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記看每天的月亮,直至生命燃盡:坂本龍一68歲了

2021-01-09 一條

《坂本龍一:終曲》正在中國上映,

導演史蒂芬從2012年到2017年,

5年跟拍製作,

完成這部關於坂本龍一的紀錄片。

豆瓣上3萬5千人看過,打出8.8的高分。

1989年 攝影:Albert Watson

坂本龍一,被大家暱稱「教授」,

世界級音樂家、電影配樂大師,

是亞洲年輕人的共同偶像。

坂本年輕時組樂隊YMO,在歐美和日本走紅,

對後世的電子樂、hip-hop有開創性影響,

35歲因《末代皇帝》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

38歲定居紐約後,

常以環保、反戰為題材進行創作。

粉絲對他的喜愛,早就不限音樂,

而是把他當做一種文化ICON、

一個精神領袖,去崇敬。

一條專訪史蒂芬導演

再過一周,就是坂本龍一的68歲生日。

我們在《坂本龍一:終曲》上映之際,

專訪了來到北京的史蒂芬導演,

「我希望這部電影,能讓大家感受到

坂本龍一是如何聽到這個世界的。」

編輯 | 倪蒹葭

2017年9月,威尼斯電影節,紀錄片《坂本龍一:終曲》世界首映,現場觀眾起立鼓掌,長時間不息。

前排的坂本龍一有些害羞,他略有尷尬地對身邊的紀錄片導演說:史蒂芬,我們離開這裡吧。

《坂本龍一:終曲》記錄了這位音樂家,在日本福島核洩露、及親歷咽喉癌之後,如何用藝術回應災難,重新開始創作音樂。

2019年12月,電影終於在中國上映。樂迷、影迷等各路粉絲,紛紛前往膜拜。

坂本龍一在格陵蘭島,為當地自然聲著迷

《坂本龍一:終曲》截圖

《終曲》從2012年開拍,2017年完成。

起初,導演史蒂芬想要拍攝一部演奏會電影,然而在2014年,坂本龍一被診斷出了癌症,紀錄片的方向也隨之改為傳記紀錄片,我們也得以了解坂本龍一不為人知的人生經歷。

YMO成軍時期

古典樂出身,卻成為日本當代音樂的革新者

坂本龍一1952年出生在東京,3歲開始學鋼琴,年少時覺得自己是德彪西轉世。

但坂本龍一從未刻意要成為音樂人,因為不想被任何固定職業限制,他在填寫志願的時候寫了「沒有志願」,直到細野晴臣推了他一把。

1978年,細野晴臣邀請坂本龍一和高橋幸宏,一起組個樂隊,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YMO(Yellow Magic Orchestra)。坂本當時剛從東京藝術大學作曲系研究生畢業,高橋幸宏打趣他,在搞音樂的人中算學歷高的了,問他以後會不會成為教授。「教授」的暱稱由此而來。

YMO樂隊,左起:細野晴臣、坂本龍一、高橋幸宏

YMO專輯封面

坂本龍一驚訝於細野和高橋沒受過正統音樂教育,卻掌握了音樂的核心。與受系統古典音樂訓練、熱愛實驗性現代音樂的坂本不同,細野和高橋的音樂源頭中有爵士樂和流行音樂的元素。

YMO的音樂在歐美走紅之後,開始在日本被接納,80年代初的東京街頭,隨處可以聽見YMO樂隊前衛、高科技感的電子音樂。對後世的電子樂、hip-hop有開創性影響。

坂本說,「加入YMO之前,我不過是半瓶醋,在樂隊中經歷了爭執和糾葛後,才一點一點成長。」

1983年,YMO在巔峰時解散,成為傳奇;坂本龍一單飛,也開始在電影配樂領域大放異彩。

《戰場上的快樂聖誕》

電影配樂大師

1982年,電影導演大島渚邀請坂本龍一主演《戰場上的快樂聖誕》,飾演一名日本軍官。

坂本是大島渚的影迷,看過他幾乎所有電影,但傲嬌的年輕人附加了一個要求:那請把配樂也交給我來做吧。大島渚說好。

當時日本電影通常是在上映前一周匆忙配上音樂,但是坂本向大島渚要求了3個月時間,大島渚再次同意,而且沒有任何指示,給他100%創作自由。結果,主題曲《聖誕快樂,勞倫斯》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電影本身。

