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裡的宋代生活美學,大戶人家必備的沉水香,你了解多少?

2020-12-03 東家APP

最近大熱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精彩的劇情自然引人入勝,然而除此以外,劇中無處不在的宋代美學更是打動人心。宋代生活裡的四藝包括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劇中經常被用到的沉水香正是沉香,沉香又名「水沉香「。沉香的香氣沉穩又變化萬千,令人心情沉靜。 宋代是焚香的鼎盛時代,上至皇家,下至百姓無不薰香。

除了薰香外,《上新了故宮》中第一集探訪乾隆的秘密花園,其中珍貴的沉香嵌玉花窗也盡顯沉香的古典韻味,沉香嵌玉花窗採用沉香木打底,鏤空雕刻,並以白玉點綴。

兩千年的香文化

香文化發源於春秋戰國時期。 「香「在甲骨文中由兩部分組成,上部分代表散發著怡人氣味的麵食,下部分是口,代表品嘗,兩部分合起來則意味著品嘗熱氣騰騰的麵食時所感受到的令人愉悅的氣味。有的甲骨文將」香「字下面的」口「換成」甘「,更為強調怡人的口感。

「香」字在我國的《說文解字》中則是這樣解釋的:「香,芳也。從黍,從甘。」 香,芳香的氣息。 字形採用「黍、甘」。《春秋傳》更強調了香的重要性:「黍稷馨香。」凡香之屬皆從香。」 只要是與香相關的字,都採用「香」作邊旁。

而沉香,作為古時香道中的四香沉香、檀香、龍涎香和麝香之首,在我國的香文化中扮演著極 其重要的角色。首先,在王公貴族的生活中,沉香被廣泛應用於宮殿與祠堂,王宮貴胄用沉香祭 天、祈福、禮佛與拜神。早在西漢初期,漢武帝之前,薰香已經成為貴族階層的寵兒。

陶製的燻爐和燻燒的香草曾被發掘於長沙馬王堆漢墓。著名的博山爐即出現於漢代。而自魏晉南北朝,佛教、 道教逐漸興盛且都提倡用香,士人更將香與士族階層的風雅相結合,上層社會薰香更為普遍。隨著唐代帝國的興盛,絲綢之路的開展,大量的香料從西域被運送到中國。也正因為如此,自唐代起,文人雅士們也熱衷地參與到制香—— 用沉香木材、樹頭和樹根製作高級線香中來,不僅是文人,還有藥師、醫師等參與其中。在這個時期,人們對香文化的了解更加精細化、系統化。

到了宋代,香從上層階級家中進入了尋常百姓人家的家中。若是新搬家,或會點上一支線香淨化 環境,清新怡人。黃庭堅就曾提出提出「香之十德」:感格鬼神、清淨身心、能拂汙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裡偷閒、多而不厭、寡而為足、久藏不朽、常用無礙。可見宋人對香道的喜愛。 除了作為香料,沉香更是珍貴的中藥材,有著益於睡眠、增強脾胃的功效。

沉香其實並不是真的某種木材,而是瑞香科沉香屬的樹木樹心部位在受到外部傷害或真紅油菌感染刺激後經過化學反應流下的汁液凝固後得到的物質。這些大量分泌樹脂會幫助樹木癒合, 最終產生具有濃鬱香氣的組織物。

沉香的形成極其不易,往往一棵樹要經歷至少幾年甚至數十年的積累才能結成小小的一塊沉香。 也正是因為沉香的難得,所以珍貴並且價值不菲,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或許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沉香是古董一般的玩意兒,是文人雅士桌上的擺件,或是電視裡清宮戲裡王公貴族房間內香爐裡點的沉香......其實,在今天這個時代,沉香的意義遠勝於此。

自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熱衷於收藏沉香,而蘆濤就是眾多沉香收藏者之一。

與沉香結緣

沉香對有些人而言,是無價之寶

原本,蘆濤是做中藥材生意的,一次偶然的機遇他來到海南尋找中藥材,發現沉香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和收藏價值。因為沉香有著很好的調理心腦血管疾病的效果,速效救心丸就採用沉香作為重要原料。除此以外,沉香還有健脾養胃的作用,沉香片可用來泡水調理身體。海南又是盛產沉香的地方,蘆濤於是決定留在海南發展沉香生意。

