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屆「海洋治理與合作」論壇觀點摘要(一)
前言 11月5-6日,由中國南海研究院(NISCSS)、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SCARC)、中美研究中心(ICAS)和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中國學院(CIUA)聯合主辦的首屆「海洋合作與治理論壇」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海口舉行。
-
西方媒體熱議中國蛟龍號軍事用途和戰略意義
據中國官方新華社報導,北京時間6月27日11時47分,中國「蛟龍」再次刷新「中國深度」——下潛7062米。隨之而來的是西方媒體對「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戰略意義及軍事用途的討論。對於「蛟龍」號的軍事作用,前美國海軍軍官多恩·沃爾斯認為,這臺潛水器可用於截獲或剪斷海底通信線纜,回收位於海底的外國武器,或者是維修或救援海軍潛艇。 對「蛟龍」頗為關注的還有日本,因為中日兩國在東海海域有著嚴重的主權紛爭。《日本時報》的文章稱,「蛟龍」據稱能為解放軍海軍和國家安全機構執行關鍵的任務。
-
【深度】胡波:全球海上多極格局與中國海軍的崛起(下)
全球海上多極格局,構成了中國海軍崛起及海權發展的大背景和大環境,而中國海軍崛起的程度、範式和路徑,也會影響這一多極格局的內涵和特徵。國際上往往習慣誇大中國海軍的能力和意圖,通常套用傳統大國海上興衰的範式來解讀中國海軍的裝備發展和海上行動。這些解讀或研究,至少忽視了正在形成的全球海上多極格局和中國海軍面臨的特殊地緣及技術環境。
-
新修訂的國防法,新在何處——訪軍事科學院軍事法制研究院研究員...
記者就大家關心的問題專訪了軍事科學院軍事法制研究院研究員王淑梅。1.修訂國防法是時代的需要記者:新中國第一部國防法是1997年頒布實施的。如今20多年過去了,世情國情黨情軍情都發生了較大變化,請您談一談此次修訂國防法的主要原因?王淑梅: 此次修訂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一是國防和軍隊建設面臨的形勢與需求發生了較大變化。
-
2020中國十大軍事院校排行榜,中國有哪些最牛軍事院校呢?看看吧
2020年中國十大軍事院校有哪些?這十大軍校中有你聽說過的嗎?有沒有你很心儀的那一所?快來了解下,為心中的夢想院校努力吧。 學校以陸軍通信兵、工程兵、軍械裝備等領域為基礎,輻射陸軍工程保障和新型作戰力量全領域,主要承擔陸軍通信兵、工程兵、無人機、武器裝備保障(步兵、炮兵、防空兵等領域)和部分新興專業軍官培養,以及陸航飛行員、航空機務生長軍官本科基礎教育等任務。
-
2020年最搶鏡的十大明星武器揭曉!中國網友最關心中國武器,戰略...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這次網友評選的十大明星武器中,中國國產武器就佔據了七席。軍事觀察員魏東旭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排名中國武器入選多並不是軍迷愛屋及烏的體現,更主要是2020年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建設取得比較大的突破,由於國防軍事技術的全方位提升,大家才會越來越關注。
-
關於海洋問題,十九大報告這樣說
海洋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是當今世界各國贏得競爭優勢的戰略制高點。中國是一個擁有300萬平方公裡主張管轄海域、1.8萬公裡大陸海岸線的海洋大國,建設海洋強國事關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建設美麗中國離不開美麗海洋。關於海洋問題,十九大報告作出了科學論斷,對新時代中國發展進行了科學謀劃。
-
戰略忽悠局SFA(認真)
該局主要負責對各類新聞及傳聞進行「解讀」和「澄清」,並且以各種方式「透露」消息。目的是擾亂各方視線,掩護我方戰略意圖,或者引導國內外輿論,並在必要時動用「因果律武器」、「一股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這兩大組團必殺技。
-
解碼北極博弈中的武器裝備
為此,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挪威、丹麥、芬蘭、瑞典、冰島等在北極圈擁有領土的8國,紛紛加強北極軍事部署,研發裝備了一批新型武器,力圖在這場事關國家未來命運的戰略博弈中搶佔有利位置。瑞典赫格隆公司還開發出了享譽世界的BV206系列全地形車,在很多北極國家陸軍中都有裝備。新星崛起未來北極武器發展趨勢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各國對北極防務投入的增加,這片冰封的大地和海洋將迎來越來越多的新型裝備。
-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哲學新境界
人與武器裝備的辯證法。習主席強調,在戰爭制勝問題上,人是決定因素。無論時代條件如何發展,戰爭形態如何演變,這一條永遠不會變。同時也要看到,隨著軍事技術不斷發展,裝備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無人機並非真的無人,智能化也不是武器變成人,而是武器在前臺、人員在後臺,人的智能移植到了武器上。
-
> 一周軍事觀察
席亞洲獨立軍事評論員,IT業觀察者 本周,裝備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20戰鬥機首次亮相,關於這種戰鬥機的性能和新的特性,自然成了大家關心的話題。但這也沒什麼,過去三十年中國軍事工業和科研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今天我們實力更強了,經費更充裕了,熱愛國防事業的年輕人更多了,我們應該對未來更有信心。
-
鞠海龍:中美海洋與島嶼戰略是對撞還是相容?
