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解讀宋代家庭關係之間的稱謂

2020-12-06 我與冬天有個約會

看《知否》的時候,我們對人物關係之間的稱呼特別好奇,因為裡面稱呼真的挺拗口的,什麼大娘子,小娘子,還有什麼主君等等。但是不得不承認,這部劇還是有還原宋代的風土人情的,比如宋人對皇帝的稱呼確實稱官家,宋代的寡婦叫「未亡人」,寡婦再嫁,她的後夫又稱「接腳夫」。別人稱呼自己的家人,如令尊、令堂、令愛、令子,重慈(祖母),尊閣(妻子)。比如盛肱向別人介紹妻子為內饋,內人,別人向盛詢問王大娘子,則問尊閣如何。另外如顧二向長柏詢問盛家老太太身體,則用重慈。

在宋代,女婿對妻子的父親稱為嶽父、泰山,對妻子的母親稱為嶽母或者泰水,嶽父也有稱作外翁,翁在宋代代表是中老年人,所以宋代也有稱爺爺為祖翁,父親叫父翁,叔叔叫叔翁,嶽父叫婦翁。對於沒有關係的老人則尊稱別人為蘇翁,或者李翁,或者公公。同理,在宋代媼也代表中老年婦女,所以宋人也叫祖母為婆婆,稱呼父母為兩親,跟現代的雙親是一樣的。這些都是慣常的叫法,還有一些特殊陝西地方,把父輩等人叫做老子,比如宋人把範仲淹稱呼成小範老子,稱範雍為大範老子。這裡未必指父親,而是對那些功臣閣老的稱呼。

宋人對庶母一般稱為支婆,稱呼父親的妾為妾母或者少母。宋人又把妾稱為小婦,小妻,次妻,少妻。宋人對他人稱己弟為「舍弟」,如韓絳《從事帖》中請收信人將附寄東西轉交其弟則雲「舍弟」。宋人亦常以行第稱子侄、兒子,如範成大《與五一兄帖》,灼與其從兄成象尺牘,信中談到七哥、九哥,指他自己兩子莘、茲,大姐則指成象的長女,成人的侄女。所以知否中稱呼庶母為小娘其實是較少的,在宋代似乎對女兒、侄女才稱「姐」,或稱「娘」。如大娘、大姐一般指的是家中的長女。宋代稱「郎」的,一般指子侄,或者女婿,一般是長輩對晚輩男子的稱呼,妻子及妾女等人不能直呼其郎。宋代男子一般稱呼自己的妻子為內饋,兒母等。如同內人或者孩子他媽是一樣的。

據昊曾之說,女兄稱「姐」始於宋代:「近世多以女兄為姐,蓋尊之也。兒媳婦則又稱其夫母為「姑」、「阿姑」。猶令吳語稱「阿婆、婆母」。宋人已泛稱子侄之妻為「子婦」、「媳婦」,見蘇軾手跡《十六侄帖》、《媳婦上問帖》等。宋人又稱諸子婦中以妯娌排行分別為大、中、小婦。如陳造《江湖長翁集田家謠》詩云:「中婦輟閒事鉛華,不比大婦能憂家…小婦初嫁當少寬,令伴阿姑頑過日。

子婦又稱夫父(宋稱舅,今稱公公)之姊為「大姑」這個稱呼如今依然在用。宋代童養媳稱「養婦」,作為「童婚」的一種形式無法得到法律認可。而「養婦」亦稱「存養婦」。宋人又稱繼父為「假父」、「義父」,而「再嫁之妻帶來的兒子」,又稱「義子」。「老媳婦」,則為宋人對自己妻子的戲稱,如蘇軾在致文同最後—信《入冬帖》中云:「老媳婦附此起居」,即「代其妻問候親家母」,即文同之妻。趙彥對家屬主要稱謂演變有一段簡單的解說:

古人稱父日大人,又曰家父,捐館則日皇考。今人呼父曰爹,語人則曰老兒,捐館曰老子。以「兒」「子」呼父習以為常,不怪也。羌人呼父為爹,漸及中國。……今人則曰媽。

這裡的古代指宋前,今人則為宋人。如果趙氏之說可信的話,宋代在語言學上也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歷史時期,爹、媽的稱呼一直沿用至今。所以宋人稱呼雙親為爹媽,這種稱謂在後面明清也有。

