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局|川普創造的「外交奇蹟」,正在掏空美國的國際信譽

2021-01-09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

9月15日,在川普見證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與阿聯外長阿卜杜拉和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正式籤署關係正常化協議。他宣稱這是「新中東的開始」,還有五六個阿拉伯國家也準備與以色列建交。大選前的這波操作,被認為是川普提振選情之舉。同一天,皮尤研究中心發布報告,對13個美國盟國民眾的調查顯示,因應對疫情不力,美國的國際信譽進一步下降,其中一些國家的對美好感度已降至歷史最低點。恐怕疫情只是原因之一,拜登已表示,如果勝選上臺,將全面糾正過去4年走偏的美國外交。

9月15日,在白宮南草坪,川普見證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左二)與阿聯外長阿卜杜拉(右一)、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左一)正式籤署關係正常化協議。

【下了三年的棋局】

9月15日,在白宮南草坪,川普見證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與阿聯外長阿卜杜拉、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正式籤署關係正常化協議,名曰「亞伯拉罕和平協定」。川普宣稱,這是「歷史性時刻」「新中東的開始」。

在這之前,只有埃及和約旦兩個中東阿拉伯國家,先後於1979年和1994年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

白宮籤字當天,來自巴勒斯坦加薩走廊哈馬斯的火箭彈飛向了以色列南部地區。這是一種宣誓,巴勒斯坦強烈譴責阿聯、巴林與以色列建交的行為,以及川普政府在巴以問題上明目張胆拉偏架的行徑。

然而,這並沒有什麼用。中東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的態度已經發生實質性轉變,中東地緣政治格局也已發生巨變,這些變化幾乎就是在過去三年多裡不斷累積和發生的。

川普和弗裡德曼

2016年12月15日,川普宣布提名其競選顧問、律師弗裡德曼出任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這一提名在2017年3月23日在美國國會參議院以52票支持、46票反對的結果獲得批准。

弗裡德曼是一名猶太人,以強硬著稱,他支持以色列的定居點計劃,支持以色列兼併約旦河西岸被佔領土,支持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關於他的任命充滿爭議,也預示著川普在巴以問題乃至中東問題上的政策走向。

2017年1月20日上臺後,川普打破以往美國新任總統將加拿大或墨西哥作為首訪目的地的慣例,轉而將中東作為首訪地,於當年5月下旬出訪沙特、以色列,隨後才前往歐洲出席北約峰會和G7峰會。

庫什納和沙特王儲小薩勒曼

從那時起,川普便定下「重返中東」的基調,這一地區重新成為美國外交的重要發力點,川普的女婿、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成為落實川普中東政策的具體操盤手,自2017年6月21日首次單獨訪問中東、會晤巴以領導人以來,他頻繁穿梭於沙特、以色列等中東協友之間穿針引線。

難怪曾宣布競選美國總統的知名說唱歌手「侃爺」9月15日發「推特」稱,庫什納「為中東和平做的比過去30年中任何人做的都多」。川普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後,將駐以使館遷至耶路撒冷,庫什納夫婦親往為內塔尼亞胡站臺。

他同樣與掌握實權的沙特王儲小薩勒曼建立了親密關係,沙特默認是川普政府「新中東和平計劃」——「世紀協議」得以出臺的前提,也是近期川普撮合阿聯、巴林甚至更多中東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的必要條件。

川普過去三年多力挺以色列的種種破例之舉,放到今天來看,一個重要出發點就是在爭取和鞏固國內親以色列的基督教福音派選民,這一群體約佔美國選民人數的四分之一。2016年大選中,約八成福音派白人選民把票投給了川普,這些人對川普連任至關重要。

【變不可能為可能】

過去26年來,始終再沒有中東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川普只用了三年多就辦到了,庫什納甚至川普本人的撮合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川普短時間內在中東塑造了一個共同的敵人——伊朗。

