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證明銀河系中心存在超級大質量黑洞

2020-12-04 環球網

北京時間1月26日消息,銀河系在宇宙中是完全獨立的一個星系,河外星系距離銀河系相當的遙遠,影響非常的微弱。銀河系內部擁有近2000億恆星,這些恆星能夠圍繞銀河系的中心長期運轉,證明中心絕對具有超級質量的星體。經過我們認真的科學計算,獲得這個超級星體的質量超過1000億太陽質量。這個1000億太陽質量的星體完全能夠實現原子結構塌陷。並且我們還計算出這個黑洞星體的「視界線」達到了超級的2688億公裡的遙遠事件視界距離,我們的證據完全能夠證明銀河系中心的星體,是一個超級大質量黑洞體。

1、有關銀河系和黑洞的介紹

銀河系側看像一個中心略鼓的大圓盤,整個圓盤的直徑約10萬光年,太陽系位於距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處。鼓起處為銀心是恆星密集區,故望去白茫茫的一片。銀河系俯視呈旋渦狀,有4條螺旋狀的旋臂從銀河系中心均勻對稱地延伸出來。銀河系中心和4條旋臂都是恆星密集的地方;太陽位於一條叫做獵戶臂的支臂上,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4萬光年,逆時針旋轉;太陽繞銀心旋轉一周約需要2.5億年。銀河系有兩個伴星系:大麥哲倫星系和小麥哲倫星系;與銀河系相對的稱之為河外星系。

銀心:星系的中心凸出部分,是一個很亮的球狀,直徑約兩萬光年,厚約一萬光年,這個區域由高密度的恆星組成,很多證據表明,在中心區域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黑洞,星系核的活動十分劇烈。核球的中心部分是銀核;它發出很強的射電、紅外、X射線和γ射線;其性質尚不清楚,可能包含一個黑洞。但是由於目前對大質量的黑洞還沒有結論性的證據,所以天文學家們謹慎地避免用結論性的語言提到大質量的黑洞。

銀暈:銀河暈輪彌散在銀盤周圍的一個球形區域內,銀暈直徑約10萬光年,這裡恆星的密度很低,分布著一些由老年恆星組成的球狀星團,有人認為,在銀暈外面還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呈球狀的射電輻射區稱銀冕,銀冕至少延伸到距銀心32萬光年遠。銀河系是一個Sb或Sc型旋渦星系,擁有近二千億顆恆星,為本星系群中除仙女星系外最大的巨星系。

1971年英國天文學家林登·貝爾和馬丁·內斯分析了銀河系中心區的紅外觀測和其他性質,指出銀河系中心的能源應是一個黑洞,並預言如果他們的假說正確,在銀河系中心應可觀測到一個尺度很小的發出射電輻射的源,並且這種輻射的性質應與人們在地面同步加速器中觀測到的輻射性質一樣。三年以後,這樣的一個源果然被發現了,這就是人馬A;人馬A有極小的尺度,只相當於普通恆星的大小,發出的射電輻射強度為2*10(34次方)爾格/秒,它位於銀河系動力學中心的0.2光年之內。人馬A的周圍有速度高達300公裡/秒的運動電離氣體,也有很強的紅外輻射源。已知所有的恆星級天體的活動都無法解釋人馬A的奇異特性。因此,人馬A似乎是大質量黑洞的最佳候選者。

黑洞:是一種引力極強的天體,就連光也不能逃脫。當恆星的史瓦西半徑小到一定程度時,就連垂直表面發射的光都無法逃逸了;這時恆星就變成了黑洞。黑洞還存在一個邊界,稱作事件視界,它和剛好不能從黑洞逃逸的光線的軌跡相重合。視界線(event horizon):天文學術語,指黑洞的邊界,在此邊界以內的光無法逃離。

