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是中科院的院士,是國內通信領域的巨擘人物,本不應該是我們隨意可以用來在網上隨意評論的嚴肅的科學家。
他提出的量子通信毫無疑問是一項我們普通人聽不懂的超前科學探索,但是目前沒有足夠的成果去支撐,也就導致我們並沒有過多聽到有關他的報導。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科技騙局?
有人說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個騙局,專門欺騙我們這些不懂科學不懂通信不懂量子的人。
這種聲音其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目前看來,所謂的量子力學都還是處於理論狀態,甚至還沒有進行任何地方的普及性實踐,你潘教授倒是厲害,直接把量子物理學用到通信上,取名曰量子通信。
但是你說他騙人,你也沒有依據說他哪裡做錯了。潘教授的團隊發射了「墨子號」衛星,進行了一項關於量子的實驗,驗證了量子力學裡的光子糾纏的合理性,聽起來玄乎,實際上這個實驗並不能證明用量子衛星就可以做到通信了,而是驗證了一項在量子物理學裡比較共識的理論。
因此,有人說潘教授是騙人的,有人說他可以做到。其實兩種聲音都是主觀的猜想,沒有人證明他做不到,也沒有人證明他能做到。
低調是最好的盾牌
面對來自社會各處,甚至有業內人士的質疑的聲音,潘教授是個聰明人,聰明人常常保護自己的方式那就是選擇沉默,深諳「沉默是金」的道理。
對於量子,我們不做過多討論與解釋,當潘教授提出量子通信,這時候的處境像極了牛頓剛提出力學經典理論,像極了愛因斯坦剛提出相對論,像極了霍金剛猜想存在黑洞。
尤其是霍金的黑洞,一個假想的天體,也是從來沒有理論可以支持證明,但是近年已經有報導稱拍到了黑洞。而對於潘教授,我們為何不能以看待霍金的黑洞的方式,對待他提出的量子通信呢?
任何在世間新生的事物必然會經過遭受質疑,任何科學的碩果也是需要時間去證明一切。因此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我們不妨抱著寧信其有的態度,期待他的研究成果出現吧。
關注「極客宇文氏」,一名熱心有料敢說真話的網際網路觀察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