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湖海岸線後退200多米,正面臨威脅

2021-01-20 turkishheadline

土耳其最大的湖泊凡湖的海岸線已經開始逐漸後退,科學家們警告,由於全球變暖影響了水循環,年補充降水量已經不能維持之前的水位。


凡湖位於土耳其東部的凡省和比特利斯(Bitlis)省。今年,凡湖某些地區的海岸線撤退200多米(220碼)。一艘舊漁船,像時代的幽靈一般,從蒸發的湖泊中出現,現在停在凡湖埃德雷默特區的乾涸的岸邊。

當地居民,特別是那些以農業和畜牧業為生的人已經對湖泊水位的下降感到震驚。


「從長遠來看,凡湖已經受到了嚴重威脅,」 Van Yüzüncü Yıl 大學的地理教授法魯克·阿拉伊丁·歐陸(Faruk Alaeddin oğlu)告訴DHA通訊社:「也許20年後,你也不會認為這是個嚴重威脅。但令人遺憾的是,多年來這個地方的水位一直在不斷下降。」


他說:「在過去,降雨量從10月份開始,冬季的時候降雨還十分密集。但現在不是那樣的。」他解釋道,現在,冬春季節時才開始降雨。


歐陸說,問題實際上並不只是降雨水平的變化,還有降雨量的時間問題和蒸發速度顯著增加的問題。

「隨著全球變暖,蒸發變得更快了。換句話說,過去的蒸發量現在已經增加了20%、30%,有些地方甚至增加了40%。降水量相同,但由於蒸發更大,因此水分蒸發並返回到大氣中,並沒有留在湖泊裡。「他解釋道。


他說,儘管在乾旱或降水較多的年份,湖泊水位的上升和下降周期是正常的,但未來的趨勢將是水位的穩步下降。


「每隔20至30年,湖泊的水位就會下降一次。在短期內,水位將再次下降。在50-100年的時間裡,湖泊的水將不斷呈下降趨勢。」他指出,水分降低的比例顯著增加。這不僅僅是凡湖的問題,相同的情況正在世界各地發生。


歐陸強調,水位的降低會對湖泊周圍的人類生活及動植物生命產生負面影響。他解釋說,全球變暖和湖水的蒸發改變了湖泊的化學和生物學組成。

「由於蒸發不僅與湖邊湖水中的水位的下降或損失有關,這實際上不是對凡湖,也是對附近的居民構成威脅的一件事。」他警告說,這件事還威脅著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飲用水和自來水。


歐陸表示,全球變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所有的海洋,特別是封閉的不流入或流出大海的湖泊。