由於海南盛產沉香,海南的不少農戶家裡都藏著百年流傳的沉香藏品,往往是一代代人傳下來的,被家人視作珍寶。蘆濤的沉香博物館裡就有一件沉香藏品,不是從哪裡輕易買來的,而是蘆濤多次去一位海南老農家裡請來的。初到海南來時,蘆濤並未深刻感受到黎族人對於沉香的珍視。直到遇到一件藏品,他被海南人的堅守與真誠深深感動。

與普通較松的海南沉香不同,黎族老農家的沉香是很粗的實心黑奇楠沉香木。

奇楠沉香是沉香中的上品,奇楠是梵文的音譯,意為寺廟,又稱「伽羅」。早在清宮內錄中就有記載,乾隆和嘉慶皇帝曾經派專職大臣到貴州赤水二郎壩定點採集白奇楠(棧香)。

早在幾年前,蘆濤看到老農家裡的這件難得的沉香藏品後就非常心動,他希望老農能將這件藏品賣給他。 但由於是家中一輩一輩流傳下來的,並且這一小塊沉香是他們一家人的指望,對老農來說意義非凡。蘆濤知道後經常去老農家裡拜訪,想以高價購買。可是,老農始終都不肯將其變賣,這件沉香藏品對老農而言就是傳家寶,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寶貝,怎可輕易賣掉。

直到兒子要結婚時, 老農缺錢無奈只能將沉香變賣,可就在他將沉香賣出時也給蘆濤提出了一些條件。其一:他信任蘆濤,但不想再轉手於他人,於是他要求,這件沉香藏品只能由蘆濤收藏,不可再賣給其他人。 其二:他希望無論什麼時候他到沉香博物館來,他都可以看看他曾經的傳家寶,這件他視若珍寶的沉香木。

就這樣,蘆濤才將老農家中的沉香藏品請到了沉香博物館。也正如老農所言,只要他到海口來, 都會儘量來沉香博物館看看這沉香木。

傳承發揚千年沉香文化

如今,已經與海南沉香打了多年交道的蘆濤是海南沉香收藏協會會長、海南瓊脂天下沉香博物館館長,並且同時經營著沉香研究所。在他眼中,沉香是收藏的藝術品,是藥材,更是海南黎族人心中不可或缺的香文化。

蘆濤建立沉香博物館的初衷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接觸沉香,了解香文化、香道。畢竟,香文化在人們中的普及度和接受度還不高,甚至有一些小眾,而他想做這個傳道者,讓更多的人認識沉香,感受沉香的香韻。

除了成立海南瓊脂天下沉香博物館外,蘆濤還建立了沉香研究所,在這裡的工廠,他研發與沉香相關產品。諸如香片、香件、沉香線香、擺件、沉香珠和沉香精油等等。現在,市面上盛銷著各類精油,比如改善皮膚的玫瑰精油、茶樹精油等等都廣受消費者歡迎。蘆濤為順應市場需求,生產高純度的沉香精油,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技術與器具,聘請了高技術的人才,只為了使工廠內的沉香精油純度高達百分之百,為消費者提供最好的質量。

雖然沉香歷史悠久,但也正是由於沉香是一個老物件,很多年輕人並不熟知它。蘆濤便想研發一些年輕人喜歡的物件,比如通過設計一些時尚的、現代造型的沉香擺件等等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沉香,感受沉香的魅力,它的芳香,感受獨特的香文化。

香,從春秋戰國開始興起,被巧妙地用於薰染、佩飾、塗敷、飲用, 甚至是計時,古人用香的智慧無不體現著他們典雅、精緻的生活情趣。沉香,作為一件老物件,經歷兩千多年的沉澱後,如今更是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藝術品與藥效極佳的藥品。

香文化一點點地滲透進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或許未來終有一天沉香會像可口可樂一樣普及,成為年輕人手中的寵兒。香道、香文化也不再是古書中謎一樣的存在,而是日日與我們為伴的朋友。

