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電動GO網宋楠重組近1年來董明珠入主珠海銀隆的瑣碎情報,比對董明珠收購「銀隆鈦」;董明珠與王健林(萬達集團)、劉強東(京東網)之間存續的個人關係以及客觀發生的合作項目,並綜合筆者主觀研判成稿。
一、董明珠為何收購珠海銀隆:
眾所周知,于格力集團處於「半出走」狀態的董明珠,在格力電器仍然具有相當話語權。在過去的幾年中,董明珠利用自身的IP屬性,聚焦了來自媒體、市場、民間及資本的關注點。無疑,這成為董明珠不甘心與純粹的「職業經理人」的源動力。在中國乃至全球的家電市場處於瓶頸狀態,董明珠早已開啟了跨行業的發展戰略。或許「機緣不巧合」,董明珠的小家電業務和手機業務始終「半死不活」。
2015年,經歷多次「機緣不巧合」之後,終於等到了來自珠海銀隆的「機緣巧合」,邁過了格力集團(國有控股)「簪越」向珠海銀隆投資並欲掌控其話語權。
此時的珠海銀隆,雖然早已收購了來自美國的鈦酸鋰電池生產及部分研發業務和快充技術後,但其市場發展明顯後勁不足。珠海銀隆雖然擁有完整的鈦酸鋰電池生產線和研發機構,卻處於資金匱乏、市場佔有率不斷下滑態勢。
此時,董明珠遭到格力集團打壓,為了自己的格力電器、為了自己未來出路,都需要完成對珠海銀隆的收購。
此時,珠海銀隆已經獲得了董明珠(來自格力電器)的50億元,用於購買零備件和市場開拓的前期資金。如果合作不成,這花出去過半的50億元,都要如數奉還。
箭在弦上,董明珠頂著巨大壓力,完成了與珠海銀隆的合作。經過幾輪「拉鋸戰」,董明珠實際上已經完全控制了珠海銀隆(甚至珠海銀隆的公關工作,都是由格力電器公關團隊完成)。董明珠控制珠海銀隆後,賦予了一個更詩意的ID「銀隆鈦」。
二、「銀隆鈦」的技術優勢:
珠海銀隆目前依靠的是鈦酸鋰電池及強制匹配的快充技術,擁有完整的動力電池上下遊、成品、BMS生產和研發能力。並在此基礎上具備獨立製造電動大巴業務和充電場站匹配和建設產業鏈。
珠海銀隆製造的鈦酸鋰電池最大優勢有2點:
1、鈦酸鋰電池的安全工作溫度區域在-50到+65攝氏度之間(磷酸鐵鋰電池在-20攝氏度能量開始衰減)。
2、鈦酸鋰電池具備耐過度充放電的可靠性。銀隆鈦酸鋰電池壽命可達30年,遠高於公交運輸車輛強制報廢周期,及普通汽車使用的全壽命。相對傳統磷酸鐵鋰電池平均壽命不過3-4年。1套擁有50-80度電的「銀隆鈦」電池,在8-15分鐘幾乎可以充滿、循環壽命可超過3萬次。搭載鈦酸鋰電池、使用配套的快充系統的電動大巴全壽命周期成本更低甚至更安全。
三、「銀隆鈦」的先天缺陷:
但凡工業設計都有著不可調和的優勢和不足。「銀隆鈦」的先天缺陷有2點:
1、「銀隆鈦」的能量密度為90Wh/kg。一般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為100Wh/kg(比亞迪系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可達到120Wh/kg);國產三元鋰動力電池能量密度160Wh/kg(南朝鮮三星SDI三元鋰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可達到200Wh/kg)。「銀隆鈦」雖然安全,但是能量密度低,製造成本約為國產三元鋰動力電池的3倍。
2、要想發揮「銀隆鈦」的耐低溫和安全優勢,必須要與專用的快速充電設施匹配。目前,國內使用電動大巴的公交公司雖然清楚「銀隆鈦」的技術優勢,但是要重新匹配(建設),與保有量更大的傳統磷酸鐵鋰電動大巴完全不兼容的充電設施。綜合整體資金投入,運營以及風險因素,「銀隆鈦」要想發揮其優勢,就要綁定不同標準的快充設施。這種即為尷尬的局面,造成「銀隆鈦」的實際市場佔有率不升反降。
四:董明珠如何發展「銀隆鈦」:
2016年12月,珠海銀隆在人民大會堂發布未來戰略。其中,王健林以及劉強東等傳統實體和電商大佬們,為董明珠和「銀隆鈦」站臺。這一舉動引發了眾多媒體的紛紛猜測:董明珠與王建立的5億元合作何時展開;劉強東的京東網與董明珠的合作將涉及哪些範圍呢?