2017年5月,決定首次出訪去沙特和以色列的同時,川普也做了另一個決定,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經濟、金融、能源等關鍵領域重啟甚至加碼制裁,史無前例地將伊朗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制裁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外長扎裡夫等高官。

通過妖魔化伊朗,製造緊張局勢,中東地區固有的教派矛盾進一步激化,陣營之間愈發涇渭分明。海灣阿拉伯國家卡達,就因與伊朗走近而遭到沙特等多國斷交和封鎖,而此舉就是在川普首訪沙特期間雙方暗中敲定的。

在巴以問題和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係上,川普打破了美國數十年來的一貫立場,但這只是川普「大尺度」外交的一瞥。

9月4日,在美國斡旋下,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前左)和科索沃地區領導人(前右)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籤署協議。

9月4日,在美國斡旋下,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和科索沃地區領導人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籤署協議,雙方同意實現經濟關係正常化,暫停一年採取政治敵對行動。

過去20年來,科索沃問題一直困擾著塞爾維亞,其與歐盟的關係也備受影響,後者一直從中扮演主要調停人角色,但這回川普硬是從歐盟手中搶了戲。川普宣稱這是一個「重大突破」和「歷史性時刻」,在大選前夕給自己的外交成績單再添一筆。

9月9日,川普宣布美國將再從伊拉克、阿富汗撤軍。雖然從伊拉克撤軍尚無明確時間表,但從阿富汗撤軍幾乎已板上釘釘,而這又緣於川普政府與阿富汗塔利班歷史性地籤署和平協議。

今年2月,經過十多輪談判,美國與阿富汗塔利班達成協議,據此美軍將分階段撤離,至明年春季外國駐軍全部撤出阿富汗。這份協議曾在去年9月就接近達成,但遭到美國外交和軍方高官的一致反對,認為美國匆忙撤軍,卻沒有給塔利班足夠限制。

今年2月底,美國和阿富汗塔利班的代表在卡達籤署和平協議。

川普看重的是撤軍,將美國大兵帶回家、「讓美國從無盡的戰爭中解脫」是他四年前的競選承諾,如今又可以藉此提振選情。川普前不久因被爆貶低美國陣亡士兵的言論而招致批評,他與軍方的關係也齟齬不斷,軍人這一四年前的鐵板票倉,如今已開始轉向支持拜登。

此外,川普任內美朝關係的變化也曾一時風頭無二。他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三次會晤,是美國首位與朝鮮領導人會晤的在任總統,也是美國首位踏上朝鮮土地的在任總統。儘管當前美朝關係、無核化談判陷入僵局,但川普不按常理出牌的外交套路,確實在短時間內創造了不少「突破」。

今年聯合國大會已於9月15日開幕,適逢二戰結束和聯合國成立75周年,由於新冠疫情,本屆聯大首次在線舉行。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7月透露,川普計劃親自出席,成為唯一一位現場發表講話的領導人。但白宮17日證實,川普22日將通過視頻發表講話。

川普出席聯大一般性辯論(資料片)

【國際形象碎一地】

聯合國是全球最大的多邊組織,過去三年來每屆聯大一般性辯論都能看到川普的身影,但他卻在外交上高舉「美國優先」大旗,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凌行徑,國際政治經濟秩序被嚴重擾亂甚至顛覆。

「退群」是川普政府外交的一大標籤,他上臺之初就宣布退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在國內大力推動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行業,以期增加藍領工人就業崗位,兌現四年前的競選承諾,鞏固尋求連任時的選民基本盤。

《巴黎協定》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裡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形成了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格局。美國的退出,嚴重削弱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

2015年12月達成的《巴黎協定》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一個裡程碑。

而且,《巴黎協定》只是川普政府退出的十多個國際條約和國際組織中的一個。他上臺後,美國陸續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全球移民協議》、伊核協議、《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中的《關於強制解決爭端的任擇議定書》、《中導條約》、《開放天空條約》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世界衛生組織等機構。

