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眾汽車旗下第三款車型哪吒V已經在11月3日正式上市,官方稱之為「智能潮玩純電動跨界車」,主要瞄準年輕消費群體。新車提供兩種續航水平,NEDC續航分別為301km和401km。新車根據配置共推出4款車型,補貼後試駕區間為5.99-7.59萬元。那麼,這輛定位於純電動小型SUV的哪吒V有什麼設計亮點呢?今天我們有幸採訪到了哪吒汽車副總裁兼設計中心總經理常冰,聽聽他怎麼說。
主持人:常總在這個行業裡是非常資深的,之前設計過國慶閱兵車紅旗L5,我們歡迎常總開啟今天的設計品鑑之旅。
常冰:今天我們搞這個活動是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我們最新上市的哪吒V的設計,大家以前應該看過這款車的基本介紹和參數,最低售價是5.99萬,最高配NEDC續航裡程401km,售價7.59萬,價格非常的實惠。這款車應該是我20年職業生涯裡設計的最具性價比的一款車,以前從來沒有做過價格這麼實惠,配置這麼多,功能這麼豐富的小車型,這對我們整個設計師團隊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從目前我們上市不到一個月時間的市場反饋來說是非常成功的,基本上達到我們的預期,明年產能恢復到正常化銷量會大一些。目前11月份已經達到3千多臺,有的用戶只看到照片直接就交錢定車了,這是讓我們設計師非常自豪的一點。
總的來說這個車在三個方面對於傳統的小型車設計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第一是純美學的審美設計。一般這種車的設計只有兩個流派,一個是很萌、很可愛,一個是很簡潔,什麼都沒有,你挑不出來毛病,但是也沒有什麼亮點。但是我們開創了一個比較犀利的風格,前臉是友善的表情,這個友善的表情裡並不是單純的萌,而是加入了比較犀利的元素,它是很有個性,很有主張的友善。車尾的設計是售價8、9萬以下所有級別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造型設計,你只要看它一眼,就一定會留下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這是純美學的方面。
第二是關於車的形體。一般小型車是做的方正的造型,是因為這樣比較平面的造型,它的空間利用率最高。我們這個車基於平臺的優勢,已經把這個尺寸做到了小型車的極限,所以我可以在確保空間的前提下把車的外形做出活潑的線條,比如說側面腰線,車頂溜背的造型,它的活潑和動感或者說有活力的感覺,是一個顯著區別於其他同級別車型的設計。
第三是這個車內部設計的語言。一般情況下小型車受限於空間和成本,其內飾設計稍微有點簡陋。我們這個車實現了簡潔的設計,要想做到簡潔要比一般複雜的設計要更難,所有簡潔的設計第一要求技術集成,比如說空調要隱藏起來,所有的按鍵要隱藏起來,這些背後需要技術支持的。另一方面所有簡潔的設計對材料的要求會更高,如果只用傳統一般的面料或者一般的工藝是很難做出簡潔的效果出來,在這幾個方面哪吒V都做到了挑戰傳統和突破傳統的嘗試。
當然它在很多功能上也很有特點,這是我們設計的草圖,前臉相對比較友善,但是線條非常鋒利,車尾是一個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個性的設計。當然這種個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讓一部分用戶覺得有點不舒服,但是這個不舒服是設計師創造的。所有你覺得舒服自然的東西一定是非常熟悉的東西,這是人作為一個高級動物自我保護的心裡自然的反應,只有當你覺得這個東西不太安全時候,或者很陌生的時候,你會感覺不舒服,有點排斥,這個時候才能跟傳統有所不同。就像我們面對不熟悉的人和事一般會保持謹慎的態度是一個道理,所以強烈的個性也許會帶來不舒服,但這個不舒服在你熟悉這個車以後,它會變成你喜歡的個性而存在。
側面雙斷式腰線,前門把手開始一直到車尾的波浪線,這兩條曲線的腰線是這款車在同級別裡一個非常強烈的個性,但實際上它跟哪吒U高端的車型這一點是吻合的,U也是雙斷式,只不過沒有這麼曲而已。為什麼做成曲線,這兩段曲線組成了三輪曲線,這樣可以讓這個車的姿態活潑起來。
前臉比較友善,一般情況下格柵的設計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我們做了非常複雜的曲線的格柵,甚至包括因為格柵並不需要完全通風,通風區域和封閉區域很多交叉的小關係我們做了非常細緻的處理。
