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與現代美學的時空融合:恭王府上演「非遺服飾秀」

2021-01-21 新華網客戶端

6月6日晚,模特在北京恭王府展示「木真湘韻」主題系列時裝。新華網 袁喆 攝

  新華網北京6月7日電 6月4日至9日,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在北京恭王府舉行。

  活動期間,11場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服飾秀一一上演,包括「藝針憶繡」「白鷺為霜」「苗淨千尋」「布衣經綸」「雲想彝裳」「木真湘韻」「採藍之憶」「挑繡之韻」「流光溢彩」「薴夢東方」,以及非遺跨界音樂劇「白蛇驚變」服飾秀。觀眾將從中看到多項國家級非遺元素在現代服飾中的應用實例,如二十四節氣、苗繡、蠟染、亮布、挑花、手推繡、青瓷、京繡、榮昌夏布等,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感嘆非遺服飾美輪美奐的同時,觀眾也對現代科技手段在秀場的運用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據負責秀場舞美效果的瀚海京盛技術人員介紹,結合恭王府獨特建築結構,考慮服飾色澤度、模特風格、觀賞角度等因素,他們會根據不同服飾秀主題啟動相應舞美策略,既保證了演出品質,又體現了古典設計美學,實現傳統與現代的交相輝映、時空融合。

  據了解,除了晚間專業設計師非遺服飾秀之外,活動期間恭王府還安排了白天場的「非遺進景區」群眾體驗性服飾秀,即「老有所為——老年旗袍秀體驗非遺服飾秀」和「少有所樂——少年紙藝體驗非遺服飾秀」等活動。

  6月4日,模特在北京恭王府展示設計師郭瑞萍以二十四節氣為靈感設計的主題為「白露為霜」的時裝。新華社記者 陳建立 攝

  6月6日晚,模特在北京恭王府展示「木真湘韻」主題系列時裝。新華網 郭小天 攝

  6月4日至9日,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在北京恭王府舉行。現場的舞美、燈光、音響既保證了演出品質,又體現了古典設計美學,實現傳統與現代的交相輝映、時空融合。新華網發

  6月4日至9日,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在北京恭王府舉行。現場的舞美、燈光、音響既保證了演出品質,又體現了古典設計美學,實現傳統與現代的交相輝映、時空融合。新華網發

  6月5日晚,模特在北京恭王府展示「布衣經綸」主題系列時裝。新華網發

  6月4日晚,模特在北京恭王府展示主題為「藝針憶繡」的具有苗繡元素的時裝。新華網 郭小天 攝

  6月5日晚,模特在北京恭王府展示「布衣經綸」主題系列時裝。新華網發

  6月5日晚,模特在北京恭王府展示「布衣經綸」主題系列時裝。新華網發

  6月6日晚,模特在北京恭王府展示「木真湘韻」主題系列時裝。新華網 郭小天 攝

  6月4日,模特在北京恭王府展示主題為「藝針憶繡」的具有苗繡元素的時裝。新華社記者 陳建立 攝

  6月4日,模特在北京恭王府展示主題為「藝針憶繡」的具有苗繡元素的時裝。新華社記者 陳建立 攝

  6月6日晚,模特在北京恭王府展示「木真湘韻」主題系列時裝。新華網 郭小天 攝

  6月4日,模特在北京恭王府展示主題為「藝針憶繡」的具有苗繡元素的時裝。新華網發

  6月6日晚,模特在北京恭王府展示「木真湘韻」主題系列時裝。新華網 郭小天 攝

  6月4日,模特在北京恭王府展示主題為「藝針憶繡」的具有苗繡元素的時裝。新華網發

  6月6日,「蝴蝶媽媽」繡娘團在活動現場展示湘西傳統繡織工藝。新華網發

  6月6日,觀眾在參觀 「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展覽。新華網發

 

 

 