此外,川普還威脅退出世界貿易組織(WTO),由於美國阻撓世貿組織上訴機構新法官遴選,作為全球貿易「最高法院」的該機構去年底因缺員正式停擺,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也因此部分癱瘓。8月31日,世貿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正式離任,提前一年結束任期,但至今新總幹事遴選仍未完成。

川普無視多邊主義,招致英法德等歐洲盟友的不滿,並讓美國陷入外交尷尬。8月,川普政府先是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延長將於10月18日到期的對伊朗武器禁運措施,又尋求啟動對伊朗「快速恢復制裁」機制,但均因英法德等歐洲盟友的堅決反對而未果。

新冠疫情在全球暴發後,美國不顧人道主義,仍不放鬆對伊朗制裁。川普政府自身應對疫情不力,卻不斷「甩鍋」他國和世衛組織。皮尤研究中心8月27日公布的調查顯示,在14個發達國家中,美國公民對本國政府應對疫情的認同度排名墊底。

9月15日,皮尤研究中心再度發布研究報告,對法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等13個美國盟國民眾的調查顯示,因應對疫情不力,美國的國際聲譽進一步下降,一些國家已降至歷史最低點。

拜登

8月的美國民主黨大會上,拜登長達80頁的政綱的主旨就是全面推翻川普的外交政策,他指責「美國優先」令美國空前孤立,「川普掏空了外交資源,損毀了國際承諾,削弱了同盟關係,玷汙了國際信譽」。

拜登表示,如果勝選執政,將使美國重回多邊主義,令貿易戰偃旗息鼓,回歸伊核協議等多邊條約和國際組織,恢復美國的「領導地位」。他說,如果再讓川普幹四年,對美國影響力的破壞將難以修復。