側面,這種動感的姿態,讓這個車非常的有動感。而且從門檻的位置可以看到一條向上揚的曲線,這種車身線條的吻合度是把整個車身姿態做了強化,不過目前這款車我們唯一的小缺憾,在下一階段車馬上會體現,它的玻璃是隔熱玻璃,目前第一批車還是白玻,白玻視覺效果差一點。
這是車頭的造型,車燈的輪廓,包括在下面有電動的鏈條,把燈的犀利感進一步做了強化和襯託。
懸浮車頂,我們配合高位剎車燈和尾燈的輪廓,最大的亮點不是懸浮車頂,懸浮車頂是用的比較多的設計,要在這個基礎上做些別的東西才可以。包括我們大車燈的設計和保險槓的線條融合的非常好。
接下來看內飾,簡潔設計在內飾裡體現的非常充分。內飾除了大屏和方向盤以外沒有其他的東西,但是它可以實現完整的操控和所有的技術配置。除了開門的把手以外和方向盤的幾個按鍵之外,整個儀表臺上一個按鍵沒有,空調出風口做了非常好的隱藏。
內飾第一是智能,一是方向盤巨大的集成。二是屏幕,屏幕是同級別甚至往上跨一個級別領域裡屏幕尺寸最大的車型。前風擋下邊緣處有高科技的液晶屏幕設計,這個屏幕設計在同級別裡應該也是獨一無二的。在品質方面,它使用的INS貼膜工藝是非常有質感的小設計,大家知道一般的小型車會用的非常廉價的幾何紋理,這個東西對於環保是非常不利的。我們用的是非常環保,非常高級別車設計才會經常會用到的材料和工藝。
舒適,這個座椅也是超越同級別車型座椅的設計。
細節設計,我們整個設計裡除了一些功能的設計之外,比如說中控臺有個區域可以一鍵充電,這個區域的角度可以讓大家非常方便的把手機放進去,而且在你加減速的時候手機不會動。我們特別想跟大家介紹的一個點,在車門揚聲器和無限充電區域我們做了非常獨特的幾何圖案設計,這個圖案靈感來自於古代的窗欞的設計。大家知道窗欞設計有一種紋路叫做丁狀文,就是瓷器自然開裂的會形成不規則的,但是均勻度非常高的綻開的自然的紋路。我們把紋路做了無限的重疊就出現了這樣一個效果,他看起來很簡單,但是非常獨特,而且這種工藝的質感體現的非常好。將來我們在車的其他地方,做拓展的時候也會用到這樣的圖案設計。前不久國外的某款車也看到類似的圖案,它比我們稍微晚一些。這也是我們在小型車上非常用心的地方,因為傳統的小型車往往在這個小地方都是非常常見的菱形紋或者六邊形的紋,非常常見的設計,一般不會在這上面下功夫。
超大屏幕尺寸非常的驚人,我們絕大多數的操作都可以通過屏幕完成。這一塊小的液晶屏幕,第一在技術的使用上是獨一無二的,第二放的位置從人的駕駛角度講是最好的位置。大家肯定會問好的位置為什麼別人不用,其實這裡面很簡單,汽車設計有一些非常傳統的套路和模式,當大家熟悉這個模式以後,所有人都會認為這個模式是自然而然的,很少有人想到去突破它,但實際上在這個模式之外還有更好的方案,只是需要我們思想做解放而已。開車的時候,看組合儀表的時候頭和視線必須向下低一個角度,不管屏幕用的是液晶屏幕還是傳統的機械儀表,我們的視線都是往下擺一個角度,但擺動這個角度就會增加你的動作的幅度和數量,我們可以稱之為勞動的強度,如果頭不動會更輕鬆一點,頭動來動去是有點累。另外你視線擺動的時候,你的視線是離開路面的,它會有一定的風險和不安全因素。這個位置基本上視線可以保持不動,你用餘光就可以看到所有的重要信息。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傳統的組合儀表裡提供了大量的信息,這一部分信息是強制要求的,但這些強制要求的信息往往在出現故障和問題的時候才需要看它,我們大多數的駕駛場景下組合儀表裡顯示的信息我們只需要其中非常小的部分,比如說車速、電量、檔位,除此之外其他信息都是在特殊的時候才需要,但是在傳統設計裡所有信息都在同步呈現,每次讀取的時候只讀取了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的信息其實是浪費的。大家知道在設計上有這麼一個原則,所有多餘的信息呈現給我,其實是一種冗餘,這種冗餘對我來說是一種幹擾,所以我們希望把信息顯示儘可能做到精簡。
這個屏幕做了深淺兩側主題,這個是比較常見的套路,但是在小型車上並不常見,並不是所有車型都能做得到,達到白天黑夜兩種場景。
小You智慧機器人在車裡起到把所有智能技術綜合的效果,在哪吒V我們使用用戶可以自定義的多主題的抽象的小You智慧機器人形象,它有點像菱形的透明的水晶石頭,可以實現所有操作中的互動效果。
