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大學》中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的論述,曲阜市明德學校因此而得名。學校將「明德」作為核心辦學理念,將「文化滋養,立德樹人」作為育人主線,在校訓「知禮明德,依仁弘道」的引領下走出了一條惠風和暢、德禮並行的現代辦學之路。
學校在「明德」理念的引領下,以培養學生成為「謙謙君子、時代公民」為目標,開發「明德樹人」校本課程,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基本內涵,結合青少年身心成長發展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開展以「禮」為核心的主題實踐活動,如「開筆禮」「尊師禮」「孝德禮」等。學校還開展以「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每學期以學部為單位組織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比賽、傳統美德故事比賽、傳統文化故事手抄報、作文比賽等。每學年開展一次全校傳統文化匯報展演,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經典文化的魅力。
學校把「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作為社團創建的基本原則,將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融入各類社團活動,創建了金石傳拓、翰墨書法、民樂、陶藝等類別的精品社團。社團活動側重於學生內心對文化內涵的體悟和實踐。例如,金石傳拓社團傳拓用墨不拘濃淡,濃不浸入畫裡,淡而筆鋒逼真為妙,需憑藉經驗調控紙張溼度,調節墨水的輕重。在規範操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以和為貴,過猶不及」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在傳拓過程中感悟文化的博大,體會傳統技藝的珍貴。
學校深入挖掘《論語》中的教育思想,創建了「學疑練」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是對「學」的形式,即自學、對學、組學、群學的靈活運用,讓學生當堂質疑、探疑、釋疑,體驗發現、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最後通過當堂訓練和課後訓練進行鞏固。智慧課堂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感受過程、習得規律、發展智慧」,從目標問題入手,注重學思結合,充分發揮每名學生的潛在能力,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方式,達到質疑、探疑、釋疑的教學目的,並通過練習、踐行鞏固所學,激發學生的智慧潛能。
學校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考核的核心內容,通過開展「向道德模範學習」「職業道德培訓」「師德標兵評選」等活動,引導教師弘揚師道、以德施教,彰顯新時代的師德風採。學校制定了《1236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意見》,即制定一個高效課堂實施方案,推動「走出去、請進來」和督查反饋兩個策略,抓好課堂教學組織、管理制度、後勤三個保障,用好智慧講堂、行為規範、三級建模、四項評比、「五課」同建、分級評價等六條路徑,確保課改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