2、詳細的計算公式和論證過程

我們首先考慮排除其他星系的幹擾和影響:銀河系在浩瀚的宇宙中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星系,離銀河系最近的人馬矮星系距離有8萬光年,接下來是大麥哲倫約16萬光年,小麥哲倫約19萬光年,其他的星系就更加遙遠了。其他的星系對銀河系,以及對銀河系內部的恆星,產生的影響作用,是相當微弱的。同時還由於銀河系與最近星系的距離至少都有8萬光年的遙遠距離,並且所有的星系都擁有超級的質量,如果要讓銀河系與其他星系匯聚到一起,星系做遠距離的移動,所需要的能量是一個超級的數字!因此,讓它們聚到一起是很困難的,也是非常不容易實現的。事實證明:銀河系統治範圍內的近2000億恆星,能夠長年累月的圍繞銀河系的中心運轉,說明銀河系的中心有一個超級質量的星體存在,並且現在還時時刻刻的吸引和控制著它們。

另外還有:對於我們的太陽來說,銀河系內部的其他恆星離我們的太陽,也都是比較遙遠的;離得最近的比鄰星也達到40萬億公裡的遙遠距離。由於銀河系內部的恆星間距非常遙遠,所以它們相互間也幾乎沒有引力影響。因此,在銀河系的內部,恆星與恆星之間的引力影響,也是可以忽略和排除的。巨大的距離數據說明,銀河系以外的影響作用,和銀河系內部的其他恆星,對我們太陽產生的影響作用都是非常小的(完全可以忽略)。因此我們可以很簡單的,把我們太陽與銀河系中心的星體之間,建立起一個非常簡單的,完全獨立的,兩個質點來考慮。(銀河系內部其他恆星,與銀河系中心的星體之間,也是完全獨立的點與點引力關係)。

我們把銀河系中心的星體(黑洞體)當成一個獨立的「質點」;再把我們的太陽當成一個獨立的「質點」。我們完全可以按照太空中比較簡單的,兩個「質點」之間的引力關係公式來計算它們之間的引力大小。參考的數據是:太陽到銀河系核心的距離:2.5×10^17 公裡(約26000光年);太陽的質量:1.9891×10^30 千克(為方便計算,取:2.0×10^30 千克);(環繞銀河系中心的軌道)速度:每秒220公裡;引力常數G=6.67×10^-11。向心力公式:F向=mv^2/R;萬有引力公式:F=GmM/r^2

經過我們的公式計算:銀河系中心星體對我們太陽的引力是:F向=mv^2/R =3.872×10^20牛頓(N)。我們再根據它們的萬有引力關係,計算銀河系中心星體的質量。我們採用萬有引力公式來計算另外一個「質點」的質量:F=GmM/r^2,得到銀河系中心的星體質量M=Fr^2/Gm=1.814×10^41千克(或者1.814×10^38噸)。這個質量數據和太陽質量數據相比,大約是我們太陽質量數據的1000億倍。因此我們得出:銀河系中心星體的質量大約為1000億太陽質量。

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我們的計算結果與一些國家的科學家計算結果完全一樣(後來查詢得知)。據斯隆數字巡天(簡稱SDSS)報導,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與德國馬普天文所(Max-Planck-Institute for Astronomy)的天文學家合作,首次利用SDSS-II的大樣本暈星數據精確定出銀河系的中心質量約為1千億個太陽質量。1億相當於10個1000萬,如果有1000億太陽質量累加和疊加到一起,產生的超級內部壓力,所有的原子結構都是承受不起的。原子結構塌陷,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也就是說,任何的原子結構都將要被這個超級的內部壓力給壓垮和粉碎。質量達到1000億太陽質量的超級黑洞是具有這個能力的,這個觀點是不容置疑的。那麼銀河系中心天體的質量到底能不能達到吸引光線的能力?「視界線」數據究竟是多少?我們準備用數據來說話。

接下來我們再繼續計算一下,銀河系中心黑洞體的「視界線」數據:

我們的計算是根據光線或光子,以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從黑洞中心的模擬逃逸過程,計算出來的。在光子以光速的逃逸過程中,「光子們」時時刻刻都要受到黑洞體超級引力的影響。光子的運動速度,時時刻刻都要受到黑洞的超級引力影響和引力作用。由於黑洞體對光子具有超級的引力吸引,當光子飛行到「視界線」的時候,將慢慢的降低到「零」速度。當光子以零速度到達黑洞的「視界線」以後,再由「零」速度,開始飛快的加速返回!當返回到發射原點的時候,末速度仍舊還是原來的30萬公裡每秒(但是光子的運動方向由逃逸,變成了返回)。我們通過這樣細緻的模擬計算,得到的「視界線」數據是2.68875×10^14米,或者2688.75億公裡(大約0.028光年)。

