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基於萬有引力定律對銀河系中心黑洞質量的測量

2020-12-05 水生

銀河系示意圖

任何星系中心都存在著大質量黑洞已經是天文學界的基本達成的共識,當然現在也有極少數天文學家認為有些星系的中心並不存在著黑洞。黑洞作為廣義相對論的產物,在驗證廣義相對論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當然作為最基本的參量,黑洞質量成為黑洞參量中最早被確切測量的物理量。今天,我們寫一篇科普短文,來介紹一下我們的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質量的測量。

作為一個寧靜的星系(星系中心並沒有很強烈的電磁輻射),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周圍有數量不菲的可觀測到的恆星在繞著中心黑洞旋轉,而跟蹤並分析這些可觀測恆星的繞轉軌跡成為測量中心黑洞質量的最佳手段!追蹤並分析恆星軌跡來測量銀河系中心黑洞的質量,大約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的,因為從那個時候開始,地球上的望遠鏡才可以精確一些的分辨到銀河系中心角秒尺度(大約是光走幾個月到年的量級)內的恆星的位置信息!

但是我們知道,對於雙體(或者多體)運動系統,如果要計算中心物體的質量,那麼除了運動軌跡外,還需要知曉繞轉恆星的某些具體物理信息,比如最基本的恆星質量信息,因為在沒有得到具體的繞轉周期的前提 下,需要對運動軌跡進行理論模擬,以推到中心天體的質量。幸運的是,天體物理對恆星的認知是極為深刻的,可以從簡單的恆星光譜推算出恆星的物理信息,其中也包括恆星的質量Ms。因此使用較為先進的望遠鏡,特別是光學望遠鏡,得到高質量的恆星光譜,並通過光譜的特徵,基於恆星物理,得到恆星的質量Ms。因此,對於繞轉中心黑洞的恆星,我們知道了恆星的質量Ms,知道了繞轉的軌跡,通過理論模擬(數學較為繁瑣,不做討論),可以將中心的黑洞質量完美的確定下來。當然,如果能夠知道繞轉恆星的繞轉周期,那就可以使用更加簡單的方法來估算中心黑洞的質量,這正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基於萬有引力定律的周期公式

先看看基於最基本的萬有引力定律,是否可以簡單的推算中心黑洞的質量,大家熟悉的萬有引力的公式如下:F=G*M1*M2/R^2,其中M1和M2是中心物體的質量和繞轉物體的質量,G為萬有引力常數,R為空間距離。相應的基於萬有引力定律,繞轉周期公式可以簡單的描述如下:T^2=R^3*4*π^2/G*Mc,其中Mc為中心天體的質量,T為繞轉的周期,所以如果知道某顆繞轉恆星的繞轉周期,那麼中心的黑洞質量完全可以通過最簡單的周期公式先行估算。迄今為止,已經有一顆恆星S2(或者S0-2)在觀測中完成了一個周期的繞轉,繞轉周期為16.0518年,而且繞轉軌道的長半軸尺度為1425億公裡。更加美妙的更多的恆星繞轉的動態圖可以參見http://www.galacticcenter.astro.ucla.edu/videos/ghezGC_comp3-18_H264_864_VP8.webm。所以從經典的萬有引力公式出發,基於繞轉周期,可以得到中心天體的質量為:3400萬個太陽質量。

銀河系中心的一些恆星的運動軌跡

我們進一步進行分析,為什麼中心的天體是黑洞而不是其它的物體?通過恆星S2的軌道分析,我們也知曉,其橢圓軌道的近心點的距離為176億公裡,也就是說在176億公裡的範圍內包含的質量為3400萬個太陽質量。那麼對於如此小空間內高質量的物體,其體積要小到什麼程度,才能導致其周圍的光不能逃逸呢?使用最簡單的廣義相對論下的靜止黑洞的施瓦西解R=2*G*MBH/C^2(與經典牛頓力學相比,由於強引力效應,多了一個因子2),可以推算出,其對應的黑洞的施瓦西半徑約為1000萬公裡左右。換句話說,S2的近心點只有大約2000倍的施瓦西半徑的量級。如果在176億公裡內的空間內並不是一個黑洞,而是一個具有延展體積的大質量物體(不能像黑洞一樣,看作是一個質點),那麼對S2軌道的數值模擬將出現大的偏差,因為具有明顯體積的大質量物體對於繞轉恆星的軌道計算不能再簡單的使用質點公式,不能與觀測的結果一致,很顯然,中心的大質量物體只能是一個高密度的黑洞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經典的萬有引力定律計算結果的可信度!通過對中心物體質量分布的模擬,以及對不同恆星軌道的精確的數值模擬及重現,天體物理學家得到的銀河系中心黑洞的質量為3000萬到4000萬個太陽質量(沒有使用帶誤差的描述形式),與經典的萬有引力計算的結果一致,因為這些恆星距離中心黑洞的距離足夠的遙遠,強引力效應已經非常的弱,經典的萬有引力電驢已經可以足夠好的描述這些恆星的運動狀態!