《戰場上的快樂聖誕》

暫不支持播放音樂

關於這首神曲的創作,坂本龍一本人是這樣闡述的:「因為是聖誕,所以想用鈴聲。而電影故事發生在南太平洋的小島,不能用歐洲的鈴聲,所以想到用峇里島甘美蘭的聲音。」

由此,坂本龍一開始了和多位國際名導合作電影配樂的生涯。

《末代皇帝》劇照

坂本龍一和陳衝,拍攝《末代皇帝》時

1986年,貝託魯奇的《末代皇帝》在北京紫禁城開拍,邀請坂本龍一飾演日本軍官甘粕正彥。拍攝結束後,他被緊急任命為影片作曲。

2個星期後,坂本交出了44首曲子。

皇妃文繡在雨中離開了溥儀的家,扔下雨傘出走,他為文繡寫了一首《Rain》。第一次給義大利的工作人員聽的時候,所有人互相擁抱,喊著,「bellissimo(太美了)、bellissimo(太美了)。

暫不支持播放音樂

《末代皇帝》還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原創配樂

其實坂本沒有學習過中國音樂,他接到任務馬上買來20多張中國音樂精選集,花了一天時間全部聽完,2周趕出44首,完工之後就累得住院。

他說做電影配樂,是因為這些電影創作者吸引著他,「我好像繼承了父親的性格,很容易被人或事吸引,而且入迷。」

坂本龍一在紐約的私人工作室

2014年,在自己癌症治療的關鍵時期,坂本不顧家人反對,接受了電影《荒野獵人》的配樂邀請,因為沒有辦法對亞利桑德羅導演說不。

2017年,臺灣導演蔡明亮把新片《你的臉》寄給他請他看看,他便回信說想要做這部電影的配樂。一個月後,坂本龍一把音樂發給了蔡明亮,附了一封短訊:您想用多少,用在哪裡,都可以。

音樂放進電影中,非常貼合,後來獲得臺北電影節最佳原創配樂。

「萬物皆音樂」

紀錄片《終曲》中,坂本龍一隨時隨地都在收集、記錄聲音:

穿著藍T的坂本龍一,頭上套著個藍色塑料桶,站在雨中感受雨滴敲擊的聲音。

潛入森林,收集踩在枯葉上的腳步聲。

去非洲記錄原始部落的歌聲,在肯亞的湖泊上採集自然聲。

少年時代,受到約翰·凱奇(John Cage)等現代音樂家影響,坂本龍一認為萬物皆是音樂。80年代的峇里島旅行,他看到當地人在鴿子腳上繫上鴿哨,放飛的時候,鴿哨發出忽遠忽近的聲響,和悠悠的風聲、森林的聲音混在一起,他念念難忘。

所以擔任2014年札幌藝術節總監時,他設計的開幕式並不奏樂,而是讓一群系上鴿哨的鴿子飛翔。

坂本龍一錄屋頂上的雨聲

坂本龍一感興趣的不僅是音樂本身,還有整個環境的聲音景觀。

「每次下雨的時候,我都打開窗戶,然後把錄音器放出去。」他會在任何地方敲打看到的東西,了解它們的聲音。在巴塞隆納,一輛巡邏車響著汽笛駛過,他趕緊掏出手機錄音,為沒有錯過這個聲音開心。

2011年日本海嘯和福島核洩漏後,坂本龍一發現了一架被海嘯吞噬過的鋼琴,鋼琴完全走音了,他卻被這個聲音迷住了,「海浪一瞬間湧上來,讓鋼琴回復到自然狀態,經過自然調音的鋼琴聲,我覺得特別美。」

他把這架鋼琴的聲音,放進了新專輯《異步》中。

《坂本龍一:終曲》截圖

紀錄片《終曲》的拍攝過程,剛好也是坂本龍一新專輯《異步》的創作階段。他十分喜歡這張專輯,甚至有把它藏起來、不給別人聽的想法。

這張專輯裡的音樂與以往十分不同:

幾乎沒有旋律,而是由踩在落葉上的腳步聲、被海嘯損壞的鋼琴發出的聲音、測量核汙染儀器的哀嚎聲、日本傳統的三味線等等聲音,奇妙地組合著。

這是福島事故和經歷癌症之後,更加感受生命脆弱的坂本龍一,最想要做的音樂。

2017年NHK專訪坂本龍一

2017年《異步》發行之時,他在NHK電視臺被訪問道,想以怎樣的方式燃燒至盡,坂本想了一會回答,「確實有一個強烈的想法,就是不對自己說謊,想做真實的音樂,真實地活下去,還有不忘記看每天的月亮。」

