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斯圖卡
最近中國周邊有些勢力陷入了一種迷之自信,好不容易搞來一些四代或者四代半戰鬥機,就想著要「碾壓」中國的殲-20,這種充滿了浪漫主義的無畏心態,背後透露出一股濃濃的無知氣息。前不久,印度空軍收到5架陣風戰鬥機的時候,印度媒體就這樣炒作過;現在,對岸才剛剛籤署合同,一些媒體就迫不及待的炒作起來,光用嘴就能把F-16V吹成殲星艦。
據環球時報8月18日稱,儘管對岸當局採購的66架F-16V,要到2023年才能得到首批2架,到2026年才能全部交付,但是絲毫不妨礙對岸媒體先吹為敬。有媒體吹噓稱:F-16V的雷達與F-35同款,能發現隱身戰機,近距離纏鬥不會輸給殲-20;而且F-16V可以對空,也可以對海對地,裝備先進的精確制導炸彈,能夠威脅到解放軍的沿海基地,等等。
但是仔細考究下來就會發現,這吹得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F-16V的雷達實際上是F-15C戰鬥機現代化升級項目中相控陣雷達的簡化版,無論是雷達功率、探測距離和目標處理能力,性能其實有限,與F-35雷達差距非常大;至於被大吹特吹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都沒有實現「防區外打擊」能力,這意味著無論這些F-16V如何發動攻擊,都必須在對方的防空火力網中進行突破,以對岸的那點能力,每一次進攻都是有來無回的單程票。
這樣的說法似曾相識啊——就在前幾天,印度空軍剛剛接到5架陣風的時候,印度媒體也是這麼大吹特吹的,當然也被外界批的體無完膚。實際上,F-16V和陣風還真是屬於同一類型的戰鬥機,中型多用途戰鬥機,所謂多用途其實不過是一種費效比的妥協。對於那些無力維持多款機型的空軍而言,一款身兼多職的戰鬥機可以實現費效比的優化,這就需要對一些性能作出取捨,美軍雖然也大量裝備F-16系列戰鬥機,但是爭奪制空權主要還是依靠F-22和F-15這樣的重型戰鬥機;解放軍也是如此,殲-20和殲-11主要負責制空權,殲-10系列則偏向於多用途,這是體系作戰的優勢。
至於殲-20對F-16V和陣風的代差優勢,這兩支空軍都沒有體會過五代機,都是弱者對強者的虛張聲勢,就像野犬遇到猛獸的時候會狂吠不止,以此給自己壯膽。說句不客氣的話,這些人的骨頭就是賤,明知自己不是老虎的對手,還非要去捋老虎的鬍鬚,老虎怒目一瞪就當場嚇尿,但嘴巴依舊硬得不得了。
就在昨天,對岸曝光出防務部門嚴禁自己的飛行員「開第一槍」,其實有沒有F-16V,對兩岸實力懸殊的現狀沒有任何意義,未來解放軍戰機飛越臺灣島的時候,就算來的只是殲-10或殲-11,對岸的飛行員敢發射飛彈嗎?連發射飛彈的勇氣都沒有,駕駛的飛機是什麼型號,也就無足輕重了!
當然,F-16V面對殲-20的時候,也不是沒有生存的機會,最好的辦法就是打開國際救援頻道,然後使勁呼叫對面,宣布自己戰場起義——這樣不僅能橫穿整個戰場,還能在殲-20的護航下安全降落,日後談起這件事,值得吹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