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上美廠,半部國漫史——回顧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光輝歲月

2020-12-06 電影的回憶錄

/電影的回憶錄,將您對電影的回憶一一收錄/

大家還記得它嗎?

應該還有印象吧

現在回憶起來,我多少有點傷心。前些年去上海很偶然的路過這家公司,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一句詩: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悲哀啊,明明這家公司還活得好好的,可我就是覺得這裡好像早就是一片廢墟了

現在年輕一些的觀眾可能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全中國甚至全亞洲的動畫之光,由這裡製作的國漫曾經享譽全球。

就算是現在大家都愛看的日本動漫和好萊塢動畫電影,多年前面對上美廠動畫也得老老實實低頭叫師父。

估計再過幾年,上美廠就會被人忘記,在它被遺忘之前,我們再一起回顧一下上美廠的光輝歲月吧

一.萌芽時期(1920-1950)

如果要回顧中國美術電影的歷史,萬籟鳴先生是不得不提的人物。那時在上海,一家名叫「萬氏卡通」的小作坊在弄堂裡悄然成立,這個小作坊一共就四個人,他們是親兄弟。這四個人後來的筆名分別叫: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和萬滌寰

其中大哥萬籟鳴是靈魂人物,1938年的時候,美國迪斯尼歷時三年,耗費上百萬美元製作的電影《白雪公主》在全球上映,一下子讓全世界陷入對動漫的瘋狂

《白雪公主》在上海上映時,萬家兄弟深感震撼,從放映廳出來,他們召集了一百多名工人,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在他們的作坊裡做出了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

此片一出,技驚全亞洲。當時在日本,一個名叫手塚治虫的年輕人看完此片,當即下決心要進入動漫行業。多年以後,已經成為日本「漫畫之神」的手塚治虫特意來中國拜訪萬籟鳴,面對自己年少的偶像,手塚治虫興奮得像一個50歲的孩子

二.白銀時代(1950-1966)

時間來到1950年,江山依舊,時代已改。那年上海長江電影製片廠、崑崙影業公司、文華影業公司、國泰影業公司等8家私營電影企業聯合組建為國營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並於同年成立上海電影廠美術組

隨著規模不斷擴大,美術組於1957年獨立出來,成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特偉任首任廠長,萬籟鳴等人為上美廠核心成員

這個期間是上美廠的成長階段,大家在摸索美術電影的製作方式。1954年《小梅的夢》是中國第一部木偶與真人相結合的影片,1955年製作了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

本片在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上拿到金獎,正式標誌著上美廠時代的到來

1958年,萬家兄弟中的萬古蟾主持創造了第一個中國原創的美術片類型——彩色剪紙電影,首部作品《豬八戒吃西瓜》極大地吸取了皮影戲和北方剪紙藝術的精華,讓全世界知道了中國文化的魅力

1960年,上美廠的在廠長特偉的主持下,集合全廠精英共同創造了中國第一個享譽世界的原創動畫類型——水墨動畫。陸續發行的兩部動畫《牧笛》,《小蝌蚪找媽媽》均獲得了世界最高的動畫大獎,其中《小蝌蚪找媽媽》更是橫掃世界五個帶有動畫片的電影節,成就令全世界矚目

緊接著1961年到1963年,萬籟鳴主持製作了著名的動畫長片《大鬧天宮》,當時分為上下集。在今天的一些電影評分平臺上,這部《大鬧天宮》是中國動畫電影的代表

而且由於本片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差不多在1965年左右,國際上開始有人提出了動畫片「中國學派」的說法,中國動畫作為一個專門的門類,在世界上得到了廣泛關注

在1963年的時候,周恩來總理曾特意讚揚了中國動畫人的成績,原話是:「美術電影部門在中國電影事業中,是具有獨特風格、比較優秀的部門。

後來的十多年,因為某個原因上美廠停工。萬籟鳴等中國美術片的奠基人陸續被打倒、下放。上美廠第一個巔峰時期就此完結

三.黃金時期(1977-1994)

黑暗的時代總會過去,陽光終會到來。1977年,上美廠全面恢復生產,一些倖存的骨幹重新支起了中國動畫的脊梁。

1979年,為了給建國三十周年獻禮,上美廠在後來的廠長嚴定憲帶領下製作了中國第一部寬銀幕動畫電影《哪吒鬧海》,本片耗時一年零三個月,是第一部在坎城電影節參展的中國動畫電影