雖然早在80年代就成為歐美和日本的音樂偶像,但坂本龍一從未停止對音樂邊界的探索。在現代音樂、古典樂、流行樂、電子樂、民族樂等等之間來回跳躍,也在地球的各個地方,北極、非洲、南洋小島汲取聲音靈感,越來越不受到限制。

「總覺得無論我們說什麼,上頭的人都聽不見。最終又回歸沉默,日本人已經沉默四十多年了。」

紀錄片《終曲》中,坂本龍一參加了反對重啟核電站的大型集會,他說:「不管是核電站事故,還是災後日本的政治狀況、社會情況,全都每況愈下……如果不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我會感到非常壓抑。我做不到視而不見。」

一直以來,坂本龍一有自己鮮明的政治立場,是積極的社會活動推動者。

大學時的坂本龍一

坂本龍一的父親是出版社編輯,母親是帽子設計師。70年代,左翼思潮在日本非常流行。出身有閒階級的坂本龍一,從高中就是一枚左翼熱血青年,積極參加左翼運動。

「仿效中國的精神,我們也要用音樂為工農服務!」「一起解放被資本主義操控的音樂」。反對學校統一的制服,統一的考試制度,在他們高中的罷課運動中,校服、校帽和考試,真的因此被取消了。

雖然坂本龍一最後還是參加大學入學考試,但他認為自己帶著「瓦解大學制度」的想法進入了東京藝術大學。

高中時的坂本龍一

1969年,在新宿高中校舍前發表激情演說

在自傳《音樂即自由》中,坂本龍一回憶當年積極參加運動的自己,「當時有個傳言,在被封鎖的新宿高中校園裡,坂本帶著安全帽在彈奏德彪西的樂曲。不過我已經不記得這些事了,如果我真的做過,毫無疑問就是想出風頭。」

如果說少年時代的積極運動,帶著「中二」氣息,38歲搬到紐約居住之後,他越來越深刻感受到存在於世界上的斷層。

攝於南青山的個人錄音室

1997年,寫下《Discord》(意為不調和、爭端)這首曲子是因為,他看到電視正在報導盧安達內戰難民的新聞,當天夜裡,夢到自己想要寫一首關於這起事件的管弦樂曲,於是立刻起身,衝到位於地下室的工作室內,趕緊動筆寫下了。

「當時我有一種無法沉默下去的心情。對我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很大的轉機。」

《LIFE》中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頭像

1999年,世紀之交,坂本龍一寫了一出歌劇《LIFE》(生活),蘊藏了許多與環境問題、社會問題相關的信息,比如核武器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頭像投影在巨大屏幕上。坂本期待經過20世紀的戰爭和災難,數以億計的人因此死去,到了新世紀,人類也會變得更明智一些。

坂本龍一拍攝於911事件

可是21世紀的頭一年,他在紐約親歷911事件,生活陷入恐慌之中。很多人擔心恐怖分子會用核武器發動第二波攻擊,為此坂本龍一買了一輛越野車,裡面儲備了一個月的水和糧食,打算隨時逃難,還買了很多防毒面具,分送別人,也送了前妻一個。

12月,他和村上龍等好友一起出版了一本評論集《反戰》。

《Chasm》專輯封面

21世紀,他發行的第一張專輯就是《Chasm》(意為裂痕、斷層),專輯發行於2004年,這前一年美軍進攻伊拉克。專輯充滿著被憤怒驅使的心情,比如第一首歌就是說唱,由韓國說唱歌手MC Sniper聯合演繹,歌詞寫著「搬運因為飢餓呻吟的老人,被恐怖中的不安和危險拽著的你和我……」