我們的計算過程是:首先把光的速度和光的假設質量m帶入相應的計算公式。當所有的公式寫出來以後,我們進行了公式的化簡工作(假設的光子質量m被公式化簡過程給抹掉了);最後得到的公式居然是世界上有名的史瓦西半徑計算公式。史瓦西半徑:Rs=2GM/c^2 (G是萬有引力常數,M是天體的質量,c是光速)。數據資料:銀河系中心星體(黑洞體)的質量:M=1.814×10^41千克;光速:c=3×10^8米;引力常數G=6.67×10^-11;經過我們多次的計算,數據顯示證明:銀河系中心存在的超級大質量黑洞體的「視界線」;距銀河系黑洞體中心點的距離大約有2.68875×10^14米,或者2688.75億公裡;折算成為光年大約是0.028光年。

我們的計算過程是按照黑洞內部光線、光子以30萬公裡每秒的速度發射,達到「視界線」以後,再進行返回的過程模擬計算的。我們沒有考慮外部光線入射和途經黑洞體的情況。入射和途經的光,相對來說更加容易被黑洞吸引!因此我們把銀河系中心黑洞體的「視界線」數據擴大到0.03光年(也為了方便記憶)。科學計算得到的數據證明:銀河系中心的星體完全達到了黑洞體能夠吸引和控制光線的能力。我們可以明確的說:銀河系中心的這個1000億太陽質量星體,物質疊加、累加產生的超級內部壓力,完全能夠達到壓垮所有原子結構的能力。完全能夠實現原子結構和物質的「塌陷」,這個證據是不容置疑的。因此,銀河系中心的這個1000億太陽質量的星體絕對是一個「黑洞體」,並且還是一超級的大質量黑洞。這個超級黑洞的質量達到了驚人的1000億太陽質量,黑洞體的「視界線」達到了近3000億公裡的遙遠距離;即距黑洞中心約0.03光年。

觀測得到的很多其他證據也充分的表明,在銀河系中心區域存在著一個大質量黑洞,星系核的活動十分劇烈。銀核區域發出很強的射電、紅外、X射線和γ射線;性質尚不清楚,極有可能包含一個黑洞。但是由於目前對大質量的黑洞還沒有結論性的證據,所以天文學家們謹慎地避免用結論性的語言提到大質量的黑洞。在1971年英國天文學家林登·貝爾和馬丁·內斯分析了銀河系中心區的紅外觀測和其他性質,指出銀河系中心的能源應是一個黑洞,並預言如果他們的假說正確,在銀河系中心應可觀測到一個尺度很小的發出射電輻射的源,並且這種輻射的性質應與人們在地面同步加速器中觀測到的輻射性質一樣。

就在三年以後,這樣的一個源果然就被發現了,這就是人馬A;人馬A有極小的尺度,只相當於普通恆星的大小,發出的射電輻射強度為2*10(34次方)爾格/秒,它位於銀河系動力學中心的0.2光年之內(我們計算得到的「視界線」數據為0.03光年,這個數據明顯在這個0.2光年的範圍以內)。科學的發現和數據可以改變個別的一些定義,科學的發展和一些定義應該是在不斷往前進步的。所有的現象和數據完全能夠證明出這樣一個結論:銀河系的中心絕對存在超級的大質量黑洞!長期的觀測和我們的計算數據,完全能夠證明出這樣一個最終的結論。

3、結束語

根據我們的天文觀測,宇宙中大約有1000億~2000億個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銀河系的恆星數量接近2000億顆。還有不少星系比我們的銀河系還要大,擁有的恆星數量比我們銀河系還要多。宇宙中的星系間距是非常遙遠的;由於星系與星系之間的距離非常的遙遠,所以星系與星系之間,彼此的聯繫和彼此的影響,相對來說就顯得非常的渺小。如果要讓銀河系與其他星系匯聚,整個星系移動所需要的能量是一個無法想像的超級數字!因此,讓星系聚攏到一起,是相當困難的事情,也是非常難以實現的。

