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國防法,新在何處——訪軍事科學院軍事法制研究院研究員...

2021-01-17 中國青年網

【講武堂】

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已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訂的背景是什麼?對哪些內容進行了修訂?對全民國防教育有哪些新規定?記者就大家關心的問題專訪了軍事科學院軍事法制研究院研究員王淑梅。

1.修訂國防法是時代的需要

記者:新中國第一部國防法是1997年頒布實施的。如今20多年過去了,世情國情黨情軍情都發生了較大變化,請您談一談此次修訂國防法的主要原因?

王淑梅: 此次修訂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一是國防和軍隊建設面臨的形勢與需求發生了較大變化。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國際戰略格局深度調整,我國安全環境錯綜複雜,對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的同步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對國防法律制度作出相應調整。二是全面貫徹黨中央和習主席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從治國理政的宏圖大略中思考、謀劃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論新思想新判斷,迫切需要將這些戰略決策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黨和國家意志,在國防基本法律中得到全面反映和具體體現。三是確認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的成果。進入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經歷整體性革命性變革,武裝力量領導指揮體制、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軍事政策制度改革接續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體制、結構、布局、面貌煥然一新,迫切需要將這些改革成果在國防法中予以制度化、規範化。四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法律體系。國防法作為軍事法律體系中的關鍵組成部分,是這個體系的母法,發揮著龍頭作用,對其進行全面修訂,可以為制定、修改國防法律、國防法規和國防規章提供堅實的上位法依據,加快推進軍事政策制度改革步伐,體系化完善中國特色軍事法律制度。

2.一次比較全面的修訂

記者:2009年8月27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對包括國防法在內的法律和法律解釋中的「徵用」修改為「徵收、徵用」。這次修改,只涉及到國防法第48條的兩處規定,修改的幅度非常小。而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的國防法,共修改54條、增加6條、刪除3條,調整了第四章、第五章的章名,修訂後的國防法共12章、73條。請您談一談這次修訂都涉及哪些方面?

王淑梅: 這是一次比較全面的修訂,其內容可概括為10個方面:一是強化了黨對國防活動的集中統一領導。新增指導思想一條,明確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我國國防活動的指導思想。強調國家對國防活動實行統一的領導,武裝力量受中國共產黨領導。二是完善了國家機構的國防職權。優化調整了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部分國防職權;根據憲法的規定,新增「中央軍事委員會實行主席負責制」的內容。三是完善了武裝力量法律制度。新增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新時代「四個戰略支撐」的使命任務;新增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規定的崗位實行文職人員制度等內容。四是拓寬了國防活動的領域。將原來的「邊防、海防、空防」拓展為「邊防、海防、空防和其他重大安全領域防衛」,並明確規定:「國家採取必要的措施,維護在太空、電磁、網絡空間等其他重大安全領域的活動、資產和其他利益的安全」等內容。五是完善了國防科研生產和軍事採購法律制度。首次將「創新驅動、自主可控」納入國防科研生產方針;新增「國家充分利用全社會優勢資源」「加快技術自主研發」「完善國防智慧財產權制度,促進國防科技成果轉化」等內容;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價值規律要求,將「軍事訂貨」修改為「軍事採購」。六是完善了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法律制度。將原來的「國家對國防經費實行財政撥款制度」修改為「國防經費依法實行預算管理」;新增「國防資產中的技術成果,在堅持國防優先、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用於其他用途」等內容。七是完善了國防教育法律制度。規定「國防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國防教育的組織管理,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的職責做好國防教育工作」等內容。八是完善了國防動員法律制度。根據國防動員領導體制改革和國防動員工作需求,規定「國家國防動員領導機構、中央國家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機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組織國防動員準備和實施工作」等內容。九是強化了軍人義務與權益保護。新增軍人必須「忠於中國共產黨」的義務要求;貫徹落實習主席關於「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要求,重點對軍人地位、榮譽、權利和相關保障等方面制度作出規定。十是完善了對外軍事關係法律制度。新增「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等內容;新增武裝力量海外運用一條,依法保護海外中國公民、組織、機構和設施的安全,參加聯合國維和、海上護航、聯演聯訓、打擊恐怖主義等內容。

3.防禦性國防政策首次寫入國防法

記者:新修訂的國防法首次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寫入其中,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修訂後的國防法在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方面有哪些新的內容?

