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國外交白皮書即將出爐 專章記述海洋問題

2020-12-05 人民網國際

人民網北京7月2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2014年版《中國外交》白皮書即將正式出爐。據中國外交部提前披露的消息,最新版白皮書闡述中國的外交政策和中國對國際形勢的最新看法,首度概括總結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外交理論和實踐的積極創新,指出中國外交更具主動性和開創性,成果豐碩,實現成功開局。書中強調,中國堅定維護領土主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決不能放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

據報導,最新版的白皮書由外長王毅親自作序,共九章四百多頁。書中使用大量筆墨從外交理論及外交實踐兩大方面,首次對中國新一屆領導層上臺後的外交工作予以總結,認為中國新一屆領導層從三大方面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外交理論體系,在六大領域開闢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局面。

更具主動性開創性

王毅在序言中形容新一屆領導層外交開局成果豐碩。他指出,中國唱響中國夢的世界意義,增強和平發展道路的聚合效應,樹立起正確的義利觀這面旗幟,推動中國外交理論創新取得新突破。白皮書強調,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其他國家也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

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等領導人出訪足跡遍及亞非拉及歐洲、美洲,同300多位外國政要會見接觸,接待60多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來華,中國同各國籤署約800項合作協議。白皮書概括認為,中國外交更具主動性和開創性。書中介紹,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提升,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取得重要進展,中歐互利合作不斷深化。

中俄加深戰略互信

白皮書稱,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建立起密切的工作關係和個人友誼。通過一系列密集的高層交往,中俄進一步加深了戰略互信,提升了務實合作,活躍了人文交流,加強了國際協作,使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始終在高水平上運行。中美元首就共同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達成重要共識,為中美關係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向世界傳遞了中美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積極信號。

不過,書中亦提到,中方敦促美方妥善處理臺灣、涉藏、人權等問題,強調雙方要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保持中美關係的正確發展方向。

去年,中國政府堅定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中國對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錯誤言行進行堅決鬥爭,堅決反對菲律賓單方面將南海爭議提交國際仲裁,有力捍衛了國家領土主權。同時,在充分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的基礎上,與有關當事國通過對話談判尋求妥善解決爭議的辦法。

專章記述海洋問題

對於外界廣泛關注的邊界與海洋問題,最新版白皮書亦使用專門章節加以論及。書中透露,目前,中國已與12個陸上鄰國徹底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劃定並勘定國界線約2萬公裡,與越南劃定了北部灣海域界線。

白皮書強調,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邊界與海洋問題,從維護雙邊友好關係和地區和平與穩定出發,主張根據國際法基本原則,在平等的基礎上通過友好協商,公平合理地解決與周邊國家的領土與海洋權益爭端。書中重申,中國堅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妥善處理同有關國家的領土與海洋權益爭端,維護友好合作關係和周邊和平穩定。

