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實質上是由於骨缺血造成的股梗死,是由於股骨頭血供中斷或受損,引起骨細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隨後的修復,繼而導致股骨頭結構改變繼而塌陷,引起病人關節疼痛、功能障礙的疾病。
股骨頭壞死的主要因素分為創傷性和非創傷性。前者由股骨頸骨折、髖關節外傷性脫位及股骨頭骨折引起。後者可分為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頭壞死等。激素性股骨頭壞死往往是由於風溼免疫系統疾病等需大量或長期應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導致,以女性居多。另一類「主動」股骨頭壞死的病人就是酒精性股骨頭壞死,以男性多見,往往有酗酒史。
股骨頭壞死早期多為腹股溝、臀部和大腿為主的關節痛,可伴有膝關節痛,臨床上稱為「髖病膝痛」。疼痛間斷髮作並逐漸加重,雙側病變會有交替性疼痛。隨著疾病進展,股骨頭塌陷,疼痛進一步加重,患肢縮短。嚴重的股骨頭壞死往往伴隨髖關節炎,髖關節活動受限,行走障礙。
股骨頭壞死會出現以腹股溝深壓痛及「4」字實驗陽性為特徵的典型體徵,X線和核磁共振是目前臨床上主要的診斷技術,不同的分期對應不同的診療策略。
股骨頭壞死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前者適用於病變較輕的患者,在病情允許情況下停服激素、戒酒的同時,減輕負重(拄拐),使用血管擴張劑、非甾體消炎藥、抗凝藥、雙磷酸鹽等藥物,並定期複查X線或核磁共振。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則需要手術治療,切不可輕信廣告宣傳的「秘方」治療股骨頭壞死,可能會適得其反,應到正規醫院診治。
股骨頭壞死並非致命性疾病,當今髖關節置換的假體材料結合先進技術,基本不影響日後生活質量,更不影響預期壽命。所以,應科學看待股骨頭壞死,無須談「死」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