宋代有內家、外家之說,宋代凡母親、妻子一系的親屬均統稱為外家。《東京夢華錄》記載:是日「人家如女皆歸外家,歸即外公、姨舅皆以新葫蘆兒、棗兒為遺,俗雲宜良外甥」。《夷堅丁志》亦載:始言外翁召我去,女外家在漳州。外翁,又稱外父,即嶽父,妻之父。又稱「婦翁」、嶽丈、泰山,稱妻母為「泰水」,宋人已不知其義。但稱嶽母為「丈母」,則猶由嶽丈而來。範成大《荔酥沙魚帖》可證,其嶽母即魏良臣之弟信臣妻。嶽父之弟,則稱「叔丈人」,簡稱「叔丈」。宋人又稱母親之兄弟為「外舅」,舅母為「外姑」。舅之子即為表兄弟,習稱「中表」,或「中外」,與外家修好,或結成姻親,即稱「中外之好」。如知否中,王大娘子原本想把如蘭嫁給自己兄弟的兒子,既如蘭與她的腹兄(即表哥,其母與其父乃是同胞兄妹,即稱為腹兄),即結成中外之好。

宋代已有姨的習俗,一般男子稱呼妻妹為姨,以家中排行稱呼,如大姨,七姨,九姨等等。按著這種習俗,顧二郎要叫墨蘭、如蘭為四姨、五姨。外甥兒女也可稱呼母親姊妹為阿姨,其夫為姨夫,這種稱呼一直流傳至今。知否中康姨媽,按著輩分,明蘭等人應該稱呼其為大姨。宋人稱呼妻子的弟弟為「內弟」,稱呼自己的姐姐為「女兄」,稱呼自己的妹妹「女弟」,稱呼妹妹的丈夫為「妹婿」,稱呼妻子妹婿為「娣婿」。小姑稱呼嫂子為「妗妗」,小姑向嫂子等人自稱自己的丈夫為「姑夫」,父母稱自己的女婿為「女夫」。第二女婿為「第二女夫」依次類推。

其實稱呼的演變也有一些是錯的,比如趙彥衛總結父系、母系主要親屬云:

婦謂夫之父曰舅,夫之母曰姑。婿謂婦之父日外舅,婦之母曰外姑。子謂母之兄弟曰舅,父之姊妹亦曰姑。皆因與父母同行故也。今人呼妻兄弟卻日舅,妻父曰丈人,至有與婿書自稱曰丈人者,不亦陋哉!

這裡指出兩個問題,稱舅舅應該屬於對母親兄弟的稱呼,不能用在對妻子兄弟身上,所以我們可以稱呼母親的兄弟為舅舅,卻不能稱呼妻子的兄弟為大舅子、小舅子,因為他們不是同一個輩分。另一個是泰山丈人這是晚輩對長輩的稱呼,長輩不能自稱泰山丈人,這也是錯的。