對於中國的變化,美國智庫和戰略決策部門有著清醒的認識。1979年1月,美國海軍戰爭學院高級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認為,中國正以世界大國為目標謀求其發展,中國在亞洲地區軍事力量的發展和軍事戰略的改變將為美國帶來機遇,但是也會對美國的戰略利益構成挑戰。
-
印度陸軍尋求戰略攻擊轉型 守勢防禦到攻勢防禦
其最初的目標是為保護國家的邊界,然而近來也對國內局勢提供安全保護,特別是對克什米爾和東北部的武裝恐怖分子進行打擊。 著名南亞問題專家、中國現代國家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傅小強稱,印度傳統上就是陸軍強國,陸軍這一兵種的規模最大,歷史發展悠久,曾參與過許多重大戰爭。
-
閻學通:「崛起困境」與中國外交新特徵
原標題:「崛起困境」與中國外交新特徵——訪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 未來中國採取講道義的現實主義外交思想應是一個主流趨勢 人民論壇:近年來,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以來,
-
抓住世界新軍事革命的契機 明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戰略路徑
那麼,在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應該以什麼樣的戰略路徑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挺立潮頭,牢牢把握信息化這個核心。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軍事發展的永恆課題和不懈追求。近代中國歷經苦難,多次遭受外敵入侵,被迫開始了軍事現代化的艱難進程。
-
作為外交政策的軟平衡戰略: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對日戰略評析
2012年至2016年間,他曾任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客座教授,教授國際關係理論、美國外交政策、以色列外交與安全政策等課程。目前的研究方向是美國大戰略的變化性和延續性。、有針對性的的非軍事戰略。 而另一方面,軟平衡是一種關於國家行動的外交政策理論,解釋了國家為何以及如何應對能力分配的變化,即軟平衡是一種戰略選擇理論,而不是一種體系結果理論。作為一種外交政策戰略,軟平衡的最終目標是通過限制新興大國並阻止其實現霸權目標來加強自身安全,並不會意圖建立軍事聯盟或進行軍備競賽。
-
北大資源大健康研究院參加北大醫學部醫養結合研究中心學術交流會
來源:華夏時報近日,北京大學醫學部醫養結合養老產業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醫養結合研究中心」)召開「醫養結合服務與管理相關問題」學術交流會,北大資源大健康戰略研究院陳立奇院長攜研究團隊參加會議研討。北京大學醫學部醫養結合養老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李鷹醫養結合研究中心主任李鷹研究員在會上指出,伴隨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建設老齡社會服務體系的理論和實踐都在深化推進,北大醫學部相關專業人員和大健康研究院研究人員,都肩負著破解老齡化難題、提出老齡化社會「中國方案」的研究使命。
-
中國海洋開發存六不足 全球化競爭催生新海洋戰略
較早的起步,使美、日在以海洋科技、海洋資源開發、海洋協調管理為代表的海洋開發能力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劉鋒介紹,當前許多國家擁有完整的海洋戰略。多國通過制定短、中、長期的海洋戰略,為海洋開發、海上維權提供了豐富的預案,從而提高了涉海行動的效率。相鄰海域與極地資源的開發、海洋新興產業的發展,成為普遍關注的焦點。
-
日照將建海洋智能裝備研究院
1月8日,日照市政府、山東港口日照港、上海交通大學三方共同籤署日照海洋與港口智能技術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三方將按照「平等互利、優勢互補、相互支持、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共建上海交大日照海洋智能裝備研究院。
-
《公共外交概論》介紹
》學術編輯、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劉宏《公共外交季刊》學術編輯、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終身教授劉貞曄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學院教授李晨陽雲南大學中國-東協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肖歡容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餘萬裡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