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顆粒物源解析結果:化學過程汙染加重

2020-11-24 大江網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本市顆粒物源解析新聞發布會後,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馮銀廠對研究結果進行解讀指出,與從前相比,目前城市化學過程汙染越來越嚴重。

  化學過程汙染是指氣體前體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在空氣中二次轉化,「製造」形成PM2.5和PM10顆粒物的過程。以機動車汙染為例,機動車尾氣中本身就含有大量PM2.5和PM10,同時還有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這些汙染物中的活性物質排入空氣中後進行化學反應,轉化為硝酸鹽、二次無機氣溶膠等新的汙染物,加強了對PM2.5和PM10的貢獻。

  天津市在上世紀80年代和2000年前後曾經在科研項目中進行過顆粒物源解析工作。從當時的數據看,上世紀80年代主要是煤煙型汙染,80%的顆粒物來自燃煤的貢獻,而2000年前後揚塵所佔比例增大,但機動車和二次粒子貢獻不大,對比這次2012年至今年4月收集到的數據,得出城市化學過程汙染越來越嚴重的結論。

  馮銀廠表示,顆粒物源解析的作用是為政府決策服務,為制訂方案作支撐,更重要的是對公眾有一個交代。對這個結果最科學的認識,就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這些數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看自己在哪個百分比中,反思我們是不是汙染的「貢獻者」。

  據數據分析,北京、天津和石家莊三個城市差別明顯,從汙染程度來看,北京和天津差不多,石家莊最高;從PM2.5佔PM10比例來看,三個城市依次相差10%,北京PM2.5最突出,其次是天津,石家莊最低。另外一個特點是,只和燃煤有關係的二氧化硫,北京很低,天津比北京高,石家莊最高,因此每個城市的汙染特點不同。