除了美學的設計以外,我們更想講的是功能亮點。這個小屏幕跟我們的方向盤是一個系統,下面詳細介紹一下。先來看外形的亮點設計,這款車的側轉向燈在前龍口的位置,這種設計比較少見,一般情況下大家是作為一個純粹的美學個性化特徵來做,但事實上這個考慮有更深刻的背景。大家知道在城裡邊開車的時候,一個非常常見的危險場景是你要右轉,同向後方來了一個騎自行車的人衝過來,你右轉以後跟他撞上,這是最常見的危險場景,怎麼能避免和減少這個場景的發生,就是靠這個燈距。大家知道騎自行車的人盯著路面的距離大概就是10米、8米範圍內,我們開車的人是往前看的,看的距離更遠,這個差別會造成騎自行車的人往往不會抬頭看後視鏡的側轉向燈,大部分車的轉向燈在後視鏡的角上,這個轉向燈90%的面積是朝前的,只有10%,甚至不到10%的面積是朝後的。出現危險場景的時候,自行車人只能看到10%的面積,不一定看得到,如果放在下面的位置,燈點亮的面積是傳統後視鏡轉向燈的面積的10倍以上,更容易被人看到。當你右轉打轉向燈,右轉的意圖更容易被騎自行車的人看到,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提醒,可以更好的規避掉事故場景的出現。另外一點,當這款車從胡同裡出來,你只能看到側面,你會更早的發現這臺車從胡同裡出來,尤其是晚上的時候,這都是非常細微的設計,我們從概率的角度講可以明顯提升行車的安全係數。
第二個亮點是小尺度方向盤。所有汽車方向盤的尺寸直徑在385毫米左右,大的話也就是395毫米左右,一般不會小於380毫米,或者378毫米左右。為什麼會這麼統一,這是工業製造形成的習慣,以前的車因為是機械助力,它需要一定尺寸的方向盤來保證你可以施加更大的力量。現在都是電動助力,我們這款車就是,電動助力方向盤可以保證即使力臂比較小的時候,也可以有很大的轉向力,所以方向盤保持比較大的尺寸沒有意義。賽車的方向盤都比較小,在操作便利性上小方向盤沒有劣勢,但是它可以帶來更大的優勢,我們大多數車在上下車的時候方向盤都會蹭腿,即使是很好的車,當然豪華車在熄火以後方向盤自動往上翹一個角度,但實際上我們一般的車型上下車的時候這個體驗感非常不好,尤其是夏天這個方向盤被曬的很燙的時候,女生穿的短裙,腿是露著的,腿蹭到方向盤上非常痛苦。但是我們的小方向盤上下車的時候,包括平常駕車操作的時候,腿來回動的時候都可以保證絕對大的空間。這個小的方向盤在你轉動方向的時候,你胳膊揮舞的幅度會大幅度減小,方向盤的直徑越大,你的胳膊的動作幅度越大,其實也會更累,小方向盤會讓你更輕鬆,更愉快。這一點我們在最初設定這個尺寸的時候,我們開發團隊內部其實有不同的意見,就是因為小方向盤太少見了,只能在賽車上才能看得到,很多人問為什麼做小方向盤,剛才我說的不便大家感觸不會那麼深,我們設計師就是希望在細微的地方給駕駛人更好的體驗。
11月3號我們在嘉興上市的時候邀請了一些重點的經銷商到我們工廠試駕,當時有一個女性經銷商,她說她特別喜歡小方向盤,因為她從來沒有開過這種小方向盤的車,當她第一次開的時候發現揮舞幅度小,上下車便利深深的打動了她。我們原來想把這個特點講一講大家才能注意到,沒想到他們體驗車的時候就發現了,這說明我們細微之處的考慮是能夠得到用戶的直接反饋的。
小方向盤並不是孤立的,跟它搭配的就是液晶屏幕,我們一般車的方向盤是從方向盤開口,從裡邊看儀表,這樣看儀錶盤的時候,儀錶盤的某一個角落總是看不到,頭要稍微擺動一下,或者身高過高,或者比較矮的時候,座椅的角度調的不夠好,有些角落是看不到的。當我們從方向盤上方觀察儀表的時候,這種感覺確實不一樣,你從完全開闊的角度看儀表,這種感受會讓你覺得更加自在。
懷擋,懷擋最早是來自於大型的豪華車型,我們小車也有懷擋,在經過多種試驗之後,懷擋可以實現絕對的盲操,而且不需要控制波動這個杆的力度。原來哪吒U換擋不能轉的太用力,也不能太沒力氣,但是懷擋就無所謂,你只要拍一下就行,不管輕還是重,它一定到你想要的擋位上,懷擋可以保證你的手不離開方向盤,這本身會增加你的安全係數。
零按鍵,一眼看過去沒有按鍵,這會降低你的學習成本,你不需要記憶,尤其家裡有多臺車的時候,不用想這臺車按鍵在什麼位置。
這個車有一個創新點,在操作的時候需要用戶稍微適應一下即可。我們這臺車取消了傳統的點火的按鈕,你上車以後只要踩剎車,繫上安全帶,掛上擋,一踩電門車就可以往前走,減少了點火的步驟。下車的時候也是,掛P擋,下車鎖門,自動斷電,不需要你點系統按鈕。這需要一點點適應,當你適應以後就懶得去點點火按鈕。這個思路是從手機使用體驗上來的,從最初的傳統手機到智慧型手機,你會發現人變得越來越懶。當你習慣了觸摸式按鍵的時候就不願意按物理按鍵,這種體驗是越來越的簡潔,會帶來更好的體驗。
車輪,我們有兩款尺寸和兩款顏色。
沒有副儀表臺,我們現在這個版本副儀表臺非常低,如果你喜歡放水杯,放雜物,可以把東西放進去,這個周圍固定的很好,也可以把包往那一卡就可以,這種副儀表臺設計可以給用戶更多的選擇。但是我們後來通過調研發現有的用戶可能喜歡高一點的副儀表臺,所以我們接下來馬上會推出另外一個可選的配置,給用戶更多的選擇。而且低副儀錶板的配置我們加了附加的把手,同樣可以把胳膊駕上去,這也是小型車比較獨到的地方。