《哪吒鬧海》完全繼承了十幾年前《大鬧天宮》裡濃鬱的民族特色,讓沉寂許久的「中國學派」再次煥發生機。

此後多年,上美廠開始製作更適宜在小熒幕上播放的動畫短片,從80年到84年,上美廠一連製作了包括《阿凡提的故事》,《雪孩子》,《猴子撈月》,《黑貓警長》等200多部動畫短片

其中《三個和尚》和《鷸蚌相爭》先後兩次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而《黑貓警長》是我國第一部科普動畫系列片。

也就是在《黑貓警長》製作完成後不久,上美廠進行了人事調整,元老嚴定憲成為廠長,特偉為特別顧問。改組後的上美廠將重點放在了系列動畫的製作上,讓上美廠在理念上再次走在世界前列

我們熟知的《葫蘆兄弟》,《邋遢大王歷險記》,《舒克和貝塔》以及有著「童年陰影」之稱的《魔方大廈》都問世於這個時期

而上美廠傳統的動畫長片在這一時期明顯減少,只有1983年上映《天書奇譚》成為經典,1985年的《金猴降妖》雖然也是佳作,但反響已經遠遠不如之前的《哪吒鬧海》

這一時期上美廠的動畫系列片給80後和一部分90後留下了深刻的童年印記。是上美廠第二個輝煌時期。

四.沒落時期(1994-2007)

其實我也很奇怪,印象裡這個時間中國動畫還是有不少經典之作的,但是細想之下明白了,94年之後的經典動畫大部分都不再出自上美廠之手

1994年金國平任廠長,上美廠也開始進行了一些事業改革。也就是從這時開始,一直具備匠人精神的上美廠開始有了一絲銅臭味。

但這並不代表上美廠失去進取精神,相反在1999年,上美廠敢為天下先,率先做出了中國第一部商業動畫電影《寶蓮燈》

本片大膽的採用了好萊塢的商業運作模式,並且製作上全面接軌國際化,摒棄了傳統民樂的配樂改用流行音樂,同時請來一大批當時炙手可熱的著名演員來為角色配音

本片投資1200萬,歷時三年方才打造完成,是上美廠歷史上投資最大的影片。以今天眼光來看,本片是難得的優秀之作,各項技術運用成熟,藝術理念領先發行時代多年。

可倒黴就倒黴在這個領先上了,人們的思想轉變是要慢於藝術發展的,《寶蓮燈》這樣一部風格迥異的動畫長片在當時很不為人接受,最後的結果是除了紅了三首歌,電影賠到姥姥家去了

這也是上美廠製作的最後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動畫長片。此後,上美廠開始轉向低成本的低齡系列動畫,2001年,上美廠推出校園音樂題材系列動畫《我為歌狂》

這部動畫可以看成是上美廠最後的倔強,他們到現在還在努力創新。本系列是中國第一部全年齡段動畫,並且第一次請來胡彥斌為首的專業音樂團隊來製作本系列的配樂,各種現代感的造型也體現著上美廠的別具匠心。

可惜,本片低劣的畫面與生硬的轉場讓上美廠的努力白費。本系列播出後反響平平

進入21世紀的上美廠在一些的打擊下最終泯然眾人矣,2004年,上美廠推出低齡喜劇動畫《大耳朵圖圖》,這個系列反響強烈,但與同期其他公司的動畫相比並沒有特別突出之處。

2007年,上美廠發行動畫長片《勇士》,口碑尚可,票房一般。從這個時候開始,上美廠就已經全面沒落。

從2008年到2019年,我們看看上美廠都發行了什麼動畫:2011年3D版《大鬧天宮》,2015年出品了動畫電影《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2018年推出了3D動畫電影《阿凡提之奇緣歷險》

全是炒冷飯

至於2016年的《新葫蘆兄弟》,簡直就是喪心病狂

目前的上美廠幾乎就是個空殼,每年敷衍的出幾部片子,而那塊金字招牌,也早就被丟進歷史的塵埃。2018年上美廠再次改組,據悉上美廠未來有計劃參與中國動漫產業鏈的開發,效果嗎,我也懶得再對他抱什麼希望