「雖然一般大眾走上了全球各地的街頭,質疑美軍進攻的動機並不單純,但那些媒體或專業人士,卻對此一聲不吭。我真的看不下去,每天都很痛心,想著這是開什麼玩笑。」

2008年格陵蘭島之旅

坂本龍一把錄音機放進冰川,「我在把聲音釣上來」

坂本龍一對人為災難和環境問題的思考,在2008年的格陵蘭之旅中,得到了某種解答。

當時是一個藝術項目,邀請藝術家去格陵蘭島,直觀地看全球暖化的後果。見到數量驚人的海水和冰山,坂本內心受到很大衝擊。

「當人類加諸大自然的負擔一超出大自然容許的範圍,受害的是人類,大自然不會感到任何困擾。生活在冰山和海水的世界的那期間,我不斷感到人類是多麼微不足道。」

格陵蘭之旅也深刻改變了他正在創作的專輯《Out of Noise》(2009),使用了北極冰雪融化聲、流水聲,他讓這些原始聲音直接排列,嶄新的音樂也逐漸成形。

坂本龍一和東北青少年管弦樂團

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以及核洩漏事件,對坂本龍一影響深遠,他招募受災地區的孩子,組建了一支東北青少年管弦樂團,親自教授,把他們帶進音樂世界。

直到2019年的採訪中,他仍然說「事件帶給我的震動至今還在。那種震動究竟是什麼,我應該怎麼做?我還沒能找到答案,它們也影響著我的創作」。

《坂本龍一:終曲》也記錄了他尋找答案的過程。

以下是紀錄片導演史蒂芬的自述。

自述 史蒂芬·野村·斯奇博

福島核洩露事故後,

我見到了不一樣的坂本龍一

1990年前後,我和坂本龍一,幾乎在同一時間從東京搬到了紐約。

我是1970年出生在東京,媽媽是日本人,爸爸是美國人。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整個東京,我感覺YMO的音樂無處不在。我一直是坂本龍一的粉絲。

2011年,日本東太平洋發生9級地震,繼而發生海嘯,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洩漏,它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在役核電站。家鄉的一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2年5月,我在紐約的一次有關福島核災難的活動中見到了坂本龍一,當時是一位京都大學的核物理學家,來做核汙染的演講。眼前的坂本龍一,和我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樣了 。

YMO時期,坂本龍一做出機械感的電子音樂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YMO樂隊最英俊的成員。8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科技迅速發展,從戰後陰影中走出來,大家對未來有一種夢幻的嚮往,YMO的音樂帶著時髦的機械感,他就像一個時代典型,代表著科技能帶來的希望和幸福。

而眼前的坂本龍一,年紀大了,他顯得有些懊悔,意識到技術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麻煩。

坂本龍一在反對重啟核電站的活動現場

在這個活動上,我第一次知道坂本龍一對環境問題、核問題有自己的立場。我也得知他計劃於2012年7月在東京舉辦一場名為「無核」的音樂節。

日本主流媒體對於他反對核汙染的立場感到不安,因為他太有名了。

這些媒體不跟進報導、保持沉默,而我是一個住在紐約的獨立電影製作人,我覺得我應該去記錄它。

我真的不知道坂本龍一為什麼會答應。他後來告訴我,看過我的另一部音樂紀錄片,關於埃裡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他很喜歡。

而且我猜測他的確希望有人能在福島核事故之後,幫他講述自己的故事。也許他認為我能以國際化的視角去講述。

坂本龍一為災區人們演奏

災難之後,我們能做些什麼

面對災難,我們無能為力,只能試著找出自己能做什麼。坂本龍一成為了一個積極活動的音樂家,而我為他拍了一部紀錄片。

在巖手縣一個叫陸前高田的小鎮,很多人在海嘯中喪生,是一個重災區。2012年12月,坂本龍一去那裡為當地人表演。

地震發生在2011年3月,此時是在一年零9個月後,但一些人告訴我們,在坂本龍一演出的時候,他們終於可以真正入睡了。

當時那個情境很打動教授,但是他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為了使人們從音樂中感到放鬆,演奏者不能夠太情緒化。

福島核事故之後,我們已知的世界似乎要走到盡頭,好像進入了一個時代尾聲。

我想展現坂本龍一是如何用藝術回應災難。

這部電影的第一個場景,是坂本龍一在彈奏一架被海嘯損壞的鋼琴,他覺得走音的鋼琴聲很美。

這個場景基本囊括了所有這部電影在探索的主題:關於一個人克服困難、並開始創造新的美妙音樂的故事;他最終擁抱了生活,但同時,他對世界上所有正在分崩離析的事物有著非常敏銳的意識。

患癌症後,他鼓勵我繼續拍下去

拍攝期間,2014年,他患上癌症。

得知他的病情後不久,他允許我去採訪他。我不忍心繼續打擾,但他說你應該拍下來。這是整個拍攝中最痛苦的部分。我採訪了他很多內容,因為癌在他的咽喉,我們擔心他以後不能說話。

當時坂本龍一先生和他家人,不希望除了我以外的任何人來他們家拍攝。

當時他的兒子剛剛大學畢業,是個很有天賦的電影製作人,我一個人在他們家拍攝時,他就幫我打燈、收音。我就跟他說,你為什麼不直接自己拍呢?