相關焦點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什麼意思?
    最近各位小夥伴們都被趙麗穎和馮紹峰小兩口飾演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給刷了屏了,本身知否這部劇就很好看還有和趙麗穎剛剛完婚有一定的關係吧,小編這幾天也在天天追劇,說真話這是近期看過的製做較為精良的電視連續劇了。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火,你會翻譯《如夢令》嗎?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相信大家都已經倒背如流了,最近,一部同名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火。東方君的微信朋友圈,微博好友圈都被明蘭和侯爺的齁甜日常,王大娘子表情包,還有明蘭的婚戀觀刷屏了。
  • 精選《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經典臺詞,句句深入人心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劇名有沒有覺得好熟悉,沒錯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意思就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這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也是寓意著盛明蘭與顧廷燁一生的愛情故事。
  • 《知否》日本開播,「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譯成日文,令人捧腹
    今天《知否》的日版預告出來了。今年10月21日在日本的電視臺正式播出,日版電視劇的名字是《明蘭:才女的春天》。這個名字雖然在我們看來有些俗氣,但是畢竟「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翻譯起來還是有點難度的,再加上是在日本播出,總是要符合他們的習慣。電視劇《知否》(全稱《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趙麗穎、馮紹峰和朱一龍主演的,去年十二月在我國播出,並在今年五月份的時候入圍上海電視節,最佳電視劇——白玉蘭獎。
  • 知否,知否?「紅配綠」一點不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紅配綠」是大眾心中的穿搭「雷區」,多數人都認為這樣穿衣服俗氣難看,可是「紅男綠女」、「綠肥紅瘦」在古典詩詞中描述的卻又是美人美景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肥和瘦到底是什麼意思?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其實就是才女睡醒後,和捲簾丫頭的兩句對話,意思是很簡單的。全詞妙就妙在這"綠肥紅瘦"一句。"綠"指的是"綠葉","紅"指的自然是"紅花","綠肥紅瘦"便是指花凋零隻剩綠葉,也正好和前句"昨夜雨疏風驟"對上了,表達的是:因為昨夜風大,花被吹落紅色凋零隻剩綠葉的悽涼景象。"綠"對"紅","肥"對"瘦",葉子越來越茂盛,花卻慢慢凋零,暗示著春天的消逝和夏天的到來。
  • 知否?綠肥紅瘦是李清照借海棠花為女性嗚不平!
    最近電視劇《明蘭傳》正在熱播,那首《知否知否》也在很多人耳旁響起,可你知否綠肥紅瘦出自哪裡?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電視劇中盛家六姑娘明蘭從小親生母親離世,家裡有虐待自己的後媽,欺負自已的姐妹,和輕視自己的父親。
  • 知否,知否?古人賦予海棠花深層的含義!初春花又開,一起賞海棠
    有感於近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的熱播,加上春天的腳步近了,春來了,忙碌的工作節奏下不知道幾人還有賞花賞月賞秋香的閒情逸緻?今天我們紙上賞花,一起來聊一聊-----海棠花和這首名篇的故事。周總理說過,海棠花好,溫暖,古樸大方,不張揚,每朵花之間都很團結。這也正是總理給我們的精神寫照吧,今天總理不在,但海棠依舊,總理的精神依舊。海棠花自古以來就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之稱,明代《群芳譜》記載到:海棠有四品,皆木本。哪四品呢?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貼梗海棠。周總理西花廳海棠就是西府海棠,是四個品種中的上品。
  • 「應是綠肥紅瘦」肥瘦啥意思?看起來簡單,讀懂才知李清照有多牛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相信大家很多人都看過趙麗穎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於是就有很多說,這其中的綠肥紅瘦到底是什麼意思?那麼"肥"和"瘦"到底的是啥意思呢?詞的開篇"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即昨天夜裡雨水稀疏,晚風颳得急猛,一夜酣睡後,卻仍有餘醉沒有消除。我們知道李清照是特別喜歡喝酒的,這或許是偉大詞人的"通病"吧。
  • 《知否知否》原著她是唯一背叛盛明蘭的侍女,好吃懶做,結局解氣
    文/羅小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領銜主演,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庶女盛明蘭從盛家庶女蛻變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勵志故事。趙麗穎飾演的是盛明蘭這個角色,她是庶女出身,最後卻嫁入侯府,逆襲成為一品誥命夫人,可謂是劇中最好命的女子之一。