高副儀表臺,可以放水杯、雜物盒,有兩種,可以根據用戶不同使用習慣來選擇。
接下來在車裡給大家演示一下剛才我講到的一些點。
降低腰線,汽車最脆弱的角度是側碰,需要根據裡面的結構空間實現。10幾年前流行過一段所謂的高腰線設計,國產的第一代老帕薩特的線是比較低的,抬高以後車身顯得更大,但坐在裡面的人感覺很不好。當把這個線降低以後,第一是車身顯得更加活潑,第二是讓裡面的視野好很多,這種小型車讓你有坐在大型車裡面的通透感,這種通透感讓你的心情好很多,這本身會降低你開車的勞動強度。
在萬一出現手機沒電了,鑰匙也正好電池沒有了,極端情況下可以用備用鑰匙來開 這個鎖。其實大多數車型應該在2018年以前的車型,基本上備用鑰匙是行業標配,但絕大多數用戶從來沒用過它,因為我們現在可靠性能都很高了,基本不會出現這樣情況。
座椅上的肘靠,大家沒怎麼見過,覺得有點奇怪,但是這種感受特別好。
這個車我們上市近一個月,經銷商跟用戶已經開始改裝了,這個超出我們的預料,沒想到他們對小車改裝的欲望還挺強,側面貼一些圖案,整車貼膜效果還很好。
後面的小三角窗弄的很好,一般便宜的車就弄成實心的,但是這樣設計會讓你坐在裡面的壓抑感小很多。
還有一個細節是我們的頂棚是織物頂棚,一般的車用的無紡布很Low的材料,我們的材料用的還是比較好的。
異味是我們從原材料就開始控制,這個是自主品牌中做的很好,不比合資品牌和國外的品牌差。
這個車裡面前面有三個小指示燈,可以表達電池的電量和充電的狀態,這個燈的好處是坐在車裡可以看到,站在車外也可以看到。以前市場上有一些車型你想知道充電狀態,要不看手機,要不坐在車裡看儀表,但是我們這個從車外就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
過一會兒大家可以體驗一下屏幕,屏幕裡的UI設計我們也採用完全手機交互系統的思路,可以快速的掌握。
我們今天這個會議主要講設計方面的亮點,實際上功能和配置上還有很多亮點,這麼便宜的一款小車智能駕駛配置跟哪吒U幾乎相同,可實現高級預警類智能駕駛輔助,包括車道保持,前車提醒等全都有。
方向盤尺寸小了以後調節的必要性就會小很多,個別人需要調一下,傳統調方向盤的角度一是胳膊的角度,二是需要看儀表。
絕大多數車後窗玻璃都不能降到底,是因為安全的考慮,後排會乘坐小孩,這個玻璃留一定的高度在這個距離裡小孩很難跳出來。它也能降到底,但意義不是很大。在這點有一個車做的比較徹底,就是雷克薩斯第一代,後車有一個曲線,下降的角度玻璃開始旋轉,先垂直往下降,然後再藏到車門裡面,它這樣設計通透感會受限,這個距離跟一般車型比我們已經比較大了,可以保證坐在後排的乘客,包括寵物如果亂鬧也不會跳出來。我們收到一些用戶的反映說為什麼車窗不能降到底,實際上這裡面有一些誤解。
高位剎車燈是非常有個性的輪廓,就跟下面尾燈的輪廓是呼應的,這臺車只要從你旁邊過去一定能記住這款車,不一定知道名字,但這款車的樣貌會在裡腦袋裡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和疑問。
問:對於哪吒V的內飾,或對於其他車型的內飾,極簡設計是否意味著能節省成本?目前來看,極簡設計或是成了一種潮流,從設計師的角度來說,您對極簡怎麼看?極簡是不是縮小了設計師的發揮空間?也使產品好像越來越同質化?在大潮流下,怎麼在極簡中求異?
常冰:首先設計的極簡在整個工業設計裡是很早就誕生的理念,所有不需要用戶知道的,不需要用戶關注到的都應該儘量隱藏起來,這樣的設計才是好設計。我們受限於大工業產品設計的老的習慣的限制,以前的車做的有點複雜,比如說有很多按鍵,你需要額外的看說明書,這些是由汽車產品本身一些特性造成的。比如說有很多在特殊情況下需要用到的功能,但在平時也需要呈現出來,這在以前的技術條件下難以簡化,所以極簡設計確實是目前在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家會更推崇這種設計。極簡設計有一個難點,如果不小心就把簡潔做成簡陋,簡單是容易的,但把這種簡單做的有品質叫簡潔,如果品質做的不好就叫簡陋。這裡一方面跟材料和工藝相關,包括我們用的INS膜片工藝,這個工藝本身會對這個品質有直接影響。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影響你是否在每一個細節上用心的做設計,原來的小型車的設計從大型車裡借用東西,不會為小車專門開發,比如說方向盤,換擋杆,所有踏板之類的,借過來之後拼在一起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簡陋,我們這個車都是專門設計的,這個設計本身是不花錢的,是需要時間的,對這個車的成本並沒有增加,所有用心的設計,更全面的考慮會讓設計的品質有質的提升。一方面是設計師用的心思和想法,另一方面是到位的工藝,這裡邊確實是需要一些專業的技巧和經驗的。