又由於其他的星系與銀河系的情況基本上相同。它們的內部情況和外部情況,也基本上與銀河系相同。所以宇宙中其他星系的中心,也應該存在有超級大質量黑洞。宇宙中有近2000億星系,每個星系擁有大約數千億恆星(有的星系控制的恆星數量比我們銀河系的2000億恆星數量還要多很多)。如果這些星系的中心,沒有超級的大質量黑洞體存在,近2000億的恆星應該是不受控制的。這些近2000億的恆星是沒有必要長期圍繞其中心運轉的。如果它們的星系中心沒有超級的引力吸引,這些恆星圓周運轉產生的巨大離心力,很容易的就把那些恆星「甩」出去了。因此:宇宙中所有的星系中心,都應該有一個超級的大質量黑洞體存在。宇宙中大約有近2000億個星系,如果每個星系的中心都擁有一個超級的大質量黑洞,那麼宇宙中現在就至少存在有,接近2000億的超級大質量黑洞。1億相當於10個1000萬,宇宙中同時存在接近2000億個超級大質量黑洞,應該是一個比較嚇人的數據。並且這些超級的大質量黑洞,現在就有可能真正的存在和擁有著。

自然界的規律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一點不揉沙子的!希望大家在學習和工作中,學習使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要不斷的去檢驗、和考驗所有的理論。應該使用「所有人」的理論,去檢驗「所有的人」。這樣才能夠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人類才能夠前進和不斷的進步。

參考文獻:

1、ChandrasekharS.Astrophys.J.,1931,74:81

2、ChandrasekharS.MNRAS。1935。95:226

3、RindlerW.MNItA$。1956,116:662

4、Oppenheimer R,Snyder H.Plays.Rey.,1939,56:455

5、Kerr RP.Pllys.Rev.Lett.,1963,11:237

6、Hawking S W.Commun.1~lath.Phy8.,1975,43:199

7、Lynden-Bell D,Rees M J.MNRAs,1971,152:461

8、Bali&B,Brown RL.Astrophys.J.。1974,194:265

相關焦點

  • 銀河系的中心到底是什麼?科學家認為那裡存在著一個超級大黑洞
    從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的銀河系圖片來看,銀河系像一個巨大的旋渦,因為所有的星系都在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包括我們的太陽系在內。 誰坐鎮銀河系的中心就成了天文學家特別關注的大問題。因為,銀心距離人類並不算太遙遠,理應把它的「主人」搞清楚。
  • 銀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質量黑洞,那麼太陽繞著黑洞轉?
    ·彭羅斯證明宇宙中確實可以存在黑洞,相關研究還獲得了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經過多年的觀測,科學家們找到了黑洞存在的證據,並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這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 此後,天文觀測表明,不僅銀河系中心存在黑洞,宇宙所有大型星系中心幾乎都存在黑洞,這與科學家此前的推測十分吻合
  • 科學家認為銀河系中心還有一個黑洞,質量是太陽10萬倍!
    一名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潛伏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有朋友,也就是說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可能有兩個?幾乎每個星系,包括我們的銀河系,在其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數百萬到數十億倍。天文學家仍在研究為什麼星系的中心經常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 直徑是銀河系10倍,超級星系中心黑洞消失了,這是怎麼回事?
    ,中心存在一個超級黑洞,然後所有的恆星系都被引力牽引,有條不紊地圍繞黑洞不停旋轉,那麼這個宇宙就變得簡單得多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一個比銀河系還要大得多的星系中心黑洞消失了。  在阿貝爾2261星系中,科學家觀察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銀河系核心,核心地區由大量老恆星組成,神秘地散布開來,形成較大的核心,看起來非常光亮,直徑跨越了10000光年,可以說比我們銀河系還要壯觀得多,如此大星系若核心沒有一個超大黑洞驅使肯定不行。
  • 答案只有一個:銀河系中心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則發現,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有一個看不見的、質量極大的天體控制著周邊恆星的軌道,目前對這個天體的唯一解釋就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顛覆了傳統的空間和時間概念。他的方程式預言了黑洞的存在:大質量的天體會使空間彎曲、時間減慢,一個超大質量的天體甚至能吞噬光線,從而形成一片「絕對黑暗」的空間,這就是黑洞。
  • 銀河系中心可能存在大黑洞
    記得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筆者參加中國天文學會的一些活動,在會上只有幾個涉及黑洞的報告,而且報告人基本都是學物理出身後來轉入天文界的學者。一般天文方面的專家都對此將信將疑、不置可否。但是後來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黑洞的理論研究不斷取得進展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天文工作者加入了探尋黑洞的研究與觀測。
  • 科學家發現10億光年內的最大黑洞,質量為銀河系中心黑洞9300倍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這個地球很大,大到無邊無際,然而最小的恆星的質量也是地球的3萬倍左右,太陽的質量更是地球的33萬倍,但是黑洞的質量更大,科學家們已經發現的所有的黑洞質量都比太陽大,在一些星系的中心還存在著超大質量黑洞,質量基本都在太陽的10萬倍以上,它們都是宇宙中最大級別的單一天體
  • 銀河系中心存在第二個超大質量黑洞?首個黑洞視頻或將公布,期待
    相信大家都知道,黑洞最典型的特徵就是質量超大,所以它們的引力也非常大,連光都逃不掉,所以我們就沒法用肉眼看到它們。黑洞,在宇宙中可以說是廣泛存在的,有科學報告指出,在我們銀河系可能隱藏著數以百萬計的黑洞,這麼多黑洞,我們卻很難看到它們。因此,對於它們的一些物理性質(如質量等),我們並不是很清楚。
  • 科學家發現質量為2100萬個太陽的超級大黑洞
    科學家發現質量為2100萬個太陽的超級大黑洞  9月25日消息,近日,科學家公布的消息稱宇宙還存在一種規模很小,但卻擁有質量龐大中央黑洞的星系,這就是M60-UCD1。該星系內部存在一個質量達到2100萬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大約為銀河系中央黑洞的質量的6倍,但是M60-UCD1星系卻比銀河系小大約500倍。
  • 銀河系中心的黑洞
    從第一張黑洞照片被公布後,相信大家對黑洞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麼,你知道麼,在銀河系中心有一個大型黑洞。其實大多數星系中心都有超大質量的黑洞,當然我們銀河系不是例外。在2008年,德國天文學家們曾證實,位於銀河系中心,與地球相距2.6萬光年的「人馬座A*」,其實是一個質量超大的黑洞,人馬座A*的質量約為431 ± 38萬或410 ± 60萬個太陽質量。黑洞在宇宙中到底發揮著怎樣的作用,科學家目前還不是很明確。