相關焦點

  • 英媒:川普所選外交官的荒唐行為令美國外交陷入危機
    參考消息網7月30日報導英國《衛報》網站7月28日刊載題為《不可接受:川普所選外交官的荒唐行為凸顯美國的外交危機》的報導。報導稱,在美國總統川普對駐外大使的人事任命中,政治化任命的比例創下紀錄,這些任命大多是對高額捐款者的回報。他任命的人選常常因缺乏資歷和才能而引人注目。
  • 美國歷史上最能惹爭議的總統?盤點川普4年「高光時刻」
    川普執政下的美國,國內暴亂不斷,國際上卻不斷製造風雲。 而時至今日,川普重心也將受到11月大選的影響,未來合去何從,對於這位近80歲的老商人,而言,不得而知。不過,他或許能夠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受爭議的總統,沒有之一。
  • 真不容易,美國外交的三大支柱,川普一個都不沾邊
    聯繫盟友、開放市場、促進自由和人權,長期以來美國的外交政策在川普政府身上一個也沒有體現。當前的變化在於,美國政府又開始聯繫盟友了,但其目的依舊是圍繞「美國優先」展開,鞏固自我霸權,於盟友而言同樣缺乏吸引力。
  • 拜登這回「大放厥詞」,美國將要強勢歸來?果然,又與中國有關
    同時,美國政府的權力交接已經正式開始,拜登也在積極組建執政團隊。目前,拜登已經宣布首批內閣人選。同時,他還表示,美國已經"強勢歸來",將會重新"領導世界"。多家媒體報導稱,拜登這是在呼籲多邊主義。拜登再遇棘手難題?共和黨接連"使絆"據美國有線電視網消息,拜登舉辦了一場外交和國安團隊介紹會。同時,拜登也表達了他外交政策的方向。
  • 《外交政策》:美國正在重蹈羅馬帝國的腐敗墮落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專欄作家詹姆斯·特勞布2017年12月19日在《外交政策》網站發表評論文章:《墮落失道的美利堅合眾國》也許在一個民主國家當然,是右派首先將文明衰落的表述引入美國的政治話語。25年前,派屈克·布坎南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曾大聲指出,兩黨正在「為美國的靈魂而進行著一場宗教戰爭」。前議長金裡奇曾指責民主黨人推行「多元文化的虛無享樂主義」,蔑視普通美國人的價值觀,施行不道德甚至非法的政策。共和黨的全部聲音就是指責一切。如今,威脅著美國文明的並非羅馬帝國式的虛無享樂主義,而是由金裡奇及其朋黨所釋放的憤怒。
  • 伊朗為啥要求「逮捕」川普?專家:用美國常用方式對付美國
    伊朗試圖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蘇萊馬尼(圖源:《紐約郵報》)伊朗司法機構稱蘇萊馬尼之死是「謀殺」和「恐怖主義行為」,並請求國際刑警組織對36人發布「紅色通緝令」。儘管國際刑警組織以「不幹涉政治」為由拒絕了這一請求,對川普也不會產生任何司法影響,但伊朗此舉仍被輿論視為一個大膽的政治舉動,顯示伊朗試圖藉助國際組織,利用美國常用的方式對付美國。
  • 川普把富士康美國工廠吹成「第八大奇蹟」 至今還是PPT
    還記得富士康的美國工廠計劃嗎?2017年7月,郭臺銘承諾100億美元投入,川普站臺支持,放話:「世界第八大奇蹟」、「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易之一」,「這對於美國工人和美國製造業來說是偉大的一天」……當時,川普上位伊始,說要用這個工廠,未來4年建成LCD液晶面板基地,初期解決3000人就業,更進一步可擴大至13000人……將是外資在美的最大一筆投資,也是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標杆所在。
  • 北約成立70年,美歐關係「跨大西洋大陸漂移」正在發生
    北約目前也確實因內部矛盾重重而呈現離心傾向,西方媒體將北約的危機歸咎於美國總統川普,德國媒體甚至認為北約面臨的最大危險是「美國問題」——川普把國際組織視為多餘。美歐之間的跨大西洋關係顯然影響北約前途的重要因素,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希爾認為美歐關係正如大陸板塊破裂般發生漂移,他對美歐關係的看法或許是我們觀察北約未來的前途的一個角度。
  • 印度猛搞「藥物外交」,和中國有多大關係?
    新冠疫情的持續蔓延讓大眾對這款「抗疫神藥」充滿期待,重新出口意味著世界藥房印度似乎迎來了一個「藥物外交」的重大機遇,但能否把握機遇,物盡其用,卻充滿變數。 作為一種抗瘧疾藥物,羥基氯喹治療新冠肺炎的效果尚有爭議。但在疫情國際大流行,疫苗、特效藥尚缺的當下,該藥被賦予了「醫療奇蹟」的寄託。
  • 被川普稱作「世界第八奇蹟」的富士康項目大幅縮水、陷入了僵局
    來源:環球時報據美國報導,曾在2018年時被美國總統川普稱作「世界第八奇蹟」的富士康集團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建設的LCD顯示屏工廠項目,如今卻因為富士康將項目大幅縮水並拒絕籤訂新的合同而陷入了僵局。這也導致富士康無法從當地政府那裡獲得約40億美元的稅費優惠。