相關焦點

  • 非遺與時尚穿越時空的「愛戀」,清遠民族服飾T臺秀亮眼
    專門策劃上演清遠民族服飾T臺秀近年來,清遠非遺與時尚結合越來越緊密。本次非遺季專門策劃上演清遠民族服飾T臺秀,並邀請廣州的服飾專業展演團隊執導與走秀。秀場以瑤族傳統服飾、壯族傳統服飾、民族風時裝展示為「線」,把清遠的眾多非遺項目,通過巧妙的手法串「珠」成「鏈」,50餘套博物館館藏級別的瑤、壯服飾及「非遺+時尚」創意服飾登臺亮相,與「00後」大學生最新潮的「非遺」背包等,形成對比鮮明的搭配;精緻的刺繡、斑斕的色彩,結合流暢的線條、獨特的少數民族圖騰元素,帶來視覺衝擊;瑤族阿哥阿妹身穿盛裝,演繹古老的傳說,別有一番韻味。
  • 從一件漢服,看中國古典服飾美學的流變
    提到中國古典風格服飾美學,旗袍、唐裝早已深入人心,大眾對於漢服卻知之甚少,從對「漢服」概念的混淆,到漢服結構的名稱,都缺乏一定的理解,更毋需說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了。所謂「漢服」,指的並不是漢代服飾,而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被稱為漢衣冠、漢裝、華服。
  • 「非遺+科技」掌中木偶機器人在泉州晉江進行全國首秀
    一場別具特色的「人機互動」掌中木偶戲在晉江五店市傳統古街區上演,一個個別具一格的掌中木偶機器人與晉江掌中木偶劇團的演員們同臺演出,精彩表演吸引了許多民眾駐足觀看。這場嶄新的「非遺+科技」表演是利用機器人與聲光電等科技進行演出。據悉,這是全國首個掌中木偶機器人,這也是傳統文化在現代中的一種嘗試。
  • 2020年北京恭王府12月展覽匯總(時間+地點)
    >  三山湟水間·花兒與少年—青海西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  展覽時間:11月22日至12月25日  展覽地點:嘉樂堂及東西配殿、中華傳統技藝精品館  此次展覽以「河湟遺韻·西陲安寧」為主題,以「三山湟水間·花兒與少年」為策展主線,分「蓮花山·塔爾寺·民族繁榮之花」、「老爺山·湟水畔·民族團結之花」、「日月山·古道邊·民族融合之花
  • 非遺+旅遊找到施力點 老技藝有了新活力
    「我認為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是文化旅遊的必然趨勢。」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講師、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文化旅遊科學委員會委員張柔然認為,一方面通過旅遊能夠廣泛傳播非遺的內容;另一方面旅遊帶來的經濟效益能夠促進非遺的傳承、發展和創新。
  • 斷橋時裝秀驚豔西湖,國寶元素演繹東方美學獨特魅力
    9月12日晚,千年斷橋成為最時尚T臺,第二年舉辦的斷橋時裝秀迎來全新升級。國寶聯萌明星跨界合作、頂級大牌新品首發、原創設計精彩紛呈……這些亮點賦予了這場Z世代時裝秀獨一無二的標籤。作為淘寶造物節的重頭戲之一,斷橋時裝秀為杭州再添「時尚之都」的金名片。
  • 1280度高溫裡的非遺走紅抖音 短視頻拍過的作品被一搶而空
    湘繡、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這些讓人嘆為觀止的湖南非遺技藝,今後在抖音上就可以觀摩學習。由瀏陽夏布製作的檯燈,融合了現代和古典之美的可攜式莫是毛筆……眾多精美和實用兼具的非遺產品,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大眾視野。(非遺傳承人入駐抖音秀技藝。圖為非遺傳承人劉坤庭的抖音短視頻錄製現場。
  • 每一件都是匠心之作,「非遺客廳」向四方來賓展現上海精品
    老鳳祥金銀細工製作技藝、周虎臣毛筆製作技藝、魯庵印泥製作技藝、顧繡、嘉定竹刻……富有上海地方特色的40多個非遺項目匯聚於此,展品涵蓋傳統工藝代表作品、創新融合作品、文創衍生品等,共計80餘件(套)。它們融匯了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精髓,既是時尚生活器物,更是具有傳承意義的民間手工藝。 業內人士表示,文化藝術是人類共通的語言。
  • 蓋婭傳說,國風服飾的驕傲!
    從前,提到中國風服飾,無非不就是漢服、旗袍等等,千篇一律的漢服、旗袍等服飾即使設計一年比一年好看,款式也越來越多,可供人們選擇性大,但無非萬變不離其中,在美學上會有所突破,但不足以驚豔世人。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驚豔國人乃至世界的國風服飾《蓋亞傳說》。話不多說,先上圖。該品牌由中國著名服裝設計師熊英女士於2013年創立,靈感源於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蓋婭傳說傳承了中國智慧美學並始終致力於將原創精神轉化為獨特的服飾美學文化。
  • 成都瑯珀-凱悅臻選酒店攜手愛馬仕「上下」詮釋「東方美學」
