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學而獻身的先生們

2020-07-06 借風說話

我小時候看過老一輩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先生的散文《為科學而獻身》,裡面講述了好幾位科學史上為了科學探索不畏死亡,甚至英勇捐軀的例子:為了宣傳新天文觀、反對天主教會的反動統治,布魯諾被燒死在鮮花廣場;為了探索雷電的本質,俄國科學家利赫曼不幸被雷擊身亡;一生研究放射性物質的居裡夫人,最終死於受到過量輻射而引起的白血病。

為科學而獻身的先生們


現在想來,其實各行各業都有為了自己的事業殞身不恤的例子,比起從事高危工作的礦工、警察、記者等職業來,科學家不算是一個太危險的行當。然而,不管什麼行業,死在工作崗位上往往都是一件令人起敬的事情。2012年,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正式入列,殲-15艦載機成功完成了起飛和著艦作業,而殲-15項目的總負責人羅陽,卻在艦上因心臟病突發而逝世。幾乎同一時間,3名在沱沱河地區進行勘探工作的地質隊員先是失蹤,後來發現全部遇難。他們都得到了很多網友自發的悼念。

為科學而獻身的先生們

在植物學界,自然也有為科學獻身的烈士。民國時期中國的植物學研究機構,在北京是靜生生物調查所和北平研究院植物學研究所,在廣州則是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是今天的華南植物園的前身,成立於1929年,創立者是中國第一代植物學家之一的陳煥鏞先生。從研究所還在籌辦階段的1927年到1933年,短短6年時間,研究所就積累起15萬份、6萬多號(同一號標本經常有不同的復份)的植物標本,其中很多都是研究所員工(有時候是所長陳煥鏞親自率隊)深入深山老林不辭辛苦採集的成果。

在廣州還有一家美國人辦的教會大學叫嶺南大學,其中也有研究中國華南植物的人。起初這些美國人瞧不上陳煥鏞,但是後來他們發現陳的研究所辦得比他們的還好、研究成果比他們還豐富時,就坐不住了。他們主動找到陳煥鏞,要求劃分「勢力界限」,各自負責一個區域的植物採集,甚至還要求彼此在不同的季節採集。這些無理的要求自然為陳煥鏞所拒絕。

為科學而獻身的先生們

1936年,研究所迎來了中國植物採集史上「最悲壯的一頁」。這年春天,研究所聘請當時在貴州安順府志局工作的鄧世緯擔任「貴州調查員」,請他在貴州各地採集植物標本,期限為3年。鄧世緯時年不過20多歲,但是已經有豐富的標本採集和管理經驗,又已經和研究所有一年的良好合作,所以請他做這個工作最適宜不過。

起先,鄧世緯在黔中自然條件較好的貴陽、龍裡等地採集。標本寄到廣州之後,「佳品比之去年更多」,令研究人員讚嘆不已。接下來,鄧世緯原本打算到黔南的都勻、獨山一帶採集,但是當時紅軍長徵正經過貴州,黔南是國民黨負責「圍剿」的桂軍的大本營,兵荒馬亂,很不安全。思量之下,鄧世緯決定先回貴陽,再計劃到黔西南的貞豐縣採集。

8月23日,鄧世緯與助手楊昌漢、徐方才、黃孜文等一行7人從貴陽出發,深入貞豐最茂密的山林採集。然而,此時正是當地「瘴氣」最盛之時,在缺少防護的情況下,採集隊成員先後染上了令人聞之色變的「瘴癘」(惡性瘧疾)。10月13日,楊昌漢與徐方才最先罹難,當時鄧世緯還負責將2人的棺木運回貴陽。但是很快,鄧世緯本人也發病,10月17日與黃孜文相繼病逝。與此同時,調查隊的其餘3人也病危。消息傳到廣州,研究所的同事「無不同聲哀悼」,感嘆「國內為採集而死,未有如此慘者」!

為科學而獻身的先生們

很快,抗日戰爭爆發,廣州屢遭日軍飛機轟炸。為了保護辛辛苦苦採得的標本,陳煥鏞不辭辛苦,派人將全部標本轉運到當時尚處在英國統治之下的香港。然而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對英宣戰,香港也被佔領,標本被日軍查封。擺在陳煥鏞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為了高貴的名聲一走了之,聽任標本被日本人掠奪;一條是為了替中國的植物學事業保存珍貴材料,忍辱負重與日本人和偽政府合作。陳煥鏞選擇了後者。在偽廣東教育廳廳長林汝珩的建議之下,陳煥鏞把標本又全部運回廣州,並忍痛出任廣東植物研究所所長,兼任偽廣東大學教職。由於其情可原,抗戰勝利之後,諸多教育界、法律界知名人士替陳煥鏞說情,當局最終在1947年決定對陳煥鏞出任偽職的行為「不予起訴」,避免了一樁冤案。