王淑梅: 防禦性國防政策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一貫主張。不論是在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成立伊始,在經濟社會迅猛發展且GDP穩居世界第二的改革開放時代,還是在日益接近世界舞臺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都毫不動搖地堅持防禦性國防政策。

新修訂的國防法,旗幟鮮明地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以國防基本法律的形式確認了防禦性國防政策,這在我國國防立法建設史上是第一次。與1997年國防法相比,這一表述更加清晰、明確,不僅體現了我國國防活動的防禦屬性和自衛屬性,也表明了國防活動所應堅持的價值取向,並且具有重大意義:它以法律形式明示了我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把長期以來黨和國家的政策主張和實踐做法經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使其更加具有普遍性、規範性和強制性;它有力地回擊了個別國家關於「國強必霸」「中國威脅論」「戰狼外交」的惡意攻擊,同時也向全世界宣告了我國國防建設的目的僅限於自身防衛和正當需要,有利於展示我國愛好和平、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的國際形象。

在1997年國防法關於開展國防活動原則規定的基礎上,新修訂的國防法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的新規定,連同「開展軍事交流與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新內容,共同構成了新時代防禦性政策體系,充分展示了我國國防重防禦、求和平、謀統一、尚義戰的價值理念。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2014年4月,習主席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的。貫徹落實習主席總體國家安全觀,新修訂的國防法在總則中規定:國防活動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武裝力量。這一規定,將總體國家安全觀上升到國防基本法律的高度加以規範,彰顯軍事安全對其他安全的保障功能,並作為新時代國防活動指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體現國防法適應時代要求、與時俱進的法律品格。

在分則中,總體國家安全觀也得到了具體體現。例如,在分則「對外軍事關係」一章第67、69條明確規定:中國「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參與安全領域多邊對話談判,推動制定普遍接受、公正合理的國際規則」。這些規定,體現了中國對內求發展、求變革、求穩定,對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贏,體現了中國的軍事力量既重視對自身安全的保護,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國際社會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

4.堅持全民國防,強化全民國防教育

記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強化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新修訂的國防法在全民國防教育方面有哪些新的規定?對今後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王淑梅: 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軍政軍民團結是實現富國強軍相統一的重要政治保證。新修訂的國防法在國防教育領域,充實完善了不少新的內容。

一是在總則中新增「堅持全民國防」的規定,這是我國國防活動的基本原則之一,鮮明體現了我國國防的全民性特徵;新增「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人民團體、企業事業組織、社會組織和其他組織,都應當支持和依法參與國防建設,履行國防職責,完成國防任務」的規定,有利於將「堅持全民國防」的活動原則落到實處,增強公民和組織履行國防義務、承擔國防職責的觀念,從而匯聚起軍民同心推進強國強軍事業的磅礴力量。

二是充實了國防教育的目的任務,新增「強化憂患意識」「提高國防技能」的規定。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也是國防教育一項重要任務,它有助於全體公民認清當前雲譎波詭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任務,有利於我們堅持底線思維,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國防技能是公民履行國防義務必須具備的體能和軍事技能,是公民履行國防義務能力和素質的具體體現。新修訂的國防法在重視理論教育的同時,增加行為教育的內容,較好地體現了「理論教育與行為教育相結合」的國防教育原則,做到知行一致、理念與行動統一。

三是新增了學生軍事訓練制度的規定。學生軍事訓練制度,以前一直是兵役法規範的重要內容。根據軍事政策制度改革的總體部署,將學生軍事訓練制度納入新修訂的國防法之中,規定「普通高等學校和高中階段學校應當按照規定組織學生軍事訓練」。這一規定,既可以強健學生體魄,提高他們參與保衛祖國的能力,又可以使「提高國防技能」的教育任務得到具體落實。

四是增加了國防教育對象的類別。新增了「公職人員」這一類教育對象,規定他們「應當積極參加國防教育」。國家公職人員,主要是指各級領導幹部和黨政機關其他工作人員,他們是國防教育的「關鍵少數」。加強公職人員國防教育,提升其國防素養和國防能力,發揮他們在全民國防教育中的模範帶頭作用,對於在全社會形成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良好氛圍,對於深入普及全民國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5.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

記者:新修訂的國防法中「軍人應當受到全社會的尊崇」與原來的「軍人應當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只有一字之差,這樣的變化體現了怎樣的理念?