我很快就發現,他拍的鏡頭非常好,有一種非常溫柔的關係在裡面。後來他一聽見父親彈琴的聲音,就像消防員一樣,拿著相機衝過去拍。家裡面的很多鏡頭是坂本先生的兒子拍的。後來坂本先生的身體恢復了一些,我會帶一個小小的團隊來,他的兒子也會成為團隊一員。

坂本龍一紐約家附近的街區

我曾經嘗試導演坂本龍一,但是從來行不通。他太聰明了,一意識到我在做些安排,他就會毀了它。他相信自然流露是最好的,你就是在誠實地表達。

也的確如此,我之前一直想以新的音樂的誕生作為電影的尾聲,事情就自然發生了。

那天我們已經完成拍攝,只想從坂本龍一身後補拍一個在彈琴的鏡頭,他說,那我就隨便彈了。他開始彈《Solari》,這是他寫的一首新歌,他第一次在別人面前演奏這首曲子。

那其實是我等待了5年的時刻。

拍攝過程中,有很多回憶,最美好的就是和坂本龍一待在一個小房間,他在一架鋼琴前作曲。

那整個夏天他都投入在《異步》這張新專輯的創作中。我們每個周末去拜訪他,會談論他的想法、他的生活,最妙的是,有時他有了靈感就會突然開始彈奏。

音樂太美了,而且他就坐在那兒。

「我想讓觀眾感受

坂本龍一是如何聽到這個世界」

我們都叫坂本龍一「教授」,我想把他的理念,也融入到紀錄片的製作中。

坂本龍一是一個極簡主義者,他總是說少即是多。所以電影中有很多沉默的時刻,有時沉默是最有力的。

《東京旋律》中坂本龍一彈奏《聖誕快樂勞倫斯》

這部電影有許多片段,在過去和現在來回穿梭,剪輯上還會從世界一個地方跳到另一個地方,因為我覺得這是坂本龍一的思想特點之一。

電影中我穿插使用了一些1985年,法國攝影師Elizabeth拍攝的坂本龍一紀錄片《東京旋律》,那就像一個時間膠囊,當時他彈奏《聖誕快樂勞倫斯》的速度更快,鋼琴音調也調得更高,他說話也更快。當時和現在的對比很有趣,也很美。

1987年,坂本龍一就出過一張專輯《Neo Geo》(新地理),其中有峇里島的音樂,有日本衝繩的,也有來源於非洲的音樂,對他來說,這是一整個平坦的世界。電影中也是如此,上一刻在非洲,下一個場景就到了格陵蘭島。

坂本龍一在福島核事故後的災區,電影中此處可聽見測量放射汙染儀器的鳴叫

我把電影的整體節奏放慢,讓聲音能夠停留,被感覺到。這種方式也跟我和坂本龍一一起去福島核汙染區的經驗有關。

那兒實際上非常平靜,有鳥類,但沒有人煙,我感到最恐怖的是,我一點也感覺不到危險。人的五感是沒法感知到核汙染的,只能通過科技的東西探測,無色無味,我們人類製造出來了一種危險,我們自己無法感知。

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讓觀眾感受到坂本龍一是如何聽到這個世界的。

坂本龍一在新專輯《異步》的演奏會上

龍一相信所有的聲音都是音樂性的——即使是環境聲。他收錄各種聲音,把它們帶入專輯。比如,把麥克風掛在家裡的牆上,讓他的房子變成像一件樂器。這個理念啟發了他最新的作品,以及我們的剪輯方式。

破碎的鋼琴聲、測定放射能量儀器的哀嚎聲、北極冰層融化的聲音,以及坂本龍一彈奏美妙的旋律——所有這些,像樂句一樣被組合。我們根據聲音來剪輯電影,希望它就像一首很長的樂曲。

