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容易,美國外交的三大支柱,川普一個都不沾邊

2020-12-05 每天軍武

聯繫盟友、開放市場、促進自由和人權,長期以來美國的外交政策在川普政府身上一個也沒有體現。當前的變化在於,美國政府又開始聯繫盟友了,但其目的依舊是圍繞「美國優先」展開,鞏固自我霸權,於盟友而言同樣缺乏吸引力。

美《華盛頓郵報》網站7月26日刊文指出,美國的全球地位正處於低谷,曾經被認為是不可或缺的國家正走向與世隔絕,一個對世界來說在危險時刻不情願以及不可靠的夥伴。在歐美關係走向滑坡的路上,川普是強力助推者。

與聯繫盟友不沾邊

在疫情問題上,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副會長布羅克霍夫指出,(美國)沒能發揮領導作用,領導能力兩極分化,這導致人們對美國的看法急轉直下。歐洲盟友們自疫情以來對美國的不滿在加劇,缺乏合作意識,在經濟上持續施加壓力,川普的商人思維使跨大西洋盟友關係之間的裂痕持續擴大,並且前者絲毫沒有彌補關係的意向。

與開放不沾邊

在經貿領域,外界對現在「美國優先」的評價是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為向歐洲市場傾銷能源,「北溪-2」項目在最後關頭遲遲邁不出最後一步,項目的新一步進展或許在今年11月後才會再次啟動。最近美國又開始向盟友加徵關稅了,無差別的貿易保護主義讓美國的舊時盟友無法以更親熱的姿態繼續擁抱美國。

全球自由市場當前正受到貿易保護主義的強烈狙擊,而作為消費大國的美國,其一手建立的關稅高牆已經嚴重滯礙了全球的經貿流通,市場經濟在政治影響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失靈。

與自由人權不沾邊

美國引以為傲的西方自由民主思想自今年以來被一層層撕下外衣,當遮掩退下,藏在自由背後的精緻利己主義暴露無餘。一場對人權呼籲的新運動在美國境內如火如荼地展開,炎熱的高溫天氣不足以阻擋人們走上街頭高喊「平等」口號。

川普並沒有打算掩飾自己思想中的白人主義,在採訪中他稱「黑人命貴」運動不是自由的呼聲,對歷史延續至今的矛盾川普矢口否認。當美化變得蒼白,美國民眾開始對政府失望,世界同樣對美國失去了以往的信念,支撐美國外交的三大支柱變得脆弱無力,這對於總統後繼者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軍武原創創作,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來源:參考消息