    」下的高端定製化生活,探索中式古典的無限可能。 成都瑯珀·凱悅臻選酒店,作為凱悅集團旗下在中國西部地區最新一家奢華酒店,致力於呈現「中國古典生活方式的現代表達」,這與「上下」打造當代東方雅致生活品牌的理念不謀而合。
  • 「蓋婭傳說」首秀 設計師熊英攜王婷瑩驚豔登場
    Heaver Gaia蓋婭傳說「天衣」系列服裝發布會的整場流程設計可謂獨具匠心,設計師熊英、聯合創辦人王婷瑩將古典韻味與國際時尚巧妙結合,以靈動的服裝設計和美侖美奐的現場表現,輪番上演奪人眼球的驚豔大戲。王婷瑩女士身著白色孔雀聖潔華服出場豔驚四座,為發布會拉開華麗序幕。整場活動分為四大章節,依次進行美的詮釋和品牌演繹,逐層遞進,展現不同深度的時尚主張和精神內涵。
  • 古風走秀:蓋婭傳說巴黎時裝秀,中國風驚豔眾人東方美學惹人愛
    久違了,這裡漪一醬,這一期的主題是古風時裝秀的搭配。而古風走秀最火的則是蓋婭傳說巴黎時裝秀了,是2019年春夏款哦~這套服飾是以淺粉為整體色調,連衣裙採取了收腰的版型,裙擺是吸取了傳統漢服的長米大擺的經驗,落於地面,衣裙上的紋理是傳統修飾,更具中國風;肩上的披風呈內扣狀,約數米長;頭飾採用龍紋飛冠狀更具威嚴和震懾力;一雙金色高跟鞋更是體現了現代與古典的交融。
  • 非遺進校園|鄉土教育融合美育,澆灌出雲鄉深處的非遺之花
    漢、白、彝、回、傈僳、藏、納西等多民族聚居融合過程中也創造出了璀璨歷史文化。2011年3月,大理被原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為切實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工作,依託大理州豐富的白族非遺文化資源,率先在大理市東門完小開展非遺進校園創新實踐。
  • 央視主持李思思當製作人 打開中國服飾的美學寶庫
    11月7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又一創新原創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首播。百姓生活「衣食住行」,「衣」排第一。《衣尚中國》首期節目以「錦繡」開始,打開了一座關於中國服飾的美學寶庫。
  • 檳榔谷黎苗「三月三」開幕 黎族老人秀民族服飾
    當天活動包括「鑽木取火」開園祈福儀式、風情海南服飾展、黎苗影像志攝影展、印象檳榔谷拓展體驗等多項的活動。  上午9時,開園祈福儀式在古老莊嚴的祈福樂聲中拉開帷幕。當地青年男子在舞臺中央展示了黎族「鑽木取火」的傳統技藝,並將取得的「火種」傳遞給鄉親,現場升騰起一團熊熊燃燒的「聖火」。人們舉起火把跳起祈福舞蹈,頌祝四海賓朋風調雨順、吉祥安康。
  • 2020年度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揭曉
    央廣網長春12月28日消息(記者劉源源)正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第五屆吉林雪博會及第八屆中國旅遊產業發展年會上,發布了《2020中國旅遊產業影響力報告》,同時揭曉了2020年度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
  • 古典戲法傳承人肖桂森納新徒 非遺項目盼傳承
    天津北方網訊:8月17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戲法的代表性傳承人、天津雜技團戲法演員肖桂森,在魔術界與曲藝界眾多名家、前輩的見證下,為古典戲法再納新徒。  作為從事古典戲法表演逾40年的戲法名家肖桂森來說,從其師父—已故北派戲法大師王殿英手中接過衣缽後,將戲法儘可能推廣和傳承下去一直是他的心願,也是非遺項目的發展需要。此次拜師學藝的新徒陳梅來自黑龍江雜技團,作為經驗豐富的魔術師曾獲2004年澳門國際魔術大賽金獎。她也對古典戲法頗有興趣,在中國雜技理論研究委員會副會長傅起鳳女士的引薦下,決定學習古典戲法。
  • Nicholas&Bears(NB熊)|2020秋冬新品上市首秀
    10月23日,Nicholas & Bears (NB熊)2020秋冬童裝新品發布首秀於杭州康萊德酒店舉行。全新系列在延續英倫美學風格的同時,以精緻而不繁冗為設計核心,推出更多貼合兒童日常場景和戶外活動的功能性服飾。正值品牌20年更新迭代的首次亮相,大秀以全新的面貌,給予未來童裝更多無限可能。
  • 非遺相伴迎國慶,燈火月影賞中秋——廣東推出節慶「嘆」非遺中秋...
    廣東省非遺保護中心希望通過節慶「嘆」非遺系列活動,最大程度地釋放傳統非遺項目的文化藝術力量,喚醒公眾對於傳統節日的記憶,讓傳統文化走進生活。展覽結合「非遺+現代生活」的理念,圍繞「燈」元素展出各類文藝作品,將傳統非遺項目與市民生活融為一體,讓傳統燈彩重新煥發光彩。展覽展出了由非遺傳承人和新銳設計師親手製作或設計的一百多件燈彩作品,涵蓋大良魚燈、佛山彩燈等多種傳統燈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