電影的結尾,他創作出了美妙的新音樂,然後又回到生活中,天氣很冷,他說要動動手指,保持溫暖,繼續創作。

部分圖片來源:《音樂即自由》,感謝楚塵文化提供

相關焦點

  • 科堂|燃盡生命,只為點亮中國「天眼」——南仁東
    科堂|燃盡生命,只為點亮中國「天眼」——南仁東 2020-10-09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龍 維新》登場角色介紹 坂本龍馬挑大梁_遊俠網 Ali213.net
    《如龍 維新》是以傳說中的黑道人物.桐生一馬為主人公的如龍系列最新作。與正統序列作品不同,本作的舞臺是幕府末期,主人公是坂本龍馬/齋藤一。  翻譯:a9_死恐心也  對未來躊躇的土佐之龍  土佐藩鄉士坂本龍馬(さかもとりょうま)
  • 幾米繪本《月亮忘記了》《森林唱遊》再度出版
    臺灣著名繪本作家幾米繼《向左走向右走》之後又一強勢力作——《月亮忘記了》及《森林唱遊》2010全新修訂版,在消失了近兩年之後已由天津華文天下圖書有限公司再次出版,並於近日與廣大讀者正式見面。  創作於1999年臺灣9.21大地震前夕的《月亮忘記了》撫慰了無數傷痛與孤獨的心靈。那溫柔的月亮和小男孩的故事,在每個不同的時刻,依然默默地提供著光亮。這個充滿創意與奇想的故事,精準地描繪了現實,貼近人心。是人們最孤獨的時候,最溫暖的陪伴!  《森林唱遊》描繪森林裡舉行的一場音樂會,胖貓、鱷魚、老鼠、青蛙,通通粉墨登場。
  • 從地球看月亮比太陽小不了多少,那從月球看地球會有多大呢?
    而逢滿月之時,月亮似一輪白玉盤懸掛在天邊,柔和的光輝遮擋住了幾乎所有星星的光芒,那時的我以為,天上的月亮和太陽是差不多大小的。我以為它們都會發光,只不過一個溫柔,一個暴烈。慢慢長大,我開始上學,我知道的越來越多,而天上的星河越來越少了,皎潔的月光也越來越暗淡了。
  • 坂本龍馬因何成為日本人氣王?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浪漫的女性關係
    幕末時期,在人氣與對日本的貢獻上,能與西鄉隆盛一較高下的,大概便只有坂本龍馬了。龍馬不僅是幕末的人氣王,即使放諸整個日本歷史,與前輩、後輩相比,也絲毫不遜色。據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雜誌若出現滯銷情況,只要推出龍馬專刊,往往銷路長紅。
  • 燃儘自己生命 播下未來種子 追記英年早逝的復旦大學教授鍾揚
    原標題:中國夢·申城美丨燃儘自己生命播下未來種子追記英年早逝的復旦大學教授鍾揚  10月11日,中共復旦大學委員會作出《關於開展向鍾揚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13日下午,復旦校黨委舉行學習鍾揚同志先進事跡大會,號召全校黨員、幹部和師生向鍾揚同志學習。
  • 幾米漫畫《月亮忘記了》,但你的故事散發著光
    《月亮忘記了》是幾米漫畫中,排名前三的漫畫。這本漫畫創作於「9·12」大地震前夕,充滿了創意與奇想,藉由掉落人間的月亮和小男孩的情誼,照亮了現實和人心中的黑暗。故事就像月光,溫暖卻充滿力量。「看見了,看不見了。
  • 152年一遇的藍血月亮,你們是怎麼看的?
    152年一遇的奇觀吸引了無數天文愛好者和觀眾的觀看,那麼,你是怎麼看的呢?這一天,天空是這樣的但是,這些美到窒息的圖片是專業攝影師的傑作而你,穿的跟一隻熊一樣,吸著霧霾,在寒風中凍的瑟瑟發抖然後,拍出來的照片是這樣的其實,你完全可以選擇一種舒適的看月亮的方式,就是躺在漢騰X5
  • 「超級月亮」升起來了 為68年來最大一次
    這是1948年以來月亮最接近地球的一次,看起來會比平常大14%,亮度提高30%,下次要等到2034年。也就是說,如果你錯過了,就要再等18年。據了解,超級月亮(Supermoon)即月亮距離地球最近時的狀態,在天文學上,月球軌道最接近地球的位置被稱為「近地點」。如果此時恰好正值滿月,人們就將看到月亮似乎要比平時來得更大。
  • 量子力學中十分深奧的疊加態:如果你不看月亮,那麼月亮就不存在
    量子講堂第三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量子力學中十分深奧的疊加態,如果你不抬頭看月亮,那麼月亮就等於不存在,這個結論是不是讓人感覺很荒唐呢?讓我們來想像這樣一個場景:剛剛走出家門的你突然懷疑自己好像忘記了帶鑰匙,於是你需要翻一翻自己衣服的兜來確定自己到底帶沒帶鑰匙,那麼此時就出現了兩種可能性,第一種是你帶鑰匙了,第二種則是你沒有帶鑰匙,不會存在第三種可能性,所以你需要翻一下衣服的兜來確定兩種可能性是哪個是正確,但你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會不會你出門的時候既帶了鑰匙,又沒帶鑰匙呢?