就在命運未卜的1946年,陳煥鏞從鄧世緯1935年採集的標本中發現了一個新屬,就用鄧世緯的姓氏命名為Tengia,漢語名「世緯苣苔屬」。如果要用一件事物高度概括民國時期陳先生領導的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的業績,我想這種生長在黔中貴定縣山區的美麗植物是最合適不過的。

相關焦點

  • 清明 | 謹以此文悼念那些為科學獻身的實驗動物
    清明節——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不知道有沒有人在這特殊的一天想起來那些實驗室裡為科學而獻身的小動物們
  • 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家,為身體攝入放射性物質,死後被銘記!
    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家,為身體攝入放射性物質,死後被銘記!幾乎人人都知道核武器的威力,核武器不單單殺傷力驚人,還會放射出核輻射。核輻射也就是所謂的放射線,放射線是指元素從不穩定的原子核中放出射線。很多人經常看到放射線,卻根本不知道它的破壞力。
  • 秉承先生遺志譜寫科學真章
    秉承先生遺志譜寫科學真章 2017-05-27 來源:《中國教育報》 東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 張劍  今年四月,教育部授予黃大年老師為全國優秀教師時
  • 驗證人類和猩猩能否有後代,為科學「獻身」的女科學家,有結果沒
    -31 09:30:02 來源: 觀言問史跡 舉報   當年驗證人類和猩猩能否有後代, 為科學
  • 楊雄裡院士:懷念馮德培先生
    在我人生歷程眾多的導師中,中國現代生理學的奠基人之一馮德培先生無疑是影響最大的一位。在中國的科學、教育界,人們通常把學養深厚、德隆望重的資深學者尊稱為「先生」。他雖也曾位高權重,但他把一生獻給了科學。馮先生無疑天賦異稟,在分析科學問題時所表現的清晰的邏輯性形成了他獨特的標誌,但他非凡的科學成就,更多是由於他對科學無與倫比的獻身精神和高昂的熱情。
  • 為科學勇於獻身,向自己身體注入放射性元素,死後被關進鉛棺材!
    為科學勇於獻身,向自己身體注入放射性元素,死後被關進鉛棺材!我們知道一些放射性物質會對生物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所謂的放射性是指元素從不穩定的原子核自發放出的射線。1945年美軍在長崎市上空投下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這顆原子彈的投放讓大多數人死於非命,也有很多人僥倖能逃過一劫,但是他們卻沒有想到在原子彈爆炸之後,身體所受到的摧殘更加嚴重。這些放射性的物質有一些反應會直接出現在體表之上,更為嚴重的是這些放射性物質會直接穿透你的皮膚,改變你的身體內部結構。
  • 獻身科學勇攀高峰 嚴謹治學澤被後人——紀念周炯槃先生誕辰100周年
    時值新中國誕生前夕,強烈的愛國之心促使周炯槃先生毅然決定放棄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經香港回到祖國。由此,開始了長達60餘載的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生涯,為新中國的通信與信息事業展開了大量的開拓性工作,創造了許多個「第一」,取得了驕人的業績,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成為我國資訊理論研究的主要奠基人,是我國通信理論、資訊理論、通信網理論的帶頭人。
  • 揭開《羊脂球》為眾人獻身的外衣,才能看到羊脂球內心的「欲望」
    羊脂球在所有人之中的地位最低,但她的美貌引起各位夫人的嫉妒,她的身份自然成了夫人們的攻擊對象。於是3位夫人突然變成好朋友,小聲談論羊脂球「不知羞恥」、「社會的恥辱」等。因為這些所謂的「正派女人」認為,合法的愛情從來都是高於非法的私情的。
  • 當代居裡夫人,把自己變成「毒王」,獻身科學後用鉛棺埋葬
    科學的進步離不開人們獻身,每一個用自己身體試驗的人,都有著令人敬佩的了不起精神,就如同教師在崗位上一生教育著眾人,最終桃李滿天下,獲得的成就被眾人共同享有的成果。他以身試毒,就算被封為「毒王」,也在所不惜,他就是埃裡克·沃裡斯博士。自告奮勇以身試毒,死後屍體不可火葬早在2017年的時候,世界衛生組織就曾發布了致癌物清單,清單中放射性元素鈽(bù)就被列強為其中之一,排在第二位,據說鈽的放射毒性很強,要想毒死兩億人,只需一克的鈽,且致癌物質鈽並且是天然元素,而是由於化學實驗中合成的新元素,鈽的誕生被用於製作原子彈。
  • 那些獻身太空探索的猴子們 猴年說猴
    作為人類的近親,猴子常常在一些科學探索時被用來作為替代人類的候選者。今天讓我們來一起回顧那些獻身於航天事業的猴子們。前赴後繼的阿爾伯特們1948年6月18日,納粹德國研製的V2火箭在美國霍洛曼空軍基地騰空而起。