王淑梅: 「尊崇」與「尊重」之間僅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區別十分明顯。尊重,意指對人或事物的尊敬、重視。尊崇,除了具有尊重的意思外,還包括推崇、甚至是崇拜。與尊重相比,尊崇一詞含義豐富、程度較深。這樣的規定,體現了國家對提高軍人地位的高度重視,對軍人特殊勞動的高度認同,對軍人權益保護的有力強化。

著名軍事理論家若米尼曾說過:假使在一個國家裡,那些犧牲生命、健康和幸福去保衛國家的勇士,其社會地位反而不如大腹商賈,那麼這個國家滅亡就一點也不冤枉。因此,賦予軍人較高的社會地位並依法保護軍人的權益,是古今中外多數國家的政策取向。在我國,黨和國家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都高度重視軍人地位和權益的保護。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新修訂的國防法在總則中調整充實了軍人地位和權益保護的法律規定,將原法中的「保護」修改為「保障」,將保障的內容由「合法權益」拓展到「地位和合法權益」;在分則「軍人的義務與權益」中規定「軍人應當受到全社會的尊崇」,在此基礎上新增「國家建立軍人功勳榮譽表彰制度」。這些規定,拓展了軍人權益保障的範圍和內容,凸顯了軍人的政治榮譽權,提高了軍人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作用。