  • 中秋節,一起把月亮送給1200萬孩子
    茱安·巴普斯特·弗裡德曼《捕獲月球》在格林童話裡,月亮是花三枚銅幣,裝在柏樹上,需要每天上油、擦亮的燈。
  • 屬龍人: 生肖龍今年幾歲2020 幾點出生好
    ,因為龍是我們中華民族信仰的圖騰,也是我們古代權力的中心,但是不是所有屬龍的人命運都很好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生肖龍今年幾歲2020。   屬龍今年多大2020  出生在1940年的屬龍人,2020年的實際年齡80歲,虛歲的年齡81歲。  出生在1952年的屬龍人,2020年的實際年齡68歲,虛歲的年齡69歲。  出生在1964年的屬龍人,2020年的實際年齡56歲,虛歲的年齡57歲。
  • 必看 昨晚68年來最大最圓「超級月亮」 你看到了嗎?
    △央視新聞視頻:68年來最大「超級月亮」亮相各地夜空昨天(11月14日)是農曆十月十五,我國各地迎來了一輪「超級」大圓月。
  • 盤點那些2016值得一看動漫匯總!
    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沒有什麼人氣的漫畫家·藤沼悟,經歷了多次「以事件和事故為契機,時光倒流」這樣不可思議的現象。那樣的他,母親被殺了的事件成了扳機,自己的時間變成了18年前小學5年級的世界的時間。在過去的世界裡,為了拯救卷進了連續綁架殺人事件的同班同學雛月·加代,藤沼悟奔走著在下坂本,有何貴幹?
  • 每天都跑步,堅持了50年,68歲大爺悟出了這5個道理
    68歲的他因此成為美國歷史上堅持跑步最久的人。雖然每天堅持跑步的標準是至少1英裡,但Jon可不是每天只跑1英裡,他這50年一共跑了198000英裡(318650公裡),平均每天要跑10英裡(16公裡)。
  • 54歲付笛聲重登央視舞臺!眼袋巨大顯年齡,月亮姐姐像他兩個女兒
    從視頻的截圖可以非常清晰的看見付笛聲的眼袋很重,一下子就讓他的年紀顯得特別大,於同臺的月亮姐姐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 如今以及54歲的付笛聲看起來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候的英氣,可能是愛笑的緣故,臉上的魚尾紋非常明顯。特別是和53歲江濤站在一起時,都不會看出了他們時同年人。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
    如果有人仰望明月,從不發此一問,那麼這個人就缺乏詩人的特質。即使天天看見月亮,但每次凝望仍然充滿好奇,甚至越看越覺得不可思議,這樣的人面對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面對每天圍繞自己的日常,乃至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也會驚覺是個奇蹟。我想這就是詩意。
  • 如果地球真的忘記了轉動會咋樣呢?
    《祈禱》這首老歌有一句歌詞:讓地球忘記了轉動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讓宇宙關不了天窗,叫太陽不西衝~這首歌曾經風靡過一個時期,也有很多人喜歡。但這句歌詞如果成真,地球真的忘記了轉動,這個世界會怎樣呢?歌詞的抒情和描述,還是比較貼切的。地球真的忘記了轉動,大體就是太陽不西衝,但四季少了夏秋冬還是值得商榷。
  • 「盤點向」動漫中十大龍傲天角色,個個都是逼王屬性!
    龍傲天式動畫想來大家都不陌生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龍傲天系列日漸壯大,而龍傲天系主角也逐漸被大家喜愛,因為爽番看起來就是很爽啊!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看看,這些作品中都有哪些種類的龍傲天呢?關鍵時刻能以一己之力全滅對方,這還不算還能奶活隊友……2 物理系龍傲天琦玉《一拳超人》說到龍傲天那怎麼能少的了一拳老師呢?因為高強度的鍛鍊而變成「沒有什麼不是一拳不能解決的事情!」的體質,絕無僅有的靠拳頭就能逆天的存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