國漫終會崛起,希望上美廠的輝煌多年後還能被人銘記。畢竟,是它一手託起了幾代人的童年。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相關焦點

  • 中國移動咪咕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籤約 全IP生態合作為文化創新...
    會上,中國移動咪咕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下稱「上美影」)舉行合作籤約儀式,這標誌著雙方的深度合作開啟。廈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輝躍、廈門集美區委書記何東寧、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總經理劉昕、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速達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
  •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與咪咕籤約 將對老電影進行膠片修復
    會上,中國移動咪咕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舉行合作籤約儀式,這標誌著雙方的深度合作開啟。屆時,咪咕將利用5G+真4K等超高清技術,為上美影的老電影進行膠片修復,讓這些老電影煥發新光彩。  據悉,咪咕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合作將圍繞四個方面展開。在電影合作方面,咪咕將以聯合出品、聯合宣推等全方位、多形式的合作方式,參與到上美影未來10年影片的製作和發行中來。
  • 40部電影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光輝歲月
    本次影展將持續三個月,共覆蓋全市16個區的25家影院,用40部電影帶領觀眾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光輝歲月。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在這期間,中國電影不僅自身經歷了巨大的發展,更以見證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共同書寫了40年的滄桑巨變,在銀幕上留下了一個個時代變遷的烙印。本次影展將通過電影放映、專家講解等各類電影活動,為影迷講述一個個書寫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故事。
  • 電影《光輝歲月》,十八位香港老演員的一部曾經的光輝歲月
    Beyond的歌曲《光輝歲月》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但一部名為《光輝歲月》的電影有多少人看過呢?這部電影所有參演的演員基本上是香港的老牌演員。這部電影的初衷才是這些演員真正意義上的光輝歲月吧!《光輝歲月》由曾志偉監製並主演,熊欣欣執導,是一部向香港動作片致敬的電影。
  • 中國電影史上的那些第一次
    該片以當時上海閻瑞生謀斃王蓮英的轟動社會案件為依據,寫的是真人真事,上映盛況空前。第一部出國的影片是新亞公司於1922年拍攝的《紅粉骷髏》,管海峰導演,除在上海、天津、北京上映外,還到日本、越南等國放映。中國第一部在藝術上較為成熟和完整的故事片是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故事片《孤兒救祖記》。中國第一本電影理論專著《影戲院》(1924年由徐卓呆譯著)。
  • 獨立電影,EXO隊長金俊勉主演《光輝歲月》!
    光輝歲月 | 《光輝歲月》是由崔政烈執導,人氣偶像EXO隊長金俊勉、金志洙、柳俊烈、金喜贊主演的劇情電影。
  • 電影《上甘嶺》——鐵血英雄鑄就光輝歲月
    電影《上甘嶺》——鐵血英雄鑄就光輝歲月■羅 健 閔宇祥剛入伍時,電影《上甘嶺》是我的新兵入營教育片。通過電影,我們了解了上甘嶺特功八連。此後,我曾將這部電影反覆觀看,其韻味依舊。作為新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經典影片,電影《上甘嶺》講述了在上甘嶺戰役中,我軍官兵面對美軍的瘋狂進攻,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堅守43天,為大部隊反攻爭取了時間,最終奪取勝利的戰鬥故事。以小見大,是電影《上甘嶺》的特點之一。
  • 黑貓警長馬克杯引發懷舊潮 美影廠開發文創衍生品[圖]
    黑貓警長手機殼的設計僅用顏色和部分元素完成   東方網記者周晏珵9月12日報導:深入人心的黑貓警長和孫悟空,出現在了蘋果手機殼上,馬克杯上的「舒克貝塔」,是否又讓你忍不住收入囊中細細把玩?這幾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微博上「曬」出一部分文化周邊產品,頓時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東方網記者看到,陸續有不少人發布了買家秀,一些年輕的爸爸媽媽將馬克杯買回家,給孩子講講自己當年的故事,也有人說看著杯子就感覺好想回到童年。