另一點如何跟別人保持差異,其實這個差異化跟簡潔不簡潔沒多大關係,在於你選擇什麼樣的簡潔思路。一般的小型車的設計只是可愛、萌、素,或者是平直線條,我們用了很多曲線、折線,用了更加犀利的表情,在極簡前提下打造差異。為了達成用戶在看這臺車的時候能記得住這款車,背後要做很多工作,這個工作並不是簡單的極簡思路可以確定的,不同品牌大家宏觀的追求類似,比如說極簡、運動、大氣,大家的標準其實差別不大,但形成不同品牌車和車結果的差異,其實就是設計師團隊他們自己理解的偏差。相同的詞,不同的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不同人把它變成實體的時候也不一樣。比如說做大一點,每個人理解的大都不一樣,所以在大的思路相似的前提下,不需要擔心大家做出來的車相似,很難相似,事實上你想做的跟別人相似是很難的,只要按照你自己獨立的思考和想法跟別人做出來一定是有區別的。
問:現在入門級的車不太追求設計,現在看特斯拉Model 3內飾是前衛,入門級適合做特別前衛,特別科技感的內飾嗎?還是樸素實用而已。
常冰:肯定適合做的更美,原來把小車做的很素只是因為行業思維的慣性而已,其實並沒有什麼道理,大家只是習慣這種模式,小車做的簡陋,大車做的精緻,這是思維定勢,實際上不應該這麼想。原來在汽車品牌比較強勢,或者數量比較少,它保持這種習慣,市場必須接受這種方式,當有了新的品牌大家會挑戰這個傳統,可以做的不一樣,成本並沒有高多少,但視覺效果完全不一樣。其實我們汽車產品誕生的100多年,前100多年都是按照廠家自己設計的思路做產品,用戶只有接受,用戶的意見反饋給開發端是比較難的過程。但當汽車變成新能源架構,當智能技術更加成熟以後,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裡很多傳統思維方式有打破的條件了,需要的就是我們設計師和開發者更多站到用戶的角度做些新的思考,所以是能做一些變化的,你剛才提的問題就是思維的慣性。
問:傳統品牌都已經有自己的家族式設計理念,哪吒V和哪吒U尾燈有相似,在以後的量產車怎麼做到家族式設計理念。
常冰:側面有腰線,燈比較犀利,這些跟哪吒U是類似的。哪吒V這個向下的元素的縱向排布跟哪吒U有點類似,只是在小車上做的比較含蓄一些,這是我們目前對於哪吒這個品牌家族化設計的基本原則,要有一些內在的聯繫,但是在外觀形式,表達方式上完全自由。我個人不太推崇強烈的家族化,這種模式不太適合我們這個新的品牌。當然在未來如果我們產品多了以後,我們會把不同車型之間表達形式的差別縮小,比如說現在在哪吒U和哪吒V之間還有一個空檔,將來通過第三款車型的填補讓他們倆更接近一些。綜合來講,我們肯定要做家族化,但這個家族化目前的表達形式我們希望是自由的,我們更注重於從專業角度理解的內在聯繫的這種相似性,而不是表達方式的相似性。另外一個例子就是概念車上,如果看我們三款概念車這種連續性就比較明顯,這三款車級別相對來說比較接近,所以表達形式會相似一些。
我們也在想家族化設計的需求到底來自於誰,是用戶還是造車的人,其實對用戶來說並沒有太直接的收益,比方說開了這個品牌的低級別的車型,你真的希望別人把你的車誤認為是高級別的車嗎?現在我覺得用戶沒這個需求,更希望他自己選的車是被認為是獨特的一款車,不一定跟另外一款車有多強的關聯,這個沒有明確答案,我也在思考這個事。
問:今天你多次提到犀利和進攻,哪吒在中國文化也是具備反派形象,用了很多直角進攻性的語言,不知道是個巧合,U是圓的,V是直角。
常冰:你說哪吒的精神跟我們追求的品牌精神是吻合度,我們並沒有推出用一個形容詞來描述一個圖案作為設計的核心,我們希望在精神層面表達對傳統的一種敢於突破和挑戰的精神,這種精神是我們所有的哪吒車型包括概念車型的共同點,但具體表達的時候會有差別。V字母的鋒利性跟這個形體並沒有什麼關聯,我們不會說所有的車都像這一款車的設計,我要挑戰傳統,突破固定的思維模式,一些看起來大家習慣但未必有多深道理的習慣要突破它,但突破它的形式不一樣,這次用的鋒利的線條,但下一款車可能用圓潤的線條。內在精神統一,但是表達形式一定要自由,我希望開這款車的人和開哪吒U的車之間沒有什麼關聯,甚至喜歡這款,不喜歡另外一款是反倒是更好的結果。
問:我之前試駕過哪吒U,空間更大,因為尺寸在那。哪吒V尺寸是挺小的,是通過怎麼樣的設計方法達到空間上的舒適?