相關焦點

  • 日本將發外交白皮書:中日關係出現「改善趨勢」
    據參考消息網4月6日轉引日媒報導,日本發布了2016年版外交白皮書概要,概要中指出,2015年中日關係出現了關係改善的趨勢,但也表示,中國在「尖閣群島」(即我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頻繁動作是「在東海單方面改變現狀」,日本將「堅決保衛領土、領海和領空」。
  • 重要通知|新版FMEA標準白皮書發布(中、英文版)!
    為了重點介紹即將發布的新版FMEA標準的重要改進,VDA發布了【新版FMEA標準白皮書】的英文版和中文版,本文摘選了白皮書中的重點內容,以供大家參考學習。在進行行業問題討論時,VDA以及AIAG的代表一致認為,這是一個協調並標準化這兩本手冊其他部分的機會。
  • 我是北大海洋研究院研究員胡波,關於武器裝備、中國軍事戰略和外交...
    我是北大海洋研究院研究員胡波
  • 什麼是白皮書和藍皮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簡明版)對「白皮書」解釋如下:一國政府或議會正式發表的以白色封面裝幀的重要文件或報告書的別稱。各國的文件分別有其慣用的顏色,封面用白色,就叫白皮書;封面用藍色,叫藍皮書;也有用紅色、黃色或綠色的,分別叫紅皮書、黃皮書、綠皮書。不過,一國使用的文件封面顏色也可以有多種。
  • 中國外交「從A到Z」
    中國外交「從A到Z」 原標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方位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個承前啟後的外交新格局全面展開。新時期的中國外交有哪些新特點?取得了哪些新成就?記者梳理了從A到Z的26個關鍵詞,帶你速讀中國外交。
  • 日本發布防衛白皮書 中方:名為白皮書,實為黑材料
    有記者提問,據報導,14日,日本政府發布2020年版《防衛白皮書》,稱中方憑藉武力在東海、南海「單方面改變現狀」,通過「一帶一路」合作攫取軍事基地,以抗疫援助為抓手謀求自身政治經濟利益。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趙立堅表示,中方此前已就此闡明嚴正立場。
  • 國防白皮書這6個首次厲害了!見證中國向超級大國跨越的責任擔當
    就在近日,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正式對外發布。這本國防白皮書以2萬多字的內容,將中國的國防政策對外進行了全方面的展示,其「6個首次」將中國的責任和擔當體現的是淋漓盡致。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次國防白皮書發布的「6個首次」。第一個首次是:首次確立了新時代中國的防禦性國防政策。
  • 羅援:中國地圖由雄雞變火炬 海洋國土應重視
    (資料圖)核心提示:中國剛剛公布了新版地圖,中國的地圖現在是一把火炬,這個火把就是海洋問題,所以現在全民當中應該加強的是海洋國土意識交流。就是把備戰慎戰和勝戰有機的結合起來,把我們的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把他有機的結合起來,我們多管齊下,綜合治理,這樣我們才能很好的精略海洋。艾楚怡:您剛剛也提到中國現在海洋的形勢是不容樂觀的,您覺得造成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去處理跟這些有關國家的糾紛?
  • 十五世紀印度洋國際體系建構:以明代下西洋親歷者記述為線索
    聚焦印度洋,以印度洋為代表的古代中西交匯海洋文明,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5世紀初,明代外交政策出現重大轉折——全面導向海洋,中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從農耕大國向海洋大國的強勁走勢。中國古代朝貢體系問題,一直是中外學術界關注的領域,涉及多學科,涵蓋歷史學、外交學、國際關係學、政治學、人類學、社會學等等,成果豐碩。這些研究,對於認識中國古代對外關係特點,洞察外交問題之根源,推動絲綢之路研究進展,貢獻很大。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相關研究已形成廣泛而深遠的慣性思維和話語體系,也影響了此問題的進一步深化。
  • 《中國外交》白皮書談與周邊國家間海洋權益問題
  • 當代世界: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若干思考
    俄羅斯提出了《俄聯邦海洋學說》,公布了俄在「北極」和「南極」的政策,以及《俄聯邦海洋工作發展戰略》等。日本發布了《海洋白皮書》、《21 世紀海洋政策建議書》、《海洋政策大綱》和《海洋基本法》等。由於各國海洋戰略的調整,新世紀世界海洋出現了新的競爭形勢。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將「建設海洋強國」寫入黨的十八大文件,這是中國所採取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表明中國要參與海洋開發和競爭的積極願望和姿態。
  • 俄新版海洋學說強化大西洋戰力 溫和警告北約擴張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於26日海軍節當天主持召開俄羅斯新海洋學說會議,並批准了新版海洋學說。時隔15年後出臺的這一新版學說將俄海軍發展的「重音符」放在大西洋和北極地區,點名批評北約將軍事設施推向俄羅斯邊界。德國《明鏡》周刊認為,「俄新版海洋學說是對美國在世界霸權的回應」。
  • 「中國國際關係學會經濟外交研究會年會2016」 在武漢大學成功召開
    2016年1月9日-10日,「中國經濟外交研究會年會2016」在武漢大學國際交流中心成功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國國際關係學會經濟外交研究會主辦,武漢大學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中心、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以及武漢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共同承辦,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外交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等20多家高校和《世界經濟與政治》、《國際問題研究》、《亞太經濟》、《國際經濟合作》、《國際展望》以及察哈爾學會等學術期刊與民間智庫的6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
  • 我國即將頒布新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記者崔靜)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藥品稽查專員毛振賓27日在北京舉行的「藥品生產質量提高研討會」上表示,我國即將頒布新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為確保國家基本藥物的質量安全,今後企業生產國家基本藥物需參照新版GMP標準。
  • 侯中軍:中國外交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中國參戰之前的和會籌備,主要以加入和會為目的;參戰之後,加入大會已經不成問題,中國應採取的外交方針成為籌備會議上討論的主要內容。 中國參加一戰,實因山東問題而起,預籌參加和會的種種努力,最初亦屬為收回山東而設計,但在出席和會的準備討論中,並未提出山東問題。
  • 白皮書、藍皮書、紅皮書、黃皮書所代表的含義你都知道嗎?
    「皮書」最早源於政府部門對某個專門問題的特定報告,通常這種報告在印刷時不作任何裝飾,封面也是白紙黑字,所以稱為「白皮書」。在不少國家,政府發布報告時使用「白皮書」已基本成為慣例,比如,我國發表的「《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白皮書」、「中國2004年國防白皮書」等。
  • 【士派學術】知識體系創新系列——中國外交的起源問題再討論
    近年來,國務學院教師在中國政治學知識體系探索和原創知識生產上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立足於中國外交起源的問題,從中國外交起源的既有探索和爭論切入,提出將春秋時期作為共識性的答案,以推動建構中國外交學本土話語體系。
  • 專訪|北極政策白皮書撰寫者:中國不覬覦成為「北極國家」
    1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在北極政策方面發表的第一部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政策目標、基本原則和主要政策主張。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全球治理所所長助理趙隆參與撰寫了該白皮書。
  • 道義理想主義:中國外交的政治邏輯
    二者,不同國家之間,為了解決它們之間的領土界限問題,需要訂立一些條約和協議,以解決管轄權的地域範圍與有效性,確定勞動和工業等財產歸屬。為此,國家間可以結盟。在條約與協議之外存在的廣闊空間如海洋與太空,則屬於人類共有。三者,一個主權政府所行使的對外權,包括戰爭與和平、聯合與聯盟以及同國外的一切人士和社會進行一切事務的權力。因此,國際關係的動態性特點非常明顯,不存在穩定不變的國際關係。
  • 能源局解讀《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能源局解讀《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來源: 時間:2020-12-26 10:26 堅定不移走能源高質量發展新道路——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負責人解讀《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為全面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能源革命的重大舉措和成就,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