他說:「我們將以最具體的方式看到這一問題,這某種程度上讓世界變得不適宜居住。世界日益變暖,而由於這種變暖,世界的生態平衡受到嚴重影響。」

相關焦點

  • 北極海岸線正以每年2米速度後退
    現在網消息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北極冰層融化速度不斷加快,海岸線正以每年超過2米的速度後退。日前,來自全球10個國家的30多位科學家公布了最新研究報告。
  • 樂東積極整治龍棲灣海灘 阻止海岸線侵蝕後退
    樂東新聞網11月6日電(本網特約記者孫體雄)「龍棲灣海岸線逐漸後退,海水已經衝垮我們村第一排房屋,並嚴重威脅到第二排房屋。」樂東黎族自治縣九所鎮龍棲灣村民邢泰興焦慮地說。目前,龍棲灣海岸線侵蝕後退問題已引起樂東等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樂東正地著手開展龍棲灣岸灘整治項目,主要通過建設西北攔沙堤,南防波潛堤等項目,促進海浪和沙灘的平衡。海岸線侵蝕後退有望在2015年得到有效解決。
  • 科學家稱北極海岸線正以每年2米的速度後退
    國際在線專稿:據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和《獨立報》4月18日綜合報導,來自全球10個國家的30多位科學家日前公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北極冰層融化速度不斷加快,海岸線正以每年超過2米的速度後退。 這份名為《北極海岸2010年狀態》的報告中指出,過去十年北極海岸被海水侵蝕的速度約為每年1米到2米之間,但是某些地方卻高達每年10米到30米。
  • 海岸線1年後退近2米 英國小鎮面臨「孤島危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英國東岸霍爾德內斯半島(Holderness)的海濱小鎮威瑟恩西(Withernsea)與周邊村莊正面臨「與世隔絕」的危機,許多居民的住處緊鄰沿海懸崖,而這條海岸線是歐洲北部侵蝕速度最快的地方
  • 海洋生態資源面臨嚴重威脅 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本報記者 汪靈犀  在赴臺遊客心中,臺灣的原始海岸線是最美的風景之一,碧海藍天,細沙椰林,柔風拂面,世界忽然安靜下來,心中只剩純淨唯美。然而,想要體驗的遊客如今要趁早了,因為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臺灣的海岸線大幅後退,海洋生態資源面臨嚴重威脅,許多美景被大海吞噬,不斷消失的海岸線亟待搶救。  「漲潮時就半沉海中」  「全臺海岸線都在退縮。」臺灣高雄市水利局官員說,他們下轄的旗津區原本是旅遊熱門地,但海岸線遭嚴重侵蝕,短短幾年海浪拍到民宅門口,最嚴重時原本離海幾十米遠的房屋都快要保不住。
  • 北極海岸線後退速度50年增一倍
    《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指出,阿拉斯加東北部海岸線一帶的海水侵蝕速度在過去的52年裡已經增長了一倍。這種北極海岸線地區的退化對當地的生態系統、生活在北極的生物以及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由於北極海岸線完全是由冰構成,因此非常容易被侵蝕。
  • 期刊精粹 【2016.4期優先看】關於海岸帶小城鎮的海岸線建築後退距離的探討
    歐洲在1980年代就已普遍開始了海岸線建築後退距離管理的實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曾推薦使用100m作為地中海沿岸22個國家統一的海岸線建築後退距離。由於影響海岸線建築後退距離的因素很多,確定距離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世界各國關於海岸線建築後退距離的差異性十分明顯,後退距離從美國夏威夷的12m到丹麥的1~3km不等(表1)。
  • 五大因素致海岸線變遷 海岸保護仍要加大力度
    省海洋開發規劃設計院供圖  此次海南省海岸線修測中,調查組對比1960年代、1990年代和2007年的岸線分析發現,我省海岸線變遷主要有5種類型:海岸侵蝕、河口變遷、潟湖萎縮、港口岸線增長、海岸淤積。其中,海岸侵蝕表現最為嚴重。海南島1823公里海岸線中,43.1%是沙質海岸。
  • 科學家警告:2100年海岸線後退100米,全球一半沙灘消失
    海岸線後退、沙灘消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過度開發利用、颱風或者颶風帶來的風暴潮侵蝕,以及上遊河流衝擊泥沙減少等等,但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加劇海岸線侵蝕,無疑是重要因素。 數據更有說服力。據聯合國和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統計數據表明,2019年是有儀器記錄以來溫度第二高的年份。
  • 英國海岸線正在消失 沿海城鎮7000所房屋將沉入大海
    來源:海外網英國東部海岸正在消失(圖源:每日郵報)海外網11月20日電近日,一幅描繪英國海岸線正在消失的地圖引發關注。該地圖顯示,隨著海岸侵蝕,未來20年,英國沿海城鎮可能被摧毀,到本世紀末,7000所房屋將沉入大海。
  • 深圳溼地資源調查之二:西海岸線生態功能大多被破壞
