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有些時候雨後的莊稼看起來特別的新鮮,甚至看起來莊家會長了那麼一些。一方面在於雨水中溶解了一定的營養成分可供莊家吸收;一方面降水也改善了旱情,也提高了土壤中養分在根系附近的游離能力;還有一方面是雨後的晴好天氣也有利於農作物蒸騰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進行。雨水,也是農業生產中重要的灌溉水來源。有的時候降雨之後農作物看起來顏色鮮亮、長勢也好了許多,很多的農民朋友說「雨水澆灌的莊家長得快」。雖然說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是也不盡如此,也是有一定的條件限制,比如說長期的持續性低溫、降水甚至是洪澇的情況,反而會影響莊稼的生長,怎麼能看出來長得好了呢?1、雨水中溶解了一定可供莊家吸收的營養成分。
雨水,並不純淨,反而有些髒,為什麼?因為雲彩在空中漂浮的情況下會吸附很多的飄在空中的灰塵,在形成降水的條件下雨水會包裹著灰塵一同降下,這也是為什麼收納的雨水經過沉澱之後會出現雜質的原因。而且,雨水中也溶解了一些化合物的成分,這也是現在的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雨水中溶解的可溶農作物吸收的養分主要是以氮、硫等可以隨著水分揮發到空中的氮硫化合物為主。比如說可被農作物吸收利用的硝態氮、銨態氮以及亞硫酸等化合物。其中,對農作物的生長有著較為明顯作用的還是溶解在雨水中的氮素。由於是以硝態氮、銨態氮等速效氮的形式存在,滲透土壤被農作物根系吸收之後,就會出現一定的改善農作物生長狀態的能力。
但是,效果比較有限,畢竟溶解在雨水中的氮硫化合物的數量是有限的。2、緩解旱情,提高土壤中養分在根系附近的游離能力。再出現長期或者一定程度的乾旱情況下,突然之間的一場透雨對農作物的長勢有著較為明顯的改善作用。2.1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旱情。農作物的生長對土壤的含水量有一定的需求。過度的乾旱,農作物的根系難以從土壤中有效地吸收水分。從而表現出植物生長停滯、葉色褪綠、葉片萎蔫不直立,主要還在於水分供應不足影響到了農作物體內的生理生化反應強度,畢竟水是農作物體內酶、離子、有機物等「物資」的運輸介質。在經過有效降水之後,根系可以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量增加,提高了蒸騰作用、光合作用以及「物資」的運輸強度,自然會出現對生理生化反應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而出現一些表觀賞較為明顯的改善狀態。
2.2提高土壤中養分離子的游離能力。農作物對養分的吸收通過水作為介質來實現,而土壤中的養分離子也需要通過水的作用形成可以游離的水溶液狀態才能被根系吸收。如果長期的乾旱、土壤含水量不足,土壤中的養分離子不能有效地在土壤中游離,也會造成根系吸收養分的障礙,從而出現養分供給不足的情況。有了有效降水的參與,養分離子再次以水溶液的形勢游離,對促進農作物根系的吸收有著較為明顯的作用。3、雨後的晴好天氣也有利於農作物蒸騰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進行。通常情況下,在作物生長之後出現長期的乾旱天氣都會伴隨著高溫的情況。由於溫度過高、土壤乾旱,作物為了減少體內水分的損失,都會採取關閉部分氣孔、降低蒸騰作用的強度、減少水分的散失來避免細胞性脫水情況的發生。
但是,這也伴隨著一個問題就是蒸騰作用降低了,光合作用的強度也會隨著水分供給不足而降低強度。而降雨之後普遍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涼爽天氣,之後在逐漸的升溫。這對於提高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強度以及改善農作物的生長狀態有著比較好的效果。所以,長期乾旱或者短期乾旱、高溫的環境下,下一場透雨對於改善土壤的狀態、養分離子的游離與吸收、提高光合作用強度、改善作物生長是很有利的。這也是為什麼農民朋友都是下雨之後農作物長得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