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區秋月梨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晁 衝
秋月梨是日本農林水產省果樹試驗場用 162-29(新高×豐水)×幸水雜交而成,2001 年進行了品種登記,屬中晚熟砂梨品種,2002 年引入我國。為豐富沂蒙山區梨樹品種資源,於 2015 年春季從萊陽引入試栽並進行相關配套技術研究。經連續 5 年結果觀察,該品種表現良好,豐產性和適應性強,品質極佳,經濟效益顯著,受到市場歡迎,並進行了示範推廣。
1 試驗示範地情況
2015 年 3 月 5 日從萊陽引進秋月梨苗木,試驗示範於沂蒙山區費縣薛莊鎮盤石村,該區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 13.6℃,年平均降水量為817m m ,年平均無霜期為 210d,年日照 2387h,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為砂壤土,pH 值 7.1,土壤有機質含量 0.7% ,排灌條件良好。示範栽培面積 0.7hm2 。
2 秋月梨栽培表現
2.1 植物學特性
秋月梨樹幹灰褐色,無裂紋,一年生枝陽面紅褐色,新梢淺綠色,著生茸毛,皮孔白色、近圓形,中等大小;葉片卵圓形,平均葉長 13.5cm 、寬 8.1cm ,葉柄長3.4cm ,葉尖長尖,葉基圓盾形,葉緣似鋸齒,葉面光滑,嫩葉淺紅色,成熟葉深綠色。花冠中等,花蕾花葯粉紅色,花瓣白色。
2.2 果實經濟性狀
果實扁圓形,平均單果重 430.5g,最大可達 905g,果形指數 0.8,果形端正,果實整齊度極高,商品果率高。套紙袋果皮黃紅褐色,果色純正,果肉白色,肉質酥脆,石細胞極少,口感清香,可溶性固形物 14.5%~16% 。果核小,可食率達 90% 以上,品質上等,耐貯藏。
2.3 生長結果習性
經過栽培觀察,該品種萌芽率低,成枝力較強。1年生枝條可形成腋花芽,腋花芽結果後大部分形成短枝枝組,也可形成 1~2 根壯條,結果早,豐產性好。幼樹定植後第 3 年開始結果,以中短果枝結果為主,第 5 年進入盛果期,長中短果枝均可結果,666.7m2 平均產量可達 4000kg。
2.4 物候期
在費縣薛莊,3 月下旬花芽萌動,4 月 2 日初花期,4 月 4~10 日為盛花期,花期 7d 左右。葉芽 4 月上旬萌動,4 月中旬開始萌發。果實在 9 月下旬成熟,生長期152d 左右。11 月中旬落葉。
2.5 適應性和抗病性
適應性和抗寒力強,較耐乾旱,抗黑星病和黑斑病強。
3 配套省力化栽培技術
3.1 建園
為便於機械化操作採取密植栽培模式示範,建園株行距 1.5m ×4m ,667m2 栽 111 株,用圓黃梨等品種做授粉樹,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比例按 5︰1。在 2014 年秋季開挖深、寬各為 0.8m 的植樹溝,生熟土分開放置,667m2 施用發酵好的兔糞、羊糞等土雜肥 5500kg,硫酸鉀複合肥 80kg,而後填土,用水灌溝,作高 15~20cm 植樹畦,覆膜保墒。2015 年春季定植 2年生秋月梨壯苗。
3.2 土肥水管理
3.2.1 自然生草與覆草。在梨樹行間進行自然生草,自然生草時要注意選留植株矮小、根系較淺、生長迅速的草。拔除和控制植株高大、根系過深、地上部木質化強、有攀援習性的惡性雜草,以減少惡性雜草對水分和養分的爭奪。經過 2~3 年有意識地選留,惡性雜草的種類和比例就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果園土壤管理隨後就會變得容易。自然生草長高至 25~35cm 時刈割,每年在草生長季節刈割 2~3 次,每次留草茬高 5~8cm ,刈割下的草覆蓋在樹盤,覆草厚度 10~15cm ,上面零星壓土,覆草 2 年後,結合深翻開溝埋草,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