  • 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曹天欽先生銅像落成
    2月25日,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曹天欽先生紀念銅像落成典禮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舉行。本次活動由曹天欽基金會主辦,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協辦。上海市科協主席陳凱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張建新,生化與細胞所老領導及現任領導,曹天欽基金會會長林其誰院士攜基金會成員,部分中國科學院院士及曹天欽先生同事、學生、生前好友等近50人參加了銅像落成典禮。典禮簡樸、肅穆,分座談追思和銅像揭幕兩個部分。
  • 為科學而獻身,伽利略的科學之路
    伽利略意識到,這種鏡子除了應用於消遣或者提供給軍隊之外,還能夠進行科學觀察於是,伽利略開始進行研究,很快伽利略用於天文觀測的望遠鏡研製成功了。1609年11月,伽利略將自己研製的可以將物體放大30倍以上的望遠鏡對向了遙遠的夜空,對向了皎皎的明月。伽利略第一次看到原來月球表面也覆蓋著巍巍「群山」,還依稀可見火山的裂痕。他還觀測到木星有4顆衛星,銀河原來是由無數個星體組成的。
  • 女士們,先生們,現在是機長廣播
    某旅客爆料說有次乘坐某航班回北京,在延誤兩個小時後聽到機長廣播:女士們,先生們,這裡是機長廣播,我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我們的排隊數從第 41 架變為第 25 架,壞消息是我們還需要等待兩個小時。
  • 為尊重中性人和同性戀 日本航空停止使用「女士們,先生們」
    據日本《每日新聞社》網站9月28日報導,日本航空公司將於9月底停止在機場和飛機上使用「女士們,先生們」一詞。此前,紐約和倫敦地鐵取消了「女士們、先生們」的稱呼,因為此稱呼排除了不男不女的人。(記者 馬巖)
  • 為尊重陰陽人和同性戀 日本航空停止使用「女士們,先生們」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巖】據日本《每日新聞社》網站9月28日報導,日本航空公司將於9月底停止在機場和飛機上使用「女士們,先生們」一詞。此前,紐約和倫敦地鐵取消了「女士們、先生們」的稱呼,因為此稱呼排除了不男不女的人。(完)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 聖誕節來了 大批火雞將為節日"獻身"
    聖誕節來了 大批火雞將為節日"獻身" 2019-12-10 04:06
  • 近代中國史,被尊稱為「先生」的十位著名女性
    把教師、女學者或德高望重具有社會影響力和感召力的女性稱為先生始於中國近代。在中國,有以下幾位被尊稱為先生的著名女性:1.宋慶齡先生(1893年—1981年)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
  • 袁隆平:願為科學獻身試吃抗病抗蟲轉基因大米
    圖為袁隆平在察看超級稻的長勢。我願意為科學獻身,吃吃那個轉基因大米,證明沒有問題。我也號召年輕人試吃,證明對下一代也沒有影響。但是,轉基因也不能一概而論,不全是抗病蟲害的。有的轉基因只是為提高產量的。比如我們正在研究的、把玉米這種高光效植物的碳4基因,轉到屬於碳3植物的水稻上來,提高光和作用效率。按光合作用進行途徑的不同,碳4比碳3光合效率高30%—35%。玉米本來可以吃,這種轉基因就不會存在什麼問題。
  • 山花今爛漫,何須繪麟閣——追憶黃祖洽先生二三事
    先生堅持唯物論,自覺與唯心主義偽科學、邪教作鬥爭,主動給青年學生作講座,教他們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識別偽科學。先生始終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不忘黨的奮鬥目標和做一名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先生一生愛國,對那種雖有突出才能卻以做中國人為恥的人極為不齒。黃祖洽先生與學生在一起論道德情操,先生是標杆。
  • 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總裁謝炳福先生致辭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西安楊森全體員工,歡迎各位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六年前的今天,由衛生部主辦,西安楊森協辦的題為「放飛希望」的大型活動在長城舉行,拉開了中國精神衛生宣傳的序幕。五彩繽紛的風箏連接了醫生、社會工作者、康復病人和家屬的心,飛遍天南海北,傳播愛的種子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