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小盤點:「黑色」科技 創新發展

2021-01-17 江銅傳媒

黑色,有人說是暗夜的顏色,陰鬱低沉,但詩人顧城也說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環顧2017,黑色似乎成為了最富想像的色彩,當高鐵、共享單車這些中國新四大發明成為大眾眼中的「黑」科技時,黑色已然成為了科技與創新的代名詞。

這一年,在江銅,千萬雙智慧的眼眸,迸發出無限創意。「不明覺厲」的「黑」科技在江銅蔓延生長。這一年,公司不斷加大投入,搭建創新平臺,強化激勵機制,讓無限創意在江銅孵化。

你不知道的江銅「黑」科技

從國家科學進步獎,到自產產品外銷盈利;從大數據運用到創新技術填補國內空白……這一年,江銅創新不止是嘴上說說,科技與創新已然成為江銅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引擎。

銅話:「不明覺厲」的江銅「黑科技」

為「黑科技」達人點讚

副產品又獲金獎?淡定,它還能外銷一千多萬呢

公司去年獲13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兩家單位佔12項

公司去年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三項省科技進步獎

江銅(貴溪)冶化工程公司: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德銅巧用新科技打造「智慧防汛」系統 

強化激勵,孵化「黑科技」

近年來,為激發創新熱情,弘揚創新典型,公司強化創新激勵機制。無論是職工雙創大獎,還是博士後工作站項目成果產業化效益獎勵,各層級技術人員積極性都被充分調動,科研攻關、成果轉化,江銅「黑科技」遍地開花。

公司首次頒發「雙創」大獎,167項「雙創」成果受到表彰

憑啥這群江銅人能有額外收入

公司要獎勵這些人,有沒有你認識的

又一波大獎來襲,900萬!獎給創新貢獻者

南方公司四創新項目獲政府補貼超200萬元

 「草根」創新蔚然成風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當行為成為了習慣,當「草根」成為了創新的「主流」,科技創新逐漸成為江銅每一名員工的思維慣性,「草根」創新蔚然成風,即使是小改小革,也能迸發出無限光芒。

「微創新」是怎樣煉成的?

武銅「草根」創新蔚然成風

礦性多變,德銅大山廠「軟硬兼施」

原料多雜,貴冶電解車間強力突破

德銅生態復墾竟然運用了這麼多新技術

無土就地改良技術試驗成功  城銅將大面積推廣無土復墾技術

搭建平臺,勞模創新工作室碩果纍纍

李全勝、夏興旺、潘國平……這些名字不僅僅代表著一個人,更是先鋒模範的標記,而以他們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更是匯聚了一線員工的聰明才智,帶動了一線員工的創新熱情,賦予了新時代下的勞模精神更多內涵。

111項創新成果,看8大勞模創新工作室卓越的方式!

@所有人,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你心動嗎?