相關焦點

  • 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解讀宋代家庭關係之間的稱謂
    看《知否》的時候,我們對人物關係之間的稱呼特別好奇,因為裡面稱呼真的挺拗口的,什麼大娘子,小娘子,還有什麼主君等等。但是不得不承認,這部劇還是有還原宋代的風土人情的,比如宋人對皇帝的稱呼確實稱官家,宋代的寡婦叫「未亡人」,寡婦再嫁,她的後夫又稱「接腳夫」。別人稱呼自己的家人,如令尊、令堂、令愛、令子,重慈(祖母),尊閣(妻子)。
  • 在全民愛香的宋代,怎能沒有香水!
    在過去的那些年代裡,如果說漢代是一個渾樸豪邁的時代,大唐氣象萬千、壯麗開闊,那麼宋代,無疑是優雅、精緻的。  宋代,是中國香文化發展的最高峰。  那個時代,每個鮮衣華服的人都像移動的花籃。《太平寰宇記》寫道:「凡鮮華之衣,以此水(指一種香水)灑之,則不黦而馥,鬱烈之香,連歲不歇。」  這段話放到現在完全可以登在時尚雜誌上,作為某個牌子香水的廣告,而在宋朝,從李師師到閻婆惜、從宋徽宗到浪子燕青的時尚男女們也都會因這段話而屏住呼吸,在他們的想像中:沉醉於華美衣袖袍襟上的鬱烈香氣,如薔薇花遍體開放。  所以說,香水的「革命」必然發生在宋代。
  • 《知否》裡的奇特稱呼,是胡搞還是講究?
    昨天,萬眾期待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大開播(為什麼說盛大?1.女主家的宅子到底多大以我們現在的城市家庭結構,宅子幾十平,成員通常是爹媽加獨生子女,多的也就一個兄弟姐妹,想鬥起來,大概只有子女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同仇敵愾進行混合雙打……女主挨打但,在追求多生優生,為國家貢獻人頭稅的古代,一個大戶人家
  • 4種花,大戶人家養的多,個個四季常青寓意好
    本期主題:4種花,大戶人家養的多,個個四季常青寓意好 作為家居生活的一部分,花卉盆栽在大眾心目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了。因為別看這些植物花卉不怎麼起眼,但是它們所帶來的價值是非常之高的。不僅可以美化室內的環境,還能夠愉悅養花人的心情。
  • 男童用擀麵杖敲碎存錢罐走紅,網友酸了:大戶人家的金豬
    男童用擀麵杖敲碎存錢罐走紅,網友酸了:大戶人家的金豬 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敲存錢罐的視頻,敲的那一瞬間覺得特別爽,看完之後自己都想趕緊往存錢罐裡塞錢了。視頻裡是一個小男孩,他手拿擀麵杖敲存錢罐,估計是第一次敲,滿滿的儀式感。 小男孩的存錢罐是只金豬,他把金豬面對鏡頭擺好。
  • 《知否知否》原著丫環綠枝得理不饒人,敢懟盛明蘭,結局很美滿!
    文/羅小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領銜主演,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庶女盛明蘭從盛家庶女蛻變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勵志故事。原著中有這麼一句話很經典:」有一個叫計強的,說話磕磕巴巴,指甲縫裡還留著泥土;仔細一問,居然是綠枝的哥哥。明蘭頗感吃驚,這兄妹倆簡直天差地別。」雖然沒有正面點破綠枝口舌伶俐,卻用隻言片語描寫了哥哥磕磕巴巴的姿態,也側面襯託出她的犀利和毒舌。
  • 感受一下大戶人家的快樂!這一箱箱的小貓咪,太酸了
    微信的規則進行了調整 希望大家看完故事多點「在看」,喜歡的話也點個分享和贊 這樣事兒君的推送才能繼續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 《知否》明蘭的嫁衣為什麼是紅綠搭配?「紅配綠賽狗屁」是咋回事
    但最近有幾部劇打破了我對婚服都是鳳冠霞帔的理解,在《獨孤天下》裡獨孤般若,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明蘭的嫁衣都是綠色的,與我們熟知的鳳冠霞帔不同,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秦漢時期沿用了黑色的婚服,但當時的技藝逐漸成熟紡織、蠟染、錦繡等各種工藝美學成熟,形成了包括服飾、髮飾、鞋履、配飾等在內的一整套衣冠系統。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追求返璞歸真,清新淡雅,所以當時的婚服出現了白色。
  • 泰國人最愛的臉譜,靈感源自於中國古代的大戶人家門環上的那隻獸
