嫵人岙海灣劉娜筱攝
海釣
地質巖層
溫州網訊 這裡有東海第一花道、嫵人岙濱海公園、道坦巖地質公園、扎不斷海水泳池、山坪露營觀景平臺和東臼村曙光露營地、雙爿鳥島、北宋烽火臺等眾多自然景觀;這裡的海島風貌原始、漁家古村落連片;這裡除了自然風光迷人,還是一個沒有通路橋,一天靠4趟班船運輸,交通還處在封閉狀態的一個島,因此,她還保留著少有的原始、神秘、自然、純樸。她名叫鹿西島,位於洞頭。
鹿西島是溫州最東邊的一個有居民島嶼,因為交通不便,鮮有人知道鹿西島「真容」。日前,記者到島上實地進行了走訪,雖然出發前也了解了當地的船運班次,而且6點30分就從市區出發,但是由於對路上開車時間估計不足和第一次環境陌生,到達洞頭縣元覺碼頭時,早上8點的班船剛剛開出,正望海興嘆時,另有5位溫州市區的戶外愛好者也沒趕上班船,於是大家租了漁船拼船順利進島。
相比客運班船的封閉式窗戶,坐在漁船的甲板上,視野更加開闊,船行海上,一「路」行駛,海水漸藍,碧波萬頃,恰遇風平浪靜,眼前總有不斷讓人意外的驚喜,一會兒看到正面行駛來的漁船,一會兒看到一座燈塔浮標,一會兒看到如海市蜃樓般出現的孤島,一會兒見幾隻在水面上飛翔的海鳥,一會兒船邊飛起幾朵浪花並蕩漾開長長的水波紋……對於平時生活在陸地的人來說,這一切都讓人新奇,手中的照相機也一路「咔嚓咔嚓」地忙碌。
約摸40分鐘,我們的船到達鹿西島鄉政府所在地的碼頭。在當地嚮導的帶路下,先開始走訪溫州最東邊的一個行政村——東臼村,沿著東海第一花道,此季路邊五彩繽紛的格桑花正在豔麗綻放,環島的通村路都不是很遠,約過了十幾分鐘車子就到了東臼村,在村前的岙底背,從小生長在此村的黃嚮導介紹,如果天公作美,在太陽升起之前,這兒是觀日出的最好地點,當太陽露出海面,頃刻間,整個海面金碧輝煌。
站在岙底背曙光露營地上,此季盛開不知名的野花,黃的、白的、紫的……花朵不大,全是小清新的模樣。在東臼村以東偏北不過3公裡處,有兩座相隔500米的無人居住小島嶼——北爿山嶼和南爿山嶼,其中南爿山嶼在每年4月至9月,會吸引數不清的鳥兒圍著島嶼在空中盤旋,鋪天蓋地,蔚為壯觀,南爿山嶼因此也就成了聞名遐邇的鳥島,現已列入鳥類保護區。
在村前正南方,有一座長約900米的島嶼,酷似巨龍臥海,巖石表面呈灰白色,故取名白龍嶼,龍頭向東龍尾朝西。就在龍頭不遠處,有一個圓圓小小的礁石,取名龍珠,漲潮時淹沒在水中,退潮時才露出水面。正是因為有了白龍嶼這道天然屏障,在外溫商在此開建了集黃魚養殖、加工、旅遊觀光等於一體的白龍嶼海洋牧場。
從東臼村出來,沿途經過嫵人岙濱海公園,此處已建好了景觀亭和木頭遊步道,沿著棧道前行,就是嫵人岙的卵石海灘,這兒的卵石有紫紅色、青色、黃色、白色等,個頭不大不小,讓人愛不釋手。
在這兒,還有一處讓人驚奇的巨型道坦巖,巖石平坦,如同海上一個露天平臺,而且巖石的紋理一層層,有色彩,特別神奇。
從嫵人岙濱海公園出來,經過山坪村,這兒有剛投入使用的山坪露營觀景平臺,可露營,可燒烤,至少可容納幾百個帳篷在此搭建。
在鹿西島上,還有許多軍事設施值得去參觀體驗,最有名的是建於宋建炎(1127~1130)年間的煙墩崗烽火臺,分東西兩座,相隔22米,曾是南宋時期溫州地區最前沿的海防哨所,通過大門島龜巖烽火臺傳遞沿海軍情,如今雖已湮沒在荒草雜木之中,但從其殘垣斷壁中仍能感受戰時的情景。
據介紹,鹿西島面積約8.71平方公裡,岸線總長28.86公裡,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外海島嶼,鹿西島的百姓主要從事漁業及海水養殖,島上有專門為漁業配套服務的製冰廠、供油站、修船廠等漁業相關產業。近幾年,鹿西島上的海底電纜、電信寬帶、衛星接收、飲用水庫、環島公路、鄉村巴士等基礎設施也不斷完善,吸引了不少戶外驢友前來探險、觀光、露營等。
自助遊攻略
交通線路:市區-靈崑洞頭方向-靈霓大堤-深門大橋-活水潭隧道-狀元岙深水港區(紅綠燈口左轉進入活水潭隧道一直走到底)-大門鹿西人車渡碼頭(班船時間為元覺到鹿西6:00、8:00、12:00、16:00;鹿西到元覺的下午最後一班船時間4:30)或市區新城站乘坐6:30第一班快客前往洞頭元覺,在深水碼頭趕上8:00前往鹿西島的客運船。
島上交通:計程車、鄉村小巴
建議遊玩時間:最好是2天
門票:目前均沒設門票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