相關焦點

  • 地球局|川普創造的「外交奇蹟」,正在掏空美國的國際信譽
    難怪曾宣布競選美國總統的知名說唱歌手「侃爺」9月15日發「推特」稱,庫什納「為中東和平做的比過去30年中任何人做的都多」。川普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後,將駐以使館遷至耶路撒冷,庫什納夫婦親往為內塔尼亞胡站臺。
  • 英媒:川普所選外交官的荒唐行為令美國外交陷入危機
    參考消息網7月30日報導英國《衛報》網站7月28日刊載題為《不可接受:川普所選外交官的荒唐行為凸顯美國的外交危機》的報導。報導稱,在美國總統川普對駐外大使的人事任命中,政治化任命的比例創下紀錄,這些任命大多是對高額捐款者的回報。他任命的人選常常因缺乏資歷和才能而引人注目。
  • 法國《世界報》:「川普颶風」後的美國,誰上臺都很難回歸
    這一觀點很普遍,而拜登本人在今年年初也在《外交》雙月刊撰文宣布,自己當選後將立即採取措施,來革新新民主制以及處理和美國盟友間的關係。回歸理性的美國是否能成為歐洲人希望看到的樣子?這一問題並未得到答案,至少從拜登當前的承諾來看,就重新修復跨大西洋盟友關係問題拜登並未給出具體的措施。一切都是模糊的,這對未來美歐關係的走向再次蒙上了陰影和不確定性。
  • 川普即將離開白宮,蔡英文一個罕見動作,連臺媒都看不下去了
    1月6日發生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暴動事件撕開了美式民主的虛偽畫皮,讓美國深陷媒體輿論的漩渦之中,而對於即將離開白宮的川普,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做出了一個罕見動作,這回連臺媒都看不下去了。據人民日報海外網1月8日報導,1月6日川普支持者圍攻國會後,一向旗幟鮮明支持川普政府的臺灣民進黨當局卻罕見沒有發聲,臺灣有關部門在回答有關問題時也僅僅輕描淡寫地稱「遺憾」,也並未明言「遺憾」的到底是什麼。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認為,民進黨對於有關「暴動」的話題奉行著雙重標準,在2014年臺灣「太陽花學運」時是國民黨「執政」,民進黨人要求警察不能進入立法機構驅逐人群。
  • 美國打響「外交戰」,中方應策三個選項:不報復、緩報復、弱報復
    這個《戰略方針》的戰略目標是維護美國霸權不遺餘力,戰術手段比以往高明一個層級。川普想不了這麼多,更想不了這麼深和遠,他其實也不感興趣,只是因為選情嚴重告急,才開始主動向極右翼靠攏、妥協和救急。中國沒有實力和野心做世界老大,這是個苦差和大坑,美國做了70年都扛不住,如今經常「退群」、撂挑子、甩包袱。因此還不如美國繼續做「世界警察」,中國作為老二,充其量做「世界輔警」, 不挑戰現有、核心的國際秩序,定位和分工省心省力。美國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打響「外交戰」第一槍。
  • 伊朗為啥要求「逮捕」川普?專家:用美國常用方式對付美國
    儘管國際刑警組織以「不幹涉政治」為由拒絕了這一請求,對川普也不會產生任何司法影響,但伊朗此舉仍被輿論視為一個大膽的政治舉動,顯示伊朗試圖藉助國際組織,利用美國常用的方式對付美國。在第三國領土上暗殺另一個國家的高級將領,且未給出令人信服的證據,這場行動更像是美國混亂的外交政策的縮影。
  • 2021年美國還有兩大危機,川普真想「分裂美國」,拜登也攔不住
    分析人士認為,受川普的長期影響,美國民主的根基已經遭到破壞。即使拜登上任,開啟了屬於他的新時代。仍會有近一半美國人將拜登的當選視為「非法竊取」。這將極大地增加美國內部分裂的風險。同時,這樣的分裂也會影響到世界上其他國家。畢竟目前,美國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他們混亂的外交政策已經讓歐盟、中東等國家苦不堪言。
  • 美國挽救美國?不該川普一人背鍋!
    在過去幾個月,他參與過數場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川普支持者遊行。抗議過程中,山姆發來了一些「進軍」國會大廈的現場圖片。譚主也跟山姆聊了幾個問題,最主要的一個,就是遊行的心態。山姆覺得:美國主流媒體不值得相信,2020年大選存在嚴重造假行為,川普的勝利被人竊取了。
  • 川普願與菅義偉合作加強美日關係,日媒:後者外交能力待觀察
    ,美國總統川普願意與新任首相菅義偉合作,以加強兩國關係。報導指出,現年71歲的菅義偉長期以來一直是安倍的忠實支持者,他誓言要延續安倍的外交政策,並表示,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仍將是日本外交和安全的基石。川普報導稱,一些研究日本政治和安全問題的美國專家指出,人們擔心在安倍手下擔任內閣官房長官近8年的菅義偉能否產生一個穩定的政府
  • 10年56571條推文,川普都說了什麼?|總統競選|川普|美國總統|...
    在當選美國總統前,川普的推文特徵並不明顯,高頻詞包括感謝(thanks)、川普(trump)、唐納德(donald)、歐巴馬(@barackobama, obama)等。同時,在當選以前川普也較常提及話題「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americangreatagain)。