所以,銀河系的中心存在著一個寧靜的黑洞,其質量大約為3500萬個太陽質量!

相關焦點

  • 科普:天文學中使用經典牛頓力學對黑洞質量的測量
    這是黑洞的最初的物理定義!隨著對黑洞的深入研究,黑洞由三個基本的參量描述:質量、旋轉速度和電荷數,這裡我們只討論黑洞的質量測量,而且是星系中心大質量黑洞的測量,因為星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的周圍有足夠的參照物讓我們使用。
  • 銀河系中心黑洞僅有500萬倍太陽質量,如何束縛住上千億顆恆星?
    在銀河系的中心,存在著一個大型的星系黑洞-人馬座A*,其質量達到太陽的400多萬倍,按理說,雖然這個黑洞的質量很大,但是其有效引力範圍也只能達到1萬光年左右的區域,在距離銀心10萬光年的銀河系外側,那麼多恆星系所受到的黑洞引力已經非常微弱了,那麼是什麼力量在束縛著這些外側的恆星,能夠乖乖地圍繞銀心轉動呢?
  • 科學家證明銀河系中心存在超級大質量黑洞
    向心力公式:F向=mv^2/R;萬有引力公式:F=GmM/r^2經過我們的公式計算:銀河系中心星體對我們太陽的引力是:F向=mv^2/R =3.872×10^20牛頓(N)。我們再根據它們的萬有引力關係,計算銀河系中心星體的質量。
  • 肉眼能夠看到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超大質量黑洞嗎?
    先說答案:人類肉眼無法看到黑洞,必須藉助望遠鏡才能發現和觀測。現代天文學發現,幾乎每個大的星系中心都有一個巨大的黑洞,銀河系也不例外。黑洞是什麼?就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的屍骸。黑洞形成後,會在兩極形成巨大的噴射流,把附近的物質拋射出去,這些物質又被黑洞吸引成為星系盤,圍繞著黑洞旋轉,獲得了原始的角動量。以後在星系盤裡不斷的生成恆星,並且旋臂也漸漸形成,就成為了一個旋渦星系。銀河系中心黑洞就是這樣形成的,銀河系也是這樣形成的。
  • 在銀河系中心超大黑洞周圍「跳舞」的恆星驗證了愛因斯坦的理論
    人馬座A*,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距離太陽2.6萬光年,很有可能是離我們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所在。它巨大的引力俘獲恆星,讓它們在其周圍的軌道上旋轉。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觀察這個區域內的一顆特定恆星,而新的研究再次驗證了愛因斯坦對引力的理論。
  • 銀河系430萬太陽質量黑洞,如何束縛1.5萬億太陽質量的銀河系?
    430萬個太陽質量,佔銀河系普通物質總質量的百萬分之三不到,卻能束縛住銀河系近2000億顆恆星,其實這不只是中心黑洞的功勞,銀河系中心周圍的恆星分布密度遠大於邊緣,銀河系核球的質量佔了銀河系質量的5%,還有銀河系中大量暗物質也起了作用。
  • 新的銀河系地圖表明,地球更靠近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根據銀河系的新地圖,太陽系的位置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位置。它不僅更接近銀河系中心,還更接近中心的超大質量的黑洞Sgr A *, 它的軌道處在一個更快旋轉速度的軌道上。沒什麼可擔心的。我們實際上並沒有接近Sgr A *,也沒有被吞噬的危險。相反,我們的銀河系地圖已經過調整,可以更準確地確定我們一直在的位置。
  • 發現22.5億倍太陽質量的超大黑洞,銀河系中心的才431萬倍
    發現22.5億倍太陽質量的超大黑洞,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才431萬倍!黑洞內部發生的事情仍然停留在黑洞內部,從外部無法看到,當然也看不到。但是黑洞「影響範圍」(星系最深處的區域,黑洞的引力是主導力量)內發生的事情引起了天文學家的極大興趣,可以幫助確定黑洞質量及其對星系鄰居的影響。
  • 恆星在繞著超大質量黑洞「畫花瓣」
    4 月 16 日,國外媒體曝出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望遠鏡(VLT)觀測到一顆恆星在銀河系中心,環繞著超大質量的黑洞運轉著。這一發現驗證了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中所預測的結果。這一期待已久的結果是在天文學家近 30 年的追蹤觀測之下,依靠近年來發展得越來越精確的科學觀測手段才最終得以實現。
  • 科學家認為銀河系中心還有一個黑洞,質量是太陽10萬倍!
    一名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潛伏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有朋友,也就是說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可能有兩個?幾乎每個星系,包括我們的銀河系,在其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數百萬到數十億倍。天文學家仍在研究為什麼星系的中心經常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 天文學家通過觀察測出銀河系質量,天文學家使用哪種的測量方法?