  • 銀河系中心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們認為,不僅僅只有黑洞
    那麼,我們把眼光放大一點,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在銀河系中,是不是也有一顆質量佔了銀河系中絕大多數的恆星呢?那麼在銀河系的最中心究竟是什麼能夠牽引著整個銀河係數千億顆恆星呢?在最初的研究階段,科學家們認為在銀河系的中心可能是一個超級耀眼的恆星。然而隨著觀測手段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們發現,沒有任何恆星可以達到這種地步。足以掌控整個星系的恆星是不可能存在的。在隨後的觀察中,科學家們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很強的射電源。
  • 日本科學家發現「黑洞行星」,就在銀河系中心,會有生命存在嗎?
    當人類進入到現代,伴隨著天文事業的發展,有科學家提出,銀河系的中心或許是一顆超大質量的恆星,後來,通過觀測,最終確認是一顆超大質量的黑洞。主宰一切的神秘黑洞在目前已知的各種黑洞類型中,每個大星系中心都有的超大質量黑洞,無異於是最神秘的天體。它們在各自的星系中主宰著一切,而且即使是最小的超大質量黑洞,它們的質量也是太陽質量的上百萬倍。
  • 銀河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正在甦醒,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嗎?
    黑洞在吞噬恆星等物質的時候,會在自身的周圍形成一個吸積盤,這個吸積盤內部塵埃碎片不斷摩擦,產生了強大的能量輻射。吸積盤的能量輻射會向宇宙空間擴散,從而讓我們有希望看到,只要發現了這種吸積盤放出的巨大能量輻射,我們就可以確定那裡有一個大質量的黑洞。黑洞在宇宙中的數量也同樣是多到無法統計,每一個像銀河系這樣的大星系中心基本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存在。
  • 銀河系中心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們認為,不僅僅只有黑洞!
    比如我們的太陽系中,所有的天體都在圍繞太陽運動,這是因為太陽在太陽系中是絕對的老大,它的質量佔了整個太陽系的99.86%,其它所有的天體質量只佔了可憐的0.14%!因此,太陽系中的天體圍繞太陽轉,是天經地義的。那麼,我們把眼光放大一點,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在銀河系中,是不是也有一顆質量佔了銀河系中絕大多數的恆星呢?
  • 肉眼能夠看到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超大質量黑洞嗎?
    先說答案:人類肉眼無法看到黑洞,必須藉助望遠鏡才能發現和觀測。現代天文學發現,幾乎每個大的星系中心都有一個巨大的黑洞,銀河系也不例外。黑洞是什麼?就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的屍骸。銀河系中心黑洞天文學名稱為人馬座A*,科學觀測研究認為,銀河系黑洞質量相當於430萬個太陽,根據史瓦西半徑公式計算,其史瓦西半徑可達1290萬千米。那麼這個黑洞我們能夠看得到嗎?是肉眼能夠看到,還是望遠鏡能夠看到呢?
  • 銀河系中心黑洞突然變亮—黑洞開始擼串了嗎?
    銀河系中心黑洞突然變亮—黑洞開始擼串了嗎?黑洞是死亡的恆星變成的星際殭屍,它包括中心的一個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熱量無限大的科學家認為所有星系的中心都存在一個黑洞,我們的銀河系也不例外。銀河系中心黑洞位於人馬座方向,距離我們2.6萬光年,在這裡蟄伏著距離我們最大的超級黑洞,質量約為370萬倍。在黑洞家族中,這樣的體型並不算是重量級選手,只能算是微胖,原因就是這個傢伙現在處於齋戒期,很長時間沒有吃過東西了。
  • 銀河系中心的亮度,為什麼比周圍要大很多?科學家是這樣解釋的
    在晴朗的夜晚,我們抬頭仰望天空,看見的一條明亮的白色帶橫跨天際,那便是銀河,我們置身於銀河系的太陽系之中,就好比一粒塵埃,更是顯得微不足道。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比普通的星系稍微大一些,直徑大約為10萬光年,已經有150億年的歷史。雖然整個銀河系邊緣地區較為黯淡,但是在銀河系的中心地帶則呈現一個非常明亮的區域,亮度遠高於周圍的地方。那麼,銀河系的中心究竟是什麼?為何會有如此高的亮度呢?
  • 研究發現 銀河系中心隱藏著無數的黑洞
    我們都知道銀河系中心有一個巨大質量的黑洞,我們把它叫做人馬座A*。但是有天文學家稱:在人馬座A*黑洞周圍,可能存在無數個小型黑洞。哥倫比亞天體物理學家查克·海利(Chuck Hailey)說:銀河系是我們唯一能研究超大質量黑洞如何與小黑洞相互作用的星系,因為我們根本看不到它們在其他星系中的相互作用。為了證明確實有無數小黑洞存在於銀河系中心:研究人員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一個黑洞圍繞超大質量黑洞旋轉的情況。
  • 宇宙中質量最大的黑洞有多大?銀河系中心黑洞跟它比不值一提
    我們知道銀河系中心有個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質量約太陽的400萬倍,那麼宇宙最大的黑洞質量有多大呢?答案是人馬座A*的1萬倍。,大小相當於銀河系附近的大麥哲倫星雲,內核光線輪廓也非常平坦,馬克斯·普朗克外空物理學研究所某研究員表示,這代表大多數恆星都被「趕走」了,讓人懷疑此地存在質量極其巨大的黑洞。
  • 科普:基於萬有引力定律對銀河系中心黑洞質量的測量
    任何星系中心都存在著大質量黑洞已經是天文學界的基本達成的共識,當然現在也有極少數天文學家認為有些星系的中心並不存在著黑洞。黑洞作為廣義相對論的產物,在驗證廣義相對論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當然作為最基本的參量,黑洞質量成為黑洞參量中最早被確切測量的物理量。今天,我們寫一篇科普短文,來介紹一下我們的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質量的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