  • 知否知否顧廷燁的母親是怎麼死的 白氏的死亡真相是什麼
    在《大江大河》之後,國內又出現了一部讓人十分期待的爆款劇,那就是由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該劇是根據關心則亂的同名小說改編,邀請到了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施詩、張佳寧等演員主演,在12月25日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之後,就吸引了許多網友的關注。
  • 《知否》裡的奇特稱呼,是胡搞還是講究?
    昨天,萬眾期待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大開播(為什麼說盛大?州不及萬戶不置」,通判是宋代為了防止唐末藩鎮坐大的局面而設置的官職,大一點郡裡有兩個通判,小一些的,就設置一個,如果一個州連萬戶家庭都不足的,就不配置通判了。這段記載,大概是泛指,因為,宋朝的行政區劃裡,已經沒有了郡,而是路、府(州軍監)、縣幾個等級。
  • 夜上海·味道|知否知否 點心裡的綠肥紅瘦
    若丹[申之魅]知否知否 點心裡的綠肥紅瘦如今一說到品嘗點心,率先映入廣大食客腦海的便是蝦餃、燒賣皇、叉燒包、菠蘿油等一眾廣式點心,「一盅兩件」的早茶生活正被越來越多的食客所接受。薺菜鮮肉春卷原料:新亞春卷皮1袋、薺菜500克、肉糜200克、胡蘿蔔絲100克輔料:鹽7克、糖10克講起春卷,江南食客的日常家庭製作多用爛糊肉絲來做餡,而用薺菜鮮肉來做春卷餡,則是春天才能夠嘗到的美味,當季的薺菜格外鮮美,因此也有「春到人間一卷之」的說法。
  • 《知否知否》原著丫環綠枝得理不饒人,敢懟盛明蘭,結局很美滿!
    文/羅小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領銜主演,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庶女盛明蘭從盛家庶女蛻變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勵志故事。#趙麗穎#各位親們,你們如何看待馮紹峰、趙麗穎、朱一龍等主演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知否》明蘭的嫁衣為什麼是紅綠搭配?「紅配綠賽狗屁」是咋回事
    但最近有幾部劇打破了我對婚服都是鳳冠霞帔的理解,在《獨孤天下》裡獨孤般若,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明蘭的嫁衣都是綠色的,與我們熟知的鳳冠霞帔不同,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但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出現了另外一個現象,那就是明蘭和墨蘭出嫁都是穿的綠色婚服,而如蘭穿的確實紅色婚服,是當時她家中人欺負她嗎,不是的。
  • 《知否》姊妹篇《庶女錦蘭》,胡歌、劉詩詩聯手,這次是戀人關係
    2018年,趙麗穎、馮紹峰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席捲大江南北。劇中,趙麗穎飾演的明蘭,雖然懷有一身的智慧、才幹,但是為了活下去只能夠隱忍,甚至放棄掉屬於自己的愛情。最後,在「二叔」馮紹峰的寵愛下,明蘭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 知否,知否?「紅配綠」俗不可耐?古代竟還有「黑」婚服
    然而,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一個劇情卻引起了網友的質疑。在第41集中,盛家六姑娘明蘭盛裝出嫁,然而他這一身綠嫁衣卻讓很多網友不淡定了。有人就說了有沒有搞錯呀,古代女子出嫁不應該穿紅嫁衣嗎?明蘭怎麼會穿綠衣服出嫁?這編劇是不是搞錯了?
  • 《知否》為何設定顧廷燁有外室?這樣不會落實「渣男」屬性嗎?
    《知否》為何要設定顧廷燁出場外室和小孩?這樣不會落實男主「渣男」屬性嗎?《知否》:顧廷燁這個人設太渣?網友:邏輯沒問題,符合時代背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由「千億女王」趙麗穎和「八爺」馮紹峰夫妻檔領銜主演,從來不喜歡宅鬥情節的歡喜君居然把這劇追了下來。
  • 高子灃《知否》演繹「腹黑男」的生不逢時
    由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出品,侯鴻亮製片,張開宙執導,曾璐、吳桐編劇,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施詩、高子灃、陳瑾和王一楠主演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目前正在熱播中。該劇改編自關心則亂同名小說,為觀眾呈現出了一個家宅的興榮,古代禮教制度下的人物奮鬥傳奇。
  • 《知否知否》中的韓大相公是範仲淹的好友,曾連任三朝宰相
    《知否知否》中的韓大相公是範仲淹的好友,曾連任三朝宰相宋朝的繁榮一點也不遜色於唐朝,在宋朝出現了夜市,同時紙質貨幣也是出現在那個年代,宋朝的繁榮離不開朝廷的文官進言獻策,可是宋朝一味的追求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導致了朝廷最終文武官員分配不均,文強武弱的局勢導致了北上尚有隱患的宋朝處於極為危險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