常冰:這個空間在同級別裡是比較優秀的水平,要想實現這一點其實要做兩點,第一是純美學的設計,同樣是溜背,有很多種方法,有非常細微的技巧在裡面,這個需要做平衡,既要保證曲線是漂亮舒服的,又要保證空間足夠,這條線本身的調整需要花很多的功夫。我不知道大家參觀沒參觀汽車設定的過程,任意一條線的設計都要經過反覆推敲,細微的差別要反覆的調整,這個調整的標準第一必須要保證審美的效果,第二要保證空間的效果。在橫向的方向,中間這根線和兩邊的線是不一樣的,坐在中間的角度是容易保證的,但坐在兩側的時候怎麼保證他的頭部空間,所以如何控制橫向的曲率和變化,這些都有比較專業的技巧,但這些都是設計師完成的。
第二方面需要平臺技術有一些支撐,比如說電池必須比較薄,安裝的位置比較低,當然也不能太低,它是綜合的技術平衡的效果。第一把座椅通過平臺的努力,把座椅坐墊的高度控制合理,再把車頂通過美學的控制設定比較高的上限。如果一臺車的後排空間做的不好,一般是兩個方面的原因,要不就是平臺技術不支撐,平臺莫名其妙的高,以前某些油改電的車型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另一個過渡追求車頂的造型效果,比方說一些跑車車型,但這是一個取捨的結果。
問:這款哪吒V目標用戶是誰?它的年齡層,簡單說是用戶畫像。您從事汽車設計多年,從您的角度看,現在和未來的設計關注度會在哪?
常冰:首先用戶畫像,我們在每一款車型開發之初,都會有詳細的用戶畫像報告,而且要討論很多次。從設計師角度講,我不太關心這個結果。因為這個結果對我們產品配置的設定,包括一些用戶關心的尺寸、價格的設定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但從設計的角度講,意義沒有那麼大。為什麼這麼講?中國地區不同地方的人用車習慣差別很大,我們是多種用戶群體的集合,比如說,歐洲地區不同國家用車習慣差別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差別,但對於中國市場來說,只是省和省的差別,賣車不可能把兩個省作為不同對象來看待,所以在中國賣車,設計一款適合中國市場的車型,有一個天然的難度是要覆蓋足夠多的地域文化和用車群體。一個非常狹窄的用戶畫像對設計來說是不利的,我們做美學設計要突破這個習慣,要把更多人的共性找到。所以傳統用戶畫像模式,比如說家庭年收入、年齡、職業特點,在我們做具體設計的時候,它之間的關聯沒有那麼強,在這款車上市以後,我們收到的反饋也驗證了這一點。原來大概的定位是低線城市用戶為主,但上海的訂單很高,當然這裡有很多背景原因,但至少證明這款車作為個性表達的產品來看,它的設計贏得更廣泛人的關注。我們對傳統城市級別的劃分對這個車型來說是失效的,而且我們這款車,包括之前的哪吒U,我們也遇到了中年人選這款車,我們追求的是具有年輕心態的人,你的生理年齡並不是唯一指標,只要你喜歡新的東西,願意接受新的事物,敢於突破你傳統用車的習慣。以前用車習慣要合群,只要敢突破這個傳統,我們的車型都是適合的。一開始需要用戶畫像來設定一些基本的參數,真正變成產品之後,我們希望這個產品儘可能覆蓋更多的用戶,不局限於所在城市還是所處職業。
我們希望這款小車雖然價格很便宜,但是他可以停在任何一款已經有的車的旁邊,這樣可以更有效的來設定我們設計的目標。比如說原來家裡有10萬左右的A級車,這個車停在它旁邊很年輕很新穎,即使你家裡原來有百萬級的豪車,這個車停在旁邊也不掉分。小型車,便宜的車設計一定可以不Low,甚至有一定的品位和格調,這個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且它與眾不同,跟同級別相比個性很強,這個東西對於用戶來說更有意義。傳統模式把用戶限定在狹窄的範圍內,未必有效,尤其是在中國。
我的職業經歷比較特殊,我是從最貴的車開始做,現在做到最便宜的車,差別還是很大。當然車的大小和售價的差別都是表象,真正從設計來說,我們20年前做設計是按照行規去做設計,什麼樣的車用什麼樣的材料,用什麼樣的配置,包括用戶用車的習慣是什麼樣的,是一個比較固定的套路,這個套路就是由幾十年汽車發展過程中慢慢奠定的。我們怎麼玩車都是廠家教給我們的,它舉行什麼樣的活動,搞什麼的場地去哪玩,若干年以後你會認為這很正常,但實際上都是別人教會你怎麼玩,就是因為以前的產品比較複雜,之前汽車品牌方佔有絕對強勢的地位,但20年後現在地位的對比有所變化,至少我們在設計的理念上強調用戶體驗第一,用戶體驗優先,這本身就是開發思路和思維模式的變化。另一方面是汽車的新能源化,把這個車的架構簡單化,會帶來兩個直觀的效果,第一是成本降低,未來電車的成本會大幅度下降。另外是架構簡單化會把製造過程中的要求和訴求弱化,之前之所以造車的人更加強勢,是因為這個車真的很難造,有很多非常現實的困難要解決,在解決這些現實困難的時候,就造成他的意見表達的比較多,用戶意見表達比較少。當這個車變得簡單的時候,造車人的需求就可以弱化,可以把表達訴求的空間留給用戶。大家坐的椅子,椅子設計可以完全根據用戶的意見,但汽車製造很複雜,越複雜就造成造車的人越強勢。包括現在用戶的需求為什麼更多注重個性的表達,因為有條件了,不是說以前的用戶不想表達個性,是以前的汽車產品做不到,現在這個產品的技術有提供給用戶更大的可能性,讓你表達更多的個性,所以才有這樣的變化,這是我們做設計感受比較深的一點。之前按照固定的模式和範式,現在大家有條件嘗試不一樣的東西。