相關焦點

  • 電鏡方法及其對顆粒物特徵及源解析的應用論壇在西安召開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美國RJ Lee集團、美國沙漠研究所和國際空氣與廢棄物管理學會中國學會共同組織的「電鏡方法及其對顆粒物特徵及源解析的應用論壇」(Symposium on Microscopic Applications to Ultrafine Particle/PM2.5/PM10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於7月18日在陝西省西安市召開
  • 成都空氣汙染主要來源5大方面 其中移動源對PM2.5貢獻最大
    專家表示,從我市大氣顆粒物綜合來源解析結果來看,成都空氣汙染主要來源於移動源、燃煤、揚塵、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5個方面,其中對PM2.5貢獻最大的汙染為移動源,對PM10貢獻最大的為揚塵。  移動源對PM2.5貢獻約佔27.3%  「目前我國已初步構建了環境空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監測技術方法體系。
  • 源解析結果正式出爐!
    源解析結果正式出爐!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霧霾天氣的「元兇」是細顆粒物(PM2.5),大氣中的PM2.5組成和來源是什麼?針對這兩個公眾最關心的問題,浙江省金華市環保局組織實施了市區大氣環境中PM2.5源解析的研究工作。
  • 青島:邀請「大咖」「雲」對話,遠程為攻克臭氧汙染「支招」
    中國環科院大氣攻關團隊專家:通過回顧前期開展的2019年秋冬季青島市大氣汙染跟蹤研究分析,並基於PM2.5在線監測、臭氧等汙染來源組分分析及VOCs走航觀測等綜合數據,目前已完成對青島市大氣汙染特徵和成因診斷結果的深度解析。從臭氧汙染成因看,臭氧生成機理複雜,前體物來源多樣。
  • 濟南最主要大氣汙染源找到了,你每天都能見到它
    濟南最主要大氣汙染源找到了,居然是它……  近年來,濟南市治理大氣汙染力度持續加碼,空氣品質取得了明顯改善。2017年,良好以上天數達185天,比上年增加22天,比2013年增加84天。在藍天增多的背後,我們肉眼看不到的PM2.5的來源又發生了哪些變化?記者近日獲悉,在總理基金項目團隊的指導下,2017年濟南各項汙染物源解析更新完成。
  • 闡述ELEMAP大氣顆粒物元素解析儀
    一、研究背景   為了有效降低大氣顆粒物濃度和提高大氣環境 質量,科研的首要任務是大氣顆粒物的源解析,識別其來源,並計算各類汙染源對大氣顆粒物的貢獻值,進而確定汙染治理重點,指導環境管理和科學決定,達到有效控制環境汙染的目的。
  • 環保部總工萬本太赴禾信調研在線源解析技術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環保部《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技術指南》,應對大氣成分染汙來源解析的需求,增強大氣顆粒物汙染防治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2013年9月25日,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萬本太一行蒞臨廣州禾信分析儀器有限公司調研在線源解析新技術最新應用發展情況;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
  • 濟南市2017年度環境空氣PM10、PM2.5來源解析結果發布
    ,侯魯健副站長介紹了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工作並就相關問題接受新聞媒體採訪。為精準治理環境空氣顆粒物汙染,制定靶向性減排方案,持續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我市開展了大氣汙染源清單編制和PM10、PM2.5來源解析專項工作,該工作旨在摸清各類汙染源排放底數,說清楚PM10、PM2.5的汙染來源。
  • 大氣環境綜合觀測與汙染成因 | 駐馬店市區採暖季PM2.5時間和空間來源解析研究
    駐馬店市區採暖季PM2.5時間和空間來源解析研究刁劉麗1, 李森2, 劉保雙1, 李亞菲1, 張晴1, 高翔3, 畢曉輝1, 張裕芬1, 馮銀廠11.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空氣顆粒物汙染防治重點實驗室, 天津 300350;2.
  • 我省解析PM2.5 PM10成因 燃煤塵汙染系最大汙染源
    &nbsp&nbsp&nbsp&nbsp東北網11月17日訊(記者 劉嘉)17日,記者從省環境保護廳獲悉,我省13個城市全年PM2.5、PM10源解析結果出爐。結果顯示,對PM10和PM2.5「貢獻」最大的汙染源均為燃煤塵汙染。
  • 霧霾檢出危險含氮顆粒物 曾導致光化學煙霧(圖)
    中國科學院近日公布了該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的最新研究結果。研究結果表明,近期持續、大範圍的強霧霾中,含有大量的含氮有機顆粒物。  成因:  汙染物遇水汽發生灰霾事件  研究認為,人類汙染物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內因,可以說是「主謀」。
  • 四川盆地出現今年以來首次區域性臭氧汙染過程
    成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密切跟蹤汙染過程發展情況,並對本次區域性汙染特徵以及成因進行了分析和解讀。大氣氧化性強 臭氧和顆粒物複合型汙染突出 本次汙染過程,氣溫較高,太陽輻射較強,加之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濃度較高,臭氧生成速率快,午後臭氧濃度節節升高並出現連續多日超標,同時由於大氣氧化性增強疊加清晨強逆溫,二次顆粒物轉化速率加快,上午時段顆粒物累積並出現持續超標
  • 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大氣二次汙染形成的化學過程及其健康影響...
    2012年2月14日,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大氣二次汙染形成的化學過程及其健康影響」的項目啟動會在中關新園舉行。該項目負責人為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朱彤教授,四個課題負責人分別為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張遠航教授和朱彤教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賀克斌教授、復旦大學陳建民教授,課題參與單位包括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化學所。
  • 專家視角 | 我國臭氧汙染形勢分析及防控對策建議
    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近幾年,我國臭氧(O3)汙染呈加重趨勢,以O3為首要汙染物的中度及以上汙染天數佔比呈上升趨勢,O3已成為影響我國環境空氣品質的重要因素,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汙染物超標天數中以O3為首要汙染物的天數佔比已經超過以細顆粒物(PM2.5)為首要汙染物的天數。
  • 2013~2017年中國重點區域顆粒物質量濃度和化學成分變化趨勢
    對大氣顆粒物濃度及其化學組分精準觀測有助於探究大氣霾汙染的成因與來源解析,評價環境空氣品質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實施期間,全國及重點區域大氣顆粒物質量濃度的變化及其相應化學組成的演變。
  • 專家解讀(1)丨排放強度大、遠超環境承載力是導致區域汙染頻發的...
    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和國家氣象中心最新預測結果,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從9月25日起出現一次大範圍、持續性大氣汙染過程。生態環境部發布預警提示信息,天津、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等省市將啟動應急預案,實施大範圍的區域應急聯動。
  • 環境空氣顆粒物β射線法自動監測技術指南
    顆粒物(Particulate Matter)簡稱PM,對於人體健康的危害極大,目前已經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的主要是PM10和PM2.5。而且隨著工業、交通迅猛發展,人為原因造成的顆粒物汙染日趨嚴重,人們對於PM10和PM2.5重視也越來越高。
  • 專家詳解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及防護
    空氣汙染,又稱為大氣汙染,是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當排放的物質越來越多,遠遠超過大氣的自淨能力時,就導致大氣的組成發生變化。當大氣中汙染物質的數量、濃度和持續時間,達到有害程度,危害到了人類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時,就形成了大氣汙染。
  • 被忽視的霧霾元兇:氨氣汙染
    多年從事PM2.5源解析研究的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對財新記者披露稱:從全國平均水平來看,在輕汙染天氣中,兩者的質量濃度總和大約佔PM2.5的20%以下,但在重汙染天裡,則劇升至40%以上。更多學者的研究支持這一看法:重汙染天氣中,硫酸銨、硝酸銨的質量總和約佔PM2.5的40%-60%,越嚴重的汙染天氣,比例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