送禮的專項,澳大利亞人也很喜歡,有人聽了之後,還專門給我發來E-mail,講述聽後的感受。」
闡述中國立場 傳遞中國聲音
在擔任中國駐英國大使期間,傅瑩多次在英國媒體發表英文文章,並接受英國媒體採訪,向外界介紹中國,針對熱門事件闡述中國立場。
■批駁「藏獨」野心
讓人們記憶猶新的是,2008年3月拉薩發生打砸搶殺燒暴力事件,以及隨後一些「藏獨」分子衝擊中國駐英使館、幹擾北京奧運火炬在倫敦傳遞以來,英國某些媒體「一邊倒」地歪曲報導中國。作為駐英大使,傅瑩向英國公眾介紹真實的中國以及西藏問題背後的真相。
她發表於英國《星期日電訊報》的文章《如果西方能夠傾聽中國》,以細膩和感性的筆觸描述了她對奧運聖火在倫敦、巴黎的傳遞遭到幹擾的心境,進而以數字和事實詳盡地介紹了西藏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現狀,打動了不少原本對中國缺乏了解的西方讀者。
■介紹中國「超女」「快男」
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曾介紹,當發現英國媒體誤報中國駐英使館投訴英「追星族」擾民一事後,傅瑩及時在英發行量最大的通俗報紙《太陽報》上發表文章,介紹中國「超女」、「快男」現象,說明中國的進步和富裕給了年輕人更多的生活選擇。這次成功的危機公關立即扭轉了不利的輿論氛圍,引發當地媒體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本報綜合報導 X152
連結
建議年輕人增加堅毅性
傅瑩說話柔聲細語,即使在闡明中國的外交政策時也不露銳氣。但是如果你以為傅瑩的溫柔有一點「軟弱」,那可是一種誤解。她懇切溫柔的說話中其實帶著剛毅。
傅瑩體諒現在的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和複雜的工作要求,她強調,「希望年輕人能夠堅強,能夠克服一些自己的弱點,儘快成熟、成長起來。從發展的角度來講,要增加一些堅毅性。」
頻頻撰文展示中國主張
■2008年4月13日
傅瑩在英國《星期日電訊報》上發表文章《火炬倫敦傳遞後的思考》,評論西方對西藏問題的誤解。
■2009年3月29日
傅瑩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談,談中國對倫敦金融峰會的看法和期待。
■2009年7月13日
傅瑩在英國《衛報》發表題為《新疆是個好地方》的文章。
■2009年7月28日
傅瑩在英國《每日電訊報》上發表文章,強調中國會履行自己力所能及的國際責任。
■2009年12月17日
傅瑩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文章。文章指出,就溫室氣體人均排放量而言,中國是4.6噸,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英國的二分之一,不能說中國是「對能源貪婪」。
資料
王海容1974年至1979年曾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湖南長沙人。王海容出身於書香門第。她的祖父王季範是湖南頗有名望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