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日關係的現狀和趨勢 中日關係真的解凍了嗎?
至誠網(www.zhicheng.com)2月19日訊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2月16日發表文章稱,中日關係中的不信任和信任始終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雖然私人資本通過貿易和投資主導著中日之間的信任,但由於內部和外部政治結構關係,不信任情緒依然盛行。
-
馮昭奎:中國對日方針與中日關係演變
中國對日方針的重要思想是要一分為二看日本。今後中日關係發展可能出現兩種前景:一是中日關係「退大於進」,兩國關係持續緊張;二是中日關係「進大於退」,中日關係保持緩和趨勢。從中長期看,中日關係「進大於退」的可能性將與日俱增。
-
復旦大學年度中日關係戰略報告書發布
年度報告書系列化,即由點到面形成變化軌跡,將為後人留下考察史實與認識之間的張力與規律提供方便與空間。該報告書是繼《中日關係的現狀與未來趨勢——多層面和中長期戰略的視角》(2014年)、《中日關係:2015》、《中日關係:2016——低位徘徊與嬗變》、《中日關係2017:戰略對峙中的轉機》等四本年度報告書之後所推出的第五本。
-
復旦-衛材高端學術講座「中日關係的現狀與未來趨勢」順利舉行
本期復旦-衛材高端學術講座特別邀請原外交部副部長、前駐日大使徐敦信先生蒞臨,以「中日關係的現狀和未來趨勢」為題,和與會嘉賓和學者共同回顧了中日在政治、經濟、外交以及軍事等諸多方面的國際關係發展狀況以及現階段諸多敏感問題的歷史淵源。 徐敦信表示,中日關係應該要看到兩點,既有蜜月期,也有風風雨雨的時候。
-
「後日美同盟時代」的中日關係展望
鳩山政權對美外交的關鍵詞就是「對等」二字,其用意與其說是要加強兩國的同盟關係,倒不如說是要告誡美國:「從此以後請尊重日本獨立自主的關切!」日美關係直接影響到中日關係的發展走向,日美兩國不僅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實力大國,又是結盟關係,這對鄰國的威脅確實很大。不過。美國總統歐巴馬上臺後,努力調整美國的亞太戰略。在最近訪問日本期間他表示要做「太平洋大總統」,訪問中國期間他重申「不遏制中國」。
-
新版中國外交白皮書即將出爐 專章記述海洋問題
人民網北京7月2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2014年版《中國外交》白皮書即將正式出爐。據中國外交部提前披露的消息,最新版白皮書闡述中國的外交政策和中國對國際形勢的最新看法,首度概括總結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外交理論和實踐的積極創新,指出中國外交更具主動性和開創性,成果豐碩,實現成功開局。
-
治良匡成:日政要訪華能讓中日關係回暖嗎
那麼,中日關係是否會因此而轉暖?筆者認為,有回暖趨勢,但不會樂觀!中日關係更不會一帆風順!日本公明黨是當下安倍政權的聯合執政黨,其政治決策將直接影響自民黨的判斷。在公明黨歷史上,其創始人池田大作是中日建交的推動者,一生致力於中日友好。自安倍政權重新上臺後,公明黨也再一次成為了執政黨。而從今年初開始,山口那津男就在各種場合高調表態要改善中日關係,系列發言引起日本國內關注。
-
世局2021丨疫情後,中日關係要行穩致遠得抓住三個機會
2020年,本應是為建構契合新時代的中日關係注入巨大動力的關鍵年:因為預定中國國家最高領導人時隔12年再次正式訪問日本;此外,以2020年東京奧運會為峰值,預期將有1000萬以上中國人去日本觀光旅遊。以此為槓桿,將會大大拉動中日經貿關係。然而,2020年的三大變故,給日本和中日關係帶來重大變數。
-
中日能否走出「囚徒困境」
【編者按】中日關係複雜性加深了通常意義上的「安全困境」,因此中日兩國構築建設性的安全互動都是必要和緊迫的課題。從近期中日關係深層變化以及關係改善背後的安全博弈視角看,兩國之間,以及日本內部不同政治力量、利益集團、社會群體在對華安全關係上存在「雙層結構博弈」。
-
五位專家談中日關係現狀及發展
因此,中國領導人與日本朝野政治家及各界人士的廣泛接觸,將有助於切實增進兩國政府和人民之間的了解,為兩國關係在正確認識歷史的前提下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記者:當前中日關係的基本特點與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蔣立峰(中華日本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日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中日關係是我國對外關係的重要方面。
-