  • 上海電影譯製廠近萬件譯製片檔案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展示譯製片珍貴歷史記憶  ■本報記者 張熠  走進廣播大廈,穿過一面寫著「演員配音要『有神』」的白牆,記者日前來到上海電影譯製廠的混錄棚。棚裡長桌上,攤平放著一長溜檔案袋,另一頭是堆疊起來的電影膠片盒。檔案袋旁的紙張多數已泛黃,仔細一看,是上譯廠所藏《簡·愛》《佐羅》《虎口脫險》等16部經典譯製片的翻譯手稿。  這批譯製片檔案,部分珍藏在上譯廠黨總支書記陳錦培辦公室的一面大柜子裡,此番首度向社會公開展示。
  • 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1960年中國美術電影展覽會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陳毅聽了匯報後說:「你們能把齊白石的畫動起來就更好了。」 這個消息傳回美影廠後,他們開始了水墨動畫實驗,於是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誕生了。《小蝌蚪找媽媽》影片開頭在銀幕上出現一本素雅的中國畫畫冊,封面打開後,是一幅幽靜的荷塘小景,鏡頭漸漸向畫面推去,古琴和琵琶樂曲悠揚而起,把觀眾帶進一個優美抒情的水墨畫世界,池塘裡的小蝌蚪慢慢蠕動起來。
  • 時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戰地攝影記者黃寶善:以鋼鐵意志拍攝《鋼鐵運輸...
    時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戰地攝影記者黃寶善:以鋼鐵意志拍攝《鋼鐵運輸線》來源:解放軍報作者:王超 藺芳帥 賈鵬責任編輯:李晶2020-10-24作者供圖「攝製組剛到朝鮮第1周,就有1名同志犧牲,2名同志負傷……」初秋,佇立在幹休所的榮譽長廊,回望崢嶸歲月,滿頭白髮的八一電影製片廠一級導演黃寶善眼眶溼潤,冒著炮火在陣地拍攝的一段段回憶,湧上心頭。1949年3月,18歲的黃寶善參軍,1952年被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
  • 著名演員黃宏出任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
    資料圖片對新頭銜保持低調,強調要宣傳新中國電影新快報訊 兩年前出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的黃宏,近日榮升為八一廠廠長。黃宏對於廠長的新身份保持低調,近日在電影《忠誠與背叛》和電影《延安電影團》活動中以廠長身份亮相。在出席電影《延安電影團》的相關宣傳活動中,黃宏表示非常贊同影片所體現出來的價值觀,並希望大家推廣這一價值觀。
  • 「長影之夜」致敬電影人,王曉棠、金迪隔空回憶相伴歲月
    活動中,電影人們紛紛「回家」,用不同的表演方式向養育過自己的搖籃致敬。演員史可、孫茜、許文廣、溫碧霞、顏丙燕等人均來到現場助陣。 活動秉承本屆電影節「新時代 新搖籃 新力量」主題,弘揚長影紅色基因,展現長影人在新中國電影事業發展過程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向所有長影電影人、所有中國電影人致敬。 在管弦樂《共襄盛典》歡快熱烈的樂聲中,溫馨而溫暖的氛圍鋪展開來,為長影發展作出貢獻的幾代長影人與一直以來關注與支持長影發展的電影業同仁和新老朋友一起,共同回顧長影與新中國電影相伴75年的感動與歡喜。
  • 80年代26部經典電影,隨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感慨無限
    八十年代的中國出產了多部電影,至今令人難以忘懷,成為一代人永不磨滅的記憶。本文盤點了26部經典電影劇照,帶大家一起重溫那一段美好的電影歲月。1. 《好事多磨》經典劇照,1980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龔雪、郭凱敏主演。在這部電影中,兩位主要演員的表演很本色很真實很生活,非常成功。
  • 中國科幻電影溯源 國產經典影片回顧
    歷史科幻作品《古峽迷霧》也曾被改編為電影劇本,一直保留在沈寂手裡,本打算在《珊瑚島上的死光》上映後投拍此片,可惜未能拍成。   時隔8年之後,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又以47萬人民幣的「小成本」拍出了科幻電影《霹靂貝貝》(1988),而同期史匹柏的《E.T.》(1982)則花費了300萬美元。編劇張之路時任兒影廠文學部主任,啟發他的是乾燥天氣中的「靜電」現象。
  • 特別報導:小河灣灣入海流——回顧香港電影二十年
    特別報導:小河灣灣入海流——回顧香港電影二十年 時間:2017.06.3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賽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