新修訂的國防法,完善了軍人權益保障的法律規定,將原法中關於國家和社會優待軍人、保障退役軍人、撫恤優待軍人家屬的列舉式規定,分別修改為「國家建立與軍事職業相適應、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的軍人待遇保障制度」「國家建立退役軍人保障制度,妥善安置退役軍人,維護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和「國家和社會優待軍人家屬,撫恤優待烈士家屬和因公犧牲、病故軍人的家屬」。這樣的規定,將「軍人應當受到全社會的尊崇」落實落細,使軍人軍屬、退役軍人權益保障的範圍和內容更為全面、系統、概括,為軍人軍屬安心獻身國防提供了制度保障,為退役軍人解除了後顧之憂,為下位法的制定和修改提供法律保障,對於凝聚和穩定軍心、提高備戰打仗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對於穩定社會發展、增進軍政軍民團結、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起到了促進作用。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表示,其團隊每天追蹤全球...
    文 / 夏洛特2020-09-19 05:32:39來源:FX168 【陳薇稱病毒變異對疫苗無明顯影響】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表示,其團隊每天追蹤全球提交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數據,截至今年9月,在全球公共資料庫中已上傳新冠病毒序列超過
  •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在抗病毒免疫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在抗病毒免疫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2019-02: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參與互動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在抗病毒免疫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軍事科學院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演講會
    7月19日下午,軍事科學院禮堂掌聲雷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演講會在昂揚激越的強軍戰歌中拉開帷幕。通過前期遴選,10名優秀演講者依次走上舞臺,講述了一個個催人奮進的強軍故事。他們中,既有科研人員、機關幹部,也有研究生學員、基層戰士。作為新調整組建僅2年的單位,如何做到合編合心合力?面對不斷引進的科研人才,如何幫他們系好軍事科研生涯的第一粒紐扣?
  • 軍事科學院戰疫故事:陳薇過生日當天疫苗研製取得重要進展
    軍事醫學專家組成員、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姜濤作報告。熊壘 攝使命呼喚擔當,榜樣引領時代。7月16日下午,在新的軍事科學院調整組建3周年之際,該院舉辦了一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軍事醫學專家組成員、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夢瑤作報告。熊壘 攝當時的武漢已經封城。
  • 試驗場就是戰場——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某科研團隊投身強軍...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題:試驗場就是戰場——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某科研團隊投身強軍興軍實踐記事趙傑、周超鋒、胡凱仲夏時節,中原腹地某試驗場。「轟、轟、轟……」一陣劇烈的爆炸聲,響徹山間。試驗場不遠的角落裡,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某科研團隊帶頭人、研究員劉瑞朝,正帶領團隊成員進行緊張的試驗任務。作為我軍最早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科研力量,這個團隊積極投身強軍興軍實踐,為加快發展現代軍事科學研究不斷作出自己的貢獻。
  • 張樹德:學習恩格斯為無產階級軍事科學奮鬥的革命精神 為新時代...
    【「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理論研討會」發言摘登】  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首席專家、研究員 張樹德  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恩格斯在理論上為改變唯心主義和形上學在軍事思想領域中佔統治地位的局面,為行將到來的無產階級暴力革命提供了理論指南,奠定了無產階級軍事科學的第一塊基石
  • 【專題】強軍策:緊跟世界新軍事革命的腳步
    、研究員,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國際軍事分會會長,少將軍銜。1996年調入軍事科學院,先後任研究員、研究室主任,副部長、部長。代表性學術著作有《中國軍事藝術》《白話中國兵法》《中國古代戰略理論精要》。、研究員,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國際軍事分會會長,少將軍銜。
  • 探尋藥物臨床試驗GCP認證的「秘笈」——訪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
    為了探尋藥物臨床試驗GCP認證的「秘笈」,近日儀器信息網工作人員專程拜訪了SFDA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評審專家、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藥學部劉澤源主任,深入地交流了GCP認證中「軟、硬體」以及實驗室管理等問題。
  • 我是北大海洋研究院研究員胡波,關於武器裝備、中國軍事戰略和外交...
    我是北大海洋研究院研究員胡波
  • 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某研究所所長尹浩
    原標題:全速發動軍事科研創新引擎——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某研究所所長尹浩    邵龍飛攝​    「習主席指示把軍事科研創新的引擎全速發動起來,我們一定要加倍努力,以原創、實用、一流的科研成果服務部隊備戰打仗需要。」    再次受到習主席親切接見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長尹浩,在軍事科學院第八次黨代會閉幕後,第一時間對照講話要求修改完善有關通信裝備研發的課題計劃。
  • 軍事科學院一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軍事科學院一科研成果入選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了
  • 軍事醫學科學院認知與腦科學研究中心招聘公告
    軍事醫學科學院是我軍軍事醫學研究機構,認知與腦科學中心是其新成立的具有先進支撐結構的研究單位,擁有高水平研究平臺,鼓勵各實驗室積極開展科學探索、進行富有成效的合作,給予基於績效的晉升和資助,營造一流研究生培養和博士後培訓環境。
  • 珀金埃爾默與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共建 「小動物活體影像...
    2014年8月27日,專注於提高人類健康及生存環境安全的全球領先企業珀金埃爾默(PerkinElmer,Inc.)公司(NYSE:PKI)宣布,與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合作組建的「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珀金埃爾默小動物活體影像技術服務與研發中心」正式掛牌,並舉行揭幕儀式
  • 【全球新軍事革命】「戰區聯合作戰」是世界軍事課題
    作為時代的產物,全球興起了一場浩浩蕩蕩的新軍事革命。戰區聯合作戰,是全球軍事強國一直在研究和實踐的軍事課題。那麼,戰區聯合作戰究竟是什麼?它又對世界軍事形態和各國軍事戰略產生怎樣的影響呢?《長江新聞號》評論功能已上線一個月!每天可入選優質內容10條,一周內點讚最多的評論,將獲贈中國空軍為《長江新聞號》獨家定製的珍藏版【空軍紀念封】呦!
  • 日本軍事攻擊性增強 美日或聯手幹涉東海爭端
    隨著日本首相安倍訪美,以及美日兩國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2+2會談的召開,美日兩國高層最後敲定新《美日防衛合作指針》框架內容。  美日修訂「指針」的多重考慮  《美日防衛合作指針》是框定美日軍事安全合作的一份雙邊文件,迄今已分別於1978年和1997年先後發表過兩份。2015年4月27日,美日兩國在華盛頓正式發表了其同盟歷史上的第三份指針——「15指針」,至此,美日間醞釀了近3年的指針修訂工作宣告完結。
  •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哲學新境界
    習近平強軍思想與黨的軍事哲學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既堅持馬克思主義關於戰爭和軍事問題的基本觀點,堅持我們黨建軍治軍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堅持人民軍隊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又緊密結合新時代新實踐新發展,把新時代強軍實踐經驗提高到理論高度來認識,在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問題上作出原創性貢獻,體現了科學真理性、理論創新性、實踐指導性的高度統一,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軍事實踐發展新境界,實現了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又一次與時俱進
  • 國際標量波量子研究院隆聘高級特邀研究員共慶改革開放40周年
    圖三:國際標量波量子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鄧新橋致辭(右),原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徐根初中將致辭(左)  聯合國「水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行動十年高級別會議指導委員會成員、聯合國科學政策商業論壇指導委員會創會成員、國際標量波量子研究院創辦人拿督斯裡吳達鎔教授致辭表示,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 軍事科幻世界的文學建構——讀軍事科幻小說《新概念戰爭·220》
    讀完曹效生傾心創作的軍事科幻小說《新概念戰爭·220》(解放軍出版社),內心不禁怦然一動。厚重宏繁的作品,飽含著作者的激情活力與執著追求,充溢著強軍的豪邁情懷與憧憬夢想,浸潤著革新創造的科學基因與人文思考。魯迅先生講過,科幻小說是「經以科學、緯以人情」。
  • 發展我國電子顯微鏡產業需循序漸進——訪軍事醫學科學院國家生物...
    1932年德國柏林工科大學的年輕研究員盧斯卡率先想到利用電子束進行成像並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顯微鏡,50多年後終於得到科學界的認可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電子顯微鏡的發明為人類探索微觀世界開啟了一扇大門。
  • 近日,這位武漢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立法修訂建議曾被國家採納!
    近日,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全國僅有4位教授位於名單中,其中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中德智慧財產權研究所所長、華中科技大學中歐智慧財產權研究院院長餘翔教授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