    【泰國人最愛的臉譜,靈感源自於中國古代的大戶人家門環上的那隻獸】臉譜,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戴在臉上的一種面罩。圖片上的這種看起來很恐怖的東西就是小編在泰國集市上拍攝到的一種臉譜。別看它造型奇特,但是泰國人卻非常的愛它,而它的靈感則是來源於我們中國古代大戶人家門上的門環。熟悉的人都知道,我們中國古代門環大都被雕刻成了一隻怪獸的模樣,有多少人聯想到了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 《知否》為何設定顧廷燁有外室?這樣不會落實「渣男」屬性嗎?
    《知否》為何要設定顧廷燁出場外室和小孩?這樣不會落實男主「渣男」屬性嗎?《知否》:顧廷燁這個人設太渣?網友:邏輯沒問題,符合時代背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由「千億女王」趙麗穎和「八爺」馮紹峰夫妻檔領銜主演,從來不喜歡宅鬥情節的歡喜君居然把這劇追了下來。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火,你會翻譯《如夢令》嗎?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相信大家都已經倒背如流了,最近,一部同名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火。東方君的微信朋友圈,微博好友圈都被明蘭和侯爺的齁甜日常,王大娘子表情包,還有明蘭的婚戀觀刷屏了。
  • 什麼是創意生活美學?「出群」你的生活美學造物館
    用匠心把生活中的美好精雕細琢,讓你愛上隱藏在「柴米油鹽」裡的藝術、營造專屬你的新生活美學,是出群的使命、也是出群一如既往的追求。作為善達時尚開創的高端時尚社群品牌,出群繼承了善達最為優秀的美學基因。邀請你為喜歡的創意美學「入群」。
  • 別讓電視劇騙了,這才是清末鄉下大戶人家,家裡也就兩頭騾子
    11-24 20:37:06 來源: 騎著馬奔跑的驢 舉報   我們在電視劇之中看到,古代大戶人家都是十分富裕的
  • |大戶人家「天使團」
    其實我們是想邀請多寵家庭的主人展現自己的養寵生活;可能是手忙腳亂的,但一定是多姿多彩的!多姿多彩之餘,還有很多發自肺腑的Tips,大戶人家的快樂與煩惱,每一樣都很真實。1號家庭檔案戶主:簡單生活性別:女職業:自由職業家有:3隻狗,14隻貓所在城市:南京「大戶人家」的第一步,必須來個重磅的!這位小姐姐家裡養了17隻寵物,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大戶人家」了。
  • 關於百香果你了解多少?
    黃金百香果,又叫雞蛋果、愛情果,學名:西番蓮,拉丁文名:Passiflora edulis Sims.。西番蓮科、西番蓮屬草質藤本,莖具細條紋,無毛。百香果中的「甜蜜叛徒」,空口吃才是對它的尊重!隔壁所長 物種日曆 6月28日如果你對百香果的定位還是「調味品」,只能作為飲料的配料之一。那麼黃金百香果就來為自己正名了!人家是水果啊!可以扒開直接吃的那種!空口吃也不會覺得酸到五官變形,酸酸甜甜的香氣、豐沛的汁水、混在其中的籽……全部送進嘴,是勝過酸楚初戀的甜蜜熱戀感。
  • 知否明蘭大婚的紅男綠女,明制婚禮的鳳冠霞帔,都是中式傳統美學
    《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首播兩集,便在網上引發了不少熱議。從「小明蘭好可愛」,到「小小桃哭得心都要化了」,再到「朱一龍小公爺」「趙麗穎的糯米小糰子扮相」,總而言之,就是只播放了兩集網友也能挖出不少話題。
  • 茉莉花茶作用與功效 你了解多少
    提到茉莉花就想到了讀小學時候經常唱的一首歌《茉莉花》,茉莉花不僅是一首好聽的歌,用茉莉花來泡茶也是非常好的茶飲之一喔,茉莉花茶的功效有很多, 那麼你平時是怎樣使用茉莉花的呢,一起來看看茉莉花茶的作用和功效是哪些?以及它有哪些注意事項?茉莉花茶,它在我們國家的花茶裡,被稱為是可以嗅到春天的一種花茶。花茶都是屬於二次加工的茶類,然而茉莉花茶又是茶中的名品茶。
  • 精選《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經典臺詞,句句深入人心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劇名有沒有覺得好熟悉,沒錯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意思就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這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也是寓意著盛明蘭與顧廷燁一生的愛情故事。
  • 今天起增城陽臺掛有這個東西的都是「大戶人家」!
    今天起增城陽臺掛有這個東西的都是「大戶人家」! 相信每個增城人 在秋冬最喜歡的一道菜就是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