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男人打架,大家不足為奇,但是,這女人打架,就顯得有點不可思議。我就碰到過,兩個女乘客在我車裡面互毆的事件。
事情是這樣的,我接了一單拼車單,在市區去郊區的,坐車的是一個女乘客,姑且叫她做甲。甲上了車後,我就送她去目的地。
因為她叫的是拼車,所以,系統會自動匹配和她順路的拼車單,一旦拼車成功,她就可以節省一大筆車費。這種叫車模式也被一些乘客所青睞。不過,對於司機來說,卻賺不了多少錢,只是充當了楊白勞的角色。
途中,手機再次響起,系統顯示,拼車成功,這樣,我就只能去接另外一個乘客。
可能趕上車流高峰,汽車只能在緩慢中前進。對於司機來說,拼車單非常不划算,尤其是在塞車的狀態下去接多一個乘客,浪費了油錢、時間,還有精力。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讓乘客取消,平臺動輒就說司機誘導乘客取消,要扣司機的分數。只好,硬著頭皮去接。
甲乘客看我更改了路線,問我怎麼回事?我說:「你叫的是拼車單,現在拼車成功了,要繞道去接另一個乘客。」
「哦!我叫的是拼車單嗎?不會吧。」
「是的,剛才你叫的是拼車單。」我確定地說,並把手機訂單拿給她看。可能她剛才點了「同時呼叫」,平臺給她匹配了最優的模式。
「那我趕時間呢,你看,能不能開快點?或者,叫另外一個乘客取消訂單。」
我搖了搖頭,告訴她:「讓乘客取消訂單很麻煩,況且,你們是同路,不會耽誤太多時間的。」
就這樣,走走停停,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接到了另一個女乘客(就叫她做乙吧)。我想對乙說:「你坐前面來,等一下,你先到。」可能她習慣了坐後面,我話還沒說,她已經一屁股坐在後座了。
甲乘客似乎有點不情願,往窗口挪了挪。乙乘客一聲不吭,只顧玩手機。這樣,又往前開了一段路。甲對我說:「師傅,等一下先把我送到吧。」
我看了看訂單,甲的目的地比較遠,乙的目的地先到,導航是先導向乙的終點,就跟她解釋,誰知道,甲乘客聽了不樂意。她說:「師傅,是我先叫的車,怎麼能先送她到呢?」
乙乘客也是戾氣很重,怪聲怪氣地說:「誒,你這人怎麼回事呢?師傅都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誰距離近,就先送誰。」
「輪不到你插嘴,是我先叫的車,你是中途才上車的。」甲乘客蠻不講理,振振有詞。
「豈有此理,那我豈不是要跟你回去後,才能回來?送乘客肯定是按就近原則。」乙乘客也不甘示弱,反戈一擊。
「反正,我不管,師傅,你就要把我先送到。」甲乘客不依不饒。
「荒唐,你是第一次叫車嗎?鄉巴佬。」乙乘客反唇相譏。
其實,我覺得甲乘客不講理,可能她不懂平臺的送客規則,不過,乙乘客也用不著人身攻擊。
我想繼續開導她們,誰知道,我感到後座一震,她們兩個拉拉扯扯,進而,發展成互相毆打,一個還大聲嚷嚷:「我先到!我先到!」另外一個也聲嘶力竭:「是我先,是我先。」
我看事態失去了控制,馬上靠邊停車。她們的衣服都快撕裂了,再撕下去就走光了。我斷然喝止:「你們都住手,吵什麼吵?再吵的話,我就把你們交給阿Sir去處理了。」
她們被我的聲音震住了,也就停了下來。不過,嘴裡還罵罵咧咧的。
「真是的,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用得著大動幹戈?快一點,慢一點,也差不了幾分鐘。你們拼車成功了,付的錢都是一口價,虧的是我們司機,你們知道嗎?」我把聲音提高了幾個分貝。
她們總算靜了下來。
「按平臺的規則,是近的乘客先送,遠的乘客慢送。」我再一次解釋給甲乘客聽,她聽了沉默不語。
我平靜了心情,專心地開車。真是的,這麼奇葩的乘客,還是第一次見到。哎,做司機真難啊!
(碼字辛苦,大家要是喜歡我的作品,請關注梅畔琴聲一下,感謝大家的點評和點讚,謝謝!個別配圖與本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