不得了!夏興旺勞模工作室2017年要幹這幾件大事

相關連結

2017小盤點:黃色預警  警鐘長鳴

2017小盤點:綠色發展  和諧共生

相關焦點

  • 2017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創新發展政策研究所博士後招聘公告
    2017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創新發展政策研究所博士後招聘公告 2017-06-12 16:59:53|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 創新動力更強勁——2017年度湖南省科技創新獎綜述
    創新動力更強勁  ——2017年度湖南省科技創新獎綜述  給湖南的發展帶來什麼機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在5月4日舉行的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上,211項成果(團隊)分獲2017年度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印遇龍院士獲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孫侖泉、董朝陽2人獲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 盤點:2017年中國科技創新十大裡程碑事件有哪些?
    2017年,我國科技創新十大裡程碑事件  圖①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實現了主體工程全線貫通(合成照片)  編者按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回首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國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徵途上大步前進,航空航天、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極大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
  • 2017年科技創新影響力論壇在京舉辦
    日前,由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主辦,以「創新驅動未來、標準引領世界」為主題的「2017年度創新影響力論壇」在北京舉辦。本次論壇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指引下,就標準指引企業創新發展,發揮標準在創新成果產業化過程中的橋梁作用,創新政產學研合作模式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 引力波探測、仿生扇貝:2017世界科技發展回顧
    烏克蘭  成立戰略領導機構 建立國家研究基金  張浩 (本報駐烏克蘭記者)受國家局勢不穩影響,烏克蘭科技近年來在艱難中前行。為提振這一局面,2017年8月,烏克蘭成立了由總理領導的全國科學和技術發展委員會,作為烏克蘭科學發展戰略的最高領導機構。
  • 2017藍思科技淨賺20億 科技創新助推業績騰飛
    4月24日早間,藍思科技(300443)發布2017年年度報告。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37億 元,同比增長 55.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20.47 億元,同 比增長 70%。(圖中三個品牌的手機所採用的雙面玻璃均由藍思科技提供)研發投入逐年遞增 科技創新助推業績騰飛藍思科技在公告中稱,由於下遊各大消費電子品牌客戶的新產品集中在下半年發布,因此消費電子行業及公司的產銷旺季為下半年,通常每年下半年的訂單及銷售收入顯著高於上半年。
  •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內涵、要素與發展方向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由高校與科研機構、創新型企業、政府等創新主體構成,包括創新人才、關鍵技術、創新資本、基礎設施、專業服務與創新文化等要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模式有政府主導型、市場導向型、大學驅動型、企業引領型、綜合發展型等,具體由該地區的研發優勢與產業特點決定。
  • 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金華市人民政府科技工作第一次會商會議召開|何杏仁陳龍講話 邢志宏出席 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 2017年中國十大科技創新大事記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回首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國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徵途上大步前進,航空航天、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極大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2018年到來之際,讓我們共同回顧2017年我國科技界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 2017世界科技發展回顧
    韓 國  生物技術成果頻出 學術信譽正在重塑  邰舉 (本報駐韓國記者)生物技術是韓國歷屆政府科技發展政策的核心內容,從資金和政策等各方面加以傾斜。韓國在生物技術領域取得了大量成果,正在重塑學術信譽。
  • 「創新100」系列盤點(一):聚焦國產儀器裡的「大傢伙」
    經過大半年的推廣與沉澱,「創新100」報名企業累計已達90餘家,從中,項目組也發現了多支熠熠生輝的科學儀器「潛力股」。  即日起,儀器信息網推出「創新100」系列盤點,讓同行及用戶進一步了解這些科學儀器行業的明日之星。第一期聚焦國產儀器裡的「大傢伙」——電子顯微鏡及相關產品。
  • 胡宏林研究員入選2017 年度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近期,科技部公布了2017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我院胡宏林研究員成功入選「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是高研院第二位入選該計劃的科學家。
  • 2017年度科技創新人物揭曉 看看今年有哪些「科學明星」
    中新網北京1月20日電 (記者 張素)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2017年度「科技盛典——中央電視臺年度科技創新人物推選活動」評選結果揭曉,他們是:陳天石陳雲霽兄弟、王澤山、姚檀棟、朱銳、馬晶、蘇權科、付巧妹、陳和生、常進、何曉順、黃大年。  2017年度科技創新團隊分別是: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技術研究團隊、中科院深淵科考隊、高速鐵路技術攻關組。
  • 德陽市「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
    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載體建設、科技金融結合、智慧財產權戰略綱要等政策文件,基本構建起引導和激勵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為創新發展增添新動力。我市大型企業與部分中小企業有較強創新能力,一些企業用於科技研發的支出雖比過去有了明顯的提高,但與發達地區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中小企業的技術發展還是以引進為主,自主研發較少,而由於自主消化吸收能力不強,缺乏二次創新能力,高新技術遠未形成有競爭力的生產力。
  • 又一「王牌」誕生,它被稱為黑色黃金,是科技發展的重要資源
    在我國科技飛速發展中,我們意識到了資源的重要性,其中構成晶片最基本元素的稀土,成為工業中的一顆明珠,被稱為黑色黃金,它目前在所有的高科技行業中應用非常的廣泛。在軍事範圍內,稀土的作用更為突出,是現代化軍事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之所在軍事上稱霸世界,就是因為在他們在軍事上對稀土的運用比較突出。
  • 江蘇科技創新發展「原動力」從何而來?2020,逆勢而上!
    2020年是中國科技發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迎難而上的一年,充滿挑戰與希望的一年。從疫情防控到生產生活,我們無不深切體會到科技的日新月異,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科技創新的迫切。2020年,江蘇科技創新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管是抗擊疫情還是復工復產,江蘇科技盡顯使命擔當。
  • 2020 GBAS科技大會即將開啟!共探科技創新發展新風向!
    今年11月,《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正式實施,有效地讓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引擎,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支撐。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深圳高度重視科技產業的發展,從科技創新、人才引進、資金扶持、應用場景、產業集群等多個角度進行科技戰略布局,致力於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應用示範、規模產業化等各環節提供全方位一體化支持。
  • 2017中國(連雲港)國際醫藥技術大會:匯智醫藥科技創新 聚力健康...
    2017中國(連雲港)國際醫藥技術大會:匯智醫藥科技創新 聚力健康產業發展 原標題: 大會以「匯智醫藥科技創新、聚力健康產業發展」為主題,300餘位海內外知名院士、專家齊聚港城,共議醫藥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大計。  大會主要內容有開幕式、江蘇省原創化學藥創新中心揭牌儀式、院士專家報告會、院士專家建言獻策座談會、中歐生命科學論壇、中美生物醫藥論壇、國際醫藥科技創新成果產品展、項目路演與對接洽談、醫藥專家企業行等系列活動。
  • 中國科技創新與發展2035展望
    中國科技創新與發展進程與挑戰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特別針對科技創新提出了要在若干領域從並行走向領跑,產出對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成果,攻克制約科技的主要瓶頸問題,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8%。與2020年創新驅動發展第一步的戰略目標相比,第二步目標的戰略支撐更加強調創新引領,更加強調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源頭支撐作用,更加強調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供給。
  • 金融科技企業如何在開放金融中創新發展?
    未來,金融科技企業和數字科技企業的創新發展情況,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開放金融的發展速度和質量。一、開放金融中金融科技企業的功能定位大金融科技企業(Bigtech)是已在數字服務市場中建立業務並開展金融服務的科技企業,又稱大科技公司或科技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