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副外長:韓美同盟關係是外交基礎,不會搞等距離外交

2020-12-05 英雄軍情

因為中美衝突,一些國家在中美這道選擇題上也是格外糾結,特別是對於韓國和日本來說,在與美國有著忠實同盟的同時,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也是不可忽視的,如今日本與美國站在一起已經八九不離十,韓國的選擇就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韓美同盟是基礎

根據韓聯社此前的報導,中國韓國外交部第1次官崔鍾健,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面對這道選擇題就發表了韓國的答案,崔鍾健表示。韓國不會對中美兩國搞等距離外交,因為同盟關係是外交的基礎。崔鍾健用了一種迂迴的方法來解釋中韓美三國之間的關係,同盟關係是外交的基礎,就是指在與美國之間的同盟關係

明確表示出了韓美和韓中之間關係的不一樣,雖然沒有直接指出,但是話語間已經將中國推遠。同時如今的韓國將先從韓美同盟出發。這就表示對韓國來說,維繫好與美國的同盟關係要比對中國友好更為重要。而且崔鍾健這次訪美,正是應了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比根的邀請,而比根在對待中國問題上一直很強硬。

韓國難擋美國「誘惑」

韓國做出這樣的選擇並不難理解,畢竟美國曾經是以G7會議做誘惑。此前美國總統川普明確地表示,希望邀請韓國參與今年的G7會議,這對於韓國來說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機會。川普也表示,將在這次的這次會議上討論中國問題,夾在中美兩國之間的韓國該如何端平這碗水,就成了國際社會關注的問題。但是顯然成為美國忠實的盟友,利用G7會議提升韓國的國際地位,對於韓國來說是更為重要的,

雖然看起來韓國已經站在了美國的隊伍當中,但是韓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關係對於韓國來說也十分重要,雖然同為美國盟友,但是日本和韓國此前已經撕破了臉,中國作為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這個第一的可不是哪個國家都能夠替代得了的。韓國的風格其實更像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想失去美國這條大腿,又不想失去來自中國的交易訂單,但是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即便是韓國無意參與進中美之間的紛爭,美國也會迫使韓國做出選擇,如今的崔鍾健的話就是證實了這一點。