2017年1月之後,董明珠、王健林和劉強東「鐵三角」的合作鏈條逐步凸顯。
董明珠與王健林(萬達集團):
2017年1月9日,董明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終於挑明要和王健林領導的萬達集團合作了。董明珠透露,格力和萬達已達成戰略合作。在雙方合作基礎上,「可能以後它(萬達)所有的電器產品都是我們提供的。」
董明珠認為,格力成為萬達投資者以後,萬達未來在全球和電器產品相關的投入,也可能由雙方共同合作。
董明珠與劉強東(京東網):
2017年5月4日,董明珠控制的「銀隆鈦」下的珠海廣通客車,向江蘇九龍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後文簡稱九龍客車)採購價值26.55億元的艾菲電動汽車和4.9米艾菲電動物流車。隨即發布相關信息顯示,董明珠購買九龍客車製造的電動物流車用於承擔劉強東的京東網快遞業務。
先是董明珠的格力電器和萬建林的萬達集團提供消費類電器服務,後有董明珠的「銀隆鈦」從九龍客車採購電動物流車,到手給劉強東的京東網用於快遞業務。
最終萬達和京東兩大財團均圍繞董明珠的「銀隆鈦」,產生百億元級的業務。在名人效應加持下,又有優質的實體業務支撐下,董明珠的「銀隆鈦」如果不上市可就太可惜。
五、董明珠的「銀隆鈦」謀求IPO:
2017年5月9日,「銀隆鈦」的廣通汽車南京產業園開建,這是繼5月3日蘭州基地之後又一重大項目。隨後,「銀隆鈦」的合肥產業布局大體形成。連二連三的擴產行動表明,董明珠將「銀隆鈦」謀求IPO的態勢已經明朗。
為了謀求一次衝擊IPO的成功率,王健林大肆採購品質並非全面佔優的格力電器的家電產品,只為格力電器能夠更好的帳面數據;劉強東「加價」購買董明珠轉手而來的九龍電動物流車,只為珠海銀隆的實際業務看了起來更漂亮。
如此「你情我願」般的商業行為,如果是為了「銀隆鈦」的發展,或許有些大費周章。如果將這一系列「組合拳」看做董明珠、王健林、劉強東及背後的利益群體的資本運作,那一切就釋然了。
六、「銀隆鈦」的市場轉化董明珠的資本:
在董明珠尚未控制珠海銀隆之前,「銀隆鈦」處於推出主流電動商用車市場的邊緣狀態。待價而沽的珠海銀隆,找到了需要一個全新實體翻身的董明珠。
董明珠的「人格魅力」吸引了王健林和劉強東,在不甚明了真相的吃瓜群眾圍觀下,董明珠、王健林、劉強東達成了合作意向。「眾籌」的資金使得董明珠掌控珠海銀隆。經過多方博弈,「銀隆鈦」成為董明珠、王健林和劉強東「講故事」的最佳載體。為了這個故事更美好、更有前景,三方通過一連串的合作(數十億元資金)達成了預定戰術訴求。
董明珠依靠「銀隆鈦」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
七、董明珠的資本催化「銀隆鈦」的市場:
一改以往沒錢,但是保有一定市場的「銀隆鈦」,獲得了董明珠的資本後,開啟了中國新能源商用車、乘用車及特種車行業的徵伐。採用更市場化的包裝,打造的「銀隆鈦」,無論媒體活動,還是市場策略,都相對以往更具進攻態勢。甚至採用非理性的資本+市場行為,在尚未處於穩定的商用車市場「殺伐決斷」。
有錢有勢的「銀隆鈦」,甚至成功的幹擾了政策制定方向。
八、董明珠的「銀隆鈦」可以走多遠:
與一年開百十場發布會、PPT式造車的賈躍亭的樂視不同,董明珠的「銀隆鈦」是貨真價實的新能源產業鏈。其在「點對點」、「點對面」的公交領域優勢相當顯著。鈦酸鋰電池和快充技術匹配,可以用更少的電池裝載量獲得更低的採購成本,快充技術使得更短的充電周期滿足單臺車多次運輸的需求。
無疑,在未來5年全國範圍內公交車隊新能源化的進程中,重新包裝的「銀隆鈦」,或佔據相當的百億級市場份額。
但是,有消息確認,胃口越來越大的董明珠不局限於「銀隆鈦」在公交領域的推廣,大有向乘用車領域擴張之勢。鈦酸鋰電池和快速充電技術,在公交領域的優勢,即可在乘用車領域的弊端。不兼容的快充標準和配套設施,絕對不可能更改針對乘用車的符合「新國標」的主流設定。
在公交領域,「銀隆鈦」市場前景廣闊;在乘用車市場,「銀隆鈦」的市場前景幾乎為零。
筆者有話說:
董明珠的那些豪邁語錄與其「人格魅力」,或許定義了「銀隆鈦」的未來走向。從單純的鈦酸鋰電池技術、整車及全產業鏈的亮相發展,向快速擴張、為資本服務的故事載體。
短期內「銀隆鈦」的資本前景被看好,但這種擴張是否有利於中國新能源市場良性發展呢?
當下的中國新能源(乘用和商用)市場,經過2016年「重拳打擊騙補」後,急需穩定的政策,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技術標定。
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純電動、插電式混合驅動、增程式混合驅動、非插電混動技術及整車,已在逐步退坡的市場發展中趨於穩定。
在新能源商用車市場,比亞迪為引領的磷酸鐵鋰、三元鋰電池技術及整車應用;福田歐輝燃料電池大巴全球範圍首家大規模商業化應用,被認為是中國新能源技術、整車及全產業鏈發展的重要拐點。而技術升級接近瓶頸的「銀隆鈦」憑何分的商用車市場更多份額?恐怕來自董明珠、王健林、劉強東及背後的資本團隊將承擔相當重任。
如果董明珠「銀隆鈦」的資本運作得當,將有助於整個中國新能源市場在核心技術層面的競爭,在產品應用層面的推廣,在整個新能源產業鏈層面的深化。反之,為了一己私利,將成為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不穩定因素。風險與機遇共存的同時,董明珠「銀隆鈦」為這個行業帶來的風險,遠高於技術發展帶來的機遇。
綜合鈦酸鋰電池技術發展潛力、董明珠及其「黨羽」們的近乎「野蠻」的資本運作規則,筆者由衷的希望「銀隆鈦」走向衰敗。
文/電動GO網主編宋楠
歡迎加入宋楠的公眾號「換個角度看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