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美國都沒敢想的量子通信的潘建偉,最近怎麼無聲無息了

2020-12-02 極客宇文氏

潘建偉是中科院的院士,是國內通信領域的巨擘人物,本不應該是我們隨意可以用來在網上隨意評論的嚴肅的科學家。

他提出的量子通信毫無疑問是一項我們普通人聽不懂的超前科學探索,但是目前沒有足夠的成果去支撐,也就導致我們並沒有過多聽到有關他的報導。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科技騙局?

有人說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個騙局,專門欺騙我們這些不懂科學不懂通信不懂量子的人。

這種聲音其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目前看來,所謂的量子力學都還是處於理論狀態,甚至還沒有進行任何地方的普及性實踐,你潘教授倒是厲害,直接把量子物理學用到通信上,取名曰量子通信。

但是你說他騙人,你也沒有依據說他哪裡做錯了。潘教授的團隊發射了「墨子號」衛星,進行了一項關於量子的實驗,驗證了量子力學裡的光子糾纏的合理性,聽起來玄乎,實際上這個實驗並不能證明用量子衛星就可以做到通信了,而是驗證了一項在量子物理學裡比較共識的理論。

因此,有人說潘教授是騙人的,有人說他可以做到。其實兩種聲音都是主觀的猜想,沒有人證明他做不到,也沒有人證明他能做到。

低調是最好的盾牌

面對來自社會各處,甚至有業內人士的質疑的聲音,潘教授是個聰明人,聰明人常常保護自己的方式那就是選擇沉默,深諳「沉默是金」的道理。

對於量子,我們不做過多討論與解釋,當潘教授提出量子通信,這時候的處境像極了牛頓剛提出力學經典理論,像極了愛因斯坦剛提出相對論,像極了霍金剛猜想存在黑洞。

尤其是霍金的黑洞,一個假想的天體,也是從來沒有理論可以支持證明,但是近年已經有報導稱拍到了黑洞。而對於潘教授,我們為何不能以看待霍金的黑洞的方式,對待他提出的量子通信呢?

任何在世間新生的事物必然會經過遭受質疑,任何科學的碩果也是需要時間去證明一切。因此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我們不妨抱著寧信其有的態度,期待他的研究成果出現吧。