    站在深圳灣一帶,這裡正處在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這條線路上的5000萬隻水鳥,包括28個全球瀕危物種,由於賴以生存的全球溼地生態環境面臨退化,已經岌岌可危,深圳也面臨同樣問題。  曾經的海岸線,現在的華僑城溼地公園被高樓大廈包圍著,這片城市中的溼地,顯得十分珍貴。
  • 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資料照片)  在赴臺遊客心中,臺灣的原始海岸線是最美的風景之一,碧海藍天,細沙椰林,柔風拂面,世界忽然安靜下來,心中只剩純淨唯美。然而,想要體驗的遊客如今要趁早了,因為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臺灣的海岸線大幅後退,海洋生態資源面臨嚴重威脅,許多美景被大海吞噬,不斷消失的海岸線亟待搶救。
  • 沙岸遭風浪掏空 宜蘭海岸線後退近150公尺
    >華夏經緯網7月2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海棠颱風造成蘭陽溪水到達警戒線,颱風過後,出海口和沙灘堆滿大量的漂流木,而位在壯圍長達500公尺的沙岸,也被巨大的風浪掏空,海岸線內移近 據悉,位在壯圍鄉的漁寮原本離岸邊有200公尺遠,經過海棠強風狂掃,現在被削平的只剩下一半。
  • 海南日報:「軟硬」兼修 撫慰受傷海岸線
    本報記者 劉貢 攝 2014年7月18日超強颱風「威馬遜」和9月16日強颱風「海鷗」相繼襲擊海口時,10公裡西海岸遭受風暴潮重創:整齊的堤岸護坡大部分被擊成亂石;護堤坍塌,水泥硬殼仿佛被一隻巨手捏碎;大量海灘被迫後退,岸線旁的椰子樹被連根拔起或裸露出根部……這宛如電影《後天》的場景讓海口市民記憶深刻。
  • 臺灣西部海岸線退縮 臺媒:陸地從胖番薯變瘦地瓜
    【觀察者網綜合】中國臺灣海岸線總長約1576公裡,但如今全臺西岸從北到南都出現了海岸退縮現象,臺媒稱臺灣陸地「從胖番薯變瘦地瓜」。 臺灣「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監測全臺,發現至少12處海灘和沙洲正嚴重流失,過去30年,退縮了100到650米。 以觀夕陽聞名的臺南黃金海岸,海岸線長達3公裡,昔日美不勝收,卻因海岸線退縮,觀夕伴隨消波塊,大煞風景。
  • 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正面臨石漠化威脅
    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正面臨石漠化威脅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3 15:37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7月13日電(記者李黔渝)專家將中國南方喀斯特比喻為「石漠化荒漠中的『生態孤島』」,以揭示目前中國南方喀斯特系列世界自然遺產地正面臨的石漠化威脅。
  • 海平面上升和人類活動致廣東海岸線不斷縮減
    他解釋說,別的海岸受到的海浪侵蝕是水平東西兩個方向的侵蝕,但是這裡由於受到江口處海陵島的影響,海浪侵蝕海岸的方向幾乎是水平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加上水下岸變陡,海岸後退的速度急劇上升。  南京大學海岸與海島開發國家研究室的盛靜芬,在他的《海岸侵蝕和海岸線管理的初步研究》中也提及了這片海灣,漠陽江口海岸後退的速率達到每年8到10米。
  • 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原標題:全球暖化使島國面臨海水威脅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導稱,氣候發生變化,海平面逐漸上升,一些島國已經開始謀劃,要如何應對土地遭淹沒的危機。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已在鄰國菲濟購買土地,巴布亞紐幾內亞也開始鑑別哪些國民最可能遭受海水威脅。
  • 加強海岸線整治修復 打造廣東黃金海岸線
    我省大陸海岸線長達4114.3千米,居全國之首,且海域遼闊、海灣和海島眾多,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海岸帶資源稟賦。而湛江海岸線綿長,濱海景觀豐富。如何將這些天然的優勢利用起來?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副主席孫省利建議,要大力實施海岸線整治修復工程,留住海岸帶美麗容顏,全面構築起海洋生態安全保護屏障,打造全國最美的廣東海岸景觀帶。    他建議,要以海岸線為基準,向陸域後退200米至500米不等(港口和公共碼頭除外),將該範圍同劃歸為國有或者集體所用,以便於統一規劃,統籌安排開發利用活動。這一公共區域可進行景觀化和生態化建設,也可以形成新的海岸帶生態產業。
  • 航拍土耳其梅克火山口湖,50多米高火山錐,像巨人的眼睛望著天
    地理奇蹟,從不同角度觀賞,有不同的觀感,這次來看看航拍土耳其的梅克火山口湖,50多米高火山錐,像巨人的眼睛望著天。土耳其的梅克火山口湖長800米,寬500米,深度12米,位於土耳其科尼亞省Karap的納爾地區,最大特色就是湖中的火山錐像巨人的眼睛看著天空,又有「惡魔之眼」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