問:做造型設計可以發揮自己想像,如果要量產是要考慮到空間、成本各方面的綜合,咱們在設計這款車,咱們內部會不會有博弈的過程。
常冰:所有車設計的過程都是理想那一方和現實那一方博弈的過程,但是大多數是比較容易克服的。比如說細微的地方,製造工藝的問題,這些是有一些比較成熟的解決思路,只要大家把訴求講清楚是能找到平衡的方案。真正難的是你想做出不同以往的,突破傳統的新的設計,把方向盤的直徑縮小,把儀表放到前風擋的下面,這些是開發這款車最難的一些點,因為它挑戰的是所有人的思維方式。之前說技術上的平衡和博弈,大家都能找到一些已有的解決方案或者是解決的思路,大家按照這個思路走一定能找到好的答案,但挑戰所有人思維方式的東西是一個全新的。我們以前一般傳統的博弈是有套路可以走,但突破傳統的設計想博弈都找不到合適的戰線,怎麼博弈不知道,因為太新。比如說方向盤,現在突然告訴我可以不這麼大,對設計觀來說是一種顛覆。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習慣,我們很多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實際上都是一種固化思維的結果。大家現在坐這,大家覺得跟別人交談坐在這很自然,歷史上古人不知道坐著,古人是席地而坐的,是盤腿坐地上的,從站立的姿勢到坐下這個過程很麻煩,就沒有人想到發明一種東西坐下來,可以更容易的起來或者坐下。但當大家習慣了席地而坐的時候,就沒有人會想要不要用第二種方式完成這個動作。我們古代的床是用來坐的,不是用來睡覺的,其實相同的道理,大家習慣了這個模式就很難再去挑戰。包括大家工作的環境,就是卡位,每個人一個小桌面,這個模式是1901年英國工業設計師提出來的,他提出了多人協作工作的環境,我們用了100多年,一些網際網路公司推出了類似家居的辦公環境,大家就很羨慕,這100多年來就沒有人想過工作環境和家居環境可以有融合,這就是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的突破和變化其實是做創意設計最難的點。
問:咱們這兩個車型風格差別很大,為什麼沒有做到相似。
常冰:關於一個新品牌,對於家族化深淺程度的理解和執行路線的差別,但我更願意從結果的角度來描述。目標定於這款車的人和那款車的人是兩個不同的群體,我不覺得把這兩個車做的很相似,只有大小的差別,然後讓用戶糾結,不覺得這是好事。這兩個價格差別比較大,也不是同一個消費群體,我希望用戶看到的這就是兩款不同的車,尺寸、價格、設計的語言差別都很大,你就選一個你適合的就可以了,不要在兩個產品之間糾結。
問:特斯拉是極簡的代表,外觀和內飾都是特別極簡,對於它的極簡設計您怎麼看?
常冰:這種極簡設計是重要的潮流,因為當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使得汽車和人之間的關聯變少了,傳統說是駕駛和操作的關係,比如說座椅的朝向,方向盤所有的布置都是基於人要操作車來設計的,如果把智能技術推到極限,車是不需要人開的,駕乘把駕去掉了,只變成乘,這時候操作關係並不重要,那個時候車只是簡單的移動空間。我們現在產品的設計都會往那個方向去,會變得這個車本身的設計跟你人關聯會變弱,所以以後的車越來越沒設計,現在稱之為極簡設計,以後就是無設計,就是個盒子,這個盒子自己可以跑,可以解決所有的安全問題,解決你在移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你只需要在這個空間裡呆著就行,為什麼我們說極簡設計代表未來方向?根本原因就是車和人的關係不一樣了。我自己預測將來有可能這種車和人關係很強烈的設計會變成少數人的需求,個別人還喜歡架控感,通過虛擬方式實現,就跟打遊戲一樣,大多數車自己動就可以了。現在所有的設計儀表臺、副儀表臺、踏板這些東西慢慢都會消失掉,也就是說未來的設計會變成更加開放和自由的設計,更側重於車裡的燈光、面料什麼樣,座椅怎麼樣更舒服,更加注重人乘坐的需求。
問:咱們的家族化設計就是內在有聯繫,外在有差異,可以這麼理解嗎?
常冰:可以這麼理解,我個人不贊同把車做的相似,這是降成本的需求,你採用相同的思路之後設計的風險變低了,這種方式經過驗證大家喜歡,從這個角度講降低了設計的難度,但這始終不是用戶的需求,我不認為用戶希望開一個跟別的車很相似或者很雷同的車,如果我們不規避這個風險,我們去嘗試不同的風格,我認為是一件好的事情,這是為什麼我們在哪吒汽車品牌做差異化的原因。下一款車車跟哪吒V和哪吒U還會有比較大的差異,但只要用戶喜歡就好了,我們追求用戶體驗和感受優先,而不是用戶的體驗相似優先。
問:咱們會大量的聽取用戶意見,對造型的設計進行調整嗎?