    假設我們要測量一個蘋果的質量,很簡單,我們僅僅需要一個天平秤就可以輕鬆的搞定,但假設我們要測量一個天體的質量,那麼使用天平秤這種方法就不太實際了,因為我們製造不出來可以稱量太陽的太平稱,即使製造出來了,也沒有人敢去到太陽上面測量太陽的質量,那無疑自殺,所以我們要測量太陽的質量就不能使用直接測量的方式
  • 銀河系中心是個巨型黑洞,還有幾千個小黑洞,為什麼還那麼亮?
    銀河系中心遠不止一個黑洞,根據錢德拉硬X射線望遠鏡觀測,銀心附近存在數千個疑似黑洞的X射線源,這也許給了大家一個錯覺,黑洞都是黑乎乎的,要不然就沒有這響亮的名號了!但恰恰相反銀心卻是銀河系中最明亮的地方,為什麼會這樣?
  • 銀河系中心真有黑洞嗎?400多萬個太陽質量人馬座A黑洞得了解
    目前的數據間接證明了,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心確實有一個黑洞,而且是超大質量的黑洞。它處於人馬座A結構中,我們稱這個黑洞為人馬座A*。其質量大約為400多萬個太陽質量,直徑約為4400萬千米。本文將簡略的介紹這個黑洞。人馬座A*位於銀河系中心,是靠近人馬星座和天蠍星座邊界的一個明亮而緻密的無線電波源(astronomical radio source)。
  • 高中物理: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設地球的質量為M,衛星的質量為m,衛星的運行周期為T,軌道半徑為r根據萬有引力定律:【探討評價】根據牛頓定律,只能求出中心天體的質量,不能解決環繞天體的質量;能夠根據已知條件和已知的常量,運用物理規律估算物理量,這也是高考對學生的要求。
  • 太陽環繞銀河系中心旋轉一圈要多久?
    但在現實中,質量較小的天體會繞著較大的天體旋轉,萬有引力充當了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所以天體系統可以長時間穩定存在。要知道,太陽系已經存在了46億年。在地月系統中,地球的質量遠大於月球,所以地球的引力會束縛著月球,使月球不斷繞著地球旋轉。在太陽系中,太陽的質量遠高於其他行星、衛星以及各種小天體,所以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會被太陽的引力束縛住,並繞其旋轉。
  • 萬有引力 | 克卜勒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知識點總結
    萬有引力定律一、萬有引力定律1.②相互性:兩個物體間的萬有引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滿足牛頓第三定律。③宏觀性:一般萬有引力很小,只有在質量巨大的星球間或天體與天體附近的物體間,其存在才有意義。④特殊性:兩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只取決於它們本身的質量及兩者間的距離,而與它們所處環境以及周圍是否有其他物體無關。6.
  • 千億行星圍繞銀河系中心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銀河系我們的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獵戶臂的旋臂中,每秒以240公裡的速度繞銀河系中心旋轉,旋轉一周大約為2.2億光年太陽系在引力作為主導地位的宇宙空間中,銀河系內所有的恆星和我們太陽系一樣, 都是圍繞著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進行公轉
  • 人類首次發現恆星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舞動」!這花式走位正如...
    1916 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預言圍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恆星的運轉軌跡就像玫瑰花結一樣。是不是想起了童年玩過的萬花尺?約 30 年前,天文學家開始對一顆繞銀河系中心黑洞人馬座 A * 軌道運行的恆星 S2 進行持續的觀測工作。
  • 銀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質量黑洞,那麼太陽繞著黑洞轉?
    經過多年的觀測,科學家們找到了黑洞存在的證據,並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這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如果以視界半徑來算黑洞的密度,對於超大質量的黑洞來說,其密度可能比水還要小。就拿M87星系中心的這個黑洞來說,它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65億倍,可密度就只有水的密度的一半。
  • 引力證實了廣義相對論在銀河系中心巨大黑洞附近的預測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型望遠鏡(VLT)首次觀測到愛因斯坦所預言的廣義相對論效應,即當一顆恆星經過人馬座a *(銀河系中心一個巨大黑洞)的強引力場時的運動。這些結果是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MPE)領導聯盟獲得,還包括CNRS、巴黎天文臺(PSL)、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和幾所法國大學。人馬座A*和星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