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松的特性及栽培技術
一、經濟價值:溼地松是我國南方亞熱帶地區近年來廣泛引種栽培的一種優良國外松,生長快,幹型直,抗性強,產脂高,木材用途廣。由於材性強,材質好,幹形圓滿通直出材率較高,能滿足多種工業用材的需要,是鋸材、紙漿材(高級紙張和人造絲漿粕)、膠合板工業的重要原料。也是坑木、枕木、水工、造船、桅杆、樁柱、箱板、家具等適用之材,甚至可代替部分杉木使用。溼地松含脂豐富,質量優良,據廣西沙塘林校調查,17年生溼地松,樹高17米,胸徑22釐米,單株日平均產脂量為37克,較馬尾松高70%。
二、溼地松特性:溼地松為松科常綠大喬木,高達15-25米,少數達30米,胸徑70—90釐米,通常有相當高的枝下幹。樹皮成溝裂,先為灰色,後漸變為橙棕色或紅棕色,片狀剝落。針葉三針一束,聚生於小枝先端,長18-25釐米,稀30釐米,通常第二年脫落,剛硬,暗綠色。樹脂管內生,通常2-9個,稀11個。球果近頂生,反曲或直生,圓錐狀或狹卵圓狀,通常長6-14釐米,在未張開時直徑3-5釐米。種子卵圓狀,略呈三角形,黑色或有灰色斑點,具翅,長1.5-3.1釐米,少數3.5釐米。
1、溼地松原產美國東南部,從南卡羅來納州到佛羅裡達州,西至路易斯安那州,以及東南部濱海平原地區,北限達北緯33度,垂直分布海拔可達150米,分布區氣候溫和溼潤,年降水量1170~1460毫米,年平均溫度15.4-21.8度,絕對最高溫度36.4度,地松對土壤要求不高,除含碳酸鹽的土壤外均能適應,也可生長於海岸邊的灘洲上,為美國東南部地區組成大面積森林的主要樹種,病蟲害亦較少。
2、我國引種溼地松已有40多年的歷史,最早於1930年在現今廣東臺山縣沙欄公社肖美大隊所在地引種,現仍存有大樹58株。1947年引進的溼地松分別在江蘇江浦及南京、安徽涇縣和馬鞍山、湖北武昌、江西吉安、湖南長沙、廣西柳州等地種植,生長良好,均已開花結果。
3、我國引種的溼地松生長較速,特別在平原、丘陵、低山地區,生長更為良好。福建閩侯縣南嶼林場36年生樹木,平均高20.5米,平均胸徑25.8釐米,最高28米,最大胸徑41.5釐米;湖南長沙在丘陵紅壤上造林,20年生平均樹高11.3米,平均胸徑24釐米;廣東臺山7年生林木平均高5.7米,平均胸徑12.9釐米。據各地調查材料表明,在類似立地條件和採取同樣營林技術措施的情況下,溼地松比當地馬尾松高生長快27—36%,徑生長快51-85%。適宜於在亞熱帶較低海拔的一些地區發展。
三、栽培技術:
1、採種:溼地松在華南地區多於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球果成熟,當球果由青色變為赤褐色時,即應及時採集。種子千粒重約30克左右,發芽率達80%。種子低溫貯藏,可保存三年以上。
2、種子消毒和催芽:為防止種子表面帶病菌,播種前須進行消毒處理,一般用0.5%高錳酸鉀或0.2%福馬林溶液浸種20一30分鐘,撈出種子密封2小時,以消毒滅菌,然後再用清水衝洗。在天氣低溫條件下,播種前種子需催芽。在種子消毒後,用5-60度溫熱水浸種,待自然冷卻,浸24小時,取出用紗布包住(厚度3-6釐米為宜),放入竹籮或籃內,蓋上稻草,置於室內或溫暖處進行催芽,每天淋溫水數次,經3-4天,種子開始暴咀露白後,即可播種。
3、播種育苗:秋冬季深翻土地,在播種前半個月用福馬林進行土壤消毒,並施基肥作床,於早春播種。播種方法可用條播或點播,每畝播種量5-6公斤,以培育半年生或1年生苗。另外,還可採用營養器育苗,營養器有泥磚、泥杯、竹籃、紙袋或塑膠袋等,應因地制宜。營養器育苗的優點是節約種子,減輕病害,栽植不受季節限制,其成活率、保存率均高。營養土可採用黃泥心土和火燒土各半,並加2-3%的過磷酸鈣,拌勻堆漚後裝杯或袋,每器播種子2-3粒,覆土0.5-1.0釐米。有條件的地方,營養土中亦可加入10%的腐熟豬、牛糞等有機肥。播種後,氣溫高,一般10天左右開始發芽,若氣溫低則要18-20天才發芽出土,且發芽率低,不整齊。一般3個月左右,當苗根穿透容器後,即可定植苗期還要加強管理,種子出土前要保持苗床溼潤,種子發芽出土期要注意防止鳥害、鼠害;苗木出土後,每隔5—7天噴射05%波爾多液一次,連續兩個月,以預防幼苗猝倒病。若已發病應立即噴0.5-1.0%硫酸亞鐵防治。
4、造林:造林地宜選擇平原、丘陵、低山的土層較深厚的紅壤或黃壤地區,如屬殘林跡地更新或雜草灌木叢生的造林地,應先做好林地清理工作。一般用穴墾整地,穴為60×60×30釐米。營造母樹林或種子園則要施基肥,基肥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肥土、塘泥、堆肥、廄肥、火燒土等。造林初植密度,一般用材林每畝可為122-167株,株行距2.3×2.3米或2×2米,10年生以後開始進行間伐撫育。而母樹林每畝密度以42-73株為宜,株行距4×4米或3×3米。1964年廣東省林業研究所在臺山縣紅嶺建立了較大面積的無性系溼地松種子園,1970年開始結實,良種生產量正逐年提高。另外,造林的當年應撫育管理1-2次,主要是除草、鬆土、培蔸、正苗、補植等,保證全苗,要求連續撫育3年。還要加強幼林保護,嚴防人畜破壞和病蟲為害。