3.2.2 基肥施用。根據土壤肥力確定施肥量,以優質農家有機肥為主,並混入適量的氮磷鉀複合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方案。基肥以優質農家有機肥為主,混合加入一定數量的氮素肥料。初果期梨園按 667m2施用1500~3500kg 充分腐熟的農家羊糞或兔糞,並混入15~20kg的尿素;盛果期梨園 667m2 施用 4500~5500kg充分腐熟的農家羊糞或兔糞,並混入 25~30kg的尿素。
3.2.3 追肥和噴肥。按照秋月梨的生長結果特性,每年追肥 3 次。首次施用在萌芽前,以氮素化肥為主,促進發芽生長;其次在謝花後至 7 月下旬,以氮磷肥為主,氮磷鉀複合肥混合施用,保障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需要;最後 1 次在 8 月上旬 ~9 月上旬施用磷鉀肥,以鉀肥為主,促進果實膨大和提高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噴肥在梨樹整個生長季節均可施用,以生長前期為宜,全年 5~6 次,生長前期 2 次,以氮素化肥為主,後期3~4 次,以磷鉀肥為主。根據樹體情況或防治病蟲害時噴施果樹生長發育所需的微量肥料,常用微量肥料為尿素 0.2% ~0.4% ,磷酸二氫鉀和硼砂各為 0.3% ~0.5% 。
3.2.4 灌水和排水。每次施肥和追肥後要及時灌水,依據土壤墒情,確定適當的灌水時間和次數,多雨季節及時將園內積水排出,防止果園內澇。
3.3 整形修剪
秋月梨樹形宜採用省力化高密度紡錘形,高密度紡錘形梨樹幹高一般 50cm ,樹高控制在 3.5m 左右,中心幹直立健壯,其上均勻分布主枝 15 個。主枝單軸向四周延伸,主枝間隔距離 20cm ,主枝基腳開張角度為90°,主枝腰角 70°,主枝長度為 1.2~1.6m 。主枝上直接著生中小型結果枝組,修剪除對骨幹枝延長頭短截外,其它枝條多甩放並拉開角度。春季圍繞中心幹刻芽,當新梢生長至 20cm 時用牙籤撐開嫩枝角度,當新梢生長至 80~100cm 時用果樹專用拉枝開角器撐開主枝理想角度。
3.4 花果管理
為保證秋月梨坐果率,秋月梨需配置授粉樹,花期放蜜蜂或壁蜂。初花期將蜜蜂箱放入梨園內,蜂箱應均勻放置,667m2 放 2 箱蜜蜂或壁蜂 500 頭,放蜂期間禁止噴灑殺蟲劑農藥;花期遇有降雨天氣應進行人工點授花粉;盛花期噴 0.2% ~0.4% 的尿素和 0.3% ~0.5% 硼砂 +0.5% 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為提高果實質量,在謝花後 10d 要進行疏果,每隔20~25cm 選留 1 個果實,疏除病蟲果、小果、畸形果和朝天果等,留果後要選擇雙層紙袋對果實進行套袋,套袋前全園噴 80% 大生 M -45 可溼性粉劑 600 倍液 +1%阿維菌素 1500 倍液,藥液幹後要立刻套袋,套袋時要將套袋口紮緊,以防病蟲害和雨水進入。
3.5 病蟲害綜合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綜合應有農業、生物、物理措施,減少化學農藥防治。主要病蟲害有梨木蝨、黃粉蚜、刺蛾、金龜子、梨銹病、黑星病和黑斑病等。採果後應及時清掃果園,集中深埋、燒毀或漚制綠肥,減少越冬蟲卵和病原菌,降低病蟲害發生基數,降本增效。萌芽前全園噴 5°Be石硫合劑;開花前後噴 20% 粉鏽寧可溼性粉劑 1500 倍液防治梨銹病;5月份噴 10% 吡蟲啉 3000 倍液和 3.2% 阿維菌素 3000倍液的混合液防治蚜蟲、梨木蝨等;6 月份噴 2.5% 溴氫菊酯 3000 倍液防治刺蛾和金龜子等;7~8 月份噴50% 多菌靈 600 倍液、50% 異菌脲可溼性粉劑 1000 倍液、80% 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 1000 倍液防治梨黑星病和黑斑病等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