常冰:會的,每一款車設計的過程,包括其他品牌也是這麼做,在創意、模型階段有意的請用戶和第三方站在更獨立的角度發表意見,聽聽他們的反饋。設計更多是我們期望更多相關方參與到我們設計中來,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以前的設計行業形成了一定的規範,設計很神秘,門檻很高,大家高度保密,這種也是可以有適當的突破,我們早點讓大家看到我們車的設計,甚至給公眾看到都沒有關係,我始終認為設計是交互的過程,設計不是我做完給你看,你喜歡不喜歡,如果讓用戶提前參與進來,這個過程會更好一些。
問:未來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何保持產品的領先?
常冰:這個問題讓我想到剛入行的時候大家討論創意是不是真的無限,靈感會不會在某一個階段枯竭,但是這個問題真正思考以後會發現其實是否定的,不存在限制的情況,也不存在你的創意就這麼多,用完就沒有了。創意是沒有上限,沒有邊界的一個事物,應該說人和人的差別就天然的造成了設計結果的差別,大家知道每一個設計師成長的環境不一樣,它對美的理解,對汽車的理解,對用戶的理解都會有差別,這種差別加在一起會有一個結果,即使不同設計師按照相同要求,做出來的東西也會差別很大。如何跟大家保持差異這個問題是一個偽命題,不存在很相似的情況。相反你讓兩夥團隊做出很相似性的東西反倒是很難的,創意本身是無限的,你在無限的範圍內找到兩個相似的群體,這要花費很大的經歷。從設計師職業的角度講,他追求與眾不同,所有的設計師在學設計的第一天老師就會告訴他永遠不要抄襲和模仿,永遠要有自己的想法,別人的思路可以借鑑,但是絕對不能抄襲,所以所有設計師都會避免跟別人相似,大家只要有條件就會做概念車設計,通過概念車的表達,可以得到一定的反饋,確保不會跟別人想到一起去,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在設計上,與別的品牌的差異是自然會形成的,我們只是需要小心的規避一下,用概念車和行業交流來規避大家碰到一起去,但這種機率其實很小,正常情況下讓設計師表達自己的想法結果肯定跟他們是不一樣的。
如果說現在市面上的某些車出現相似的情況的時候,更多的是因為汽車本身受到的約束很多,比如車頭的變化,以前的車頭保險槓跟車燈的位置完全錯開臺階的,車燈下面突出很大的量,但是在2012年、2013年突然完全消失掉,不是設計師都想到一塊兒去,是法規要求的,所以汽車很多相似度是由別的一些東西,製造的要求,法規的要求他們約束造成的。真正自然去生長創意的時候,大家是完全不同,所有相同相似的地方往往是法規約束出來的。
問:怎麼理解光的工具?
常冰: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講這個事,在2015年以前,在100多年的時間裡汽車設計師用的工具只有兩種,一種是形體,一種是色彩,當然這個色彩包括紋理在內。我們所有的汽車所有的東西都是有邊界的,邊界構成固定的形態,這個形態不能動,然後它的顏色可以調整。2015年左右,很多概念車,很多新的設計,大家不約而同的想到第三種工具就是光,光跟形和色相比有很大的特點,光沒有邊界,或者邊界可控,可以讓這個光左側有邊界,右側沒有邊界,另外光的顏色可以實現無限多的變化,這兩個特點都是前兩種工具所不具備的。原來之所以只有形和色是因為光在汽車上是消耗能量的部件,而且消耗的能量佔比比較大,所以光只有兩種功能,一種是照明,一種是指示,前大燈是照明,其他燈都是指示。現在當光成為重要元素以後,光有第三種功能就是交互裝飾,這些燈本身不是照明,也不是信號,但它可以完成車和人之間的交互,因為光本身顏色和形態可以變化,沒有邊界,這種變化的東西可以實現交流。原來的形和色是固定的,固定的東西是沒有交流的。所以只有光具備這個特性,所以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選擇把光作為未來設計變化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和工具。比如說,現在概念車上出現很多車頂上、風擋邊緣、前後保險槓、車輪都出現交互類的燈光,這種燈光可以讓車活起來,現在車上用了很多智能技術,智能技術如何很直觀的表達出來,就是利用光,這是大家最近這幾年剛剛發現的新的趨勢,這個趨勢也帶來一個變化,幾乎所有品牌的logo都變得扁平化,扁平化是讓它發光,只有發光之後我們看到可控邊界,logo扁平化也是為發光做準備的。從設計師角度講,這是一個全新的工具。
明年上海車展可以亮相概念車Eureka 03的量產狀態,這也是哪吒品牌做概念車的特點,所有概念車都是直接瞄向量產的,比較虛的,比較科幻的東西我們現在做的還比較少。
問:有時候方向盤自動回輪就會有打手,還有我剛才上車上副駕駛腿被碰了一下,這個以後可以調整調整。
常冰:現在這個車的非儀錶板下面是連通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當你遇到不得不貼著左邊停車的時候,你可以從右邊下車。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場景,後來這個車也有很多人提到這個點,難免會遇到這種情況,有些地方車位很窄的,貼著左邊停,人下不來,可以從右邊下來。
方向盤不能調,可能會有一定影響,駕駛員不同身高,不同坐姿還是可以調比較好。我們通過座椅調節讓你找到更好的角度,下一步改款的時候將考慮把這個加進去,如果方向盤和座椅都能調對用戶來說會有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