  • 美國外交全球碰瓷,向古巴問罪的秘密聲波武器竟是蟋蟀!
    沸沸揚揚的「古巴聲波攻擊美國外交官」事件,近日有了調查結果。經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英國林肯大學專家對錄音文件嚴謹認真分析,確認導致大批美國駐古巴哈瓦那大使館外交人員頭疼腦熱、眩暈噁心的「聲波武器」,其實是一種蟋蟀。結論一出,輿論譁然。
  • 美大選如何牽動臺海局勢,川普拜登都不支持「臺獨」?
    美大選如何牽動臺海局勢,川普拜登都不支持「臺獨」?川普或拜登當選美國總統,臺海局勢會發生哪些變化?大陸研究兩岸關係的學者認為,不論二者誰入主白宮,都不會放棄用「臺灣牌」牽制中國崛起戰略意圖,也不會改變中美博弈的基本態勢;但也可以判斷,基於美國利益,川普和拜登都不會支持「臺獨」。二者不同之處在於,拜登是美國老牌政客,他若當選,則不會挑戰中美關係底線,因此臺海局勢的可預測性更強,其與蔡英文進行直接通話的可能性也不高。
  • 「美」張之香:穩住中美關係最後一根支柱
    眾所周知,美國外交政策有三個主要支柱,前兩個分別是政治軍事,經濟貿易,第三個——其實也是中美關係中最後一個支柱——是兩國人民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紐帶不應被危及傳統上,最後一個支柱一直與政府之間的政治經濟糾紛保持隔離狀態。
  • 弗林配合通俄門調查 川普:不擔心他會說什麼
    中新網12月3日電 綜合報導,曾在川普政府中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麥可弗林日前承認,他曾就個人與俄羅斯方面的接觸問題向聯邦調查局(FBI)作偽證。美國總統川普就此回應稱,他的競選團隊和俄羅斯方面「絕對沒有勾結」。他還稱,弗林在2016年總統大選後政權交接期間的行為「合法」。
  • 川普和拜登準備得咋樣了 你希望誰是下一屆美國總統
    川普一直公開說中國希望拜登贏得總統選舉,並已「採取」了措施,比如中國嚴格的抗疫舉動,目的是讓川普顯得失敗,從而暗中幫助拜登提升威望。當然,選舉總統這個事是人家的內政,不幹涉別國內政是我們基本外交原則,作為普通中國百姓,表達一下自己的選舉(美國總統)意願應該不違反國家外交政策吧,如果讓你選,你希望川普,還是拜登出任下一屆美國總統?
  • 川普每次見金正恩都提「化學反應」,究竟是啥意思
    在本次見面前,川普多次通過「推特邀請」、記者會「喊話」,高調宣布與金正恩的這次會面。川普在記者會上說,自己和金正恩之間有「化學反應」。「讓我們看看會發生什麼,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不急……」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川普第一次在會見金正恩之前提到「化學反應」一詞。
  • 美國大選塵埃漸落,歐巴馬乘勝出擊,說了一句川普最不愛聽的話
    11月初舉行的美國大選,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勝選」落下帷幕。但對於大選結果,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卻以「選舉存在舞弊」為由拒絕承認。不過讓川普沒有想到的是,在多州針對選票問題提起的訴訟失敗後,其身邊人開始建議川普認輸,其中就包括川普的妻子與女婿,與此同時,民主黨人也展開行動。
  • 徐以驊:美國政治和外交向何處去?一個宗教視角的觀察
    2 「得天主教者得天下」 本次大選在宗教領域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天主教徒選票的重要性,這也是過去數十年來美國大選的一個主要趨勢,再次印證了「得天主教者得天下」的說法。
  • 川普如果真的上位 對美國就是滅頂之災?
    這個造謠不造謠非常容易鑑定,那麼就是說美國的中立的新聞媒體是CNN,美國的右派保守媒體是Fox News,如果Fox News都不登川普好的,希拉蕊壞的事情,這個事情就中文純粹瞎造出來的,如果真正有事實對希拉蕊有害的,Fox News馬上就登上,他是一個極端反對希拉蕊,極端支持川普。但是人家Fox News還有一定的底線,就是不能赤裸裸造謠。竇文濤:對,咱們中國早就沒底線了。
  • 日本學者認為美國大概率不會回到「川普之前」的美國了,拜登難以...
    川普或許加速了美國的衰落,但拜登帶來的可能也只是減慢衰退的速度這種程度上的區別罷了。全文摘編如下: 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已經確定贏得此次美國總統選舉,並將於明年1月實現政權更迭。與共和黨候選人、現任總統川普的激戰,凸顯當前美國社會的「撕裂」。巨大鴻溝如何彌合?大選結果又將對美國今後外交和安全政策帶來什麼影響?本文將為您帶來熟悉美國社會和國際政治的兩位學者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