相關焦點

  • 韓國外長康京和特殊時機訪美,分析稱或與拜登陣營接觸
    雙方預計將深入探討實現半島無核化與永久和平、加強韓美同盟關係的合作方案。訪美期間,康京和還將會見美國議會、智庫、學界主要人士,就半島及地區局勢交換意見。 此外,韓國外交部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李度勳將隨行,預計他將會見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兼對朝特別代表史蒂芬·比根,就在美國政府換屆之際有效管控半島局勢等方案交換意見。
  • 韓媒:若川普當選,會施壓韓國出更多錢
    若現任總統川普連任,他在韓美同盟問題方面會優先考慮美國本國利益,施壓韓國分擔更多的防衛經費;在對朝政策上,或將儘快重啟與朝鮮的無核化談判。 若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當選,將會實行通過同盟合作恢復美國全球領導力的外交國安政策,不斷強化韓美同盟,並以基於原則的外交和工作談判為基礎,努力實現無核化目標。
  • 日媒:印度轉換「等距離外交」 欲加強與日本關係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經濟新聞》12月14日報導稱,印度決定該國首條高速鐵路建設採用日本新幹線,其背景是印度改變了與各國保持同程度關係的「等距離外交」。在《日經新聞》看來,莫迪政權不惜忽視經濟合理性,以加強日印關係,有牽制中國的姿態。
  •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吉里巴斯共和國恢復外交關係
    原標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吉里巴斯共和國恢復外交關係當地時間9月2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紐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同吉里巴斯共和國總統兼外長馬茂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吉里巴斯共和國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 拜登在韓聯社發表署名文章,強調發展韓美同盟
    韓聯社10月29日消息,在距離美國大選僅剩5天之際,美國民主黨總統選候選人喬·拜登29日在韓國聯合通訊社(韓聯社)發表題為《走向更加美好未來的希望》(Hope for Our Better Future)的署名文章,表明進一步加強韓美同盟關係、積極支持旅美韓人社會的決心。
  • 韓美新政府間驚現裂痕 文在寅能否擺脫「傀儡」身份
    在聯合記者會上,兩人均表示將繼續強化美韓同盟,促進軍事和安全領域合作。此外,在對朝政策上等問題上,韓美分歧仍然十分明顯。對此,韓媒評論,文總統訪美之行不算成功。       韓聯社3日援引多位青瓦臺相關負責人的消息稱,在韓美首腦會談舉行前,青瓦臺國家安保室室長鄭義溶,已於6月中旬秘密訪問美國華盛頓,與美方就「薩德」入韓進行了長達5個小時的磋商。青瓦臺此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表示,韓國政府無意從根本上改變韓美同盟之間的約定。
  • 龐中鵬:「頁巖氣」給日本外交帶來什麼?
    「積極開展能源外交」,這是安倍內閣解決日本能源危機的不二選擇。安倍內閣今年以來是四處出訪,其中出訪的要義之一就是尋求拓展石油天然氣進口渠道,安倍已經兩次出訪中東(接下來在10月底還要第三次出訪中東),出訪俄羅斯、東南亞各國與蒙古,拉攏與中亞國家的關係,明年年初還要出訪能源資源豐富的非洲大陸,所有這一切的訪問,關鍵詞當然不外乎是「能源」。
  • 地球局|川普創造的「外交奇蹟」,正在掏空美國的國際信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9月15日,在川普見證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與阿聯外長阿卜杜拉和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正式籤署關係正常化協議。他宣稱這是「新中東的開始」,還有五六個阿拉伯國家也準備與以色列建交。大選前的這波操作,被認為是川普提振選情之舉。
  • 均勢外交——俄羅斯的外交策略
    一、均勢外交均勢,即勢力均衡,包含兩種形態。從客觀上看,它是指國家間在資源條件的限定和利益關係的導引下,相互作用、相互牽制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穩定的狀態。從主觀看,它則表現為某個國家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原則,是一種追求穩定的藝術和策略。
  • 草原上走出外交女傑 傅瑩任中國第二位女副外長
    1974年以來第二位女副外長  國務院日前任免國家工作人員,駐英國大使傅瑩被任命為外交部副部長。現年57歲的傅瑩成為繼1974年王海容之後,中國第二位女性副外長。  從建設兵團的電影放映員到副外長,傅瑩展現了堅韌和幹練、睿智和風度。新加坡聯合早報曾對中國外交部的兩位女代表——傅瑩和章啟月進行了專訪,評價是:傅瑩溫柔中透出剛毅;章啟月親切中帶著冷峻。  有個幸福的家  傅瑩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丈夫郝時遠是民族學家。他們有一女兒,女兒學習設計專業。
  • 中國搞「脅迫外交」?不好意思,中方連發三問,直戳加拿大痛處
    10月13日,正值加拿大和中國建交50周年紀念日,當被問及由其父親開創的中加外交關係發展至今有何變化時,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稱,加中關係「承受了巨大壓力」。同時,特魯多當天罕見地嚴厲批評中國在與其他國家打交道時搞「脅迫外交」,並再次非議中國在香港和新疆的政策。
  • 王毅特殊時刻訪日韓,周邊外交明晰「近目標」與「遠規劃」
    「線下外交」正全面重啟。11月24日至27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先後對日本、韓國進行正式訪問,對外發出東北亞近鄰攜手應對疫情衝擊、深化交流合作、穩定地區局勢等重要信號。這一特殊時刻的訪問為外界觀察中國後疫情時代的周邊外交提供了獨特視角,以此觀之,無論是近期目標還是長遠規劃都更加清晰。外界注意到,王毅此次日韓之行的時機不可謂不「特殊」。
  • 華春瑩回應北約報告:中國從不搞「脅迫外交」或「恫嚇外交」,相反...
    你還提到「恫嚇」,剛才那位記者提到有人說中國搞「脅迫外交」,這兩者意思接近,但這些說法是徹頭徹尾的虛假信息。中國從不搞什麼「脅迫外交」或「恫嚇外交」。恰恰相反,中國是「脅迫外交」和「恫嚇外交」的受害者。個別國家給中國扣上這頂帽子,無非就是想剝奪中國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正當權利。
  • 侯中軍:中國外交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編者按:本文系《中國外交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結語。作者在文中梳理了中國一戰外交的歷史脈絡。其中特別留意內政與外交的互動關係,探討了在面對重大決策時,內政與外交是如何互相影響的,以及作為內政與外交互動案例之一的國民外交運動在此時期的發展情況。侯中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有哪三大特質
    我們要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對外工作理念,使我國對外工作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理念指引方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這是當代中國的歷史方位,也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基準坐標。
  • 國際觀察:日本戰後70年外交戰略理念如何演變
    日本在保持日美同盟關係的前提下,加強自主外交,以取得戰略主動及擴大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並在參與國際事務時爭取話語權和主導權,突出表現在同中國邦交正常化並籤署和平友好條約,通過提出「福田主義」加強同東南亞國家的交往等等。20世紀70年代,日本的經濟外交成為緩解本國能源危機的主要手段,也是提出「綜合安全保障戰略」理念的動因。
  • 川普願與菅義偉合作加強美日關係,日媒:後者外交能力待觀察
    在日本前任首相安倍晉三的任期內,美日關係得到了加強。白宮在一份聲明中稱:「川普總統準備繼續追求他和前首相安倍晉三共同打造的自由開放的印太願景,包括進一步加強美日同盟,推進我們的共同目標。」聲明說:「美國和日本的關係從未像現在這樣牢固,川普總統期待與菅義偉首相合作,使之更加牢固。」
  • 寄望於發達國家 日本「俯瞰地球儀外交」捨本逐末
    4月與美國副總統彭斯會面,同月出訪俄羅斯。5月下旬出席在義大利西西里島舉行的日美歐七國集團(G7)峰會。安倍的「俯瞰地球儀外交」在這個春天還將繼續。  實際上,自安倍2012年當選首相以後就開始推行「俯瞰地球儀外交」政策。安倍認為「外交不是單純地盯著周邊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而是要像地球儀那般俯瞰全世界。」
  • 日本將發外交白皮書:中日關係出現「改善趨勢」
    據參考消息網4月6日轉引日媒報導,日本發布了2016年版外交白皮書概要,概要中指出,2015年中日關係出現了關係改善的趨勢,但也表示,中國在「尖閣群島」(即我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頻繁動作是「在東海單方面改變現狀」,日本將「堅決保衛領土、領海和領空」。
  • 《公共外交概論》介紹
    本書在吸收、借鑑和提煉西方公共外交學發展的基礎上,對公共外交學的學科基礎和理論體系進行了大膽的構建,提出了涵蓋理論分析、歷史分析、戰略規劃、策略實施、模式比較和未來趨勢等諸多環節構成的公共外交分析框架,是一本具有一定前沿性和理論洞察力的著作。本書既可作為國內高等院校政治學、國際關係、外交學、新聞和傳播學、公共關係等相關專業的專業教材,也可供相關科研人員和有關部門工作人員閱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