關注「極客宇文氏」,一名熱心有料敢說真話的網際網路觀察評論員。

相關焦點

  •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最近悄無聲息了,是失敗了嗎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最近悄無聲息了,是失敗了嗎?曾幾何時,潘建偉和量子通信這兩個名字,成了中國的一張名片,如今,談潘建偉和量子通信的人越來越少,這是怎麼回事呢?1,科研需要寂寞。其實,所謂的科學研究,絕不可能一直在聚光燈之下。我在高中時曾被一位同學告誡——在穿越時空時,要耐得住寂寞。
  • 量子通信不可破解?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量子通信面臨兩大挑戰
    對於物理學家而言,量子領域還存在很多令人困惑的難題沒有解答。最近幾年,量子通信愈發火熱,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很多爭議,有人甚至認為量子通信就是偽科學,畢竟現在沒有人能對量子通信進行很好的理解和解讀,所以公眾不免要對其產生懷疑。
  • 量子通信是不是偽科學?潘建偉這樣回應
    潘建偉說,「墨子號」作為一顆科學實驗衛星,主要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實用型的,為了實現超遠距離星地之間的量子保密通信,同時也有個基礎科學的研究目標,要對愛因斯坦所提出的「量子力學非定域性」開展嚴格意義下的驗證。  潘建偉透露,「墨子號」發出以後,性能指標遠超預期,原本計劃兩年內完成的科學試驗任務,在兩三個月之內就完成了,所以有很多的時間對性能做一些改進,目前有比較大的進展。
  • 潘建偉團隊量子通信新突破,美國因此不能監視全球?
    若論我國引領全球的技術領域,量子通信當仁不讓,而其中的翹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團隊,曾在2018年的美國科學大會上,被授予年度克利夫蘭獎,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團隊。近日,該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又做出重大突破!
  • 量子通信歐美不玩?潘建偉:沒那麼回事
    量子衛星上天后,網絡上有文章質疑,這是不是歐美不玩的領域?如果歐美都做不好,我們能做好嗎?針對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國際競爭格局,潘建偉表示,中國正在領跑,歐美也在加緊布局。  例如近期,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NSTC)發布題為《發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的挑戰與機遇》的報告。
  • 潘建偉院士等創辦,量子通信第一股來了?
    7月9日,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彭承志等創辦的「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盾量子)正式登陸科創板,由此成為國內外首個獨立上市的量子通信科技公司。其中,科大控股為最大股東,持股18%(發行前);潘建偉為第一大自然人股東,持股11.01%(發行前)。
  • 量子鞋墊售價數千元、量子茶杯過萬元?潘建偉提醒:是騙局
    日前,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首個重大成果登上了美國《科學》雜誌封面。項目負責人、我國量子科技領軍人物潘建偉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特別提醒,目前市場上的各種「量子科技騙局」層出不窮,希望公眾提防有人在成果發布之際藉機炒作,謹防上當受騙。
  • 「量子通信第一人」潘建偉的富豪之路
    1993年,美國IBM的研究人員提出了量子通信理論。此後,美國、歐盟開始集中力量研究,日本也把量子通信作為戰略項目。看到歐美日都在大幹快上,我國也不甘落後,以潘建偉領先的中科大研究人員,從此獲得了歷史機遇。
  • 「量子通信第一人」潘建偉的富豪之路,已成功套現億萬元
    1993年,美國IBM的研究人員提出了量子通信理論。此後,美國、歐盟開始集中力量研究,日本也把量子通信作為戰略項目。看到歐美日都在大幹快上,我國也不甘落後,以潘建偉領先的中科大研究人員,從此獲得了歷史機遇。
  • 潘建偉:量子世界的領跑者
    前不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的研究小組,採用光子級聯編碼的方式,實現了對於任意噪聲都具有高容錯率的薛丁格貓態,朝著實現大尺度量子網絡乃至宏觀糾纏態邁出了重要一步。2001年,1970年出生的潘建偉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光量子操縱實驗室;2003年,他提出了量子衛星計劃,那時他才30歲出頭;2011年,41歲的潘建偉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
  • 【光明日報】潘建偉:量子世界的「中國耕者」
    劉愛華攝  在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校園裡,最近很少見到副校長潘建偉院士的身影。作為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項目負責人,他更多的時間在上海浦東的中國科大上海研究院裡,與同事們一起為衛星2016年如期發射緊張工作。  從讀本科時與「量子」結緣,今年45歲的潘建偉已經與「量子」打了二十多年交道。
  •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真是假,到底該相信誰?
    潘建偉是中國量子科技的領軍人物,在量子計算及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尤其是量子通信,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的量子通信在全世界處在領跑的位置。也許是跪久了不習慣處在領先位置;也許是人們更樂意相信陰謀論;也許是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亂,幾年前國內刮有一股妖風,說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騙局。直到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咬定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騙局。你可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量子力學》學習,但這不妨礙你判斷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不是騙局。
  • 「量子之父」潘建偉:十年左右量子通信「飛」入千萬家
    原標題:「量子之父」潘建偉:十年左右量子通信「飛」入千萬家  全國政協委員潘建偉科普「量子通信」。「還有最後20分鐘,我把話筒交給潘建偉委員,讓他給我們講講量子通信。」30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型運輸機「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一邊說,一邊把話筒遞給潘建偉。潘建偉,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這個「最後20分鐘」,系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最後一次分組討論的「最後20分鐘」。量子通信時代來了?潘建偉此間沒有給出明確答覆。
  • 方舟子再發文質疑潘建偉,你認為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嗎?
    方舟子再發文質疑潘建偉,你認為量子通信是偽科學嗎?攻擊,是為了讓量子密碼更加安全、無懈可擊。」 金賢敏寫道。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也回應稱,公眾對量子通信技術有疑問,主要是因為量子力學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有很大不同,哪怕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於量子通信的先進理論都未必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公眾才會對量子通信的科學性產生懷疑,擔心這項技術不成熟。
  • 為何有些人會質疑潘建偉院士關於量子通信的技術?
    簡單說,之所以爭議如此大,主要原因還是對我國的量子通信技術不了解,或者了解的不夠透徹,只是了解了皮毛,於是被網絡上攻擊量子力學的種種言論「洗腦」然後隨波逐流,本能地質疑量子通信和量子力學!
  •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為什麼被質疑是偽科學?《自然》這樣回應!
    量子力學的發展確實伴隨著大量的矛盾與爭議,特別是在量子通信開始發展後,有部分「消息靈通」人士已經洞察了量子通信的「偽科技」本質,並且還再三指責科普量子通信的文章為偽科學站臺!這些詰問到底是科學的嗎?量子通信的原理還要問麼,不就是量子糾纏麼,傳說中的量子通信就是將糾纏中的兩個量子分開,即使相隔在宇宙的兩端,當A粒子的狀態發生改變時,B粒子也會隨之發生改變,這個通訊速度超越光速,距離再遙遠也是即時通信!
  • 中國建成全球首個集成量子通信網!潘建偉團隊再登Nature
    魚羊 楊淨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九章之後,潘建偉團隊又一研究成果登上Nature。這一次,是量子通信網絡在工程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在「墨子號」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和京滬幹線的串聯下,我國已經實現了4600公裡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並已為超過150名用戶提供服務。這也是全球首個集成量子通信網絡。
  • 潘建偉團隊2017年實現多項世界領先的量子通信技術
    他所帶領的中國量子「夢之隊」,刷新了中國科研工作者在量子科學領域的國際顯示度。   「感謝新時代,感謝偉大的祖國;吾輩當繼續努力前行,不負眾望!」當選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科學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通過新華社發表感言說。   我們試圖走近這位微觀世界的探夢者,去琢磨和感悟這追夢無懼、潛心默守、踐諾傳承的「量子精神」。
  • 上天4年,墨子號有「意外收穫」:衛星量子通信規模化可期
    密碼學發源已久,之前的研究中大多都和數學計算掛鈎,在二戰中,密碼學就已經大放異彩;而量子信息技術則在近幾年炙手可熱,大大小小的研究進展層出不窮。 量子通信則是密碼學和量子信息技術的結合,也是被認為是量子信息技術的重要應用之一。
  • 上天4年,墨子號有"意外收穫":衛星量子通信規模化可期
    密碼學發源已久,之前的研究中大多都和數學計算掛鈎,在二戰中,密碼學就已經大放異彩;而量子信息技術則在近幾年炙手可熱,大大小小的研究進展層出不窮。量子通信則是密碼學和量子信息技術的結合,也是被認為是量子信息技術的重要應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