  • 川普願與菅義偉合作加強美日關係,日媒:後者外交能力待觀察
    ,美國總統川普願意與新任首相菅義偉合作,以加強兩國關係。白宮在一份聲明中稱:「川普總統準備繼續追求他和前首相安倍晉三共同打造的自由開放的印太願景,包括進一步加強美日同盟,推進我們的共同目標。」聲明說:「美國和日本的關係從未像現在這樣牢固,川普總統期待與菅義偉首相合作,使之更加牢固。」
  • 日本學者認為美國大概率不會回到「川普之前」的美國了,拜登難以...
    川普或許加速了美國的衰落,但拜登帶來的可能也只是減慢衰退的速度這種程度上的區別罷了。全文摘編如下: 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已經確定贏得此次美國總統選舉,並將於明年1月實現政權更迭。與共和黨候選人、現任總統川普的激戰,凸顯當前美國社會的「撕裂」。巨大鴻溝如何彌合?大選結果又將對美國今後外交和安全政策帶來什麼影響?本文將為您帶來熟悉美國社會和國際政治的兩位學者的觀點。
  • 川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全球氣候治理或迎來「3.0時代」
    埃克森美孚、蘋果、陶氏化學、聯合利華及特斯拉汽車等企業執行長紛紛敦促川普繼續留在這項協議。特斯拉創始人兼CEO伊隆-馬斯克甚至表態如果川普退出協議,自己也將辭去白宮顧問委員會職務。如果美國退出協議,將進一步與歐洲盟友疏遠,這些歐洲盟國對川普本就有所顧忌,美國在全球氣候問題的領導地位與信譽也會讓人質疑。
  • 川普周期真的要終結了嗎?一個反向大脈衝可能正在來臨
    解鈴還須繫鈴人,這當然要看美國後院,川普周期是否存在超調,川普周期要終結了嗎?眾所周知,定價是在邊際上進行,預期之內的事件實際上無法擾動已經消化信息後的價格,因此價格的變動來自於預期差。現在來看線性近似後的幾個預期差:是否對川普經濟學和美國經濟復甦過於樂觀了?
  • 地球局|美國大選塵埃落定,但這幾個熱點問題懸念依舊
    因而,朝鮮需要藉機向韓國施壓,拋開美國影響推動朝韓合作落地。同時,促使韓方積極做美國的工作,為停滯的朝美對話尋找突破口。但效果仍不理想,在美國大選及政權更迭的背景下,川普政府的工作重點轉移,難度不小的朝核問題被放在了一邊。
  • 美外交官罕見發兩封電文,要求蓬佩奧公開譴責川普、支持罷免
    蓬佩奧面對下屬的壓力,要求他公開譴責川普扮演「煽動」角色 圖自:澎湃影像平臺 報導稱,美國的職業外交官與公務員在電文中擔憂,上周的騷亂可能「嚴重損害美國在全世界宣揚民主價值觀的信譽電文呼籲蓬佩奧像平日指責他國選舉時那樣,一視同仁地譴責川普,還要求「點名道姓」。 「關鍵是,國務院必須明確譴責川普總統在這場暴力襲擊美國政府的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正如我們定期譴責的那些通過暴力和威脅幹擾和平民主程序、壓制選民意願的外國領導人一樣。國務院的公共聲明必須明確提到總統的名字。」
  • 俄羅斯的「漫畫外交」,拿德國人畫的法國人,向美國人發起反擊
    即使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多年,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摩擦依舊沒有停止,除了外交軍事上的較量,在川普政府時期,更是因為「通俄門」導致川普遭受兩年調查,從而使得多名親信被牽連。俄羅斯在剛分裂時也遭受過以美國為首的歐洲國家的孤立。
  • 徐以驊:美國政治和外交向何處去?一個宗教視角的觀察
    美南浸信會這一美國基督教的最大宗派教會在2020年6月報告說,該會信徒人數出現連續13年的下降,其2/3的教會成員到22歲時至少有退出教會一年的經歷。顯然,美國基督教福音派是以其超高的投票率來維繫其政治影響力的。 二是基督教尤其是白人基督教福音派與川普政府的過度捆綁,正在逐步侵蝕該派的社會公信力。
  • 韓國副外長:韓美同盟關係是外交基礎,不會搞等距離外交
    因為中美衝突,一些國家在中美這道選擇題上也是格外糾結,特別是對於韓國和日本來說,在與美國有著忠實同盟的同時,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也是不可忽視的,如今日本與美國站在一起已經八九不離十,韓國的選擇就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 美外交學會會長:美國「一國兩民」式撕裂還將繼續
    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日本《讀賣新聞》11月16日發表題為《「一國兩民」式的撕裂還將繼續》的文章,作者為美國外交學會會長理察·哈斯。全文摘編如下:11月3日投開票的美國總統大選直到筆者寫作本文時仍未結束,因為川普陣營還在要求重新計票或是提出法律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