新聞分析:日本首相時隔7年再訪華 中日關係步入「協調合作」時期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題:日本首相時隔7年再訪華 中日關係步入「協調合作」時期 新華社記者朱超、馬卓言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10月25日至27日訪問中國,這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再度正式訪華。
-
中日智庫學者:需從全球變局背景下理解研判中日關係轉圜
在此背景下,中日關係自2018年實現高層互訪開始,重返正常發展軌道,出現新一輪「再度轉圜」。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認為,這一輪轉圜改善的根本動力是中日兩國在各自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持續不斷地產生相互合作的需要。 東京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院長高原明生形容日中關係有著「堅韌的恢復能力」,其堅韌性體現在經貿往來、文化聯繫多個方面。
-
日本不甘做配角 中美日三角關係將演變
日本不甘做配角 「中國是一個大鄰國,我不知道這樣描述是否合適:日本同中國、美國的關係就像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日本在外交上視中國和美國同等地重要。」2009年11月10日,日本民主黨國會對策委員長山岡賢次在眾議院如此闡述鳩山政府的外交政策基線。這也同時標誌著鳩山政府試圖調整日美同盟的基石,採取相對積極主動的外交政策。
-
中日相互認識的未來走向
中日雙方各自所進行的輿論調查很多,但同步進行的有關「中日關係輿論調查」僅此一家。因此,調查結果有關中日兩國相互之間「整體印象」以及對中日關係「現狀」與「未來」看法的數據受到關注。首先看兩國之間「整體印象」的數據變化。眾所周知,由於原日本領導人連續參拜靖國神社,導致中日關係在2005年出現危機。
-
日本發布防衛白皮書 中方:名為白皮書,實為黑材料
有記者提問,據報導,14日,日本政府發布2020年版《防衛白皮書》,稱中方憑藉武力在東海、南海「單方面改變現狀」,通過「一帶一路」合作攫取軍事基地,以抗疫援助為抓手謀求自身政治經濟利益。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趙立堅表示,中方此前已就此闡明嚴正立場。
-
侯中軍:中國外交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但一戰不僅促成了國內五四運動的爆發,也奠定了此後中日關係、中美關係的基調。提到一戰時期的中國,學界更多關注的是北洋軍閥、「二十一條」、五四運動等幾個歷史概念或節點。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國內學界針對一戰所進行的研究基本上已經涉及了這些節點,但主要是以政爭切入外交,在外交史自有脈絡中的一戰研究相對薄弱。
-
環球時報:中日一旦開戰 日本社會必陷入恐慌
很多中國人對日本的挑釁很憤怒,巴不得好好教訓它一頓。但中國社會總體是理性的,真正認為一場戰爭能解決釣魚島問題的國人並不多,人們更希望能在釣魚島問題上壓制日本咄咄逼人的姿態。實際支持通過非戰爭手段解決釣魚島問題的中國人更多。 日本不敢打,是很多中國從事對日外交和研究工作者相當堅定的看法。
-
岸田文雄參選:中日是領國,美日關係不該因費用而失去信任
根據路透社報導,於前段時間決定並且宣布參與自民黨總裁選舉的岸田文雄於當地時間9月2日接受路透社記者採訪,並在採訪中對記者提問的中日關係以及日美關係進行了回答。中日問題岸田文雄不愧做過外交大臣,打太極的能力絲毫沒有落下。針對中日問題岸田文熊只提了一句:「中國是日本的鄰國,我們必須記住這一點,還要記住中日之間密切的經濟聯繫。」
-
中日最新消息!自民黨議員兩會決議:王毅在共同記者會主張釣魚島...
> 亞洲交易博覽:每日抽獎,註冊有禮>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日本自民黨今天(11月26日)在黨總部舉行外交小組委員會和外交調查委員會的聯席會議,並決議針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聯合新聞稿中就中國單方面主張釣魚島主權,將很快提出申請和要求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向中國政府提出嚴正抗議
-
未來可能改變中日關係現狀嗎?
安倍在自民黨總裁選戰中並不佔據絕對優勢,最後實現逆轉並勝出,主要得益於他曾擔任首相的經驗、他在外交與安全保障方面的強硬立場,以及黨內主要派系頭目和元老的支持。 雖然自民黨目前還只是在野黨,但是支持率已經超過了執政黨民主黨。這就意味著新任自民黨總裁很有可能會成為下一任日本首相。強勁對手逼近,民主黨新任黨首、現任首相野田佳彥處境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